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道内滴入生理盐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吸痰前向气道内推注生理盐水,是长久以来ICU护士的一项常规操作[1]。然而近几年国内外许多研究从不同角度证明了气道内滴注生理盐水对患者不但没有明显的有利作用,而且有着不可忽视的有害作用和潜在的危险,对于向气道内滴注生理盐水;作为对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患者的常规护理是否合理提出了质疑,现报道如下。滴入生理盐水的效果最早提出质疑的是Demers和Sakald[2],这两位学者认为“即使经过剧烈晃动,黏液也不能和水混合在一起。”之后,很多人通过严格设计的RCT来研究到底生理盐水滴入能不能增加分泌物的清除量。Blackwood[3]对这些文章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脑外伤病人两种气管插管护理效果.[方法] 将300例颅脑外伤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180例,对照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取1支20 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20 mL,去掉针头,将注射器顶端贴近气管插管的管壁,快速一次性注入15 mL~20 mL生理盐水,人为造成病人呛咳后,及时吸出痰液及生理盐水,以上操作每隔4 h重复1次.[结果]两组病人痰痂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实施常规气管插管护理的基础上,定时定量向气管插管内注入生理盐水并及时吸出痰液、生理盐水可有效抑制痰痂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李冬梅  冷亮  张艳荣 《护理研究》2011,25(8):711-712
[目的]探讨经人工鼻吸氧在气管切开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8例,常规组将吸氧导管插入硅胶气管套管内直接氧气吸入,用生理盐水湿纱布覆盖气管套管外口。观察组将吸氧导管与人工鼻侧孔连接,再将人工鼻另一端与气管套管口连接,两组其他相关护理方法相同。[结果]观察组病人吸氧导管脱出率、痰痂堵管率、痰培养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结论]气管切开病人使用人工鼻吸氧,降低了痰培养阳性率、氧气导管脱出率及痰痂堵管率。  相似文献   

4.
戴小华 《全科护理》2016,(31):3241-3243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联合碳酸氢钠用于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6月—2016年5月烧伤科70例因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的成人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在气管切开的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传统的糜蛋白酶、硫酸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磷酸钠及生理盐水作为气道湿化液,使用持续微量注射泵滴入气道湿化法,观察组在气管切开的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盐酸氨溴索+1.25%碳酸氢钠作为湿化液,使用持续微量注射泵滴入气道湿化法。比较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情况、气道湿化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痰痂形成、呼吸道感染、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损伤和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碳酸氢钠用于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病人气道湿化的效果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低,效果优于传统的糜蛋白酶、硫酸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磷酸钠及生理盐水作为气道湿化液。  相似文献   

5.
葛晓燕 《全科护理》2014,12(9):792-793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ion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行机械通气的病人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从开始行机械通气即运用抬高床头、定期密闭式吸痰、严格手部清洁、加强口咽部护理、避免质子泵抑制剂、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及使用温湿交换装置等集束化护理;对照组根据经验决定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病人VAP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气管插管病人VAP发生率低于气管切开病人。[结论]集束化护理模式可显著降低VAP的发生率,相比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病人VAP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氧气雾化湿化法和持续微量注射泵气管内滴注湿化法在气管切开术病人气道湿化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采用氧气雾化湿化法,对照组采用持续微量注射泵气管内滴注湿化法。观察两组气道湿化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气道湿化效果、吸痰次数和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断氧气雾化湿化法在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中效果明显优于持续微量注射泵气管内滴注湿化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氯己定口腔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18例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2%氯己定行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行口腔护理,观察两组病人VAP发生率、口腔溃疡、口咽部和气管内细菌定植情况。[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口腔溃疡发生率、口咽及气管内细菌定植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2%氯己定行口腔护理效果优于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8.
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腔冲洗法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航群  魏锦花 《护理研究》2006,20(14):1289-1290
随着重症呼吸监护技术及机械通气技术的迅速发展,行机械通气病人明显增多,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其中经口气管插管因操作简单、损伤小而使用最多[1]。但气管插管可损伤咽喉部,削弱了气管纤毛清除作用及咳嗽机制,且跨越了作为人体呼吸道防御系统之一的口咽部,使呼吸道感染的危险性大大增加[2]。经口气管插管病人还存在口腔不能闭合,易导致口腔干燥、黏膜溃烂和细菌感染等不足[1]。口咽部寄生细菌的“误吸”是机械通气病人合并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最主要的感染源[3]。行连续机械通气病人,发生医院内肺炎的危险性是未用机械通气病人的6倍~21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人文关怀在重症监护室(ICU)气管插管清醒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意识清楚的气管插管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气管插管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ICU气管插管清醒病人实施人文关怀可有效提高病人气管耐受性,减少非计划性拔管,提高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机械通气病人采用两种溶液口腔护理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萍  赵岳 《护理研究》2011,25(15):1360-1362
[目的]探讨用生理盐水和口泰溶液为机械通气病人进行口腔护理的效果。[方法]对40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人分别采用生理盐水和口泰溶液进行口腔护理,观察使用两种溶液前后口腔细菌学培养结果,评价口腔护理后病人口腔异味及恶心、口干程度的变化。[结果]使用两种溶液后口腔菌落数及病人口腔异味、恶心、口干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人应用口泰溶液进行口腔护理,能更加有效地清除口腔内的细菌,提高病人舒适度。  相似文献   

11.
韦贵珠  韦孟怀 《全科护理》2011,9(19):1718-1719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高压氧治疗中气管切开病人肺部交叉感染的影响。[方法]将300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两组病人均进行高压氧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发生舱内交叉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舱内交叉感染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为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高压氧治疗中气管切开病人肺部交叉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气管切开吸痰的护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辜德英  余蓉 《华西医学》2006,21(1):145-146
气管切开是一种抢救重危病人的急救手术,即将颈段气管前壁切开,通过切口将气管套管插入气管,使病人直接经套管呼吸而形成人工气道。气管切开后,吸痰是最基本的护理操作。如何有效而安全地吸痰是临床工作中护士长期关注和探讨的问题。现就气管切开后吸痰的护理综述如下。1气道的湿化1·1气道湿化的方法由于气管切开使气管直接与外界相通,空气未经鼻腔温化和湿化直接进入气道,易使气道内分泌物干燥形成痰痂,不但不易吸出,而且还会阻塞气管套管出现窒息,因此,术后必须常规给予气道湿化。气道湿化的方法有多种,石美玉[1]总结的有:滴注式湿化法、…  相似文献   

13.
谭玫 《全科护理》2009,7(35):3198-3199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微量输液泵持续滴注法湿化人工气道的效果。[方法]将102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输液泵持续向人工气道滴注湿化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间断气管内滴注法湿化气道。[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输液泵持续向人工气道滴注湿化液优于传统的间断气管内滴注法。  相似文献   

14.
两种气道湿化法在气管切开术病人应用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建芬  季玲  朱滨 《护理研究》2008,22(36):3350-3351
[目的]比较氧气雾化湿化法和持续微量注射泵气管内滴注湿化法在气管切开术病人气道湿化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采用氧气雾化湿化法,对照组采用持续微量注射泵气管内滴注湿化法.观察两组气道湿化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气道湿化效果、吸痰次数和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断氧气雾化湿化法在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中效果明显优于持续微量注射泵气管内滴注湿化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萧氏双C护理理念联合专科创新护理在经口气管插管清醒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6年6月和2016年7月—2016年9月接受经口气管插管的清醒病人各41例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萧氏双C护理理念联合专科创新护理对病人实施干预,干预后对两组病人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舒适度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萧氏双C护理理念联合专科创新护理对经口气管插管清醒病人实施干预,可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微量注射泵在气管切开术后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病人的重要措施。作为有创人工气道 ,传统的气管内滴药法存在不少缺点。我科从 1997年 8月开始应用微量注射泵进行持续气管内滴注 ,效果良好 ,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2 6例 ,食管癌术后预防性气管切开 14例 ,喉癌 12例。2 湿化液的选择传统的护理方法是将药物加入生理盐水中进行湿化。据有关文献[1] 报道 ,0 .45 %的盐水和无菌蒸馏水湿化效果优于等渗盐水 ,因为生理盐水进入支气管内水分蒸发快 ,盐水沉积在肺泡支气管形成高渗状态 ,引起肺水肿 ,不利于气体交换。而0 .45 %的盐水吸入后在气道内…  相似文献   

17.
孙超  朱伟斌 《全科护理》2016,(4):376-378
[目的]总结成批特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病人气道的特点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成批特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大面积烧伤95%伴重度吸入性损伤早期因脑缺氧、脑损伤,现病人昏迷,继续使用气管切开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创面愈合,1例大面积烧伤97%伴重度吸入性损伤早期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死亡,其余3例顺利拔除气管切开插管,后期创面愈合,痊愈出院。[结论]通过正确有效的气道护理可维持有效的呼吸、减少气道的损伤、降低翻身床使用过程中管道滑脱的几率、减轻病人的痛苦,从而达到更高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循证护理(EBN)减少并预防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病人发生的呼吸道感染。[方法]将634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病人分成循证护理组和非循证护理组,循证护理组根据循证护理理念,同病人需求相结合,找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病人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因素,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以减少病人的痛苦,非循证护理组按常规护理进行护理。[结果]两组病人呼吸道感染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循证护理可以有效地预防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呼吸道感染,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在气管切开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吞咽功能训练,比较两组病人每日吸痰次数、气管套管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每日吸痰次数和气管套管留置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可缩短病人气管套管留置时间,减少吸痰次数。  相似文献   

20.
张根萍 《全科护理》2013,11(2):109-110
[目的]复方氯已定溶液用于机械通气病人口腔护理的效果。[方法]将110例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按常规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观察组用复方氯已定溶液进行口腔护理,观察两组病人发生口臭、口腔溃疡、肺部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口臭、口腔溃疡、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气管插管病人使用复方氯已定溶液进行口腔护理可减少或控制口咽部寄居的细菌数,预防或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