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Achillon微创跟腱吻合器治疗新鲜开放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Achillon跟腱缝合器治疗23例急性开放性跟腱断裂患者并随访。在急诊清创后,采用原创口显露跟腱断端、清理残端后,置入Achillon吻合器夹持跟腱近侧断端,引入缝线;同法在跟腱断裂远端置入缝线,拉出缝线打结,术后石膏托外固定6周。结果 23例获得随访,时间8~14个月,平均10个月,按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优21例(91.3%),良2例(8.7%),无伤口感染、跟腱愈合不良、腓肠神经损伤、复发跟腱断裂或缝线排异。结论开放性跟腱断裂在急诊清创后,采用原创口清理显露跟腱断端,用Achillon微创缝合的方法治疗,具有对合可靠、创伤小、对跟腱局部血供影响小、功能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背景:跟腱断裂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传统手术方式切口大,并发症产生概率高,探索其微创手术治疗有助于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目的:探讨有限切开无结桥接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2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有限切开无结桥接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记录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对比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功能评分、疼痛目测类比评分、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评分、跟腱完全断裂评分,分析随访期并发症及末次随访的临床疗效(采用Amer-Lindholm标准)。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术后均未出现切口并发症,Amer-Lindholm标准疗效优18例(82%)、良4例(18%),优良率100%;②末次随访时患者的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评分、跟腱完全断裂评分均高于术前,目测类比评分低于术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末次随访时患者患侧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功能评分、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评分、跟腱完全断裂评分与健侧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提示有限切开无结桥接技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聚酯人工韧带(1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LARS)修复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 14例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术中在跟腱体内建立隧道,LARS人工韧带包埋于其中编织缝合。术后不采用外固定,早期功能锻炼。观察韧带与组织的生物相容性及功能恢复情况,并按Amer-Lindholm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6~14个月,评分结果:优8例,良5例,差1例,优良率95.5%。1例出现腓肠肌肌力减退,无切口愈合不良、感染、隧道内骨溶解及跟腱再次断裂发生。结论 LARS韧带修复跟腱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利于早期功能训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S形切口改良双Kessler缝合法治疗新鲜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共收治21例新鲜跟腱断裂患者,所有患者均于受伤后7 d内(平均4.1 d)采用S形切口改良双Kessler缝合法修复并进行术后随访,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Arner-Lindholm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21例患者均接受术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均无切口感染、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无跟腱再断裂。Arner-Lindholm评分标准评定:优16例,良5例,优良率为100%。结论应用S形切口改良双Kessler缝合法治疗新鲜跟腱断裂能为断裂跟腱提供强大的应力,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背景:常规的跟腱断裂修复术后愈合慢、粘连、二次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率最高可达73%,严重影响了患者踝关节功能。目的:为减少跟腱断裂修复术后的并发症,分析疝修补材料在跟腱断裂修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跟腱断裂患者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26-58岁,平均42岁;4例为开放性损失(镰刀伤),7例为闭合性损伤(运动性损伤);左侧3例,右侧8例。在常规跟腱修复手术完成后,取疝修补材料修剪后,采用"包裹"法加强修复跟腱断裂吻合端。术后观察跟腱局部外观及功能恢复情况,采用Arner Lindholm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与结论:2例失访,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5个月,Arner Lindholm标准评价显示优7例(78%),良2例(22%);术后跟腱局部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无伤口感染、二次断裂等并发症发生。说明在常规跟腱断裂修复手术完成后,应用疝修补材料"包裹"法加强修复跟腱断裂吻合端临床疗效肯定,跟腱功能恢复良好,可防止再次断裂、局部粘连及感染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题释义:跟腱断裂:即跟腱组织的断裂,一般是由间接暴力或直接暴力所引起,以跟腱局部明显肿胀、疼痛、跖屈无力、不能踮脚站立、跛行为主要表现。体格检查可触及跟腱断裂处凹陷,无法完成单足提踵功能,Thompson试验(+)。超声检查和MRI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诊断跟腱断裂部位。 跟腱缝合方法:由于肌腱愈合的机制特点,术后极有可能产生粘连,故在缝合材料和缝合方式方面有特殊性。跟腱断端的微创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卵圆钳辅助穿针修复术、带线锚钉修复术、Achillon吻合器修复术以及内镜下修复术等,缝合方法主要包括Bunnell缝合、Kessler缝合及Krackow缝合。 背景:传统开放缝合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可以明显降低腓肠神经损伤以及跟腱再次断裂的风险,但却增加了切口相关并发症以及组织粘连等问题。虽然Krackow缝合法强度更大,但难以做到小切口微创手术,以及过多的锁扣加强缝合可能会影响跟腱血供。而经皮编织改良 Kessler缝合法不仅缝合处光滑平整,相对牢固,而且张力较强,跟腱功能恢复好,还可以做到微创。 目的:通过与开放缝合术对比,探讨跟腱内侧小切口经皮编织改良Kessler缝合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足显微外科于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诊治的72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开放组和腱内侧微创组(n=36),分别采用常规开放改良Kessler缝合手术治疗和跟腱内侧小切口经皮编织改良Kessler缝合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伤口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临床疗效。 结果与结论:①与开放组相比,腱内侧微创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切口长度更短(P < 0.05);②腱内侧微创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ATRS评分和AOFAS评分明显高于开放组(P < 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的ATRS评分和AOFAS评分却无明显差别(P ˃ 0.05);③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的临床疗效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腱内侧微创组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放组(P < 0.05),其中主要为切口相关并发症;⑤结果表明,与开放改良Kessler缝合术相比,跟腱内侧小切口经皮编织改良Kessler缝合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围术期指标突出、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短期疗效显著等优点。 ORCID: 0000-0003-2610-5380(王小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Krackow缝合方法结合外洗独活寄生汤治疗30例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我科采用Krackow缝合结合外洗独活寄生汤治疗的30例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随访术后1年进行疗效评定。结果Krackow缝合方法结合外洗独活寄生汤治疗闭合跟腱断裂患者,在美国足踝外科功能Arner-Lindholm法评定评分上优良率达到93%。结论运用Krackow缝合方法结合外洗独活寄生汤治疗闭合跟腱断裂具有创伤小、操作安全、复位好、恢复快、有利于骨折端愈合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修复跟腱断端瘢痕组织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横断面研究。纳入2018年8月—2021年7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1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4例;年龄20~73(43.5±16.0)岁;右侧11例,左侧10例;患者均采用修复跟腱断端瘢痕组织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记录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以及日常活动、运动恢复时间;比较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末次随访时患者跟腱完全断裂评分(ATRS)、Arner-Lindholm评分、单足提踵试验结果。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30~50 min(平均41.1 min),手术切口4~7 cm(平均5.6 cm);术后无感染、腓肠神经损伤和再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出现。所有患者术后获6~40个月(平均18.5个月)的随访。患者术后恢复日常活动时间(4.4±0.7)个月、恢复运动时间(11.1±1.5)个月。AOFAS的踝-后足评分由术前(63.5±6.9)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89.9±4.8)分,疼痛VAS评分由术前4(3,4)分降低至末次随访的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45、Z=5.69,P值均<0.001)。末次随访时ATRS达(92.7±3.6)分;Amer-Lindholm评分评价优15例、良6例,优良率为100%;单足提踵试验阳性率9.52%(2/21),单足提踵恢复时间4~7 (5.1±0.9)个月。结论 修复断端跟腱瘢痕组织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可以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且具有安全性高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背景:切开手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对跟腱的血运和腱周组织造成较大的破坏,容易发生跟腱粘连,延缓跟腱愈合。 目的:观察跟腱微创吻合器吻合修复急性跟腱断裂的效果。 方法:对2008-02/2009-08采用跟腱微创吻合器治疗的急性跟腱断裂并获得随访的22例患者,进行早期功能操练,并按照美国骨科协会足踝外科分会的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评价跟腱微创吻合器的治疗效果。 结果与结论:2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期为7~14个月(平均11.4个月),所有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未发生跟腱再断裂,无腓肠神经支配区的感觉缺失,吻合后3个月AOFAS标准评分为95分,吻合后6个月为98分。说明跟腱微创吻合器能微创治疗急性跟腱断裂并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跟腱条结合带线铆钉重建腓骨肌支持带治疗慢性腓骨肌腱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我科7例采用跟腱条结合带线铆钉重建腓骨肌支持带治疗慢性腓骨肌腱滑脱症的患者资料,记录术前及术后踝关节活动度,并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主观评分标准评定踝关节功能。结果 7例患者均获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14个月,所有病例术后均未复发。踝关节活动度从术前的(23.6±1.9)°恢复到末次随访的(30.0±1.5)°,AOFAS评分从术前的(60.6±3.6)分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93.6±3.9)分。结论采用跟腱条结合带线铆钉重建腓骨肌支持带治疗慢性腓骨肌腱滑脱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是手术治疗慢性腓骨肌腱滑脱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分析两种跟腱断裂修复手术入路和方式,对术后并发症和疗效的临床影响。 方法 回顾笔者2002.1~2015.12收治的闭合性跟腱断裂手术治疗患者43例,其中传统入路组(25例)术中采用传统的跟腱后部正中偏内侧1 cm处的连续长切口,改良入路组(18例)采用新的踝后约3 cm长的“S”形短斜行切口加近段跟腱边缘处2对纵行小切口组合。跟腱缝合方法均采用Bunnell法。总结分析2种入路术后伤口不愈合、皮神经损伤、跟腱再断的发生率及疗效。 结果 术后随访9个月~5年,传统入路组术后伤口不愈合4例,跟腱再次断裂1例,无皮神经损伤病例。改良入路组术后发现腓肠神经损伤1例,无伤口不愈合及跟腱再次断裂发生。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传统入路组伤口不愈合的发生率较高(P<0.05)。两组跟腱再次断裂及皮神经损伤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跟腱修复术后6个月时按照Arner-indholm评分标准,改良入路组优良率较高(P<0.05)。 结论 采用改良手术入路,术中沿踝后部皮肤皱褶走向,采用斜跨跟腱的短S形切口,加近段跟腱边缘处成对小切口,术后并发症较少,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2.
背景:对于跟腱断裂,临床传统修复方法是应用踝周自体肌腱移位修复,自体肌腱取材有限,供区损伤,以牺牲正常的动力和稳定结构为代价;而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具有来源丰富,取材方便,不破坏宿主正常结构,保持其原有生物结构特性等优点。 目的:评价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 方法:2008年8月至 2011年6月收治30例急性、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4例陈旧损伤有2-5 cm不等缺损,应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缺损,移植后短腿石膏固定患肢,4周后拆除石膏行功能锻炼。按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临床治疗结果。 结果与结论:住院时间平均12.5 d。移植后25例获得随访,随访1-3年,未见再断裂病例。按Arner-lindholm评定标准,25例中优20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92%。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3 例跟腱与邻近组织粘连, 影响踝关节背伸, 足部蹬力无明显下降。2例考虑排异反应,经对症处理痊愈。1例出现少许皮缘坏死、切口感染,扩创换药,行邻近转移皮瓣覆盖后痊愈。所有患者出院时切口均愈合。结果显示,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跟腱断裂效果满意,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选择。但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小腿有关肌腱转位修复跟腱的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临床选用自体肌腱转位修复跟腱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选用防腐固定成年和新鲜青年下肢各7例。制备拉伸试件,在SWD-10型材料试验机上,进行单向拉伸破坏实验。结果:跟腱、腓骨长肌腱、腓骨短肌腱、胫骨后肌腱及展肌腱固定组分别为2292.6N、1020.5N、752.0N、938.9N和721.3N,新鲜组分别为1927.1N、819.5N、346.7N、699.7N、303.8N。结论:腓骨长肌腱是跟腱缺损修复术较理想的自体材料。  相似文献   

14.
背景:带线锚钉材料修复跟腱断裂较传统可吸收线编织法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生物力学强度大的优势。 目的:观察应用带线锚钉材料修复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急性跟腱断裂患者30例,根据患者自愿原则采取两种方法修复跟腱,实验组采用带线锚钉材料以编织法行断端缝合,对照组采用可吸收缝线以编织法行断端缝合。随访1年观察患者足踝功能修复效果。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足踝功能、跖屈肌力、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表明带线锚钉材料可更好修复跟腱断裂,保护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V-Y肌腱瓣修补和可吸收防粘膜应用于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V-Y肌腱瓣修补和可吸收防粘膜应用于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8年6月,我科对13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采用小腿三头肌V-Y肌腱瓣修补术和可吸收防粘膜覆盖治疗,修补跟腱缺损距离为3.4-6.0cm,平均距离4.5cm。结果13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为6个月~4年,平均随访2年3个月,按Am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评估,优10例(77%)良3例(23%),优良率为100%。结论对于陈旧性跟腱断裂,小腿三头肌V-Y肌腱瓣修补和可吸收防粘膜的应用能促进跟腱的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The Achilles tendon is the most frequently ruptured tendon in the lower limb and accounts for almost 20% of all large tendon injuries. Despite numerous published studies describing its blood supply, there has been no uniformity in describing its topography. The current study comprises a detailed anatomical study of both the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arterial supply of the Achilles tendon, providing the detail sought from studies calling for improved planning of surgical procedures where damage to the vascularity of the Achilles tendon is likely. A dissection, microdissection, histological, and angiographic study was undertaken on 20 cadaveric lower limbs from 16 fresh and four embalmed cadavers. The Achilles tendon is supplied by two arteries, the posterior tibial and peroneal arteries. Three vascular territories were identified, with the midsection supplied by the peroneal artery, and the proximal and distal sections supplied by the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The midsection of the Achilles tendon was markedly more hypovascular that the rest of the tendon. The Achilles tendon is at highest risk of rupture and surgical complications at its midsection. Individuals with particularly poor supply of the midsection may be at increased risk of tendon rupture, and approaches to the tendon operatively should consider the route of supply by the peroneal artery to this susceptible part of the tendon. Clin. Anat. 22:377–385, 2009. © 2009 Wiley‐Liss, Inc.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改良的Giftbox缝合法联合束状捆扎技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徐州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2016年1月—2018年12月急性跟腱断裂患者38例,其中男32例、女6例,年龄17~73(39.2±16.8)岁,左侧18例、右侧20例。均采用改良Giftbox缝合联合束状捆扎法行跟腱切开缝合术。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评分的变化;末次随访时,对比患者两侧小腿周径,采用跟腱完全断裂评分系统(ATRS)进行评分,并以Amer-Lindholm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本组38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9.1±3.4)个月。末期随访时:患者AOFAS评分为(90.7±3.0)分,较术前的(45.2±4.4)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97, P<0.001);ATRS评分为(80.3±6.3)分;患者小腿周径患侧为(38.9±4.3)cm、健侧为(39.3±4.4)cm,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P=0.001)。按Amer-Lindholm评分评价,本组疗效优20例、良17例、差1例,优良率为97.4%(37/38)。结论 利用改良Giftbox缝合法联合束状捆扎技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效果确切,跟腱长度和强度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