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持续质量改进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门诊输液室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提高输液室护理质量.方法 运用PDCA方法,设计并实施提高输液室护理工作流程和质量考核标准.结果 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各项考核指标显著提高,2003~2006年输液50 423例病员,病员满意度为98%,院内感染率为0,输液反应发生率为0,门诊输液投诉事件发生率为0,差错发生率为0.结论 采用PDCA管理模式制定输液室质量考核标准,认真执行输液室管理流程,输液室中护理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门诊输液室合同制护士的管理.方法 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对门诊输液室合同制护士进行管理,每月对设立的目标进行评价.结果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后,合同制护士总体达标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1).结论 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方法的应用,合同制护士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门诊输液室患者流动性大,人群相对集中,病种复杂,用药种类多,是护理风险的高发区.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的各个环节,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1].2010年7~12月,我们将持续质量改进(CQI)方法应用于门诊输液室的风险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持续质量改进在门诊输液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提高门诊输液室安全管理效果。方法:确定质量改进的安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改进措施,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提升了护士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有效防范护理缺陷和纠纷投诉等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输液病人满意度不断提升。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有效提升了门诊输液室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模式在综合医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靖江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900例,其中2016年1~12月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300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2017年1~12月和2018年1~12月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600例均接受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模式护理干预。比较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模式实施前(2016年)、后(2017年、2018年)静脉输液工具选择比例、护士静脉输液质量考核评分以及用药错误、静脉炎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2017年、2018年静脉留置针、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使用比例均显著高于2016年,一次性钢针使用比例均显著低于2016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8年静脉留置针使用比例均显著高于2017年,一次性钢针使用比例显著低于2017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7年、2018年静脉输液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8.00%、3.67%,均显著低于2016年的15.00%,2018年静脉输液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2017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7年、2018年护士士静脉输液质量考核评分均显著高于2016年,2018年护士士静脉输液质量考核评分显著高于2017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模式在综合医院中应用效果显著,降低了静脉输液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静脉输液质量以及护士静脉输液治疗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质,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对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调查分析160例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情况,分析导致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的主要原因,制订并落实持续质量整改措施,评价落实效果。结果 CQI后,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由原来的6.40%下降到2.57%,患者满意度由90.00%提高到97.50%。结论采.用CQI方法,能有效降低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理念,对静脉输液流程再造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按传统输液流程进行输液的住院输液病人为对照组(n=40例);选择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理念,改变传统输液流程,采用分段操作的方法,由辅助护士先行挂液和输液前宣教,再由专职输液护士为其进行评估穿刺的住院输液病人为实验组(n=40例);分别对两组病人平均每日穿刺完成时间、一针穿刺成功率、病人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平均每日穿刺完成时间显著缩短,一针穿刺成功率和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静脉输液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从而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静脉输液治疗小组(简称静疗小组)在提高静脉输液质量方面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1~5月400例输液患者设为对照组,无静疗小组干预;将2013年6~10月400例输液患者设为观察组,由静疗小组全程干预输液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输液方式、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对输液治疗的满意度。结果建立静疗小组后,患者输液的方式构成,输液患者静脉炎、静脉外渗等并发症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率与建立静疗小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静疗小组提高了静脉输液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静脉输液专业化水平,确保了静脉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9.
风险管理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绽梅 《上海护理》2006,6(6):56-57
风险管理是指对患、工作人员、探视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我院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少,工作量大,每年输液患达10多万例次,且工作随机性强。时有护患纠纷发生,若处理不慎,易造成社会矛盾。因此,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各类风险,是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2003年1月-2005年6月我院门诊输液室制定并实施了风险管理的系列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质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该院2012年5月成立静脉治疗护理小组,持续改进护理质量,随机选取实施前后6个月内行PICC患者2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插管成功率、并发症及满意度,统计实施前后6个月内完成PICC置管例数、投诉例数、纠纷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明显低于对照组(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投诉和纠纷发生率(3%)明显低于实施前(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的效果显著,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方法和成效展开分析与观察。方法择选我院在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所收治的40例静脉治疗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在此期间,我院成立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对所选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措施,对患者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后的一次性穿刺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展开分析与对比。结果经护理结果得出,患者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要明显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结果相比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为27.5%,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为5%,实施前后结果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能够有效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使患者得到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2.
小儿静脉穿刺是门诊患儿输液中的一大难题。2005年9月~2006年2月,我院门诊输液室采用静脉留置针对314例婴幼儿进行静脉穿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该技术在门诊患儿输液中的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持续质量改进在门诊采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徐萍萍 《护理与康复》2009,8(8):704-706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门诊采血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成立质量改进小组,根据患者反馈信息制定持续质量改进目标及实施方法,要求采血人员认真实施,结果使患者满意度大幅提高,标本差错率及凝固率明显降低,提高了门诊采血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护理人员22名及2006年2月~2011年2月我科门诊输液室收治的10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2006年2月~2008年12月收治504例患者不实施护理风险管理,2009年1月~2011年2月门诊输液室收治的521例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患者的护理投诉情况及满意度,同时对护理人员的睡眠状况及焦虑情绪改善情况进行评定。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患者护理投诉情况明显降低,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与实施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的睡眠质量明显提高,焦虑情况明显减轻,与实施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风险管理对策,不仅有助于降低门诊输液室护理投诉情况,提高患者满意度,而且对于改善护理人员睡眠及焦虑情绪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静脉输液实行小组工作制,调动全体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将护士分成2个工作小组并设立组长,制定小组静脉输液工作流程。结果患者对此项操作的满意度逐年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提高。结论静脉输液实施小组工作制是提高整体护理服务水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门诊输液室集中静脉穿刺的应用与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针对门诊输液强度大、个体差异大的特点,设置宽敞、明亮的开放式工作场地,病人集中进行输液穿刺,然后在舒适的环境中完成治疗,从接诊、配药、输液至巡回观察实行程序化服务。对比以往实行的床旁静脉穿刺,集中静脉穿刺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人力消耗,提高工作效率,切实改善护理工作质量,降低护理纠纷,提升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门诊输液室是门诊各科患者进行静脉治疗的重要场所,病种复杂,患者人数多,流动性强,护士工作量大,工作流程主要分为接药、配药、静脉输液操作、皮试、肌肉注射等。各班之间相互衔接、相互监督,才能保质保量完成每天的工作,将护理不良事件降到最低。每人在认真完成自己工作的同时,要求接药班和输液班在治疗单上签名,配药班在治疗单上和输液瓶上签名,且必须签全名。既是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证明,又产生了法律效应,在发生差错、纠纷时方便查找责任人。但由于工作的繁忙,有些护士的名字笔画较繁琐,不断的重复签名既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又降低了工作效率,有的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或为了节约时间没有签名,都降低了护理工作的严谨性。  相似文献   

18.
持续质量改进在门诊专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平  杜燕萍  白素萍 《家庭护士》2009,7(19):1753-1754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在门诊专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借鉴美国医疗机构评鉴联合委员会(JHACO)提出的持续质量改进的流程模式,在门诊专科护理管理中明确护理服务目标,工作范围,定义门诊护理质量考核,制订测量标准,评价护理质量.[结果]门诊病人满意度明显上升,门诊专科病人满意度由92.5%上升到98.9%;医技科室满意度由83.6%上升到95.0%[结论]在门诊专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正>静脉输液是一种有效、快速的用药途径,门诊输液室是输液治疗的主要场所,也是反应医院工作质量的窗口。由于门诊人员流动较大,工作较杂,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易导致渗漏、堵塞、针头脱落及严重出血等输液故障[1-2]。当发生渗漏则会影响到周围组织,轻者会导致局部肿痛,重者则会引发组织坏死,更甚则会导致功能障碍。本院于2012年1月优化门诊输液室静脉输液流程管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总结持续质量改进在病区换药室管理中的应用体会。在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人员指导下,各外科单元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分析病区换药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订及落实各项改进措施。实施持续质量改进3月后,各病区换药室物品管理合格率、环境卫生合格率、使用后物品处置合格率均达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