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研究豆状核白质纤维异常的磁共振(MRI)表现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将9例豆状核白质纤维异常患儿及与其性别、年龄相匹配的9例正常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常规脑MRI平扫检查后,行脑的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得到表观扩散系数(ADC)图、部分各向异性(FA)图及彩色编码FA图。分别于胼胝体体部及双侧豆状核、背侧丘脑、半卵圆中心、内囊前肢、内囊膝部、内囊后肢、大脑脚水平皮质脊髓束设置感兴趣区(ROI),测定每个ROI的FA、ADC值,并分别以环池水平的桥脑及矢状位的豆状核区为ROI,作出投射纤维束图。结果9例患儿均有癫痫症状,豆状核在常规MRI上均未见异常,但ADC图、FA图显示患儿双侧豆状核呈高信号,彩色编码FA图示病变区呈红色。经脑干ROI的投射纤维束图显示形态异常3例,经矢状位豆状核ROI的白质纤维束图显示较多异常纤维束呈左右走行。9例颅脑正常儿童均未见异常。与颅脑正常儿童相比,患儿双侧豆状核、背侧丘脑FA、ADC值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余部位的FA、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豆状核白质纤维异常与患儿癫痫发作具有密切的关系。癫痫发作的患儿常规MRI未见异常时,进行DTI检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磁共振DTI(Diffusiontensor imaging)基于纤维束的空间统计分析技术(Tract Based Spatial Statistic,TBSS),对比分析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脑瘫患儿(Cerebral palsy,CP)与正常儿童(control group,CG)白质纤维束FA值的差异,为临床诊疗及干预提供精准影像学依据。方法选取53例30DQ70伴有认知功能障碍CP组患儿及50例正常对照CG组小儿,使用Philips Ingenia 3.0T磁共振成像仪,常规MRI序列及DTI功能成像序列检查,行DTI基于白质骨架的纤维束空间统计法分析。结果白质骨架图显示53例CP组患儿双侧额叶白质、右颞叶白质、右枕叶白质、右顶叶白质、双侧脑室体旁白质、双侧内囊前后肢较CG组的FA值明显减低(P值0.05);随访13例CP组经6~12个月综合康复治疗后患儿的FA值在双侧内囊后肢区、右枕叶白质区、右侧内囊前肢区、右额叶白质区较康复前有所升高(P值0.05)。结论 DTI基于TBSS分析法将白质纤维束核心解剖结构可视化,揭示脑瘫患儿白质异常区域与认知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为脑瘫患儿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指征及科学客观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常规MRI检查和MR扩散张量成像(DTI)新技术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ALS患者(病例组)和1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MRI检查和DTI扫描,观察锥体束走行区的信号特点,并选取感兴趣区测量各向异性分数(FA)和平均扩散系数(ADC),分析2组间差别以及病例组各临床指标与FA、ADC值的相关性。结果在病例组中,8例双侧内囊后肢后3/4处呈高于皮层的局限性T2WI高信号;4例见双侧大脑脚、内囊后肢及侧脑室周围沿皮质脊髓束广泛分布的T2WI高信号影。在对照组中,16例双侧内囊后肢呈与皮层信号相等的局限性T2WI略高信号。在内囊后肢水平,病例组F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AD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在中央前回皮层下白质,病例组FA值有下降趋势;在中央前回皮层下白质和侧脑室周白质,ADC值有升高趋势。在半卵圆中心、大脑脚等锥体束走行区以及中央后回皮层下白质、额叶白质、胼胝体压部、膝部、丘脑等非锥体束走行区,两组间FA值和ADC值无统计学差异。病例组内囊后肢FA值与ALS功能评分正相关,与诊断确定性呈负相关,与年龄、病程、病情进展速度均无关;内囊后肢ADC值与各临床指标无相关性。结论ALS患者常规MR表现缺乏特异性,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DTI新技术可客观而定量的评价锥体束病变,为ALS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儿童偏瘫型脑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2o例偏瘫患儿及年龄相匹配的20例健康儿童的常规颅脑MRI及DTI数据,得到FA图、ADC图和VR图。测量锥体束经过的双侧内囊后肢、大脑脚和脑桥层面感兴趣区(ROI)的FA值、1-VR值和ADC值。数据分为三组,偏瘫组患侧(A组)、偏瘫组健侧(B组)和正常对照组左右侧平均值(c组)、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检测A-B组的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检测A-C组、13-C组差异。以内囊后肢及同例大脑脚为R0I,分别追踪锥体束。结果20例偏瘫组MRI平扫100%异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脑室旁脑白质软化、脑萎缩、软化灶,脑白质减少、胼胝体发育不良和脑穿通畸形。所有偏瘫患儿彩色编码ADc图、FA图和VR图显示双侧大脑结构不对称,病变区域颜色混杂,边缘不清,其中16例DTT图显示病变倒不同程度锥体柬缺失。A组较B组、C组三个层面ROI的Fh值与1-VR值均显著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3组与C组间的FA值与1-VR值无显著差异。大脑脚层面ROI的ADc值B组较A组、c纽显著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组间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TT能更直观显示白质纤维形态及走行,通过Fh值、1-VR值和ADc值等参数的测量进行量化分析,对偏瘫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做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评价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最适感兴趣区.方法:对16例ALS患者和15例健康志愿者行常规MRI扫描和轴位DTI扫描.观察锥体束走行区的信号特点,并选取感兴趣区(ROI)测量FA值和ADC值,组间差别用t检验;各临床指标与FA、ADC值的相关性用Pearson或Spearman法.结果:在ALS组中,8例双侧内囊后肢后3/4处呈局限性T1WI略低信号及T2 WI高信号(高于皮层信号);4例见双侧大脑脚、内囊后肢及侧脑室周围沿皮质脊髓束广泛分布的T2 WI高信号影.在对照组中,16例均成呈局限性T1WI略低信号及T2 WI略高信号(与皮层信号相等).在内囊后肢水平,ALS组F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t=3.452,P=0.002),AD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t=-2.670,P=0.012);在中央前回皮层下白质,ALS组FA值有下降趋势;在中央前回皮层下白质和侧脑室周白质,ADC值有升高趋势.在半卵圆中心、大脑脚、脑桥、延髓锥体等锥体束走行区,两组间FA值和ADC值无统计学差异.内囊后肢FA值与ALS功能评分正相关(r=0.577,P=0.019),与诊断确定性呈负相关(r=-0.557,P=0.025),与年龄、病程、病情进展速度均无关;内囊后肢ADC值和以上指标均无关.结论:ALS常规MR表现与正常人间有重叠,需综合判断.ALS患者内囊后肢FA值降低和ADC值升高变化显著且稳定,前者更敏感,且与临床指标具有相关性;内囊后肢可能是量化锥体束变性的最理想部位.  相似文献   

6.
超急性脑梗死的弥散加权与扩散张量成像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弥散加权(DWI)与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超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9例超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常规颅脑MRI、DWI及DTI检查.测量梗死灶中心区、边缘区及对侧镜像区的ADC值(DWI序列)或DCavg、FA值(DTI序列),并得到DWI图、ADC图(DWI序列)或DWI图、DCavg图、FA图、彩色编码FA图及皮质脊髓束图(DTI序列).结果 DWI序列比DTI扫描速度快.DTI序列获得的DWI图、DCavg图显示19例超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灶的位置、大小与DWI序列获得的图像结果一致.而且,DTI序列还可以获得FA图、彩色编码FA图.超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灶中心区DCavg值与对侧镜像区有统计学差异,边缘区DCavg值与对侧镜像区无统计学差异,与ADC值结果一致.白质纤维束三维重建显示皮质脊髓束为无受累、部分受累、完全受累,其临床肌力分别表现为无减退、治疗后肌力恢复或大部分恢复、无恢复.结论 DWI比DTI具有检查时间上的优势,而DTI能为超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大脑白质纤维束各向异性特征;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皮质脊髓柬受损与肌力的关系。方法:对9例正常被试和9例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进行常规MR T1WI、T2WI和DTI检查,对数据进行离线后处理,采用dTV.Ⅱ软件处理,获得FA图及方向编码彩色图,并重建双侧皮质脊髓柬3D纤维束图。对正常被试分别在内囊前角、膝部、后角选择感兴趣区测量主要白质纤维柬FA值。脑卒中病人对梗死区及健侧相应区域白质进行FA测量。将感兴趣区设在双侧大脑脚对双侧皮质脊髓束进行3D重建。Brunnstorm标准判断脑卒中患者患手肌力。结果:在正常组双侧自质纤维束FA值无明显差异,但相同部位不同白质区的FA值有明显差异(t=3.12,P〈0.05),重建FA值图与方向编码彩色图可显示大部分主要的白质纤维束。在脑卒中病人组梗死区FA值显著低于健侧,两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570,P〈0.001)。病变侧皮质脊髓束受压、变形、移位、部分断裂。皮质脊髓束受累情况与肌力有相关性(rs=0.888,P〈0.05)。结论:DTI可显示脑内白质纤维柬的走行及分布,为大脑自质纤维束的研究开辟了新的广同领域。DTIFA值图及DEC图可以显示卒中病人梗死区白质纤维的方向与各向异性程度。3D纤维束图可以更立体直观的显示锥体束状况,有利于探讨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与肌力的关系,对临床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多个量化参数联合应用评价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创伤性脑白质损伤(TWMI)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例经临床明确的TWMI患者使用联影uMR770 3T磁共振行常规MRI与DTI检查,另选取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选取5个感兴趣区,分别为胼胝体膝部及压部、伤侧内囊前肢及后肢、伤侧上纵束,经工作站后处理获取表观弥散系数图(ADC图)、各向异性指数图(FA图)和3D纤维束成像图(DTT)。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WMI组在胼胝体膝部(GCC)与压部(SCC)、内囊前肢(AIC)与后肢(PIC)部位ADC值相对于对照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上意义(P<0.05),在半卵圆中心(SC)部位P>0.05,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各部位的FA值经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全部5个感兴趣区FA值相对于对照组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TT成像显示受伤区白质比正常部分明显分离、稀疏或缺损。结论 综合运用DTI技术可有力协助评价TWMI患者严重性以及预后如何。  相似文献   

9.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8):744-747
目的评估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PVL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年龄与之匹配的10例健康婴幼儿作为对照组。分别对2组受试者进行常规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及DTI检查,记录相应兴趣部位(ROI)的各向异性分数(FA),比较2组受试者ROI的FA值,并比较观察组患儿康复治疗前后FA值及发育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皮质脊髓束(CST)、内囊前肢(ICAL)、内囊后肢(ICPL)、胼胝体膝部(GCC)、胼胝体压部(SCC)、扣带束(CG)等部位DTI图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缺失,其相应的FA值显著降低。观察组患儿左侧和右侧ICAL、右侧ICPL、GCC、左侧和右侧CST的FA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左侧ICPL、SCC、左侧和右侧CG的F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右侧ICAL、左侧和右侧ICPL、GCC、SCC、左侧和右侧CST、左侧CG的FA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0. 05);左侧ICAL、右侧CG的F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发育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χ2=8. 658,P <0. 05)。结论 DTI对早期PVL细微白质纤维损伤患儿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在评价足月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中的价值。方法搜集临床确诊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的患儿15例,有窒息史但临床未诊断为HIE的患儿15例及正常组新生儿15例,应用1.5T磁共振仪对所有患儿及正常新生儿出生后行颅脑常规序列和DTI序列扫描。测量HIE组、窒息非HIE组及对照组新生儿颅脑各感兴趣区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 FA)值并比较各组间FA值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IE组患儿额叶白质、内囊后肢、胼胝体压部、大脑脚及半卵圆中心FA值较对照组患儿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非HIE组患儿额叶白质、内囊后肢、胼胝体压部及半卵圆中心FA值较对照组新生儿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IE组患儿较窒息非HIE组患儿内囊后肢FA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可以早期发现窒息患儿脑损伤并指导临床进行早期干预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旨在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和纤维束示踪成像(FT)对小儿脑瘫早期诊断意义。方法选取1月-3岁临床初诊为脑瘫300例患儿为研究组,与研究组年龄及例数相匹配的正常小儿为对照组,行颅脑MRI和DTI检查。分1-6月,6月以上-1岁,1岁以上-3岁三段。测量研究组与正常组各兴趣区同部位白质纤维束的FA值,组间行多变量方差分析。分析各兴趣区纤维束的形态、数量及走向。90例康复治疗1年后随访。结果 1、研究组1-6月ICPL、GCC、SCC、AF、L-CG、PTR、R-ICAL,6月以上-1岁CC、L-ICPL、CR、GCC、SCC、L-SLF、R-AF,1岁以上-3岁CC、L-CST、R-CG兴趣区的平均FA值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2、研究组256例(85.33%)PVL可识别兴趣区白质纤维束不同程度稀疏、缺失及走向异常;44例接近正常但对应平均FA值有轻度减低。3、90例随访患儿78例兴趣区FA值有不同程度增高,69例纤维束不同程度增多和走方改善,21例纤维束变化不明显。结论 DTI有助于临床对小儿脑瘫做出早期诊断,定期随访DTI对康复疗效可做出客观影像学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早产脑瘫和足月脑瘫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安徽省儿童医院确诊的64例脑瘫患儿,依据孕周大小分为早产组32例与足月组32例,运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88项(GMFM-88)评价患儿的运动障碍程度;选取内囊前肢(ICAL)、内囊膝部(ICGL)、内囊后肢(ICPL)、胼胝体膝部(GCC)、胼胝体体部(BCC)、胼胝体压部(SCC)和大脑脚部位作为感兴趣区(ROI),测量弥散各向异性(FA),比较两组不同ROI的FA值;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两组各ROI的FA值与GMFM-88分值的相关性。结果 早产组的FA值在各部位均小于足月组,右侧ICPL、SCC和双侧大脑脚部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组DTI内囊前肢、膝部和后肢的FA值和GMFM-88分值之间呈现正相关(P<0.05),其中内囊后肢的相关系数最高(r=0.572,P=0.001);足月组各部位FA值和GMFM-88分值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早产脑瘫的整体白质发育较足月脑瘫明显延迟;在评价运动功能方面DTI在早产脑瘫中的应用价值高于足月脑瘫患儿。  相似文献   

13.
袁建华  丁忠祥  陈方宏  李玉梅  毛德旺  狄幸波  郑劼 《浙江医学》2007,29(11):1145-1148,F0003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在脑梗死患者中对病变侧与对侧脑不同部位的部分各向异性值(FA)和平均扩散系数(ADC)的检测价值。方法对17例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和8名正常成人(正常对照组)进行常规MRI和DTI检查,分别测量半卵圆中心、侧脑室后角旁、内囊前肢、膝部、后肢、豆状核、胼胝体膝部、压部及梗死灶中心感兴趣区的FA、ADC值。结果正常对照组左右侧FA、AD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梗死组病变侧与"正常侧"不同部位FA比较,除梗死灶中心、内囊后肢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余各个部位FA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梗死组病变侧与"正常侧"不同部位ADC比较,梗死灶中心与对侧ADC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个部位ADC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组与梗死组"正常侧"不同部位FA、ADC比较,侧脑室后角旁、内囊膝部FA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侧脑室后角旁ADC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梗死侧的对侧镜像区并不是通常所认为的"正常侧"。对脑梗死进行定量研究时,不能简单地以对侧镜像区为参照,而应该以大样本的志愿者建立正常对照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脑梗死不同时期的演变规律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55例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病例组)及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分析DTI图像、各向异性分数(FA)和表面弥散系数(ADC)的变化,并比较病例组不同部位脑梗死与对照组相应部位脑组织FA值的变化特点。结果患者不同梗死部位与对照组平均F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在超急性期梗死部位FA值与对照组相应部位比较无明显变化,随后(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逐渐降低,2组患者F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急性期、急性期的ADC图表现为低信号,FA图表现为高信号;亚急性期病变区的ADC图为低、等信号;FA图为混杂或低信号;慢性期病变区的ADC图为高信号,FA图为低信号。结论DTI对脑梗死超早期诊断及临床分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脊髓震荡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脊髓震荡损伤17例作为研究组(A组),32例非脊髓震荡髓损伤的脊髓损伤病例作为对照组(B组);选取与A、B组年龄、部位相匹配的49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C组)。所有病例行MR平扫和DTI扫描,测量A组和B组脊髓损伤节段平均FA值和平均ADC值,测量C组(与前2组相同节段脊髓)平均FA值和平均ADC值,并分析A组与C组、A组与B组组间差异。结果 B组平均ADC值为(1301.35±221.15)×10-6mm2/s,平均FA值为(377.12±67.31)×10-3;C组平均ADC值为(827.63±218.54)×10-6mm2/s,平均FA值为(540.03±38.14)×10-3。A组平均ADC值(1103.25±49.65)×10-6mm2/s,较C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B组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A组平均FA值(423.53±58.42)×10-3,较C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较B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对脊髓震荡伤有较高的敏感性,对脊髓损伤的分级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DTI技术探讨脑小血管病(c SVD)患者常规扫描表现正常白质(NAWM)区微结构改变,及其与认识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对23例c SVD患者及13例条件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进行常规MRI及DTI序列检查并完成Mo CA评分,后处理测量双侧额叶、顶叶、半卵圆中心、胼胝体膝部及压部NAWM区的FA值及ADC值,比较c SVD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c SVD组FA值及ADC值与Mo 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c SVD组双侧额顶叶FA值较对照组减低,ADC值升高,双侧半卵圆中心FA值较对照组减低,其余两组间区别无统计学差异。c SVD患者双侧额叶FA值下降最明显(右侧(0.354±0.051)vs(0.398±0.027),P=0.0 1,左侧(0.3 6 5±0.0 5 3)v s0.405±0.035,P=0.00)。双侧额叶白质的FA值与Mo CA评分呈正相关(右侧额叶:r=0.43,P=0.01;左侧额叶:r=0.50,P=0.02),ADC值与Mo CA评分呈负相关,(右侧额叶:r=-0.40,P=0.03;左侧额叶:r=-0.37,P=0.00);其余部位FA值及ADC值与Mo CA评分无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结论 DTI能反映c SVD患者早期隐匿性脑白质损伤,额叶白质DTI指标改变一定程度可反映认知功能受损程度。  相似文献   

17.
弥散成像在分析脑多发性硬化病灶病理改变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Chu SG  Shen TZ  Chen XR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5):2513-2517
目的探讨脑部MS的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弥散张量成像(DTI)表现,分析其在推测病灶病理变化中的价值。方法对41例脑部MS及作为对照组的11例亚急性脑梗死病例行DWI及DTI联合成像。分析DWI及通过DTI获得的ADC图、EADC图、FA图上MS病灶及梗死病灶的信号特征。量化分析MS急性病灶的核心、周围及周围外、MS慢性病灶、梗死病灶的ADC值、EADC值、FA值,推测各种病灶或部位病理上的不同。结果慢性、较小MS病灶DWI呈等信号。急性、慢性较大MS灶及梗死病灶在DWI图像上均呈程度不同高信号:EADC图发现高信号灶13个,分布于急性MS病灶周围以外,余病灶均呈低信号。脑梗死灶ADC值与MS慢性病灶相仿(P〉0.05),升高最多。二者〉MS急性病灶核心(P〈0.05)〉MS急性病灶周围(P〈0.05);EADC值MS急性病灶周围〉MS急性病灶核心(P〈0.05)〉慢性MS病灶、梗死灶(P〈0.05);FA值脑梗死灶最低,其次为慢性MS病灶,前者低于后者(P〈0.05)。MS急性病灶核心低于MS急性病灶周围(P〈0.05),二者低于梗死灶及慢性MS灶(P〈0.05)。MS急性病灶周围以外显示ADC值最低及EADC值最高病灶。结论DWI高信号意义的判断需结合病史及常规MRI表现。EADC图判断病灶内水分子弥散受限较DWI更准确。ADC值升高伴随FA值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灶内组织结构破坏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运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观察首发未用药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s syndrome,TS)患儿基底节及丘脑结构的完整性.方法 本研究纳入13例TS患者,以及10例正常对照.DTI扫描采用具有15个弥散梯度方向的单次激发平面回波序列.经DTIStudio软件计算出每个受试者的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和分量各向异性参数(FA)图,然后采用手动勾画感兴趣区(ROI)的方法,用ROIEditor软件在平均弥散加权(aDWI)图像上画出双侧尾状核、壳核、苍白球和丘脑,提取上述区域的FA值和平均ADC值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儿童相比,TS患儿左侧苍白球和双侧丘脑FA值降低(P<0.05);双侧尾状核、双侧壳核和双侧丘脑的ADC值增高(P<0.05);左侧丘脑的FA值降低与症状评分相关(r=0.77,P<0.05).结论 运用DTI技术发现TS患者基底节和丘脑组织微观结构异常,尤其是左侧丘脑的异常,提示丘脑在TS病理生理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正常颈髓磁共振张量成像(DTI)的研究,探讨磁共振张量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正常志愿者行颈椎磁共振常规序列(MRI)及磁共振张量成像(DTI)检查,测量并比较所有椎间盘层面颈髓的各向异性(FA)值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同时重建并分析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结果所有受检者的颈髓DTI均得到FA图及ADC图;不同节段颈髓FA值及ADC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C2/3椎间盘水平颈髓的FA值最高、ADC值最低,C6/7椎间盘水平颈髓FA值最低、ADC值最高;FA值与ADC值之间呈负相关。结论 DTI能客观、定量地分析颈髓情况,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