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总结肠钳夹压法区域性肝血流阻断行肝切除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6例肠钳夹压法区域性肝血流阻断行肝切除的临床疗效。包括:外侧左肝外侧叶切除15例、肝段或不规则肝段切除11例。记录肝血流阻断时间及出血量。结果本组病例无死亡。所有病例均一次性阻断肝脏血流,左肝外侧叶切除(即肝血流阻断时间)平均手术时间(16.37±2.01)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50.40±20.04)ml;肝段或部分肝切除平均手术时间(18.20±8.0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90.30±40.02)ml。术中输血3例。术后并发胆瘘1例、切口感染2例。结论肠钳夹压法区域性肝血流阻断下进行肝切除能完全阻断病灶肝的全部入肝出肝血流,术中出血量较少.是一种简便、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脉阻断钳、门脉钳在半肝血流阻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62例采用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进行大肝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62例术中均采用动脉阻断钳阻断肿瘤侧半肝入肝血流,门脉钳阻断出肝血流的半肝血流阻断方法.结果:62例大肝癌切除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00~150 min,平均120 min.术中出血量50~750 mL,平均360 mL,未输血40例;术后恢复良好并痊愈出院,无肝功能衰竭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采用动脉阻断钳、门脉钳进行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不但获得了良好血流阻断效果,使出血更加容易控制,而且最大限度保护了患者的肝功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肝脏血流阻断工具.  相似文献   

3.
李明天  刘琳 《全科护理》2014,(31):2934-2935
[目的]总结全肝血流阻断肝癌切除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巡回护士密切关注手术进展,精确记录肝血流阻断时间,准确评估失血量,积极配合手术医生、麻醉师保持术中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器械护士了解肿瘤与肝脏的解剖关系,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沉着、冷静、高效的护理配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配合效率;严格执行预防标准,确保医护人员自身安全.[结果]肝癌切除手术过程顺利,病人术中生命体征平稳.[结论]加强全肝血流阻断肝癌切除术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区域肝血流阻断肝叶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临床价值.方法 2005年10月~20012年4月该院施行237例腹腔镜区域肝血流阻断肝叶切除,其中122例为肝胆管结石,实施腹腔镜肝叶切除:72例左肝外叶切除,48例左半肝切除,2例左三联切除.结果 119例获得成功,3例中转开腹处理;手术时间120~420 min,平均276 min;出血量50~1000 mL,平均325 mL,输血3例;术后平均住院7d;7例术后胆漏经通畅引流而自愈,无死亡、出血、肝功能衰竭及膈下脓肿并发症发生;术后T管造影发现残石1例,术后胆道镜取出.结论 腹腔镜区域肝血流阻断肝叶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方法,但不同于其他病种腹腔镜肝叶切除,难度更大,应严格掌握指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种不同肝血流阻断方式在肝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将74例肝肿瘤患者根据肝血流阻断方式分为3组:A组(n=40)行pringle法,B组(n=23)行全肝血流阻断(THVE),C组(n=11)行解剖性肝血流(肝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阻断。并观察3组肝血流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A组和B组手术时间均较C组显著缩短(均P〈0.01),B组肝门阻断前1min和肝门开放后1min中心静脉压均显著高于肝门阻断后(均P〈0.01),B组和C组出血量均较A组显著减少(均P〈0.01),A组和B组术后3dALT、AST水平均较c组显著升高(均P〈0.01),3组肝血流阻断后均未发生肾脏及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结论肝肿瘤行肝切除术时行pringle法血流阻断是一种简便方法,但出血量多;全肝血流阻断是一种减少出血的有效方法;解剖性肝血流阻断技术要求高,但术中肝损伤小,可避免缺血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我们采用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技术为32例肝肿瘤病人施行了肝切除术.其中肝细胞癌23例;巨大血管瘤4例;肝母细胞瘤3例;肝细胞腺瘤2例,术中平均全肝血流阻断时间为12.5±5.3分.平均输血量为1050±370.5ml.住院死亡率为6.2%.肝硬化患者的全肝血流阻断安全时限可达20分钟.全肝血流阻断技术防止了术中大出血和空气栓塞,提高了侵及或邻近肝静脉或肝后下腔静脉之肝肿瘤的根治性切除率和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完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在不阻断全肝血流的情况下,行完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10例,其中原发性肝癌3例,肝海绵状血管瘤3例,肝囊肿2例,多发性肝内胆管结石2例.结果 10例手术均在完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90~340min,平均(253.0±51.2)min;出血量200~800 ml,平均(342.0±191.7)ml.术后住院时间(5.2±1.3)d.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现有的手术器械条件下,选择合适的适应证患者,行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是安全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癌切除手术的术中护理配合方法,提高肝癌手术配合效率。方法巡回护士密切关注手术进程,注重肝血流阻断时间,准确评估失血量,积极配合手术医师、麻醉医师保持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洗手护士密切与手术医师沟通,了解肿瘤与肝脏解剖的关系,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沉着、冷静的护理配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配合效率;严格执行预防标准,确保医护人员自身安全。结果 89例肝癌切除手术过程顺利,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医护人员无锐器伤发生。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有效的医护沟通,密切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迄今为止,肝切除术仍然是公认的治疗原发性肝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如何有效控制肝切除时的大量出血,保证残肝不受缺血和胃肠道淤血的损害,预防空气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是国内外学者追求的目标。我院在采用各种肝血流阻断法行肝切除的基础上,创立了半肝血流完全阻断无血切肝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术中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刀在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及配合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9月53例肝癌切除术应用超声刀的配合体会.结果 53例肝癌切除术均顺利成功完成,手术时间150~300 min,平均200 min,出血量150~800 ml,平均380 ml.其中8例行肝门阻断,阻断时间6~20 min,平均13 min,45例没行肝门阻断.术后第4天肝功能均明显好转.结论 超声刀在开放肝癌切除术中具有安全、可行、有效等优点,手术室护士充分了解超声刀性能,熟悉掌握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可提高手术配合效率,延长超声刀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法行肝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术患者60例,其中行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法肝切除术28例(选择性肝血流阻断组),行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肝切除术32例(全肝血流阻断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与全肝血流阻断组比较,选择性肝血流阻断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谷丙转氨酶较低,术后前白蛋白及胆碱酯酶水平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后在院观察时间较短,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胆红素及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性肝血流阻断组并发症发生率(7.1%)低于全肝血流阻断组(28.1%)(P〈0.05)。结论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法行肝切除术可有效控制出血,术后肝功能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2.
不阻断入肝血流肝切除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不阻断人肝血流肝切术手术的安全性及技巧。方法:分析不阻断人肝血流的肝切除术39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8例。术前肝功按Child分级:A级34例,B级5例。肿瘤直径3~15cm。手术方式:半肝切除术5例,中央型肝切除术9例,周边型肝切除术25例。主要用钳夹法和指折法相结合的方式断肝,必要时利用术中B超判断切除范围和肿瘤与肝内血管的关系一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等指标。结果:手术时间80~480分钟,术中输血量0~7600ml,术中平均输血量1120 980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7.9%(7/39),术后无肝衰发生。结论:本组资料显示应用不阻断人肝血流切肝可行、安全。  相似文献   

13.
全肝血流阻断肝脏部分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行一般肝叶切除时,通常只需阻断入肝血流;而切除第二、第三肝门区肿瘤时,因肿瘤位置特殊,极有可能发生肝静脉或下腔静脉撕裂大出血.为了控制肝切除术中的大出血,需在肝门阻断的同时阻断肝上、肝下的下腔静脉,以达到在全肝血流阻断下切肝的目的,确保手术安全 [1、2] .1999年10月至2002年10月,我院实施全肝血流阻断下肝切除术共71例,现将术中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在肝癌半肝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肝癌半肝切除术病例,讨论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在肝癌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结果2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肝衰竭并发症。结论对于适应证明确的肝脏疾病,通过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后行半肝切除术,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该术式又为肝癌半肝切除术提供了一个合理安全的术式,尤其是肝硬化患者,有利于术后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肝切除过程中实施肝门血流阻断方法进行深入探讨。方法通过检索中国医院知识仓库全文数据库、MEDLINE相关文献对肝门血流阻断的方法进行分类,并客观评估每种方法的利弊。结果 Pringle法是最早应用于肝切术手术时控制肝断面失血量的方法,此法简单、易行,也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但是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对肝脏产生严重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尤其对肝脏本身存在基础病变的患者;全肝血流阻断有很好的手术中控制失血量的效果,但是缺血再灌注损伤应引起重视;半肝血流阻断和保留肝动脉的半肝血流阻断方法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但是只能应用于手术操作位于一侧半肝的患者,应用范围受到一定局限;肝段血流阻断法对肿瘤较小且局限于一个肝段或相邻几个肝段的手术操作是一种理想的阻断方法,但是由于操作复杂,定位困难,只能在一些医疗条件较好,且具备熟练解剖知识的高年资外科医生中开展。结论实施肝门血流阻断,控制肝断面失血量是肝脏手术中的一项重要技术,目前临床应用的肝门控制方法各有利弊,探索一种既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又最大限度的减少因阻断对肝脏产生损伤和对全身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入肝血流阻断方法,仍然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方扬  何军明  彭建新 《新医学》2021,52(4):288-292
目的 探讨采用腹腔镜经正中裂入路解剖性肝Ⅷ段切除术治疗肝癌的手术效果及可行性,总结相关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腹腔镜经正中裂入路解剖性肝Ⅷ段切除治疗的22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效果。结果 2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经正中裂入路不容易压迫肿瘤,术中视野暴露好,操作相对简单,但手术创面偏大。22例均无中转开腹或围术期死亡,手术时间186(92,203)min,术中出血量100(50,200)ml。术中对14例实施了Pringle法阻断入肝血流,肝血流阻断时间为(28±6)min。22例术后住院时间为(12.1±2.2)d。22例术后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系统分级Ⅰ、Ⅱ、Ⅲ(Ⅲa、Ⅲb)级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3.6%(3/22)、4.5%(1/22)、31.8%(7/22),无腹腔出血、肝衰竭、顽固性腹水等并发症。22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均为肝细胞癌,病理切缘均阴性,肝切缘宽度为(1.9±0.4)cm。22例的随访时间为22(14,29)个月,10例患者出现肝内局部复发,复发时间为28(10,31)个月,1年内复发率和3年内复发率分别为18.2%、45.5%。结论 腹腔镜经正中裂入路解剖性肝Ⅷ段切除术的视野暴露好,手术效果尚可,用于肝癌患者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因手术创面偏大,故需要术者熟练掌握腹腔镜肝切除技术,具备较强的损伤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7.
背景:研制自制铐式可调型肝钳以半肝血流阻断及肝局部血流阻断法行半肝、肝段及肝部分切除可减少肝功能损伤及胆瘘的发生。目的:探讨自制铐式可调型肝钳以半肝血流阻断及肝局部血流阻断法行半肝、肝段及肝部分切除对血流变、肝肾功能的影响,评价其手术安全性。方法:对85例半肝、肝段及肝部分切除的患者,应用自制铐式可调型肝钳以半肝血流阻断及肝局部血流阻断法行半肝、肝段及肝部分切除患者31例设为实验组,同期54例行不阻断肝门血流半肝、肝段及肝部分切除,比较术中出血量、术后胆瘘例数以及血流变学、肝肾功能的改变。结果与结论:实验组31例患者术中出血量少、肝切除后无胆瘘、对血流变学、肝肾功能影响小。说明应用自制铐式可调型肝钳以半肝血流阻断及肝局部血流阻断法行半肝、肝段及肝部分切除,术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肝血流阻断方法在肝囊性包虫病手术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手术中使用了入肝血流阻断的42例肝囊性包虫病患者的资料,依照入肝血流阻断方法分成2组:第一肝门阻断法(Pringle法)组24例和半肝血流阻断法组18例,比较其手术时间、血流阻断时间、出血量、术后5 d内血谷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峰值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半肝血流阻断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方面优于Pringle法组(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血流阻断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合适的入肝血流阻断方法在肝囊性包虫病手术中具有重要意义,具体采用Pringle法或半肝血流阻断法应根据患者病情、术中探查及医疗水平进行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9.
背景:课题组设计了一种尼龙搭扣肝止血捆扎带,比原有的止血带在技术上有创新,解决了临床使用中容易滑脱的问题,且使用更加简便。目的:观察新型肝脏止血捆扎带与全肝和半肝血流阻断法在肝切除中的效果比较。方法:健康家兔分别采用全肝血流阻断法切肝、半肝血流阻断法切肝及用新型肝脏止血捆扎带捆扎后切肝。比较术中肝脏缺血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第1,3,7天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的变化。结果与结论:新型肝脏止血捆扎带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上明显减少,且在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3天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水平的升高幅度较其他两组低,但1周后均可恢复正常水平。结果提示该新型肝脏止血捆扎带术中操作简便,捆扎止血效果更为可靠,对肝功能损害较轻,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新的肝切除方法。  相似文献   

20.
肝癌切除疗效分析11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112例从肿瘤部位、大小、人肝血流阻断、切除方式、失血量、手术时间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切除率26.23%,手术死亡率0.89%,5年生存率18.75%,10年生存率仅2例。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就诊时多数已为中晚期或大肝癌,手术切除后疗效较差。提高生存率关键是:小肝癌的切除、切除方式、术后TACE、复发再切除及术后生物治疗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