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与IgA肾病(IgAN) Lee氏分级和牛津分型的相关性,为评估该病严重程度提供依据。方法观察2013年1月—2018年1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病科进行肾穿刺活检证实为原发性IgAN的患者191例。根据Lee氏分级与牛津分型间质纤维化与小管萎缩(T)分级分为轻、中、重3组,另根据牛津分型新月体(C)分级分为2组,观察患者血清Cys C、血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24 h尿蛋白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采用CKD-EPI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析血清Cys C与Lee氏分级、牛津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Lee氏分级与T的分组中,随着病理损伤程度的加重,患者血清Cys C、SCr、BUN水平逐渐升高,eGFR水平逐渐降低(P 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ys C与Lee氏分级、牛津分型中T分级呈正相关(r=0.768,r=0.624,均P 0.01),与eGFR呈负相关(r=-0.804,P 0.01);上述相关性在多元线性回归中得到证实。含有新月体的患者,血清Cys C水平较不含新月体患者的水平升高(P 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二者亦有一定的相关性(r=0.181,P 0.01),但多元线性回归提示二者相关性不强,故仍需进一步证实。结论血清Cys C可作为反映IgAN早期病理损伤等级尤其是间质小管损伤程度的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临床生化指标及病理特点的变化,进而明确高尿酸血症对IgAN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04月~2018年10月在我院肾内科住院的经肾活检病理检查确诊为原发性IgAN的4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尿酸水平将患者分为高尿酸血症组(280例)与血尿酸正常组(120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尿酸、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胆固醇、血三酰甘油、血红蛋白、补体C3、炎症因子、颈动脉粥样斑块等指标,所有患者进行肾脏病理检查并行Lee氏分级,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生化指标及病理资料。结果:高尿酸血症组在体重指数、血压、血肌酐、血胆固醇、免疫球蛋白IgA、颈动脉粥样斑块等指标均高于血尿酸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同时高尿酸血症组患者肾脏病理Lee氏分级、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相比血尿酸正常组更显著(P≤0. 05)。结论:IgAN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相比血尿酸正常者,其临床、生化指标和肾脏病理损伤更严重,提示高尿酸血症是IgAN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因素可控,故应早期重视并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因子VIII(factor VIII,FVIII)水平与IgA肾病(IgAN)患者临床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确诊的IgAN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时间依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得出的血浆FVIII预测IgAN预后的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FVIII组(FVIII>140.50%)和低FVIII组(FVIII≤140.50%),比较两组患者肾活检时基线临床参数的差异。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30%或进入终末期肾脏病(ESRD)为终点事件,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Cox回归方程法分析血浆FVIII水平对IgAN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共93例IgAN患者纳入本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35.15(33.77,36.76)个月,12例(12.90%)患者发生终点事件。高FVIII组患者年龄、血肌酐、尿素氮、血三酰甘油、血总胆固醇、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24 h尿蛋白量、蛋白C、蛋白S和eGFR下降速率高于低FVIII组(均P<0.05);eGFR、血白蛋白、中位随访时间低于低FVIII组(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与低FVIII组比较,高FVIII组患者肾脏累积生存率降低(χ2=5.635,P=0.018)。在校正收缩压、eGFR、尿蛋白、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程度等因素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浆FVIII水平是IgAN患者肾脏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R=4.147,95%CI 1.055~16.308,P=0.042)。结论血浆FVIII水平与IgAN患者临床指标及预后相关,高血浆FVIII水平是IgAN患者肾脏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联合安体舒通治疗IgA肾病患者,观察其降低尿蛋白及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将54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安体舒通组(A组)27例,对照组(B组)27例。A组在应用ACEI和(或)ARB基础上联合安体舒通20mg/d;B组按原量服用ACEI和(或)ARB药物。检测2组在第0、4、8、12、16周时24h尿蛋白、血肌酐、血钾、血浆醛固酮、血压、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A组治疗后第8周时尿蛋白较治疗前下降18.5%(P〈0.05),至第16周时下降35.1%(P〈0.01);B组至治疗终点仅下降5.3%,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血钾、血肌酐、eGFR、血浆醛固酮、血压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在应用ACEI和(或)ARB基础上联合安体舒通对降低kA肾病患者尿蛋白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应用ARB类药物对肾脏局部血管紧张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表达与IgAN肾病(immunoglobulin A nephrology,IgAN)肾脏病理损伤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肾内科行肾穿刺活检,且病理诊断为IgAN的患者172例,采用Lee分级方法进行病理分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T1、AT2和MAS受体在肾活检组织中的表达,观察应用ARB类药物对上述三种血管紧张素受体的影响,分析三种受体表达水平与Lee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Lee分级Ⅲ级IgAN患者中,应用ARB大于30 d者肾脏血管的AT1受体表达较未应用者显著减少,肾小球的AT2受体表达量较未应用者显著增多.IgAN患者肾脏血管、肾小管间质上AT1受体的表达水平与Lee分级存在显著正相关.Ⅴ级IgAN患者肾小球上AT2受体的表达量较Ⅰ~Ⅳ级患者显著增多.结论 应用ARB类药物治疗可影响IgAN患者肾脏局部AT1、AT2受体表达,肾脏局部AT1、AT2受体表达与IgAN肾脏病理损伤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IgA肾病Lee分级及慢性肾脏病(chronickindney disease,CKD分期与高血压之间的相关关系,进一步了解IgA肾病,为指导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经过肾活检确诊的430例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血压、血白蛋白、血肌酐、尿酸、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4 h尿蛋白定量和肾脏病理Lee分级。根据血肌酐水平估算出肾小球滤过率分为CKD 1~5分期,根据血压水平,分为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高血压组分为高血压1级、高血压2级和高血压3级三个亚组,进行临床相关指标、肾脏病理Lee分级、CKD分期与高血压的相关分析。结果 430例IgA肾病患者中,男女比例1.05:1,年龄13~72岁,平均年龄(34.5±9.4)岁,发病高峰年龄段是21~30岁。高血压组的年龄和体质量均高于非高血压组(P0.05)。在本组资料中,伴有高血压201例,患病率为46.7%。高血压组中高血压1级42例(占总例数9.8%),2级高血压57例(占总例数13.2%),3级高血压102例(占总例数23.7%)。与非高血压组相比,高血压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酸、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P0.05)。高血压组中肾脏病理Lee分级Ⅲ、Ⅳ、Ⅴ级分别有66例、63例、44例,经Spearman秩相关法分析得高血压与肾脏病理Lee分级之间有相关关系(r=0.394,P=0.000)。高血压组中CKD3~5期分别有60例、36例和11例,经Spearman秩相关法分析得高血压与CKD分期之间有相关关系(r=0.477,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血肌酐、Lee分级和CKD分期与IgA肾病患者伴发高血压有关。结论 IgA肾病伴有高血压的患病率较高,其临床指标、CKD分期和肾脏病理Lee分级均相对较重,故应加强血压的控制,有助于延缓肾功能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 nephropathy, IgAN)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脏内科行肾穿刺活检诊断为原发性IgAN的患者。根据血尿酸值将患者分为高尿酸组和正常尿酸组,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病理特征,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与高尿酸血症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64例IgAN患者,其中男77例,女87例;年龄(35.54±12.85)岁;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61.0%(100/164)。与正常血尿酸组比,高血尿酸组的血尿素氮、血肌酐、总胆固醇、24 h尿蛋白定量、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水平高;高血压患者比例高;牛津分型血管内皮细胞增生(E)、肾小管萎缩或肾间质纤维化(T)病理损伤更重;Lee氏分级Ⅲ级及以上、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3期及以上和尿隐血除(+++)外构成比均高,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ion of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结果显示,BMI是IgAN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41,95%CI 1.033~1.261,P=0.009),且在肾小管萎缩或肾间质纤维化中,以T0为参照,T1、T2均是IgAN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T1:OR=2.823,95%CI 1.119~7.121,P=0.028;T2:OR=6.134,95%CI 1.111~33.864,P=0.037)。结论 IgAN患者常伴高尿酸血症,血肌酐升高及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更明显,肾脏病理慢性变化更重;且肾小管萎缩或肾间质纤维化及BMI是IgAN患者并高血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可能在IgAN疾病临床及病理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控制血尿酸水平,可能进一步改善IgAN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原发性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患者中糖代谢异常及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IgAN患者(IgAN组)和106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结果,并收集一般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评估糖代谢异常及胰岛素抵抗发生率。结果:IgAN组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IgAN组血压、血清肌酐、尿酸、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糖(空腹及OGTT2h)、血清胰岛素(空腹及OGTT2h)、HOMA-IR均高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IS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OR=1.061)、24h尿蛋白定量(OR=1.387)、三酰甘油(OR=2.553)是IgAN患者发生糖代谢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与糖代谢正常的IgAN患者相比,合并糖代谢异常的IgAN患者年龄、BMI、24h尿蛋白定量、三酰甘油、空腹血糖、OGTT2h血糖及血清胰岛素、HOMA-IR均较高(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ISI较低(P<0.05)。IgAN合并IR的患者BMI、24h尿蛋白定量、三酰甘油、空腹血糖、空腹血胰岛素、OGTT2h血糖及血清胰岛素水平均显著高于不伴IR的IgAN患者(P<0.05),血肌酐、高密度脂蛋白、ISI则较低(P<0.05);BMI(OR=0.059,P<0.05)、血清白蛋白(OR=0.033,P<0.01)、24h尿蛋白定量(OR=0.077,P<0.05)为IgAN患者发生胰岛素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gAN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存在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年龄、24h尿蛋白定量、三酰甘油是IgAN患者发生糖代谢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BMI、血清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为IgAN患者发生胰岛素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表现为大量蛋白尿的儿童原发性IgA肾病(IgA nephropathy, IgAN)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肾脏内科收治的表现为大量蛋白尿的原发性IgAN患儿的临床资料, 根据初始治疗6个月后尿蛋白是否转阴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随访终点事件定义为蛋白尿减少小于50%或达到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采用MedCalc软件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 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肾脏累积生存率的差异。结果研究期间在该院肾脏内科住院的经肾活检确诊为原发性IgAN的患儿共127例, 其中57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 被纳入本研究, 占总IgAN患儿的44.9%。57例患儿中, 病理分级Lee氏Ⅲ级33例(57.9%), Lee氏Ⅲ级以下11例(19.3%), Lee氏Ⅲ级以上13例(22.8%)。随访时间为4.0(3.0, 5.8)年。57例患儿中46例(80.7%)初始治疗有效(有效组), 11例(19.3%)初始治疗无效(无效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丹参滴丸治疗Lee分级≥Ⅲ级的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的36例患者均经肾活检证实可确诊为IgA肾病(IgAN),Lee分级≥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丹参滴丸口服;B组给予一般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血液流变学等各项指标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丹参滴丸治疗Lee分级≥Ⅲ级的IgAN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透析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动脉钙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共收集337例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非透析CKD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血红蛋白、血白蛋白、血碱性磷酸酶、空腹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钙、血磷、血镁、胱抑素C、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24 h尿蛋白定量、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25羟维生素D、骨钙素、骨密度(腰椎和股骨颈)。并根据胸部CT平扫分为动脉钙化组(包括主动脉钙化或冠状动脉钙化)和非动脉钙化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非透析CKD患者经影像学检查提示同时具有主动脉钙化和冠状动脉钙化者共68例(占20.2%),仅有主动脉钙化或冠状动脉钙化之一者119例(占35.3%),无动脉钙化者150例(占44.5%);与无动脉钙化组患者比较,动脉钙化组患者具有年龄大、高血压和慢性肾炎病史多见,血三酰甘油、血胱抑素C、血CRP水平高,eGFR水平低,2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采用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动脉钙化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素氮、血肌酐、胱抑素C、血尿酸、iPTH呈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动脉钙化的保护因素为血红蛋白和eGFR。结论血红蛋白水平和eGFR是非透析CKD患者动脉钙化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三环治疗IgA肾病蛋白尿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中西医三环治疗IgA肾病(IgAN)蛋白尿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234例患者按病理Lee氏分级进行分组,Lee氏分级〈Ⅲ级为A组,随机分为治疗组(A1组32例)和对照组(A2组35例);Lee氏分级〉Ⅲ级为B组,随机分为治疗组(B1组102例)和对照组(B2组65例)。A1组使用中医药三环+中医新辨证方案,A2组使用ACEI/ARB+中医原辨证方案;B1组使用中西医结合三环(中医药三环+中医新辨证方案+ACEI/ARB+免疫抑制剂),B2组使用激素+中医原辨证方案。观察项目包括24h尿蛋白、肾功能、血白蛋白(Alb)、肝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及不良反应。观察时间6~8个月。结果:A1组蛋白尿、血肌酐(Scr)及血红蛋白(Alb)的改善好于A2组,A1组的总缓解率(完全缓解率+基本缓解率)为75%,高于A2组的48.6%(P〈0.05);B1组降蛋白尿的速度及幅度均强于B2组,B1组的总缓解率为80.4%,高于B2组的64.6%,两组比较(P〈0.05)。且B组在治疗前肾功能已下降(Scr〉133μmol/L)18例患者,其肾功能改善的程度B1组(12例)好于B2组(6例)。结论:中西医三环治疗能有效减少IgAN患者的蛋白尿,稳定并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移植肾IgA肾病(IgAN)复发或新发的诱因及移植肾生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8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经肾活检确诊为移植肾IgAN的患者,按照血肌酐(Scr)增高水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率分为稳定组(Scr升高值<20μmol/L,eGFR下降率<10%)和进展组(Scr增高但未达翻倍值,30%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治疗组在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黄芪注射液,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替米沙坦,疗程2周,观察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变化。结果:替米沙坦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能有效降低尿蛋白,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肌酐和尿素氮治疗后有所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可有效降低尿蛋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伴有高尿酸血症的IgA肾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将经过肾活检明确诊断的原发性IgA肾病110例患者分为2组:尿酸正常组55例,尿酸升高组55例,比较2组临床和病理的差异。结果尿酸升高组与尿酸正常组比较,血尿素氮、血肌酐、24h尿蛋白定量、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肾小球损伤加重,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明显。结论伴有尿酸升高的kA肾病患者临床和病理损伤均重于尿酸正常的IgA肾病,临床上应给与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分发病率及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将经过肾活检明确诊断的原发性IgA肾病132例患者按着尿酸水平和血肌酐水平进行分组,比较其临床特点及病理特点差异。结果:高尿酸血症在CKD3期及以上的患病率显著高于CKD1期及CKD2期的患病率。高尿酸血症组的患者较尿酸正常组高血压发生率,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胆固醇水平,以及BMI水平显著升高,其Lee氏分级主要表现为Ⅲ级,随着Lee氏分级的加重,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明显增加。高血尿酸组患者肾脏病理球性硬化,肾小管间质积分、血管病变积分,肾小管萎缩均高于非高尿酸组。在CKD3期及以上患者的亚组中,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表现更为严重。结论: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在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患者中间发病率更高,其临床和病理损伤均重于尿酸正常的IgA肾病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的中医证候类型,拟定并验证IgAN五型辨证新方案的实用性与中医理论依据.方法:将134例IgAN患者分为两组,新辨证方案组69例,其中肾病理(Lee氏分级)Ⅰ~Ⅱ级28例,≥Ⅲ级41例;原辨证方案组65例,肾病理均为Ⅰ~Ⅱ级.结果:新辨证方案治疗Ⅰ~Ⅱ级IgAN患者,临床缓解率较原方案组明显提高,且缓解持续时间延长.其中41例病理≥Ⅲ级的新方案治疗组患者临床缓解率为29.3%、尿蛋白从原基础减少大于50%者达65.82%.结论:新辨证方案更符合IgAN的病机改变、证候谱分布及中医治疗学特色,其辨治疗效优于原方案组,具有执简御繁、实用有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病程中伴有肉眼血尿的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与血尿的关系。方法:根据病程中是否伴有肉眼血尿将经肾活检确诊的136例IgA肾病患者分为肉眼血尿组和无肉眼血组。分析对比两组在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血清IgA、尿液中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β2-微球蛋白(β2-M)水平上的差异,并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差别。研究IgA肾病与血尿的关系。结果:(1)两组在性别和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程上肉眼血尿组平均病程较无肉眼血尿组短(P0.05)。(2)肉眼血尿组前驱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肉眼血尿组(P0.05)。(3)肉眼血尿组中高血压的发生率低于无肉眼血尿组(P0.05)。(4)在24 h尿蛋白定量上,肉眼血尿组24 h尿蛋白水平低于无肉眼血尿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肉眼血尿组血肌酐、尿素氮平均水平均低于无肉眼血尿组(P0.05)。(6)根据eGFR水平评估患者肾功能,肉眼血尿组肾衰竭发生率低于无肉眼血尿组。(7)两组在平均血尿酸、血清IgA、尿NAG酶和尿β2-M水平间差异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发生率、24 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清肌酐水平和肾衰竭发生率上,病程中伴有肉眼血尿的IgAN患者均低于无肉眼血尿的IgAN患者,且伴有肉眼血尿的IgAN患者病程更短,提示其预后较不伴肉眼血尿者好,由于IgA肾病好发于青壮年,且多为体检时因血尿和(或)蛋白尿而偶然发现,因此诊治IgA肾病最佳的办法就是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局灶增生硬化性IgA肾病(IgAN)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肾脏预后。方法:选取2012年01月~2016年0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肾脏穿刺活检确诊为局灶增生硬化性IgAN(170例)患者,并与同期确诊的局灶增生性IgAN(217例)患者进行比较。以肾穿刺活检日期为起点,随访至2018年06月30日。针对两组患病人数比较多且规律随访的CKD3期患者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比较两种病理类型的肾脏预后。利用Cox回归模型筛选影响局灶增生硬化性IgAN患者肾脏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局灶增生硬化组患者男性比例、收缩压、舒张压、24 h尿蛋白、尿素氮、血肌酐、尿酸、球性硬化、节段硬化、缺血硬化及S、T评分均显著高于局灶增生组,而年龄和C评分均显著低于局灶增生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入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2.65±18.69)个月,针对CKD3期的2组患者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局灶增生硬化性IgAN患者肾脏生存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单、多因素Cox比例回归模型显示,24 h尿蛋白、血肌酐、节段硬化比例、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T评分(T1-2)是影响局灶增生硬化性IgAN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局灶增生硬化性IgAN患者临床病理损害较重,24 h尿蛋白、血肌酐、节段硬化比例、肾小管间质损伤重是其肾功能进展及肾脏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变化的特点,以期揭示IgA肾病伴有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2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收治的270例经肾活检确诊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依据血尿酸水平,将270例IgA肾病患者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尿酸正常组,测定记录所有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收缩期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酸、血肌酐、血白蛋白、血脂等临床指标,所有患者均进行肾脏病理检查并行Lee分级,统计分析2组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并对肾功能正常患者(135例)的病理指标进一步行亚组分析。结果IgA肾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25.19%,高尿酸血症组患者年龄、血白蛋白、血三酰甘油、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与尿酸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男性比例、收缩期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水平均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高尿酸血症组患者肾脏病理Lee分级严重的比例及发生肾小管间质病变、肾内动脉病变的比例均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正常肾功能患者中,高尿酸血症组出现动脉壁肥厚等肾内动脉病变及肾小管间质慢性病变的比例亦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结论 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与尿酸正常组患者比较,临床表现及肾脏病理损伤多较重,尤其对肾小管间质病变及肾内血管病变影响更明显,临床预后不佳,应予重视并及时有效地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