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上海浦东新区2003学年中小学生伤害发生情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伤害已成为威胁儿童健康及生命的主要问题,是儿童青少年的第1位死因,也是导致严重疾患和残疾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解浦东新区学生伤害的现状和发生原因,笔对2003学年浦东新区各学校发生的学生伤害个案进行了统计分析,为今后在学生中开展伤害的预防和健康宣教,减少各种伤害的发生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2.
姬春燕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1):962-962
伤害是造成我国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死亡率高达67.13/10万,伤害也已被国际学术界认为是儿童期的重要健康问题,而伤害多表现为外伤。为进一步了解学生在校期间外伤的发生情况,了解不同年级、不同时间、不同场所伤害发生的差异,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伤害的发生,笔于2002-2003学年度对某小学学生在校期间外伤发生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黄福广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1):961-961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大学生体育运动不断加强,但体育运动伤害也随之增多。为了解大学生体育运动伤害的原因、性质及不同组织器官伤害发生情况,从而为大学生体育运动伤害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笔对淮阴师范学院大学生体育运动伤害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4.
分析不同类型伤害对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的影响,为制定学生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回顾性调查的方法,于2012年9月在北京市16个区县抽取104所中小学校16 680名在校中小学生开展问卷调查,了解2011-2012学年度中小学生各类型伤害发生率及其特点.结果 北京市中小学生各伤害类型中,发生率最高的是跌伤(7.36%),致残率最高的是窒息(4.00%),就诊率最高的是电击伤(100.00%),住院治疗率最高的是中毒(26.92%),次均休息天数和缺课天数均最高的是机械伤(7.95 d/人次,3.15 d/人次).结论 跌伤应作为学生伤害预防的优先领域,多部门联动的伤害防控机制以及健康教育、环境设施安全排查等伤害防控措施应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城乡中小学生伤害现况调查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15  
目的:了解浙江省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现况和常见伤害的种类及原因,为伤害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浙江省4个县区,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问卷调查了42065名7—18岁中小学生在过去1年中的伤害发生情况。结果:1年内有7454人发生伤害11103次,伤害总发生率为26.39%(城市33.47%,农村20.18%),以10—12岁年龄组伤害发生率最高(30.71%),7—9岁组最低(21.39%)。伤害前5位分别是跌伤(10.52%)、刀割伤(3.71%)、碰撞伤(3.49%)、动物咬伤(1.30%)和烫伤(1.27%)。4月到8月间伤害发生率较高,主要发生在运动和玩耍时。伤害发生后,32.34%的病例去医院门诊,1.40%的病例住院治疗。平均每例伤害需要休息2.35d,活动受限2.87d,缺课0.55d,家长陪同1.20d,家长耽误工作0.79d,需要医疗费用109.98元。结论:伤害在中小学生中发生频率很高,对学生个人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必须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6.
延庆县中小学生伤害发生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丹红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2):1090-1091
目的了解延庆县中小学生伤害发生情况和常见伤害的种类及原因,为伤害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延庆县821名中小学生最近1 a伤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1 a内有116人发生伤害163人次,伤害年发生率为14.13%(小学生14.89%,中学生12.17%)。伤害类型排前5位的依次为跌落/坠落(33.74%)、碰撞/挤压伤(21.47%)、扭伤(18.40%)、昆虫或动物咬伤(8.59%)、烧烫伤(6.75%),主要发生在娱乐活动(37.42%)和体育活动(30.06%)时。伤害发生后,44.79%的病例在医院门诊处理,31.29%的病例经自己或他人处理,8.59%的病例需住院治疗。平均每例伤害需要休息2.90 d,住院0.58 d,需要医疗费用356.65元。结论延庆县中小学生伤害发生情况不容乐观,给中小学生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应针对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中小学生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上海市中小学生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负担状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19区(县)29 416名学生进行伤害问卷调查,小学生由家长在家填写问卷,初中、高中生由学生在现场自填问卷,分别回顾调查前1 a学生伤害发生情况。结果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5.47%,伤者年均发生1.09次,预初、高一生分别为初、高中阶段伤害高发人群;前3位伤害原因为跌落/倒(55.16%)、碰撞(12.61%)、交通事故(11.12%);9-10月为伤害高发时期,主要伤害场所为学校、街道/公路和家庭,体育活动和消遣活动是伤害发生比例较高的2类活动;每例受伤学生平均住院0.5 d,缺课1.4 d,其中交通事故伤所致住院率、缺课率居前8位伤害原因之首。结论上海市中小学生伤害常见多发,疾病负担严重,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干预高发性和危害严重的伤害,重点干预初、高中生。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静安区学生伤害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上海市静安区学生伤害发生的特点及流行趋势,为干预学生发生伤害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分析静安区2003-2004学年学生伤害的个案调查表。结果2003-2004学年静安区学生伤害年报告发生率为464.52/10万,年报告死亡率为9.14/10万;伤害类型以碰撞、跌落为主,分别占62.99%和15.75%;伤害性质以外伤、骨折多见,分别占44.49%和33.46%;伤害部位以上肢、下肢、头面部为主,分别占38.19%,30.31%和27.56%;伤害时间以课间休息、上课、放学后为主,分别占43.31%,24.41%和17.72%;伤害场所以学校为主,占76.77%;伤害原因以非体育性的不慎为主。结论上海市静安区学生伤害发生率较其他地区低,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加强学生安全卫生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是预防学生伤害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金山区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现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一些严重威胁青少年健康和生命的感染性疾病和营养障碍等问题已得到有效控制,而青少年意外伤害则呈日益上升趋势,并已逐步成为青少年第一、二位死因.据WHO报告,世界大多数国家意外伤害是青少年致伤、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意外伤害问题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WHO将意外伤害的预防列为“2000年人人健康”全球战略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1985~2004学年上海普陀区中小学生伤害的发生情况,为中小学生伤害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普陀区1985~2004学年中小学卫生保健教师填写并上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中小学生伤害个案登记表》,并进行分析。结果小学生的伤害发生率逐年下降,进入21世纪后又呈上升趋势;中学生伤害发生率近5 a也有明显上升趋势,2003学年达最高峰;伤害事故的性质以非体育性为主,发生的场所以校内为主。结论应在学校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保护能力,降低伤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活质量状况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了解上海市中小学生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学生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学生4708名,用华中科技大学儿少卫生教研室编制的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进行无记名调查。结果不同地区、年级和性别的学生生活质量差异有显著性,市区学生得分高于郊区学生;小学生得分高于初中生和高中生;男生生理状况得分高于女生其他方面女生高于男生。4种不同家庭类型比较,大家庭和核心家庭的学生生活质量得分较高,单亲家庭较低。学习成绩、学习年限、与父母的关系桨家庭生活环境等因素与生活质量有密切关系。结论随学生年龄的增长,生活质量呈下降趋势。家庭生活状况对学生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中小学生伤害流行特征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0  
目的了解广东省中小学生伤害的流行特征和疾病负担情况,为伤害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4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和二类农村各3个县区进行调查,每个县抽取1所学校,共对6352名学生进行调查,小学一、二年级学生面对面访谈,三~六年级学生在调查员和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初、高中生自填。结果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30.4%,次数发生率为48.0%,每例伤者年均伤害1.58次。伤害的前6位原因是扭伤(23.4%)、割伤(23.2%)、跌倒(21.4%)、碰撞/挤压(11.7%)、热/火烫(5.8%)和交通事故(5.5%)。46.9%的伤害是浅表伤,其他依次为脱位/扭伤(23.0%)、烧烫伤(6.2%)和开放性伤(5.7%);伤害最常发生的地方是家中(37.1%)、学校(29.9%)和路上(20.0%);体育活动时发生伤害的比例最高(占28.3%),其次为娱乐活动(18.8%)和家务(16.6%)。95.8%伤害是轻度伤害,3.9%是中度伤害,0.3%是重度伤害。没有休息的伤者占70.2%,休息1周以下者占24.3%,大于1周者占2.5%。结论广东省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高,疾病负担沉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不同民族小学生伤害常见类型及其危险因素,为预防伤害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问卷调查法,对百色市1 155名不同民族小学生2002年2月至2003年1月伤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百色市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39.13%,男生明显高于女生(χ2=15.813,P=0.000);不同年龄组学生伤害发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61.327,P=0.000),其中五六年级小学生发生率最高(54.41%);壮族、瑶族、其他民族学生伤害发生率均高于汉族学生,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8.108,P=0.044)。前5位伤害类型依次为跌伤(16.19%)、碰伤(7.10%)、刀割伤(4.16%)、动物咬伤(2.94%)和硬物击伤(1.39%)。结论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面临伤害的严峻挑战,应积极采取综合防范措施以减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枞阳县近10年中小学生乙类传染病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安徽省枞阳县近10a来中小学生乙类传染病发病状况,探讨其流行特征,为制定学校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枞阳县1994—2003年中小学生的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对其流行特征和流行趋势进行分析。结果中小学生乙类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但发病率下降趋势不明显;男、女生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性,但高龄组学生发病率明显高于低龄组;传播途径以胃肠道传播和经血液传播为主。结论应加强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学生的饮水和饮食卫生管理,同时对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要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15.
宿州市农村中小学生伤害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农村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运用自编调查表对宿州市农村15642名中小学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中小学生伤害的发生率为24.36%,学校类别,学校地址,学生性别,父母职业,日常监护人是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 应根据中小学生伤害特点和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加强中小学生的安全卫生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16.
银川市中小学生伤害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开展伤害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银川市2所中学、3所小学的2574名中小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按年龄、性别、班级1:1配对原则,选择213例伤害病例和对照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父母再婚、父亲是工人及无业者、学生在家排行老三、家庭子女数、接受安全教育、独自操作电器及使用锐利工具与伤害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父母再婚(OR=6.885)、父亲无业(OR=3.333)、父亲是工人(OR=1.530)、独自操作电器(OR=1.844)是中小学生伤害的危险因素,而接受安全教育(OR=0.547)为中小学生伤害的保护因素。结论中小学生伤害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针对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以减少中小学生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天河区 0~14岁儿童伤害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城乡结合地区0~14岁儿童意外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伤害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以问卷方式调查广州市天河区1285名0~14岁儿童在2002年10月至2003年10月意外伤害发生状况。结果 意外伤害发生率为16.34%,男女比例为1.26:1。跌倒或坠落、碰撞或挤压伤、扭伤和交通事故是最常见类型。2.66%的受伤儿童需住院治疗,44.87%的受伤儿童需医院门诊处理,意外伤害医疗费用支出占家庭人均月收入的14.53%。儿童意外伤害的影响因素为父亲职业、家庭社会经济状况及儿童性格特点等。结论 意外伤害严重影响着城乡结合地区0~14岁儿童的健康,给家庭和社会造成经济损失。预防重点是培训家长和教师,开展健康教育,以提高其安全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8.
合肥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情况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了解合肥地区学生视力不良的分布特点及规律,为青少年学生近视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4521名6-18岁学生利用串镜检查视力。结果视力不良率城市学生(56.9%)高于农村学生(51.9%),女生(57.4%)高于男生(51.7%)。从6岁年龄组开始,学生视力不良率逐渐下降,至9-11岁年龄组最低;11岁以后逐渐上升,至18岁时视力不良率最高。学生视力不良屈光类型在低年龄组(6,7岁)以远视为主,占90%以上;以后随年龄上升,近视的学生逐渐增多,13岁以上年龄组近视学生超过了99%。结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呈上升趋势,且以近视为主。防治近视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共同重视和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