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根据1978—2003年中国农村居民现金消费支出数据,综合考虑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来研究中国农村居民的现金消费行为。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对于影响消费支出的不确定性因素,本文不是采用某个具体变量进行近似替代,而是采用刻画不确定性的条件异方差来描述。文章的结论是农村居民现金消费支出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非收入,而是利率和不确定性因素,不确定性因素在1996年后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基于持久收入假设消费理论,建立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的Panel Data模型,分析中国农村居民不同收入层次之间的消费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收入层次的农村居民的总消费支出差异显著,衣着消费模型为变截距模型,而居民食品、居住等其他消费支出差异不显著,模型表现形式一致,因此启动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归根到底是要提高低收入层次居民的收入,拉动高收入层次居民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3.
《数理统计与管理》2015,(5):769-783
本文基于杜生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理论,建立了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非参数可加模型,利用我国1984-2011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对财政支农支出、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差距对不同区域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线性和非线性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差距和财政支农支出均是影响区域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但三者对不同区域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强度存在显著差异。线性部分回归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的影响强度远高于收入差距和财政支农支出,而且收入差距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产生完全相反的影响。非线性分析结果显示财政支农支出对东、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一个显著的"正U"形非线性影响,而对中部地区则产生一个显著的"倒U"形非线性影响。  相似文献   

4.
运用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对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物价、利率与收入对农村和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物价、收入对农村和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弹性不同,农村消费需求受收入影响较大,而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受物价影响较大;利率对农村和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影响不显著,利率机制目前还不是调解中国消费需求的理想工具。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运用1997-2006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研究了我国农村居民储蓄率变动的决定因素,并检验了永久收入假说(生命周期理论)对中国农村居民的适应性。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家庭储蓄率持续攀升以及时空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居民储蓄习惯(滞后储蓄率)、收入增长率、实际利率和宏观经济波动;但与人口年龄结构相关的因素对农村居民储蓄率变动影响较小,实证结果部分地支持生命周期理论假说。因此,从中短期来看,我国农村居民家庭储蓄率依然较高,应设计出刺激农民消费、减少储蓄的中短期政策组合,同时从制度层面来理顺农村储蓄资金转化为投资的渠道。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适用预期的消费函数模型,对中国农民的消费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村居民消费的变动呈现出对收入变动的过度敏感,并且农民存在消费习惯,收入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抑制了农民的消费。本文又做了进一步研究,发现受灾面积,农业支出对收入的影响不大,而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是造成收入不确定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多层次统计分析模型来考察中国居民的消费能力.在模型中,分析了居民在消费过程中面临的内在冲击和外在冲击,并定量地测定了外在冲击和内在冲击对消费能力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农村消费能力不足来源于农村居民的绝对收入过低,农村居民主要面临外在消费冲击;中国城市居民消费能力相对较高.但面临着较大的消费波动.城市居民主要面临消费的内在冲击.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9年6199户全国农村住户调查数据(占总样本量的10%),运用ELES-AIDS模型,估算农户的生活消费和食物消费的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分析农户的消费需求特征,收入和价格对农户消费需求的影响,并模拟分析食品价格上涨对食物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收入提高后,农民注重提高生活质量,重点增加居住、文化教育娱乐、交通通讯和医疗保健的支出;在食物消费方面更加追求多样化,食物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对肉类、蔬菜和水果的消费需求将增长较快.价格仍然是影响农户消费的重要因素,食物价格的过快上涨,会对农户的食物消费结构调整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即增加粮食、蔬菜等基本食物消费,而相应减少肉、蛋、奶和水产品的消费.加强菜篮子建设,稳定物价对于保障居民消费需求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一个有固定消费/收入现金流的连续时间的最优投资组合选择问题.把投资者的财富用分离的思想来考虑.将投资者的财富分成两部分,消费/收入部分和投资部分,从而将原问题转化为不含消费/收入现金流的M-V投资组合选择的辅助问题.证明了辅助问题的最优投资策略就是原问题的最优策略,得到了原问题的最优策略及有效前沿并分析了消费/收入对投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编制了中国1997年、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投入产出表.根据该表,基于投入产出技术中的结构分解分析,研究1997-2007十年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内在原因.并将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变动分解为技术、最终需求结构、GDP等因素的变动,通过对比两个年份农村居民收入的变动,找出促进和削弱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加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12.
Communicated by D.R.Brown  相似文献   

13.
基于学习—遗忘效应的生产率降低损失索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工程项目很多具有重复性施工的特点,本文利用这种特点将学习-遗忘效应应用到平衡作业线(LOB)方法中,分析因为工程中断造成生产率的降低的现象,认为因生产率降低而导致工程工期的延长实际上超过工程实际中断的时间,最后以一个工程案例来说明分析过程.  相似文献   

14.
15.
We give a treatment of the Weiertrass points of curves which is a little different from the treatment by Laksov. We introduce the notion of theith weight which makes the treatment easier and gives an algorithm for computing the gap sequence of an effective divisor and the weight at a point. Supported in part by NNSF of China.  相似文献   

16.
17.
Rendiconti del Circolo Matematico di Palermo Series 2 - A closed densely defined operatorT on a Banach spaceX is called normal, iff $$T \in [C^0 (\hat \not C)]$$ , i.e. there is a homomorphism...  相似文献   

18.
Every c-finite measure Μ on the set G of the lines on the plane such that $$(0){\text{ }}\mu {\text{(\{ g}} \in G:{\text{ }}P \in {\text{g\} ) = 0}}$$ for every point P?R 2 generates a pseudo-metric F on the plane when one puts F P 1, P 2= \(\tfrac{1}{2}\) μ({gG:g separates the points P 1 and P 2}) The pseudo-metrics which are generated in this way possess the property of linear additivity, that is F(P 1,P 3)=F(P 1,P 2)+F(P 2,P 3) for P 1,P 2,P 3 on a line, P 2 between P 1 and P 3, and are continuous with respect to the Euclidean topology in R 2 × R 2. In this paper we prove the converse: every linear additive and continuous pseudo-metric F is generated as above by some c-finite measure Μ on G for which (0) holds. The method of proof shows that values of linearly additive and continuous pseudo-metric F inside every bounded convex polygon C are determined completely by the values of F on (δC)2. The representation of pseudo-metrics by measures is useful in derivation of inequalities for the former.  相似文献   

19.
《Discrete Mathematics》2020,343(8):111915
Ivashchenko proposed the study of contractible transformations on graphs because of their applications to computer image analysis, theory of molecular spaces, and digital topology. He published five papers on this subject. Contractible transformations have recently been applied to topological data analysis.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unterexample to several results that appeared in one of Ivashchenko’s work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