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的保肝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60例,均给予肝动脉化学性栓塞和灌注治疗。对照组,静脉滴注维生素C 2.0 g,维生素B6 0.2 g,肌苷2.0 g,以及支链氨基酸250 ml,每日1次,术后连续使用1周;治疗组,在前述基础用药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8 g,以5%葡萄糖溶液250 ml配伍静脉滴注。同时检测术前和术后1周各项肝功能指标,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肝功能、病情无明显差异。介入治疗1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转氨酶(ALT、AST)、总胆红素(TBIL)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前白蛋白(PA)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能明显改善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引起的肝功能损害,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介入治疗方法(肝动脉化疗栓塞、经皮注射无水乙醇、射频消融、经皮微波凝固、氩氦刀冷冻、高强度聚焦超声及放射性核素介入治疗等)的不断丰富,以肝动脉化疗栓塞为主的综合介入治疗在肝癌术后复发中的应用逐渐得到人们的共识,但有待进一步规范。经介入途径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基因治疗以及针对肝癌转移复发特异性环节中的靶向治疗等新技术的出现、成熟,将使肝癌的综合治疗疗效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相信介入治疗今后在预防和治疗肝癌术后复发中将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 肝细胞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生率与死亡率均居前列。目前肝癌介入治疗在我国逐步得到推广及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有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思考。肝癌可视为一种慢性疾病,以介入为主综合治疗中晚期肝癌比较合理的目标是控制肿瘤生长,延长有质量的生存期。但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需要不断更新观念,随时调整治疗策略。制定肝癌治疗方案时,必须考虑肿瘤治疗与维持正常机体功能的平衡,同时兼顾规范化与个体化治疗。肝癌生物学特性决定了肝癌治疗是长期、多学科、多方法的综合治疗。重视肝癌治疗的社会适应证、效价比及肝功能储备,对合理安排治疗时间和间期颇为重要。应在合理选择精细TACE和适度TACE基础上,理性对待新型栓塞材料。

  相似文献   

4.
5.
熊壮  王建华 《工业加热》2007,(3):206-208
对于原发性肝癌,传统治疗模式疗效有限,基因治疗代表肿瘤治疗的发展方向。溶瘤病毒是一类具有复制能力的肿瘤杀伤型病毒,依靠病毒本身特异性在肿瘤细胞内的复制杀死并裂解肿瘤细胞。在溶瘤病毒的导入途径上,通常采取瘤内注射、经供血动脉注入的方法,而介入治疗技术正好能满足这一要求。因此,将溶瘤病毒和介入治疗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望在肝癌的治疗中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外生性肝癌血供特点及经肿瘤供血动脉化疗栓塞术的疗效.方法 5例外生性肝癌经股动脉插管,肿瘤供血动脉造影、化疗栓塞治疗,用榄香烯350 mg肿瘤血管内热灌注化疗和顺铂60~80 mg加碘油8~15 ml乳剂及明胶海绵化疗栓塞.结果 5例患者共行10次经血管途径的化疗栓塞术.造影显示肿瘤供血动脉以肝外血管为主,肝动脉部分参与供血.5例患者术后瘤体缩小30%~50%,4例AFP下降.结论 外生性肝癌有不同于肝内肝癌的血供特点,经肿瘤供血动脉化疗栓塞术对外生性肝癌同样有效,是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回顾分析具有完整血管造影记录的263例肝癌介入治疗病例,采用介入治疗前后自身比较的方法评价靶血管近段的形态变化,观察其受损情况。结果发现:受损血管共85支,总受损率为32.2%,明显高于文献报道的单次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所致的靶血管受损率。其中17.0%的损害导致选择性插管发生困难或失败,引起肿瘤侧枝循环形成而影响了介入疗效.受损血管的形态学改变可分为五类:1.毛糙或小波浪状(7.2%);2.局限性环形狭窄(14.8%);3.细线样狭窄(3.0%);4.串珠样狭窄(4.6%);5.完全闭塞(2.6%)。本文讨论了引起血管损伤的原因以及与受伤后的血管外形改变的关系,并提出了预防和减少血管损伤的方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8.
9.
10.
11.
本文对468例原发性肝癌的不同介入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了比较研究。分单纯化疗(A)组,化疗碘油栓塞(B)组和化疗、碘油、明胶海绵栓塞(C)组,三者的有效率分别为20.29%、41.18%和44.77%。1、3年生存率,A组为20.53±3.62%、1.95±2.39%,B组51.34±4.36%、10.11±4.92%,C组62.99±3.89%、13.92±4.65%。A、B、C三组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9.57月,16.07月和17.93月。A与B、C组之间有明显差别,以化疗,碘油和明胶海绵复合栓塞的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乳动脉(IMA)对肝癌的供血及其介入栓塞在肝癌治疗中的价值。评价经导管作IMA栓塞化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对86例经血管造影确认有IMA参与肝癌供血患者进行TACE。全部病例均曾行TACE治疗,16例曾行经皮微波固化治疗,4例有外科手术史。术前行CT或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术中行IMA造影,在确认供血范围后将导管超选择至供血支,先用碘油-抗癌乳剂栓塞肿瘤末梢血管,然后注入明胶海绵碎粒或PVA颗粒,并摄肝区平片,观察肝区碘油分布及术后临床经过、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并与血管造影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病灶均为巨块型,均位于肝脏前部接近膈肌或(和)肝包膜。57例累及S4、S5、S8段,29例累及S5、S7、S8。80例为右侧IMA参与供血,5例为左侧IMA参与供血,1例为双侧IMA参与供血。86例参与供血的IMA栓塞全部成功。未出现皮肤损伤并发症。结论IMA参与肿瘤供血一般多见于过去曾多次行TACE的巨块型肝癌患者,且肿块位于肝前部。IMA TACE方法安全,技术可行,但应警惕皮肤损伤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评价栓塞微球对肝癌的栓塞性能,观察经导管栓塞治疗肝癌的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3例(34个病灶)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股动脉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注射半量化疗药物及碘油3~5ml 后将栓塞微球0.5~6ml 混入适量对比剂透视下注入,至血流明显减慢或血管铸型时停止。每隔1个月复查肝脏增强CT或MRI 、血清AFP。如病灶仍有强化或新生病灶、AFP继续增高者重复治疗。观察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全组无CR,PR9例,NC13例,PD1例。有效率(CR+PR)为39.1%,获益率(CR+PR+NC)为95.7%。28/34枚血供丰富、强化明显的病灶中首次治疗后有17枚有残余强化,另11枚病灶完全栓塞。17枚有残余强化的病灶中,10枚病灶重复治疗,其中3枚获完全栓塞。11枚完全栓塞的病灶在2~9个月的随访中,4枚再次出现残余强化,2枚重复治疗后均获完全栓塞。AFP阳性的18例患者中,11例明显降低,6例无明显变化,1例明显升高。术后观察5~14d,发热18例,肝区疼痛11例,恶心呕吐6例,ALT较术前明显升高2例,BIL明显升高1例,WBC均无变化。结论栓塞微球经导管注射治疗肝癌,栓塞性能优越,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是一种优良的肿瘤栓塞剂。  相似文献   

15.
徐翠荣 《工业加热》2010,(10):824-826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方法 对54例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运用循证思维方法对其术后并发症进行寻求实证,针对常见和严重并发症进行全面查找分析原因,制订科学的护理对策,实施预见性护理。结果 通过及时的观察与针对性护理,有效减少了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结论 循证护理理论应用于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中,能对护理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提高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17.
提出了一种超高温新型连续烧成窑,详细介绍了1750℃步进梁式超高温隧道电窑结构特点,技术参数,制造使用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18.
19.
【摘要】 目的 探讨C臂CT在肝癌化疗栓塞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58例肝癌首次介入治疗患者(其中转移性肝癌2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35例)行超选择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做C臂CT检查,后利用GE公司原装AW工作站行三维重建,对栓塞效果及程度进行分析评价,同时根据与术前常规DSA造影对比,是否具有可行性。结果 所有患者均能清晰显示肿瘤实质的栓塞,其中16例常规DSA病灶显示较少或不明显,栓塞术后行C臂CT检查,发现小瘤灶碘油沉积良好。结论 C臂CT技术可在肝癌介入治疗同时观察其断层影像,即时评价治疗效果,利于制订手术方案,相比与常规DSA,在提供断层影像的同时能提供直观,准确的影像信息,在肝癌的介入栓塞治疗中能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