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绿原酸分子印迹体系的计算模拟及复合膜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秀芳  钟世安 《化学学报》2011,69(6):693-700
以绿原酸为模板分子,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4-乙烯基吡啶(4-VP)、2-乙烯基吡啶(2-VP)四种物质分别作为功能单体, 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和PM3半经验法, 运用Gaussian 03软件模拟模板分子与不同功能单体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预组装体系的构型、能量及复合反应的结合能(ΔE), 以讨论不同功能单体对分子印迹聚合物识别性能的影响, 结果丙烯酰胺的印迹效应最好. 以聚偏氟乙烯微孔滤膜为支撑膜, 绿原酸为模板分子, AM, AA, 4-VP, 2-VP四种物质分别作为功能单体, 用紫外光引发表面修饰聚合制备了绿原酸分子印迹复合膜, 测量底物绿原酸在几种印迹膜上吸附量的大小, 得出的实验结论和理论计算的结果相一致. Scatchard 分析表明, 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分子印迹复合膜中存在两类不同性能的吸附位点, 结合位点的平衡离解常数Kd1Kd2分别为0.151和0.480 mmol/L. 底物(绿原酸)的结合和渗透选择性实验表明, 分子印迹复合膜对绿原酸有较好的结合性能, 结合量分别是14.934和28.123 μmol/g.  相似文献   

2.
以丹酚酸A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AM)、α-甲基丙烯酸(MAA)、2-乙烯基吡啶(2-VP)和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丙酮、乙酸乙酯、乙腈和甲醇为致孔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丹酚酸A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静态平衡吸附实验和选择性实验考察了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3.
香豆素分子模板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香豆素为模板分子, α-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酰胺(MA)、2-乙烯基吡啶(2-VP)和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 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 利用分子模板技术分别在甲苯、甲醇、氯仿和乙腈溶剂中合成了一系列香豆素分子模板聚合物(MTP), 研究了聚合体系组成对模板聚合物吸附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所合成的模板聚合物中, 以MAA为功能单体, 乙腈为致孔溶剂, 以1∶4∶30的摩尔比加入模板分子、MAA及EGDMA时制备的模板聚合物吸附容量高、印迹效果和选择性好. 此模板聚合物有作为白芷样品中香豆素吸附分离材料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不同功能单体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识别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用不同的功能单体合成了槲皮素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测定了它们的吸附性能,并考察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相互作用与印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四氢呋喃-氯仿(V/V 8:2)的溶剂体系中以2-乙烯基吡啶(2-VP)为功能单体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最强,吸附量为4457.52(μg)/g,通过紫外光谱法测定的结果,在该条件下槲皮素与2-乙烯基吡啶的作用力也是较强的。  相似文献   

5.
以齐墩果酸(OA)为模板分子,三氟甲基丙烯酸(TFMAA)、α-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酰胺(AM)、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三氯甲烷、四氢呋喃、乙醇、甲醇和丙酮为溶剂,基于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和ONIOM方法,采用Gaussian09软件模拟计算了模板分子与不同功能单体的印迹聚合物预组装体系的构型,探讨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在不同印迹比例时所形成复合物的成键情况以及反应过程中的结合能,并采用自洽反应场极化连续模型(CPCM)计算了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在不同溶剂中的溶剂化能。结果表明,TFMAA与模板分子OA以1:1摩尔比形成复合物的结合能ΔE最高(-70.99kJ·mol~(-1)),结构最稳定,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在三氯甲烷中的溶剂化能最小。同时,采用实验方法验证模拟结果,并利用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静态吸附实验对印迹聚合物的形貌、化学基团和吸附性能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完全一致,计算机模拟对分子印迹体系的筛选和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L-苯丙氨酸(L-Phe)为模板分子、分别以氯化1-羧甲基-3-乙烯基咪唑离子液体([VIM]Cl)、甲基丙烯酸(MAA)和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的分子印迹组装体系进行分子模拟分析、荧光光谱分析,预测较优功能单体,辅助设计了L-苯丙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L-MIPs);其次,通过实验系统研究了功能单体种类对L-MIPs的吸附性能和印迹因子的影响,并比较了分别以[VIM]Cl、MAA和4-VP为功能单体制备的L-苯丙氨酸印迹聚合物的吸附行为,运用多种表征方法对L-MIPs形貌、表面元素组成、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VIM]Cl为最优功能单体,且制备的聚合物在300 °C内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浓度为1.0 mg.mL-1,饱和吸附量可达33 mg.g-1,印迹因子可达3.86。相对于结构类似物D-Phe、L-His或L-Trp,识别因子β分别达到1.24,1.41和1.30。因此,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于分子印迹体系的中功能单体的筛选及分子印迹聚合物性能的预测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烟酸(NA)为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分别采用本体聚合法和溶胀聚合法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MIP1及MIP2.静态平衡结合实验表明,MIP1、MIP2对NA的结合量Q分别为193.56、215.35 μmol/g,均大...  相似文献   

8.
以白藜芦醇苷(POL)为模板分子,分别以丙烯酰胺(AM)、4-乙烯基吡啶(4-VP)、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白藜芦醇苷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静态平衡结合实验研究了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及不同底物的识别性能。结果表明,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的印迹聚合物(MIP1)对模板分子的识别性能最好,其次是以4-VP为功能单体的聚合物(MIP2),以HEMA为功能单体的聚合物(MIP3)以及以MAA为功能单体的聚合物(MIP4)的分子识别性能较差。表明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对MIP的识别能力有较大的影响。静态平衡结合法以及Scatchard分析法表明,MIP1对模板分子呈现较好的结合能力和选择性,该印迹聚合物中形成了2类不同的结合位点,离解常数分别为7.43×10-5、3.70×10-3mol/L。将MIP1用于虎杖提取物中POL的固相萃取分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孙妍  王兵 《化学学报》2012,(14):1569-1575
采用沉淀聚合的方式以诺氟沙星(NFA)-Zn2+为模板分子,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分别选取酸性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与碱性功能单体4-乙烯基吡啶制备了诺氟沙星-Zn2+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紫外光谱研究发现诺氟沙星与Zn2+及两种功能单体均发生了金属配位印迹作用且形成了比例不同的印迹复合物.红外光谱的功能基团的表征结果显示,甲基丙烯酸与诺氟沙星-Zn2+形成了以诱导作用占优的三元配合物,而4-乙烯基吡啶则与诺氟沙星-Zn2+形成了共轭作用占优的三元配合物.扫描电镜及粒径分布实验表征了聚合物的物理特性,结果显示印迹聚合物的表面存在孔及孔道结构而非印迹聚合物的表面较致密不存在孔且制备的印迹聚合物的粒径均在100μm以下,其平均粒径为39μm.等温结合及选择性实验的结果表明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制备的印迹聚合物的选择性识别性能优于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其特异性吸附容量和印迹指数分别为66.84μmol/g和4.207.同时在混合溶液的选择性实验中以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制备的印迹聚合物的选择识别诺氟沙星的能力优于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的聚合物,其识别因子分别为3.408和2.909,而非印迹聚合物对底物的吸附量较小且识别因子均接近于1,说明非印迹聚合物对底物的识别为非选择性的.  相似文献   

10.
分子印迹技术制备石油有机硫组分固相萃取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了对石油有机硫组分二苯并噻吩(Dibenzothiophene,DBT)具有高效选择性的分子模板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MIP),通过静态吸附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功能单体和致孔剂及其用量对模板聚合物特异性识别能力的影响.实验表明,以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在甲苯溶剂中聚合得到的固相萃取剂对DBT具有较大的吸附富集能力和识别特性.其饱和吸附容量达到48.3mg/g.  相似文献   

11.
《化学学报》2012,70(14)
采用沉淀聚合的方式以诺氟沙星(NFA)-Zn2+为模板分子,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分别选取酸性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与碱性功能单体4-乙烯基吡啶制备了诺氟沙星-Zn2+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紫外光谱研究发现诺氟沙星与Zn2+及两种功能单体均发生了金属配位印迹作用且形成了比例不同的印迹复合物.红外光谱的功能基团的表征结果显示,甲基丙烯酸与诺氟沙星-Zn2+形成了以诱导作用占优的三元配合物,而4-乙烯基吡啶则与诺氟沙星-Zn2+形成了共轭作用占优的三元配合物.扫描电镜及粒径分布实验表征了聚合物的物理特性,结果显示印迹聚合物的表面存在孔及孔道结构而非印迹聚合物的表面较致密不存在孔且制备的印迹聚合物的粒径均在100μm以下,其平均粒径为39μm.等温结合及选择性实验的结果表明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制备的印迹聚合物的选择性识别性能优于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其特异性吸附容量和印迹指数分别为66.84μmol/g和4.207.同时在混合溶液的选择性实验中以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制备的印迹聚合物的选择识别诺氟沙星的能力优于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的聚合物,其识别因子分别为3.408和2.909,而非印迹聚合物对底物的吸附量较小且识别因子均接近于1,说明非印迹聚合物对底物的识别为非选择性的.  相似文献   

12.
酚酞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特异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慧丽  樊静  魏娅方 《应用化学》2009,26(8):971-975
以泻药酚酞为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制备了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不同比例的一系列酚酞分子印迹聚合物。利用扫描电镜对聚合物进行了表面形态分析,采用静态平衡实验法研究了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及其类似物的吸附行为和选择性识别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 3 h 后基本接近最大吸附量,其中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和交联剂的摩尔比为 1∶6∶20的MIP2的印迹因子为 2.30,效果最佳。Scatchard 分析表明, 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吸附过程存在两类结合位点,一类高亲和力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为Kd1= 0.63 mmol/L,最大表观结合量 Qmax1 = 25.4 umol/g,另一类低亲和力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为 Kd2 =3.5 mmol/L,最大表观结合量 Qmax2 = 61.9 umol/g,通过与酚酞类似物质在酚酞分子印迹聚合物上的吸附行为比较,表明对酚酞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吸附。  相似文献   

13.
对L-苯丙氨酸(L-Phe)为模板分子、分别以氯化1-羧甲基-3-乙烯基咪唑鎓([VIM]Cl)、甲基丙烯酸(MAA)和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的分子印迹组装体系进行分子模拟分析、荧光光谱分析,预测较优功能单体,辅助设计了L-苯丙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L-MIPs);其次,通过实验系统研究了功能单体种类对L-MIPs的吸附性能和印迹因子的影响,并比较了分别以[VIM]Cl、MAA和4-VP为功能单体制备的L-MIPs的吸附行为,运用多种表征方法对L-MIPs形貌、表面元素组成、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VIM]Cl为最优功能单体,且制备的聚合物在300℃内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浓度为1. 0mg/m L时,饱和吸附量可达33mg/g,印迹因子可达3. 86。相对于结构类似物D-Phe、L-His或L-Trp,识别因子β分别达到1. 24,1. 41和1. 30。因此,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于分子印迹体系的功能单体的筛选及MIPs性能的预测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5-(4-羟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锌为印迹分子,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合成了具有金属卟啉识别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紫外可见滴定光谱研究表明,功能单体与印迹分子在聚合前形成1:1的配合物.通过吸附试验、荧光光谱及斯卡查特分析法,考察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对锌卟啉化合物的识别性能.结果表明,印迹聚合物对结构类似的卟啉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对印迹分子荧光性能的影响远大于其对应的非印迹聚合物.在浓度较低时,印迹聚合物对印迹分子的结合常数和最大结合量分别为:1.61×106L/mol和3.22×10-5mol/g.  相似文献   

15.
苯甲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苯甲酸为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了高选择性识别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利用合成的聚合物作为吸附剂填充制备气体浓缩针装置,并用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气相色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60℃下恒温聚合反应6h,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的物质量比为1∶4∶20,预聚合时间为3h,溶剂为乙腈,模板分子为苯甲酸时,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苯系物的吸附量最大。  相似文献   

16.
硅胶表面亮菌甲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光接枝印迹方法,在硅胶微球表面制备了以亮菌甲素为模板分子、2-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荧光法优选了功能单体及比例,进一步用荧光法对印迹聚合物的吸附特性和印迹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具有特异吸附性能,印迹效率为48.6%.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两步溶胀与悬浮聚合联用方法,以2-乙烯基吡啶(2-VP)为功能单体,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DEGDA)为交联剂,成功制备出以N-苯甲氧羰基-L-色氨酸(N-Cbz-L-Trp)为模板的单分散分子印迹聚合物,并用扫描电镜、氮气吸附、拉曼光谱、高效液相色谱、热失重分析等测试手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平均粒径为6.3μm,多分散系数为1.03.拉曼光谱显示聚合物反应完全,模板分子洗脱充分.高效液相色谱表征显示,分子印迹聚合物在很短的色谱柱中即可实现对印迹分子对映异构体的基线分离.  相似文献   

18.
染料木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识别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染料木素为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双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四氢呋喃(THF)为溶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了染料木素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静态平衡结合实验研究了该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染料木素的结合能力和选择性能.结果表明,与化学组成相同的相应非印迹聚合物相比,染料木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染料木素的吸附性能和选择性更好.利用所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固相萃取材料填充固相萃取小柱,可以选择性地从豆奶粉中分离、富集染料木素;此外,该分子印迹聚合物还有望用于其他豆制品的分析检验.  相似文献   

19.
以氯霉素(CAP)为模板,2-乙烯基吡啶(2-Vp)为功能单体,四氢呋喃和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的混合溶液为反应溶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合成了氯霉素的分子印迹及非印迹聚合物。优化功能单体、不同溶剂对印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四氢呋喃和离子液体[BMIm]BF4(体积比1∶1)作为反应溶剂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氯霉素具有高的吸附容量,良好的特异性识别性能。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印迹因子为2.6,进行吸附-解吸附循环5次后,氯霉素印迹聚合物的性能稳定,可重复使用。将制备的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富集材料,应用于鸡蛋样品中氯霉素的检测,回收率可达62.3%~81.1%,准确性好。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多步溶胀与悬浮聚合联用的方法,以2-乙烯基吡啶(2-VP)为功能单体,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醋(DEGDA)为交联剂制备出N-苯甲氧羰基-L-色氨酸(N-Cbz-L-Trp)为模板的单分散分子印迹聚合物。高效液相色谱表征显示,制备的单分散分子印迹聚合物在很短的色谱柱中就能够实现对模板分子对映异构体的基线分离。以乙腈为流动相,进样量1000ng,流速0.25mL/min,柱温30℃时,该印迹聚合物对N-苯甲氧羰基-LD-色氨酸的分离度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