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术中压疮形成的相关因素,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术中压疮的发生,提高手术护理质量,对手术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术前访视,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找出发生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制定术中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为手术患者制订既满足手术需求,又使患者舒适安全的体位摆放方案,把压疮消灭在萌芽状态。结论:手术中加强观察,及时发现压疮的危险因素,可以有效地防止压疮的发生,使护理工作走向程序化、人性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2.
周君 《现代保健》2011,(31):88-89
目的手术中急性压疮的形成因素和护理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行大、中手术患者150例,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原则,术前进行压疮的风险因素评估,术中对手术患者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做到及时处理。结果运用持续质量改进原则预防术中急性压疮形成,术后发生压疮3例,发病率为2%,预防效果显著。结论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原则提高对压疮高危人群的重视及易发因素的预防,是减少手术中压疮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48例骨科脊柱俯卧位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原因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流程,为手术患者摆放合理的手术体位,加强患者受压部位的观察护理,可以有效预防术中压疮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安全性及手术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手术压疮是指在手术的特殊情况下患者不能翻身,被摆成各种强迫性体位以配合手术.由于手术体位所产生的对局部皮肤的压力及麻醉致自主调节功能减退,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皮肤和皮下组织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以往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的工作中心是配合手术台上的顺利实施,而对手术过程中患者由于强迫体位带来的压疮风险状况和重视程度都不够,因此曾发生手术结束后患者受皮肤出现淤血红润甚至引起水泡的情况.有资料显示,手术中压疮患者的发生率为3.5%-5.6%,其中外科手术的患者压疮发生率更高.针对术中压疮发生的机制影响因素,我院手术室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效预防和减少了手术患者术中发生压疮的风险,提高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现将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对200例手术患者术中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某三甲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对Braden量表中压疮危险因素的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2月在北京某三甲医院工作的15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护士的Braden量表中压疮危险因素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研究的有效应答率为97%。问卷平均得分为(8.15±1.39)分,回答正确率为25%~92%,及格率为67.1%。答错率较高的前5个题目主要体现在是改变体位、对压迫感知能力、营养状况、潮湿度几个方面。单因素分析显示,接受过相关培训是影响护理人员及格率的因素。结论护理人员对于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的认知处于中等水平,护理管理者需要根据最新的压疮指南等加强对护理人员在压疮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培训。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临床工作经验总结出手术中压疮常见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以便在工作中更好的服务于患者,提高手术配合质量。方法总结出护理配合中导致压疮常见的危险因素,对每个危险因素的防范措施进行一一阐述。结果通过防范措施的落实,可看到压疮的发生率明显的降低。结论通过术前对患者的正确评估,收集患者的健康资料,同时对手术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制定出防范措施,制定出个体化的预防计划,可有效的将手术中压疮的发生率降到最低点。  相似文献   

7.
李林梅 《医疗装备》2014,(12):69-70
目的:开展品管圈活动以降低术中压疮发生率.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主题,遵循PDCA循环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术中压疮高危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手术患者术中压疮发生率明显下降,由3%降至1.7%.结论:将品管圈应用于手术室压疮管理明显降低压疮发生率,品管圈活动充分发挥出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手术室压疮安全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减少护患纠纷,提升了手术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张丽娜 《医药与保健》2014,(3):13+15-13
目的解析护理程序在预防颅脑肿瘤术中病人压疮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0例颅脑肿瘤术中病人采取护理程序,评估压疮危险因素,并针对颅脑肿瘤术中病人制定合理的护理目标及预防压疮的措施。结果我院收治的30例颅脑肿瘤病人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压疮。结论在预防颅脑肿瘤术中病人压疮中合理应用护理程序,能够使护理人员有计划性、有针对性对患者采取护理措施,提高了护理质量,避免了颅脑肿瘤术中病人出现压疮的机率,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浅谈术中压疮的预防护理,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统计的方法,结合Braden压疮风险评估,采取对应的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对我院近年来发生手术压疮的患者数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近年来我院发生术中压疮的比例不断下降。结论结合Braden压疮风险评估,采取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地降低术中压疮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张莉  秦延枫 《中国保健》2007,15(20):90-91
目的心脏病人手术中的被动强迫体位使得病人的体重、垂直压力、剪切力等因素成为病人皮肤受损、压疮形成的最大隐患.探讨病人术中皮肤受损的护理干预对预防术后压疮形成的影响,寻找最佳护理方法.方法针对46例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的护理问题,采取术前认真评估,术中运用科学的护理措施对手术体位的合理摆放,肢体末梢的细致观察,骨隆突处的重点护理等有效的干预.结果除1例病人因病情危重,手术时间超过14h,骶尾部出现暗红色改变外,其他病人皮肤均无明显损伤.结论因为手术的需要,术中的强迫体位使接受手术的病人成为皮肤易损伤的高危人群.通过护理干预可有效的预防或减少手术病人皮肤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我院老龄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以减少压疮的发生。方法:将本院收治的40例老龄压疮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并探讨护理对策。结果:40例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包括护理因素、疾病因素和心理因素等。结论:根据对老龄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措施,能有效防治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贴对于老年患者特殊体位手术中压疮的预防作用。方法:收集自2015年01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老年特殊体位手术患者进行分析,将老年特殊体位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摆放手术体位时放置普通体位垫;观察组:摆放手术体位时常规放置体位垫后于骨隆突受压处预防性应用10*10水胶体敷料贴,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压疮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压疮发生率为3.33%,对照组的压疮发生率为16.67%。观察组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受压处皮肤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手术中需采取特殊体位的老年患者术前应用水胶体敷料贴保护骨隆突受压处皮肤,有利于预防术中压疮的发生,改善老年患者受压处的皮肤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中压疮护理对神经外科手术压疮高危患者压疮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行择期手术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术中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术中实施压疮预防护理,对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术后压疮发生率为2.63%,明显低于对照组15.79%(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4.74%,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73.6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压疮护理对神经外科手术压疮高危患者压疮具有一定预防作用,也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发生压疮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降低压疮发生率的护理对策.方法 应用Braden量表对189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压疮风险因素评估,对危险因素采取压疮预防管理方法,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 压疮发生率为6.88%(13/189),Braden量表对糖尿病患者的压疮风险识别率为35.45%(67/189).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血清白蛋白、HbA1c是导致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蛋白血症及高HbA1c的管理是减少压疮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压疮的预防及循证护理。方法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颈骨折共234例,术后实施一系列压疮预防措施及循证护理。结果患者术后Norton’s评定为13分,有发生压疮可能,经过我们循证护理,患者无一例发生压疮,术后2~3周出院。结论早期采用术后压疮预防措施及循证护理可以有效的预防术后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手术室压疮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查阅大量手术室压疮预防及护理的相关资料,对手术中造成压疮的自身因素如年龄、体重、自身疾病、术前用药、情绪紧张、手术麻醉、手术时间、体温、皮肤干燥情况及预防性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结果总结手术室压疮的原因及预防性护理措施。结论手术室压疮预防重于治疗,只有做好术前访视与术前评估,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手术室环境、保暖,做好心理护理,合理摆放体位与使用防护用品,积极配合手术,做好术后交接工作才能有效的降低手术室压疮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颅脑手术患者急性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运用预防性术中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龙川县人民医院2016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颅脑手术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后压疮危险因素评分,压疮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在压疮分期上及手术前压疮危险因素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15.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压疮危险因素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树立急性压疮的防范意识,重视急性压疮危险因素评估,术中运用预防性护理,可有效降低颅脑手术患者急性压疮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沈进进 《工企医刊》2012,25(5):69-70
手术患者术中压疮的发生,不仅给病人造成痛苦,延长疾病康复时间,严重时还会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对手术室护理和术后临床护理工作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预防围手术期压疮的发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中预防压疮的意义。方法:将11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手术护理基础上采取加强术前宣教,认真评估压疮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护理干预组术后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全面有效的术前评估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术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压疮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剖宫产术后发生压疮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2例剖宫产术后发生压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皮肤潮湿、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及术后镇痛泵的应用是剖宫产术后发生压疮的主要原因。结论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