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代表们、同志们 :今天 ,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以下简称全国名词委 )第四届委员会全体会议。我受卢嘉锡主任和路甬祥院长的委托 ,代表全国名词委向大会汇报第三届委员会的工作和第四届委员会的工作计划草案 ,请大会审议。全国名词委成立于19 85年 ,是经国务院授权 ,代表国家进行科技名词审定、公布的权威性机构。国务院于19 87年 8月 12日明确批示 :“经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 ,全国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新闻出版等单位应遵照使用”【国函 [1987] 14 2号…  相似文献   

2.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代表们、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名词委)第四届委员会全体会议.我受卢嘉锡主任和路甬祥院长的委托,代表全国名词委向大会汇报第三届委员会的工作和第四届委员会的工作计划草案,请大会审议.全国名词委成立于1985年,是经国务院授权,代表国家进行科技名词审定、公布的权威性机构.  相似文献   

3.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代表们、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全体会议暨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一些领导同志出席大会。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名词委主任卢嘉锡同志将向大会作工作报告。在大会召开之前,我们收到了宋健、卢嘉锡、吴阶平、钱伟长、朱光亚和周光召等领导同志给会议的题词,使我们深受鼓舞,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技名词统一事业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望,也显示了我们的事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今天,我们还很高兴地邀请到有关部门的领导和科技、文教、新闻、出版界的各位代表,这体现出社会各界对科技名词统一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巨大支持。在这里,我代表全国名词委并以大会名义向他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今天,京丰宾馆专家云集、群英荟萃,全国名词委第三届委员会的全体委员和各界专家欢聚一堂,共商科技名词统一大业,这是我们全国名词委的一次盛会。在座的有不少专家是第二届委员会委员,还有许多专家参加过我们的名词审定工作,我代表大会向各位对科技名词统一事业作出过杰出贡献的专家、学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我们这次全体会议的主要议程有四项:(一)总结第二届委员会工作;(二)讨论第三届委员会工作计划;(三)讨论、修订《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组织条例》和《科学技术名词审定的原则和方法》;(四)交流各学科名词审定工作经验,探讨审定工作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我们完成好这次会议的任务,将会推动科技名词工作取得更大的发展。各位代表,今天的大会对于我们来说有着双重意义。一是全国名词委第三届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它将在科技名词统一事业中发挥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二是隆重纪念全国名词委成立十周年,它标志着我们的事业正在迈向新的里程。在这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刻,各位领导人题词,各位嘉宾、各位委员和代表出席这次隆重的集会,都为我们的十周年纪念活动增添了极大的光彩和喜庆。我相信,这次会议将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在总结前十年经验的基础上,科技名词工作将会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回顾全国名词委走过的十年历程,我们有理由感到自豪。十年来,我们从无到有,事业在持续发展,队伍在不断壮大,至今已组建了49个分委员会,全国有1700多位知名专家、教授、学者加入了我们的行列,他们在科技名词规范化的田园中辛勤耕耘,孜孜以求,赋予科技名词以新的生命力和光彩。十年中所取得的成就,标志着我们已翻开中国科技术语统一史上新的篇章。我们的全国委员会也有了新的发展: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为59人,第二届为81人,我们这一届达到96人。这届委员会的组成涵盖了更广泛的学科,显示了我们的事业在不断扩展前进。特别值得高兴的是这届委员会中增加了两位香港地区的委员,实现了前两届委员会未能实现的愿望,这必将对九七年香港回归祖国后的科技名词统一工作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第三届委员会中少数民族委员和语言学家委员也有所增加。这样,全国委员会的组成更加广泛,更具代表性和权威性;同时,这也是我们的事业更加兴旺发达的象征。我们这一届全国委员会继往开来,将把前两届委员会开创的事业推向前进。我们一定要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在认真总结前人积累的丰富经验的基础上,更好地研究我国科技名词发展方向,不仅要在实际工作中有大的作为,还要在学术理论上有深入研究;不仅要使原有学科结出更丰硕的成果,还要有计划地开辟一些新学科领域,对不断产生的新科学技术概念给予命名并公布试用,使我们的工作更加适应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新形势,反映出当代的科学水平,真正使科技名词工作发挥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和支撑作用。各位代表,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语言统一的重要性及其在交流中的作用。两千多年前的秦始皇就曾提出过“书同文、车同轨”的主张,把语言统一作为国家强盛的重要基础和象征。今天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类的知识总量成几何级数地迅速增长,新词汇、新术语伴随着新理论、新研究成果大量产生,因而我们所肩负的任务也更艰巨、更复杂,更有意义。在此世纪之交,全球已进入信息时代,高新技术正在迅猛发展,这预示着一场新技术革命的到来。建立规范的科技名词数据库,实现科技信息现代化,成为发达国家显示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因而统一科技名词,应用规范术语,对于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显示出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这种形势下,全国名词委要承担起这项历史重任,统一科技名词,促进学术交流和科技进步,并努力向国际化方向连接,使我国的科技名词工作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为加速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步伐,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历史性贡献。预祝大会获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相似文献   

4.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代表们、同志们: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全体会议暨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和有关单位的领导支持下,经过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已经圆满完成预定任务,即将胜利闭幕。这次大会既是一次工作会议,又是一次纪念活动,同时,还是一个总结成果、交流经验的大会。我们回顾了全国名词委成立十年来所走过的道路,展望了科技名词工作的未来,对今后四年的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各位代表,科技名词工作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已有了很好的开端,我们要把这项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在近代科技发展史上,有许多老一辈科学家出于民族自尊心、事业心和责任感,自发地承担了这一工作。他们为了科学定名而呕心沥血,不辞劳顿,以“一名之立,旬月踟躇”的严谨治学精神,献身于名词规范化事业。今天我们有了专职机构,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名词审定,使这项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水平,已在理、工、农、医及部分交叉学科方面创建了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科技名词工作体系。在这项工作中,有许许多多的专家,以生生不已、矢志不渝、不计酬报、无私奉献的精神,把自己一生的研究成果和规范定名留给子孙后世。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和光荣传统,值得我们永远发扬光大。第二届委员会经过艰苦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工作进展,我们第三届委员会通过自己的辛勤工作,也必将取得更大的成绩,为二十一世纪的下一届委员会创造出更好的基础和条件。虽然科技名词统一工作是一项长期性任务,但我们同样要有紧迫感和只争朝夕的精神,把更多的规范名词贡献给社会,贡献给后人。最后,祝各位代表身体健康,祝愿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共同努力,为我国科技名词统一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相似文献   

5.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代表们、同志们: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全体会议暨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经过两天的紧张工作,即将结束。会议上,代表们听取了卢嘉锡主任的大会工作报告和有关领导的重要讲话并分组进行了充分、认真而热烈的讨论;修订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组织条例》和《科学技术名词审定的原则及方法》两个文件;还有几位分委员会和小组代表在大会上作了重点发言、交流工作经验,会议开得十分成功。在今天的闭幕式上,海协会副秘书长赵正豫同志又为我们作了海峡两岸科技名词交流与统一工作的形势报告。这对我们今后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有很大启发,我代表全国名词委对赵正豫同志表示衷心感谢。现在,我代表委员会作会议总结。这次大会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得到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吴阶平、惠永正、余志华、刘恕、张存浩、赵正豫等同志在百忙之中出席了开幕式,吴阶平、惠永正、刘恕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吴阶平同志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全国名词委已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队伍,确定、完善了审定方针和政策,是件很了不起的事。当前一件紧迫的重要工作是抓紧收集和公布新词,否则,一旦社会上已经“约定俗成”,即使是不科学的定名,也将难于纠正。他还希望能制定出计划,定期公布新词。惠永正同志代表国家科委和宋健同志对广大科学家在十年中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他强调指出,我国是第三世界中唯一建立了完整科学体系的国家,科技名词的审定和传播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科技名词审定工作不但是一个文化工程,它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港澳回归祖国后,将对从文化上统一祖国作出很大贡献。他建议采取推广简化字的类似办法,加强科技名词工作力度。刘恕同志对专家们取得的成就表示由衷的敬意。她表示,作为组成单位,中国科协的165个学术团体,都要积极参与,在全国名词委的统筹安排下,共同做好科技名词统一工作。这些重要讲话,使我们很受鼓舞,我们要进一步掌握讲话精神,加强实际工作,把科技名词规范化水平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出席这次大会的有关领导,全国委员和各方面代表共约150人。各方专家的工作都很繁忙,仍旧抽出宝贵时间参加大会,有的代表辞掉其他会议邀请,还有的代表在其他会议中挤出时间赴会;实在不能到会的同志,也派来代表把会议精神带回去。一些在外地工作的委员风尘仆仆专程赶到北京参加会议;不少老专家不顾年事已高,仍坚持亲自到会并参加讨论;新华社副总编薛永兴同志放弃中午休息赶写稿件,报导大会情况。大会出现许多感人至深的情景。会期只安排了两天时间,代表们非常珍惜这次聚会,白天认真听取大会发言,晚上还交流切磋、共商大计,表现出对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和科技名词工作的高度热忱。特别是许多老专家,都是本学科的知名学者,在学术领域内德高望重,对待审定工作热心和认真的态度,令人十分感动。我们的全国委员都是各个专业领域的学术带头人,科研、教学及日常事务十分繁重,但仍把名词审定工作放到重要的日程安排上。所有这些为我国科技腾飞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们科技名词工作能发展到当今水平的根本保证。这次会议上,李竞教授等分委员会代表介绍了他们的审定工作经验和体会,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名词工作的情况,使我们受到很大启发,对今后名词工作的顺利发展很有借鉴意义。这些经验包括:(1)结合本学科特点,确定合理的收词范围,对于提高选词质量,避免重复劳动具有重要意义。化工名词委在收词之前,认真研究了《科学技术名词审定的原则与方法》中有关章节,作出统一布署,较好地解决了分支学科收词宽严差别较大,有的学科收词条数过多的问题;(2)贯彻“一词一义”原则,是实现科技名词统一的基本保证。物理学名词委在绝大多数名词遵循“一词一义”原则的前提下,对于同一概念有两个以上惯用名的特殊情况,采用了区分“推荐名”和“又称”的办法,为统一名词铺垫了一个过渡、适应的过程,以逐步达到最终统一的目标;(3)对从国外引入的术语,订名时要力求反映其科学概念和本质属性,在概念等同的基础上,注意“意译为主、音译为辅”,以符合中国的语言习惯,便于推广应用;(4)加注定义要注意科学性和简明性,认真研究和总结加注定义的内在规律。天文学和大气科学名词委介绍了经验,他们通过加定义解决了一些名词容易望文生义和混淆概念的问题;同时,使公布的名词体系更完整、更实用。煤炭名词委的加定义工作一步到位,通过加注定义,不仅加深了对某些学术问题的理解,也减少了一些重复性工作;(5)体现“副科靠拢主科、主科尊重副科”的协调原则。按系统工程来讲,科技名词体系有其统一性和完整性,坚持上述原则,有利于学科间的横向交流和协调一致,有利于科学技术的整体发展;(6)加强规范名词的应用。石油名词委交流了用审定的规范名词统一有关辞典、词汇、标准、教材等出版物的经验,这正是我们审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7)积极收编新词。天文学名词委从85年审定工作开始即积累新词,在《天文学进展》上发表688个新词征求意见,最后选定300多个,反映了90年代的最新进展;一些新兴学科新词很多,其中有些词不够稳定,计算机名词委针对以上问题,采取了“积极、慎重、稳妥”的原则,探索出一套新词选收办法;(8)解决好与港台科技名词差异的问题。计算机专业是近期才发展起来的学科,因而同港台名词之间差别很大。计算机名词委为了逐渐缩小差距,把名词交流列入双方专业学会的重点合作项目,已取得初步成效,为各学科积极扩大同港台地区的交流合作,提供了新鲜经验;(9)探讨科技名词工作与国际接轨的途经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设想和思路;(10)扩大征求意见面,使全国名词委公布的科技名词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全国名词委的工作仅依靠国务院授权还不够,权威性是通过长期工作建立起来的,得到绝大多数专家和学者的赞同和认可,也是公布名词权威性的重要体现;(11)为推广应用已公布的名词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此外还有很多好的做法,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上述宝贵的经验和建议都为我们今后进一步做好科技名词工作提供了实际依据,并为其他学科的工作提供了可供借鉴和参考的经验。在分组活动中,代表们热烈地讨论了卢嘉锡主任的工作报告,充分肯定了第二届委员会的工作,一致认为第二届委员会出色地完成了上一次全体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全体代表一致赞同第三届委员会工作计划,并且集思广益,争相发言,发表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我这里仅举几例:(1)很多代表提到应把加强新词工作当作本届委员会的重点任务,以争取统一名词的主动权,反映时代特色;(2)增强宣传力度,主动与新闻媒介联系与合作,以取得更有力的支持,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以推广使用已公布的名词。另外,公开发行《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出版更加实用的名词合订本,也是强化宣传工作的手段;(3)建议进一步密切同其他标准、术语学组织的联系,把握好在尊重科学基础上的统一和协调的方向;(4)建议进一步争取各政府部门的经费支持,以加速和扩展名词审定工作;(5)与会代表基本一致地认为,85年国务院批准全国名词委成立时,即已明确其任务是审定和公布理、工、农、医各个领域的科技名词。十年以来,全国名词委已在实际工作中建立了包括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各学科的49个分委员会,现在全国组织的名称中仍冠以“自然科学”,不能准确反映其工作性质并制约了发展。因此建议更名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工作委员会,更能明确反映全貌并名副其实。讨论中,代表们也指出了名词委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如某些学科上报稿审批进度慢,周期长;有的学科则表示可超额完成工作计划中提出的任务;有些代表提到公布名词印数太少,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以上问题,回去后我们将认真研究,妥善解决。代表们还原则通过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组织条例》和《科学技术名词审定的原则及方法》两个文件,提出少量修改意见。此外,全国名词委办事机构的体制不顺问题,长期困扰着我们的工作,经过各方努力,其中也包括在座代表的大力支持,最近得以基本解决。为此,代表们都感到非常高兴。卢嘉锡主任在报告中对第三届委员会的任务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结合各组讨论情况,我认为要落实好这一届委员会的任务,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展工作:一是要认真做好这次会议精神的宣传工作。我们要采用各种有效形式,把会议精神传达到各分委员会委员,并通过他们的工作,使全社会更加了解科技名词统一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扩大科技名词工作在社会上的影响。二是要采取具体措施,落实本届委员会计划。例如,进一步加强已公布名词的推广和使用工作。我们的全国委员和各分委员会委员,绝大多数是各学科知名学者、专家,在学术领域内有很高的知名度,我们要运用自己的影响,在开展学术活动的同时,广泛宣传使用规范名词的必要性。这次我们全国委员中增加了文教、新闻出版和语言学界委员所占的比重,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些专家们的优势。另外,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同上述领域的紧密合作,共同探讨切实可行的推广办法,专门组织力量研究和加强公布名词的发行工作。又如,一些学科可在审定基本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收词量,既要保证权威性,也要增强实用性,以利于规范名词的推广和应用;要重点抓好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两大学科领域新词,其他学科也要及时消化整理收集到的新词,上报全国名词委事务中心,尽快公布试行,使名词审定工作始终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再如,要建设好科技名词术语库,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实现科技名词管理现代化。要落实的任务还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三是要增进与港、澳、台地区的科技名词交流与统一工作。在我们这届任期中,港澳将回归祖国,名词交流和统一任务都是十分艰巨的,这将成为我们这届委员会的工作重点之一。这次聘请了两位香港学者担任全国委员,即是这项工作取得的重要进展,为开展好港澳地区科技名词工作,创造了条件。近几年中,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名词委为开拓海峡两岸科技名词统一的路子做了一些工作。去年5月,召开了“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名词交流与统一工作座谈会”,提出了“积极推进、增进了解;择优选用,统一为上;求同存异,逐步一致”的原则。台湾方面许多有识之士也积极响应、密切关注这一工作。最近,《嘹望》周刊上发表了《两岸科技术语亟待统一》的文章,在港台地区引起很大反响,台湾、香港、菲律宾、新加坡、美国的华文报刊均作了报导,反映出统一科技名词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呼声。我们这一届委员会要重点做好这项工作。目前,海协会和国家科委台办已明确全国名词委为两岸科技名词工作召集单位之一,我们一方面要争取依靠海协会与海基会建立两岸名词协调机构,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工作;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各方面科技人员利用各种渠道,以民间沟通的办法扩大交流。全国名词委及各分委员会要在这项工作中发挥组织和业务指导作用。四是要继续开展术语学理论研究,扩大国内外学术交流。我们在审定原则方法、编排体例和审定程序上已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做法,会上各位代表也都提出很好的修订意见。会议结束之后,名词委事务中心将进行修订整理。另外,在命名规则、“音译或意译”问题、加注定义的形式与标准、缩写方式的应用等等方面,欢迎各位专家积极向会刊《自然科学术语研究》投稿,活跃科技名词研究工作,加强学术探讨活动。在对外交流中,希望全国委员把科技名词术语学问题列入探讨内容。全国名词委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争取召开国际性或地区性的术语学研讨会,以加强国际间的交往与合作。此外,我们还要加强同少数民族地区的交流和联系。这次我们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两位少数民族委员,对这方面的工作一定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希望少数民族地区的委员在开展本地区本民族语言研究工作时,加强同全国名词委的联系,共同搞好我国各兄弟民族间的科技名词交流工作。五是要加强全国名词委事务中心的自身建设。过去十年中,全国名词委办公室很好地发挥了承上启下、纵向联系与横向交流协调的职能作用。办公室的同志们在人员少、体制不顺、工作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努力工作,取得很大成绩。目前,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已批准成立全国名词委事务中心,为进一步搞好科技名词工作,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今后工作中,还要进一步提高全体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更出色地完成名词审定工作。要继续办好会刊《自然科学术语研究》,试行不定期出版《科技新词通讯》,逐步增加刊次,用以活跃学术研究工作。要把刊物办成发表意见、沟通思想、探讨理论、研究政策、交流经验、促进发展的学术园地,为提高审定公布质量创造基础条件。各位代表,以上是我代表委员会所作的会议总结。两天来,代表们非常辛苦,白天积极与会,晚上还要研究文件,保证了会议的成功。在这里,我代表委员会再次表示感谢,并预祝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更大成就。谢谢大家!  相似文献   

6.
各位委员,各位代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自1985年4月正式成立以来已经四年多了,第一届委员会圆满完成了使命,这次大会将组成第二届委员会。现在我代表第一届委员会做工作总结报告,并提出第二届委员会工作要点,请审议。第一部份 第一届全国名词委员会工作总结统一科技名词是一个国家发展科学技术所必须的基础条件之一,也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统一科技名词,对科学知识的传播,新学科的开拓,新理论的建立,国内外科技交流,学科与行业间的沟通,科技书刊和教材等出版物的编译出版,科技情报信息传递等方面,都是不可缺少的。我国自然科学名词工作历史悠久,有着光荣的传统,老一辈科学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建设具有我国特点的自然科学名词,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以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郭沫若院长为首,组织了全国许多学科领域的科学家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审定了一批自然科学名词,现在名词委员会中许多老科学家曾参加过那个时期的工作。这批自然科学名词对我国近三十年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并载入了史册。以后特别是文革期间,名词审定工作中断。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我国的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事业出现了新局面,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推广使用,对统一科技名词提出了更紧迫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1985年正式成立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它标志着我国自然科学名词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全国名词委员会的工作得到了国务院的重视以及国家领导同志的关怀和支持。委员会成立时,严济慈副委员长以他六十多年的亲身经历,对我国自然科学名词的历史、现状及其在四化建设中的作用做了重要讲话。1987年当第一个审定完成的《天文学名词》即将公布的时候,在《国务院关于公布天文学名词问题的批复》(国函[1987]142号)中指出:“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是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审定公布各学科名词是该委员会职权范围,经其审定的自然科学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全国科研、教学、生产、经营、新闻出版等单位应遵照使用。”并指出“各学科经审定的自然科学名词,国务院授权该委员会自行公布。”李鹏同志曾发来贺信,强调“审定自然科学名词,统一科学技术术语,实现科学技术的规范化,以适应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需要,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此外,委员会还曾得到了方毅、宋健、钱学森、卢嘉锡等领导同志的亲切指导和有关部委的支持。四年多来,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的领导下,在国家教委、中国科协、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共同努力下,委员会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一、建立了一支自然科学名词审定队伍我们已组织了以基础学科为主的31个学科名词审定分委员会进行审定工作。它们是:数学、物理、力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大气科学、土壤学、测绘学、海洋科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解剖学、昆虫学、农学、林学、医学、电子学、自动化、计算机科学、石油科学、自然科学史、自然辩证法,以及交叉学科和外国自然科学家译名两个协调委员会。有一千多位学者、专家、教授应聘为各学科审定委员会委员。还有更多的专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参加书面审查或座谈讨论等各种形式的审查,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规模,在学术上有较高水平,又有权威性的审定队伍。全国数千位科学家组成为一个整体从事系统的名词审定工作,这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前所未有的,对我国自然科学名词工作来说是有历史意义的大事。我代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向为我国科技名词统一工作作出贡献的各位学者、专家、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二、制定了自然科学名词的审定原则与方法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具有我国特点的审定名词原则与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初步建立了按自然科学体系分学科进行名词审定;在学科安排上遵循先基础后应用,先单科后综合;学科内部按术语的概念系统;学科之间交叉的名词一般按照“副科服从主科”,“主科尊重副科”,“加强协调统一”等原则。2.坚持按概念定名、“一词一义”的原则,解决好“一义多词”和“一词多义”的问题。对影响较大的比较习用的名词进行改动时,要允许这些习用词有一个逐步淘汰的过程,逐步实现统一。3.解决好定名的科学性和约定俗成之间矛盾和统一的问题。一方面对于那些不科学的,易引起概念混乱的名词要按照科学性的原则予以纠正,另一方面要注意对一些应用范围较广,虽不很科学,但使用已久,已为大家接受的名词不轻易改动,以免造成新的混乱。4.对以外国科学家(或地名)命名的名词要遵照“名从主人,约定俗成,服从主科,尊重规范”的原则,综合考虑,统一定名。5.注意贯彻“学术民主”和“协商统一”的原则。在各学科审定委员会定名的同时,建立广泛分发草案征求意见、认真讨论反馈的意见;召开协调会、研讨会;聘请专家复审等制度和措施。三、完成了一批名词的审定工作根据审定工作条例的要求,先着手审查各学科的基本词。我们着手对大量的科学名词进行多次筛选,选出基本词进行审定,目前已初步列入第一批公布的大约有12万条。到1989年11月为止委员会已按计划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任务,公布了9个学科的名词,包括天文学、大气科学、土壤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物理学(基础物理部份)、微生物学、林学、医学(第一分册)共2万多条名词。另外海洋学、遗传学、生理学、测绘学等学科已完成审定,正在进行排印或后期整理工作。余下的学科分别进入了不同的审定阶段。以上公布的9个学科都已正式出版。为了有利于加强与港台,以及华语地区的交流,1987年委员会工作会议决定试行组织出版海外版(繁体字本),现在天文学及大气科学的海外版已经出版。四、修订、更正、统一了某些长期混乱的名词在各委员会慎重讨论的基础上修订和统一了一批科技名词。如大气科学中的“临近预报”一词,曾分别有5个同义词,这次公布时确定了统一的订名。又如天文学中以地名命名的术语中,长期来有“格林尼治”和“格林威治”两种名称,这次审定按照外国人、地名“名从主人”的原则,统一定为“格林尼治天文台”,如“格林尼治平时”等。审定中纠正了某些错误的或不当的定名。地理学名词“潟(音细)湖”,有人误写为“泻湖”,致使两种写法同时流行,这次审定时,统一为“潟湖”。1986年我国推行夏时制,起初广播电台报时的名称定为“北京夏季时间”,天文学名词委员会根据天文学历法的计时标准中的订名,建议将这一名词订正为“北京夏令时”,经全国名词委员会向有关部门反映后采纳了这个意见,避免了名词的混乱。此外,名词审定委员会还对当代出现的某些科学新概念、新物质、新方法进行了命名;划清了一些概念易混淆或使用混乱的名词;区分了若干“同名异义”的名词;淘汰了某些旧词,简化了部份名词。这次审定中所改动的订名,还有待在推广使用中经受考验。我们相信,凡是改得好的,一定会逐步为大家接受。若有不当之处,我们将在以后进一步研究,继续修订。五、加强了委员会办公室的建设办公室是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办公室的同志们贯彻执行委员会的工作方针,具体组织落实完成各项任务,成为沟通全国委员会与各分委员会之间的纵向联系,促进各分委员会之间横向交流与协调的桥梁和纽带。从审定委员会的筹建、组织审定、制定草案、计算机处理、校对、出版等每一个环节,他们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办公室编辑出版了委员会的学术刊物《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已出版了十期,发表了约140篇文章。这个刊物成为我国第一个交流名词工作经验、探讨术语学理论的园地,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此外,还编辑了简报70期,及时交流经验,指导工作。他们还注意结合名词审定工作开展应用术语学研究,多次组织了报告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以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质量。六、开展与港、台及国际上的交流为了促进大陆与港、台科学技术的交流,科技名词的统一是一个重要方面,许多委员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工作,有的通过学会或科学家之间的联系,寄送草案征求意见,还有的通过书信交换意见,利用国际学术活动的机会交流讨论,或通过港台的出版物了解他们的定名。个别分委员会还聘请了香港地区的专家为委员,以促进相互的沟通和了解。我们与国际术语标准化组织、国际术语情报组织等建立了联系,邀请了国外术语学专家前来讲学,介绍术语学研究的理论和经验。也曾派人参加了主要的有关术语工作的国际会议,考察了国外术语数据库的情况。通过这些活动,使我们可借鉴国外的理论方法和经验,推动开展我国科技名词工作。四年来我们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首先要感谢参加审定工作的各位委员,大家认真负责的态度,严谨的作风,艰苦工作,不计报酬做奉献的精神,是取得成绩的重要保证。办公室的同志在人员少、任务重,工作条件比较困难的情况下,积极努力,保证了审定任务按计划顺利完成,做出了显著成绩。由全国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组成的正副主任会议,是委员会的领导集体,我们定期召开会议,共同商讨委员会的组织、规划、方针、经费以及审定工作中某些重要的问题,保证了委员会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这里我要汇报一下,对这项与科技和经济活动关系密切的基础建设性的工作得到了许多部门和单位的热情支持与帮助。在目前国家计划拨款有困难的情况下,按国务院批复文件的精神,我们的经费主要是由科学院和国家科委分担。宋健主任和周光召院长对此都曾作了批示,这一工作还一直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支持。国家教委在教育经费很紧张的情况下也曾给予资助。审定工作中还得到有关学科的学会、国务院有关部委、研究单位等部门从经费、人力、工作条件等方面给予的支持,这里要特别向他们表示感谢。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为自然科学名词的统一和规范化打下了基础,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缺点和问题。譬如个别学科进展缓慢,影响了整体安排;新概念订名注重不够;概念、定名、定义三个环节掌握得不够好,对定义重视不够;已出版公布的名词还存在个别技术性差错或不当之处;极个别基本词或常用词,有关学科间未能协调一致,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今后认真改进。另外,还应加强对已公布的名词的宣传贯彻工作,要通过多种渠道使大家了解并使用已公布的名词,特别要注意新闻报道、书刊、教材、工具书编辑出版时使用规范的名词,使我们的工作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第二部分 1990-1993年工作计划要点第二届委员会正副主任最近讨论了今后四年工作的初步设想。一、审定工作中应遵循的一些原则1.根据国务院对(84)科出1242号文关于名词委员会方针、任务批复的精神,我们将继续开展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农业科学、医学及交叉学科范围内的科学名词的审定,予以公布。2.按照先基础,后应用,先单科,后综合,注意结合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和财力的可能,有步骤地开展审定工作。3.继续按照审定的原则与方法进行审定工作,主要审定各学科的基本词。4.对学科之间交叉的词,注意加强协调。并注意与国家技术监督局制定的部分术语标准的协调统一。5.努力争取各方支持,扩大财力来源,今后在各学科名词出版公布时对主要的资助者将分别予以署名。6.支持少数民族地区根据本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确定名词术语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方法。二、今后四年的主要任务是1.第一批已开展审定,目前尚未完成工作的学科[遗传、生理、海洋、测绘、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地质、自动化、电子学、物理(第二册)、医学(第二到第五册)、解剖学(两册)、数学、力学、古生物、动物、植物、细胞生物学、计算机、自然科学史、农学、石油、昆虫等],今后四年内应抓紧完成审定并公布。2.继续开辟一批学科领域进行审定,例如计量、航空航天、水产、化学工程、煤炭、水利、电力、土木工程、建筑、冶金、机械等学科将酝酿、筹建审定委员会,陆续开展审定工作并争取一部分学科完成审定任务。3.自然科学名词的审定和统一工作,是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凡已完成第一批审定任务的分委员会,应注意听取反馈意见;注意收集不断产生的新科学概念和新名词,提出命名意见;研究第一批审定中遗留的问题,逐步开展第二批审定工作。审定名词的任务是对科学概念(或事物)命名,公布时应该说明该词所代表的概念,即它的内涵本质,使所定名词的“所指”有据可依,不致产生误解或混乱。今后第二批公布时,一般要求给出定义性注释。此项工作目前将先进行试点。4.加强宣传工作,通过各种报刊杂志,利用各种会议,采取各种措施,使所审定公布的名词被推广采用。同时要注意收集反馈意见,以便今后修订。5.扩大计算机在术语工作中的应用,筹建多功能的具有较高水平的综合性术语数据库,使术语工作实现现代化。6.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重点是加强与港、澳、台,国外华语地区、华裔科学家之间的交流和联系,通过各种途径,促进相互了解,以利自然科学名词的统一。继续与国际术语组织保持联系。7.加强办公室工作,进一步调整、充实人员,保持一支少而精的队伍,完善管理制度及设备配备,以保证任务的完成。继续办好《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各位委员,第二届委员会在我们跨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新时期诞生了,在我们进入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迅猛发展的今天,科技名词的审定和统一这一基础性的工作,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汉语是世界五分之一人口使用的语言,我们的工作艰巨而细致,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同心协力,兢兢业业,克服困难,努力创造优异的成绩,为建立汉字科技术语体系,在2000年前基本完成一整套具有我国当代特点的科技名词术语而奋斗。为促进我国早日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作出我们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 :今年是世纪之交的千禧之年 ,我们在此隆重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全体会议 ,意义重大。我们高兴地邀请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和科技、文教、新闻、出版等界的各位代表 ,这表明社会各界对科技名词统一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极大支持。在此 ,请允许我代表全国名词委并以大会的名义向各位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今天 ,群英荟萃 ,专家云集 ,全国名词委第四届委员会和各界专家欢聚一堂 ,共商科技名词统一大业 ,这是我们全国名词委的一次盛会 ,是我国名词工作者同广大专家代表…  相似文献   

8.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代表们、同志们: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全体会议,在中国科学院、科技部和有关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经过全体委员和代表紧张而高效的工作,顺利完成了各项议程,圆满完成了既定的任务。在世纪之交的千禧年召开这次大会,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它将成为名词统一事业的一个新的起点,在总结过去15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把名词工作推向一个崭新阶段。回顾全国名词委走过的历程,我们经过努力奋斗,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对此,我们由衷地感到自豪和欣慰。但是,面对二十一世纪,我们的确任重而又道远。科技名词的规范和统一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和长期性任务,在促进科技发展、加速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目前,世纪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同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已紧密地融为一体,并带动着各项事业的发展。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我国完全实现和平统一更加迫近,两岸之间的名词对照统一工作就显得更为迫切。此外,随着全球科技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新词不断涌现,抓紧开展新词的定名、发布试用工作刻不容缓;对规范名词的推广应用工作还应加大力度,努力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使全国名词委审定公布的科技名词,真正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规范。我们还应该加强对术语学理论的研究,尽快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汉语术语学学科体系。我们还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建立全国名词委网站,完善术语数据库,使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总之,全国名词委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肩负着繁重的工作任务。昨天开幕式上,卢嘉锡主任的来信,中国科学院、国家科技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协各位领导的讲话和大会工作报告,给科技名词统一工作赋予了新的内容,指明了一个时期的工作目标和任务,给我们以极大的鼓舞和力量。我们第四届委员会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索规律,开拓创新。既要不断总结这些年来的工作经验,也要从本质上认识这项工作的客观规律,经常研究和分析形势与任务,不断进取,开创名词统一工作的新局面,始终如一地做好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我们相信,在国家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全国名词委团结广大专家、学者,一定会作出更大的成绩,一定会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历史性贡献。谢谢大家!  相似文献   

9.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 今年是世纪之交的千禧之年,我们在此隆重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全体会议,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代表们、同志们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全体会议 ,在中国科学院、科技部和有关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 ,经过全体委员和代表紧张而高效的工作 ,顺利完成了各项议程 ,圆满完成了既定的任务。在世纪之交的千禧年召开这次大会 ,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它将成为名词统一事业的一个新的起点 ,在总结过去 1 5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 ,把名词工作推向一个崭新阶段。回顾全国名词委走过的历程 ,我们经过努力奋斗 ,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对此 ,我们由衷地感到自豪和欣慰。但是 ,面对二十一世纪 ,…  相似文献   

11.
卢嘉锡同志的题词吴阶平同志的题词宋健同志的题词朱光亚同志的题词钱伟长同志的题词周光召同志的题词  相似文献   

12.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990年3月13日在京召开了第二次常委会。会议由主任委员钱三强同志主持。首先听取了副主任委员黄昭厚同志关于“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全体会议纪要”的说明,以及2月10日召开的技术科学口全国委员扩大会,讨论如何开展技术科学部分学科的名词审定工作和今后四年名词审定规划的汇报。钱三强同志在会上的讲话,着重提到宋健和钱伟长等领导同志在第二届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对我们提出的殷切希望及对名词工作的要求;同时谈到目前促进海峡两岸统一,出现的良好趋势和港台学术名词统一的重要性。他强调指出继续出好海外版的政治意义,以及名词工作要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对一些急需的学科新词尽快试点,公布试行本或草案本。会议围绕上述内容进行了认真讨论,副主任林振申同志等和部分常委的代表对“纪要”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和对今后工作的建议。这次会议决定:1.通过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全体会议纪要”(全文另附)。2.今后四年(1990-1993年)的名词审定规划如下:1990年审定公布遗传学、生理学、海洋科学、测绘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古生物学等名词。1991年审定公布力学、化学、自动化、电子学、细胞学、植物学、地质学、农学、石油科学、解剖学、医学(二)。1992年审定公布数学、医学(三)、物理(二)、动物学、组织胚胎学、计算机、自然辩证法、计量学、航海学、化工、化学命名原则、水产科学。1993年审定公布下列名词的一部分:自然科学史、昆虫学、土木、建筑、煤炭、冶金、铁道、水利、航空航天、机械(一)、电力、畜牧兽医、医学(四)、药学、中医、针灸、天文(二)、大气(二)。四年计划出40本,年均10本。每年公布的名词在年度计划中作具体安排落实。3.根据人力、财力情况陆续组织出版海外版(繁体字本)。4.以计算机学科为试点,探讨新词的审定与公布方式。5.技术科学名词的审定要注意与有关国家标准的术语协调统一,除个别必须改动的词作慎重讨论修改外,一般不作更动。6.加强对已公布的名词的宣传贯彻工作,建议由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联合发文贯彻。  相似文献   

13.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自1985年4月成立以来已经四年了。第一届委员会已圆满完成了使命。第二届委员会于1990年1月8-9日在北京召开了全体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总结四年来的工作,成立第二届全体委员会,交流名词审定工作经验,讨论今后规划及有关文件。出席这次会议的有经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联名聘任的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全体委员81人(其中10人请假未到会,但派了代表)以及有关学会、部门、部分学科分委员会的代表等共约120人。会议得到国家领导和有关部委领导的重视和关怀。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严济慈、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国防科工委科技委主任朱光亚,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胡启恒、中科院特邀顾问叶笃正等同志出席了大会。宋健同志和钱伟长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宋健同志首先代表国务院和国家科委对全体委员和热心名词工作的科学家和专家们表示感谢和慰问。他在讲话中指出“科学概念、自然现象以及人类通过科技活动所创造出来的各种新的物质,新的材料,新的技术的命名,确定其规范的称谓和在传播应用中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现代化技术的发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可以说是一项支撑性的系统工程。没有这样一个系统的规范化的支撑条件,现代科学技术的协调发展将遇到极大的困难。”他表示“历史将证明,这个委员会的工作将对中华民族的科学技术进步起到奠基性的推动作用。”在谈到第二届委员会的工作时,他建议委员会在执行先基础后应用,先单科后综合,先主后从等原则的同时,要“对当前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一些重要的名词、定义的审定给予适当的注意”,“对那些当前国民经济建设中紧迫需要统一的一些科学概念,名词审定,或技术名称,是否可以在(正式审定公布的)本本之外,单独地进行论证,单独做出规定,甚至对某一些最重要的科学概念,单独公布实施”。还提出“科学名词怎么与国际命名相协调”。并希望“名词委员会能干预一下当前的混乱。对当前一些名词术语的概念,称谓方面的混乱现象能作些规定。我们作为每个公民都拥护,将服从”,最后他希望委员会团结更多的科学家,为完成这项支撑性的系统工程,能够作出一代人的贡献”。钱伟长副主席在讲话中着重介绍了港、澳、台的名词术语情况,他提出“我们的汉语名词,绝不是仅仅为大陆服务,应看到与我们长期分离的香港、澳门和台湾与我们的关系,统一工作里头我们也有一份”。他说“国务院的政令应该加一条,对外合同的中文本应该用我们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名词”。对于与港澳台不统一的名词,他建议既使“暂时不成熟的,也可以早点发表,作为草案本”。在谈到怎样打开港、澳、台的关系时,他说:“要设想建立一个渠道,能够两方协商,个人渠道不行,要有法定权力”。并说“可先发表繁体字本”。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钱三强同志向大会做了第一届委员会工作总结和第二届委员会工作要点的报告。他首先回顾了委员会成立以来所作的成绩,主要是:一、建立了一支有一定权威和较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名词审定队伍。四年来,委员会组织了以基础科学为主的31个学科名词审定委员会进行名词审定工作,有一千多位专家学者应聘为各学科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还有更多的专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参加书面审查,这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二、制定了自然科学名词审定的原则与方法。如建立学科体系,按先基础后应用,先单科后综合和按主从关系进行审定。贯彻概念定名和“一词一义”的原则,注意解决定名的科学性和约定俗成之间的矛盾和统一的问题,并注意贯彻学术民主和协商统一的原则;三、完成了一批名词审定工作。已列入第一批公布的约有12万条,到1989年11月已按计划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任务。公布了天文学等9个学科的名词,还出版了天文学和大气科学名词两个海外版(繁体字本);四、修订、更正、统一了某些长期混乱的名词;五、加强了办公室的建设,使其成为沟通全国委员会与各分委员会之间的纵向联系,促进各分委员会之间横向交流与协调的桥梁和纽带;六、开展与港、台及国际上的交流。钱三强同志还代表全国委员会对取得这些成绩做出贡献的各位委员,对从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给予委员会支持的部门和单位表示感谢。报告中在谈到前一阶段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缺点和问题时,指出:个别学科进展缓慢,影响了整体安排;对新概念名词订名注重不够;对概念、定名、定义三个环节掌握得不够好,定义重视不够;个别混乱的词未能协调一致;宣传和贯彻做得不够。钱三强同志在总结的基础上还提出了1990-1993年第二届委员会任期内工作计划要点。最后,钱三强同志提出第二届委员会在我们跨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新时期诞生了,我们要同心协力创造优异的成绩,为在2000年基本完成一整套具有我国特点的科技术语而奋斗。大会上吴阶平等同志还分别代表医学、生理、物理、电子、计算机、地理、解剖、大气、译名协调等分委员会就审定工作的组织,收词范围,学科分类的框架,对定名不当的词的正名,学科间不统一词的协调,人名译名的协调统一,以及定义等方面介绍了经验。领导人的热情讲话,以及委员会提出的今后十年的设想,给大家以很大鼓舞。与会代表对讲话、报告及有关文件进行了热烈而认真的讨论,原则通过了钱三强同志的工作报告,还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代表们对大会前一天钱三强同志就已公布出版的八个学科名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和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刘杲同志的发言表示满意。最后章综副主任代表委员会做了大会总结,指出这次大会开得圆满成功。这次会议:1.充分肯定了第一届委员会的工作成绩。2.明确了第二届委员会的方针、任务。①遵照审定的条例、原则与方法。②继续完成上届委员会已成立尚未完成的各学科名词审定任务。③继续开辟一批与国民经济建设联系密切的学科的名词审定。④对已完成第一批审定任务的学科,注意收集反馈意见,开展第二批审定(修订、补充、加定义)的试点。⑤探索对当前急需统一的新词(不成熟,且混乱的)的审定及公布方式,并开展审定工作。⑥调研并制定一个名词审定的整体规划。⑦开展一些专题研究,如中文订名的国际化等。⑧筹建术语数据库。3.加强与港、澳、台名词工作的联系,探索建立联系与合作的渠道。目前要继续组织繁体字本的出版。继续保持与国际术语组织的联系和合作。4.原则通过了“审定工作条例”、“组织工作条例”及“审定的原则与方法”,并在今后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科技术语的应用研究,进一步完善审定条例、原则与方法。5.加强新闻及报导编辑出版系统的宣传与贯彻工作。配合名词审定工作,继续办好《自然科学术语研究》。以上内容将在各年度计划中贯彻落实。关于大会的主要发言和有关文件将在《自然科学名词术语研究》专辑上刊出。  相似文献   

14.
一、1988年工作总结在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的领导下,在国家教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协、国家技术监督局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在1987年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工作会议的鼓舞下,一年来召开了各学科名词审定会,协调会90余次,参加人员近1,500人次,使审定工作有了较大进展,取得了较大成绩。1.大力推进审定工作,超额完成计划(1)委员会在1987年审定公布了《天文学名词》的基础上,按预订计划于1988年相继完成了大气科学(1150条),土壤学(1621条),地理学(1447条),物理学(2408条),地球物理学(1402条)和微生物学(1542条)等名词的审定工作,现大气科学名词已出版,土壤学名词在装订中,其它四种在排、校、印中。(2)为加强与港台科技名词术语的交流,以促进海峡两岸名词的统一,1988年我们还超额完成了《天文学名词》海外版(即繁体字本)的发稿任务。(3)此外,海洋、测绘、遗传、医学,以及林学、数学、化学、电子学等学科,分别进入三审和二审阶段。其中数学、化学、电子学等学科的词条均在6000到9000条之间,工作量较大。2.加强薄弱环节,又成立了两个学科名词审定分委员会根据生物、医学各学科名词审定的进展情况,均提出生理和解剖这两个基础学科的名词审定工作必须开展,否则势将影响其它学科的审定工作。为此,我们于1988年筹备成立了生理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该委员会抓得很紧,成立仅一年就已完成了二审,预计将以最快的速度于1989年完成审定工作。另外解剖学名词委员会也已筹备成立并开始收词工作。3.调整了交叉学科的名词审定工作根据1988年第一次正副主任会议的纪要精神,拟将交叉学科中比较成熟的,条件较好的如自然科学史、自然辩证法等学科先组织审定、其它如科学学、未来学、人才学、思维科学、管理科学等名词先在刊物或手册上刊登征求意见,再逐步审定发表。为此,于1988年我们筹备成立了自然科学史名词审定委员会,并开始工作。自然辩证法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在筹建中。4.坚持审定原则,又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处理具体问题(1)坚持一词一义,对一义多词的大部分做到统一。如:“大气科学”中nowcasting曾译为“临近预报”、“现时预报”、“现场预报”、“即时预报”和“短时预报”等,现均统一定为“临近预报”。地理学中overlanb flow曾译为“坡面流”、“坡面水流”、“坡面漫流”、“地面漫流”、“陆面水流”、“地面水流”、“表面水流”和“地面经流”等8个名词,现均统一定为“坡面流”,又称“地面漫流”。(2)坚持按科学概念定名如:“物理学”中的“压力”和“压强”两词,英文皆为pressure在许多学科中使用较乱。现按概念不同,分列两条。又如物理学中的“进动”(precession)现定为“旋进”,“绕射”(diffraction)现定为“衍射”;“噪音”(noise)现定为“噪声”。(3)约定俗成与科学性矛盾时应服从科学性。如地理学中的“泻湖”是错误的,现改为“潟湖”。(4)副科应服从主科,但主科也要尊重副科,加强协调统一。如物理学中的“几率”(probability)服从主科数学,定为“概率”;“分立[的]”discree服从主科数学定为“离散[的]”。又如物理学中“倔强系数”,“刚度系数”等定为“劲度系数”(coefficient of stiffness),拟将另两名做为曾用名淘汰掉,但有关工程学科认为刚度(rigidity)一词还在广泛使用,不能取消,因此物理学科对刚度一词做为“又称”处理,同样“牛顿第一定律”的同义同“惯性定律”也做为“又称”处理。(5)对不同学科同一概念定名不同,且难于统一的词暂分别定名。如大气科学中定名为“大气层”而地理学中定名为“大气圈”;大气科学中定为“副热带”而在地理学中定名为“亚热带”;地理学中定名为“地形”而在地质学中定名为“地貌”。(6)对同一学科中,个别具有两个概念的同一名词,则分列两条。如大气科学中的“大气质量”有两个含义,一为atmospheric mass指质量大小;另一为air quality指质量好坏,又称“大气品位,”则分别两条。(7)对外国科学家译名的协调工作原则上遵照“名从主人,约定俗成,服从主科,和尊重规范”四条基本原则进行统一。有些学科的译名按“名从主人和尊重规范”的原则大部分是不准确的,对仅属于本学科的,又有影响的科学家,则按“约定俗成”处理。如:Gram stain革兰氏染色。但对其它特别是跨学科的科学家译名,则要统一,如:地球物理学中的“奥格簇射”Auger(法)shower协调后从物理定为“俄歇簇求射”;化学中的“伯吉斯矢量”Burges(法)vector协调后从物理定为“伯格斯矢量”;物理学中的“费密能级”Fermi(意)1evel协调后从数学、化学、电子学定为“费米能级”。有的跨学科的译名如鲍林(化学)与泡令(物理学),尚待统一。5.完成了《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刊物1987年两期和1988年的两期共四期发稿出版任务,及时交流了名词术语审定动态及国内外术语工作经验。对简报工作做了调整,对一般性的审定会议报导做了精减,逐步提高简报质量,1988年仅发简报5期。6.继续开展对外交流(1)与科学出版社共同组团去加拿大考察了世界最大的加拿大政府翻译署的术语数据库Termium Ⅲ和魁北克省的法语数据库。加方做了较详细的介绍,提供了详细技术资料,商谈了今后的合作,为我们今后建立术语库提供了可借鉴之处。(另有专题考察介绍,将刊登在《自然科学术语研究》上)。(2)为促进与港、台科技名词的交流,一些分委员会采取各种方式多种渠道将审定的词条寄给港、台科技专家征求意见,有的分委员会(如自动化分委员会)还聘请了香港科学家担任审定委员。(3)接待了捷克术语学家霍列茨基(Jan Horeěky)教授来华讲学,与术语标准化委员会共同组织了讲座,交流了捷克术语学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的经验。7.整顿加强了办公室工作(1)健全领导,调整人员。办公室配备了两名副主任,健全了领导班子,明确了分工,改变了领导忙乱的局面,对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也做了调整,调出两人,又补充了两人,现仍仅有16人。(2)建立了规章制度,工作逐步走上正轨。人人明确了岗位分工,制订了例会制,考勤制,请示汇报制,特别是生产流程的管理制度,经费管理的改革办法及其它。(3)充实了机房设备,改善了工作条件。1988年又购入一台微机,(现共有4台微机)和一台复印机,并引进了排版软件。使大部份学科审定词条录入、打印、修改、编辑、排版均可由微机实现,保证了审定任务的完成。(4)组织学术研讨会,报告会,定期交流审定工作或术语学理论与实践的经验。(5)办公室条件得到了改善。8.存在的问题(1)由于经费所限,物价又不断上涨,组织审定会的食、缩、交通费也随之上涨,有些审定委员的差旅费也需要支付,我们能支付参与审定工作及有关人员的报酬也较低。因而影响一些学科的名词审定工作的开展,有的分委员会虽已成立三年,但进展缓慢,个别的一直未能开展审定活动。为节省经费开支,有的审定会要结合学会的活动召开,因此工作较被动,拖拉。(2)由于缺乏整体的、长远的规划,各学科名词审定的速度不一,基础与应用,单科与综合的学科不能有机地严密地配合进行,带来了协调工作困难。而且可以预见到今后不同学科之间交叉的词难免出现不统一,只有在第二批审定时再改正。(3)由于学科体系中各学科的分类界限有的尚不够明确,有的学科受行政管理不统一的影响,如“水土保持”,“风景圆林”等均涉及几个学科,给审定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4)在审定工作中,特别是随着应用学科审定工作的开展,碰到与国家技术监督局(原国家标准局)进行术语国标工作的交叉重复,给审定工作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5)有的分委员会成员或正副主任工作很忙,又常出国、出差,有的年龄较大,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审定计划的完成。二、1989年工作要点1989年是名词委员会成立的第四年,也将是为完成80年代一整套名词(绿皮书)工作关键的一年。具体任务是:1.加速各学科名词术语的审定工作:(1)努力完成海洋学、遗传学、测绘学、林学、生理学、生物物理学、医学(一)等七个学科名词的审定工作,并报请批准公布。(2)在科学出版社的配合下,完成1988年公布的地理学、地球物理学、物理学、微生物学、天文学(海外版)等五本书的出版任务,并争取出版本年度审定的林学、医学(一)以及大气科学(海外版)、土壤学(海外版)等四本书。(3)目前委员会已有32个学科开展审定工作,除以上已完成或今年将完成的学科外,数学、力学、生物化学、细胞、农学、昆虫、地质、古生物、动物、植物、解剖、电子学、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生理、自然科学史等学科都正在开展审定工作中,1989年将分别进入各阶段审定或整理工作。2.结合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逐步开展新的学科审定工作。(1)根据1988年第二次正副主任会议精神,对石油、化工、机械、土建、水利、航空航天等学科情况进行调研。(2)少量先期完成的学科(天文学,大气科学等)根据需要和可能等条件开展第二批审定(或再版)。重点工作是:①补充第一批名词审定中有争议的或概念不清暂未定或遗漏的词。②补充学科发展中已成熟的(概念清楚)的新词。③除个别困难者外,一般要求写出每条名词所特指的内涵定义(包括第一批)。3.筹备第二届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会议。(1)主要内容:①总结四年来的工作。②制定名词审定的长远规则。③修改通过全国委员会《组织条例》、《审定条例》,及讨论有关方针、任务、原则、方法等问题。④成立第二届全国委员会。⑤审定工作的经验交流。(3)人数暂定150人,时间约在第三季度,会期三天。4.加强对港台的科技名词交流,续继保持与国际术语组织的联系。(1)探索促进与港、台、华语地区科技名词术语交流途径,拟以遗传学名词为试点,在港召开一座谈会,听取港、台遗传学者的意见。(2)与国际术语组织保持联系,参与必要的活动。5.进行应用术语学研究。(1)续继办好刊物《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及工作《简报》。(2)筹备召开一次术语审定、术语应用研究的学术讨论会,(3)筹备术语数据库工作。6.加强办公室建设(1)加强管理:①修改健全规章制度(文件、书档、财务、会议等)②抓审定工作的薄弱环节(2)加强业务学习,交流经验,提高办公室人员素质。(3)根据需要补充急缺的人员。(4)补充设备,进一步改善工作条件,逐步实现独立开展简、繁体字计算机排版。  相似文献   

15.
1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