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金课”标准为出发点,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构建了包含线上教学、线下教学、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方式,同时又提升了教学内容的高阶性和挑战度。实践表明,基于“金课”标准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化、深层次、自主性学习的发展,达到改善课程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罗永昌 《电子技术》2022,(5):182-183
阐述网络综合布线课程的特点、教学现状,提出SPOC的线上与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包括教学资源、教学方案、考核评判方式,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和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中国大学MOOC线上学习平台,围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对线上/线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进行了设计和深入研究。教学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能够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单一性缺陷,实现线上线下教学方法的紧密结合与有效互补,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疫情常态化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当前教学的新热潮。本文以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课程为例,开展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在线上课前准备、线下课堂教学、线上课后反馈的教学过程中,形成线上资源吸引学生关注+线下理论知识讲授+线上学生学习状况反馈的互补教学模式,以此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提...  相似文献   

5.
在模式识别课程教学中,针对传统线下课程短板,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探索。阐述了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教学环节设计、教学实施方法、考核方式等,以思维导图和综合案例串联庞杂知识点,采用多样化手段,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证明,该课程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主动性,培育了其创新能力与科学精神,丰富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山东华宇工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色彩”课程为例,针对传统线下课堂面临的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提出一种以“学习通”作为线上教学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从授课过程的各环节进行改革实践。实践结果表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分析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由此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案例教学法融入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中,并利用“雨课堂”教学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教学互动和信息交互,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PLC课程中功能指令教学内容为教学案例,具体说明基于“雨课堂”的“案例+对分”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质疑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三创人才培养理念以人才能力培养为核心,强调对学生主动思考能力和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传统的“通过课堂讲授学习、通过案例学习”的课程教学模式中,学生地位相对被动,从创意、创新到实施角度都无法真正体现自己的思维和个人能动性。本文从在教学形态多维化、、时空多维化空间、方式、时间、和考核与评价方式五个多维化出发维度上构建了“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态、结构丰富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过程化考核与长时域多模态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相结合的检验模式。通过多维多方位立体化教学模式方式,,以“体验式学习、行动中学习”为宗旨,激发和培养学生创造、创新、创业能力,力,探索研究三创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董明杰  杨庆益 《移动信息》2023,45(3):113-115
文中以“信息化教学在高职临床医学类课程中的应用”为切入点,以高职“病原生物学”课程为例,择优选择信息化教学平台“学习通”,利用平台优势结合传统教学,将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采用课前-课中-课后、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启发学生思维,优化学生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强化学习的过程性监督和评价,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线上资源和线下翻转课堂的方式,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线上通过雨课堂随机点名、弹幕和闯关题的设置,让学生的注意力关注在课堂;通过腾讯会议实时语音通话,随时和学生互动,提升学习兴趣;线下通过翻转课堂,让学生重构知识图谱,排除畏难心理。实施效果表明该教学模式实现了“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可为相关课程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电磁场与电磁波”是多种学科的交叉点,是电子信息、通信技术相关专业的重要理论基础,是电类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该课程内容涉及面广、理论抽象、数学分析多,是公认的一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课程。本文针对“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实际,尝试利用前沿技术引领课堂教学,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实践。以课程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索覆盖体系课程融合、课外仿真实践、课程思政、工程案例与科研融入、翻转课堂、线上线下并行等混合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模式改革,希望打通课前、课中、课后以及相关课程间的连接通道,帮助学生系统理解和消化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理论,充分锻炼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和实践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建设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是每个教师都面临的挑战。以《电磁场工程应用》课程的“电导和接地电阻”为例,介绍其高阶课堂的构建过程。在课程教学中,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线下课程中,采取“思考”+ “讨论”的“问号课堂”,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采取适当“吊胃口”的方式,达到让学生“既疑又懂”的效果,尽量做到“思中学”、“做中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电路分析”课程为例,借助云班课平台,采用“SPOC”与“BOPPPS”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探究式、个性化、参与式教学。形成了“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闭环。经过近年来的不断改进,课程建设已初步完成。通过对三届学生的教学实践,发现采用“SPOC+BOPPPS”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同时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4.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的教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师应选择较为合适的课程教材,注意总结教学经验,逐步更新和改进教学内容,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寻求适合"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该课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针对仅通过期末笔试考核学习效果存在的问题,以“工业控制网络”课程为例,对过程性多元化考核进行了研究。取消了期末笔试环节,设计了平时表现、章后测试和设计与调研报告三个环节,通过“平时表现”和“章后测试”把握学生学习状态,动态调整授课重点。报告环节与课程知识紧密配合,分别培养学生的协议设计、集成设计、单元设计和终身学习能力。为了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设计了成绩定量计算方案。改革举措在线下和线上课程中经过了多年的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学科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中得到广泛的探索与实践。为了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文章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到了该课程的教学中。在精心编撰的教材和录制的视频课的基础上,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结果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显著提升了学生的编程能力。  相似文献   

17.
摘要: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发挥实质等效的教学效果急需进行融合式教学改革。“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组基于思政引领知能并重的理念修订了课程教学目标,开展了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改革。结合雨课堂和雷实验构建了智慧实验体系,理论教学与创新实践强结合提升了学生能力。课程将多元考核融入教学过程优化了考评方式。经过融合式教学改革,切实提升了教学效果,促进了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8.
“电磁场与电磁波”是我校应用型本科的一门基础课。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工程应用能力,本文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学生学习以及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采用举例法对理论课、实验课、网络以及实践教学四个环节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课程是集成电路设计方向的一门较为重要的专业课,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非常强,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综合能力。但是,目前课程的开展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验证性实验内容相对简单,实验课程考核机制单一等),因此教学方法亟须改进。针对课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本文立足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提出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致力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得更为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