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原发性及继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为儿童高血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275例住院高血压患儿的临床资料, 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患儿最常见的症状为头痛、头晕,占34%;约45.7%的病例无临床症状。经逐步向前引入剔除,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家族史、体重指数( BMI)升高为原发性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蛋白尿为继发性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儿童高血压以头晕、头痛为最常见症状,但相当比例的患儿隐匿起病,无临床症状。儿童高血压伴随高血压家族史、BMI升高提示原发性高血压,伴随蛋白尿提示继发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TLR4、人巨细胞病毒(hCMV)-IgM与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As-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方法选取89例As-ACI患者(脑梗死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43例(对照组)。根据颈内动脉超声结果将As-ACI患者分为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组、狭窄组。比较各组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水平、单个核细胞TLR4表达水平、hCMV-IgM抗体阳性率和内膜中膜厚度(IMT)。分析As-ACI患者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CD4+CD25+Treg细胞、TLR4与IMT的相关性及其对颈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 结果脑梗死组CD4+CD25+Treg细胞、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TLR4表达、hCMV-IgM抗体阳性率、TC、TG、LDLC、hs-CRP水平、IMT高于对照组(P<0.05)。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组、狭窄组CD4+CD25+Treg细胞水平依次降低,TLR4表达、hCMV-IgM抗体阳性率、IMT依次增高(P<0.05)。CD4+CD25+Treg细胞水平与IMT呈负相关,TLR4表达与IMT呈正相关(P<0.05)。高血压、CD4+CD25+Treg表达、TLR4表达、hCMV-IgM抗体阳性是As-ACI患者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P<0.05)。CD4+CD25+Treg细胞、TLR4表达水平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高于单独检测(P<0.05)。 结论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TLR4、hCMV-IgM抗体阳性率与As-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有关,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TLR4联合可以较好预测病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骨密度(BMD)水平的影响因素。 方法收集未行透析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355例,根据KDOQI指南分期标准将其分为CKD1期、CKD2期、CKD3a-3b期、CKD4-5期4个组。比较各组生化指标和BMD水平,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随着CKD分期进展患者尿酸、血磷逐渐上升,血红蛋白、肌肝清除率、肾小球滤过率、股骨颈BMD逐渐下降(P<0.05);与CKD1-3期组比较,CKD4-5期组血钙、25-羟维生素D3下降,甲状旁腺激素、血镁升高(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女性、病程长是腰椎整体BMD下降的危险因素,高体质指数(BMI)是腰椎整体骨密度的保护因素;女性、高龄是股骨颈骨密度下降的危险因素,高BMI、高肌酐清除率是股骨颈骨密度的保护因素;女性是髋部整体骨密度下降的危险因素,高BMI、高肌酐清除率、高尿酸是髋部整体骨密度的保护因素。 结论女性是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腰椎整体、股骨颈、髋部整体3个部位共同的骨密度下降危险因素,高BMI是3个部位共同的骨密度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开展社区居民高血压患者筛查,并分析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在社区35岁以上居民中开展高血压患者筛查,用统一的方法测量身高、体重、血压以及空腹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高血压组体重指数(BMI)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正常血压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正常血压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HDL-C、LDL-C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 BMI、HDL-C、LDL-C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应积极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策略,以降低人群高血压危险因素暴露水平、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合并冠状动脉损伤(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的危险因素。方法:参照KD诊断标准,回顾性分析60例KD患儿发病早期(<10 d)临床治疗(单一糖皮质激素应用)和白细胞(WBC)计数、红细胞压积(HCT)、C反应蛋白(CRP)、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等各项指标;采用χ2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分别检验上述因素与KD合并CAL的相关性。结果:发病10 d内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年龄、WBC、CRP、心电图及糖皮质激素应用与KD合并CAL密切相关(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进一步提示早期糖皮质激素应用、WBC和心电图异常与KD合并CAL显著独立相关(P<0.05)。结论:发病10 d内可疑KD病例如有WBC显著升高、心电图异常及早期单一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可作为KD合并CAL早期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EH)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1994年2月~2007年7月住院的43例8~18岁EH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同期年龄匹配23名健康查体者作对照。结果:EH组BMI、高血压家族史、男性所占率、血尿酸和血钠水平、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及心电图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回归分析显示,儿童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与高血压家族史有关。结论:儿童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与超重、性别及血尿酸、血钠代谢紊乱有联系,并伴有心电图异常;高血压家族史是儿童青少年EH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康成人基线人体质量指数(BMI)及其变化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及消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浙江省某三甲医院体检中心成人健康体检的体检资料以及相同体检者2011年健康体检资料,主要包括饮酒史、既往史、身高、人体质量、血压、实验室检查和肝脏超声检查结果。以2008年体检时超声检测出有无脂肪肝及根据是否符合《NAFLD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诊断,分为NAFLD组和非NAFLD组。对两组NAFLD发病和消退情况进行跟踪并分析危险因素。结果:共725例体检者纳入研究,其中非NAFLD者563例,NAFLD者162例。随访3年,563例非NAFLD者中132例(23.4%)进展为NAFLD,随访中NAFLD发病率随基线BMI增加而显著升高 (χ2=82.861,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基线BMI及BMI增幅和丙氨酸转氨酶是NAFL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NAFLD发病的保护因素。162例NAFLD患者随访3年后71例(43.8%)转归为非NAFLD,随访中NAFLD消退率随基线BMI增加而显著下降(χ2=22.42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基线BMI和BMI增幅是NAFLD消退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是NAFLD消退的保护因素。结论:健康体检人群中NAFLD发病率及消退率高,基线时高BMI以及随访中BMI增加是NAFLD发病及消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酶P450 2C19(CYP2C19)基因检测指导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贵州地区少数民族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56例少数民族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相关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128)和对照组(n=128),观察组接受基因检测指导用药,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CYP2C19基因表型分布的差异。随访两组患者出院后1年内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情况,采用K-M曲线分析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累积复发率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血尿素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缺血性脑卒中累积复发率、CYP2C19基因表型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YP2C19基因快代谢型患者1年内缺血性脑卒中累积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7);观察组CYP2C19基因中间代谢型及慢代谢型患者1年内缺血性脑卒中累积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YP2C19基因检测指导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贵州地区少数民族缺血性脑卒中能明显降低慢代谢型和中间代谢型患者的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R-NICE)患者抗血小板治疗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HR-NICE患者120例,按CYP2C19基因检测结果分为慢代谢型组40例、中代谢型组36例、快代谢型组44例,均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比较各组血小板集聚及不良预后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中代谢型组、快代谢型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且中代谢型组、快代谢型组低于慢代谢型组,快代谢型组低于中代谢型组(P<0.05)。快代谢型组再次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低于慢代谢型组和中代谢型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糖尿病、CYP2C19基因慢代谢型、中代谢型是影响HR-NICE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CYP2C19基因快代谢型是影响HR-NICE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 结论CYP2C19基因对HR-NICE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具有指导作用;CYP2C19基因慢代谢型、中代谢型可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郭演平  刘平  刘昱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8):1021-1023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猝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西安市及周边8县有完整病史资料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50例,并进行3.1±1.5年随访。对扩张型心肌病猝死危险因素进行二分类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频发室性早搏(OR=11.617),短阵室性心动过速(OR=6.305),高血压(OR=5.689),EF(OR=0.977)共四项因素是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猝死的主要相关危险因素;血Na+水平在其它原因死亡组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LVDD在猝死组显著大于存活组(P<0.05),而在多因素回归分析中未显示出相关性。结论: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高血压、EF值是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发生猝死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