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采用3种不同形貌的Al2O3原料对注凝成型制备ZrO2/Al2O3(ZTA)陶瓷工艺中悬浮体的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以低毒的单体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制备了ZrO2/Al2O3坯体和陶瓷。讨论了3种不同形貌的Al2O3原浆料的分散剂用量、球磨时间和固含量对浆料流变性的影响。Al2O3粉体呈扁平状有利于降低浆料的黏度,Al2O3粉体呈棒状对生坯强度的提高有利。制得的3种ZrO2/Al2O3坯体颗粒间结合紧密,抗弯强度分别达到21.45,19.87,25.90 MPa。Al2O3粉体呈颗粒状有利于最终陶瓷力学性能的提高,陶瓷的抗弯强度及断裂韧性分别为680 MPa和7.49 MPa·m1/2,453.1 MPa和6.8 MPa·m1/2,549.4 MPa和6.34 MPa·m1/2。  相似文献   

2.
采用低毒的单体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制备了氧化锆增韧氧化铝(ZrO2/A12O3)坯体。讨论了分散剂的用量、ZrO2/Al203浆料的pH值、粉体中Zr02含量、粉体所占浆料的固相体积分数、球磨时间、预混液中DMAA的浓度(质量分数)对ZrO2/Al203浆料黏度的影响。并研究了注凝成型ZrOz/Al203坯体的性能和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当浆料pH值为9,分散剂的添加量为ZrO2/A1203粉体质量的0.6%,球磨时间为6h,ZrO2/Al203浆料具有最小的黏度。固相体积分数的提高和DMAA加入量的增大都会提高ZrO2/A12O3浆料的黏度,ZrOz的加入会降低浆料的黏度。用DMAA制备得到的ZrO2/Al203坯体结构均匀,抗弯强度达到25MPa。  相似文献   

3.
采用分步加热固相法成功制备了纯度较高的各向同性负热膨胀材料ZrW2O8 。将ZrW2O8 与ZrO2 按一定比例混合, 在1200 ℃烧结24 h 制备了热膨胀系数可控的ZrW2O8 / ZrO2 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改变ZrW2O8 的体积分数, ZrW2O8 / ZrO2 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可以控制为负、正或零。当ZrW2O8 的体积分数为37 %时, 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接近零。为了得到致密的ZrW2O8 / ZrO2 复合陶瓷, 采用Al2O3 作为烧结剂,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0. 35 wt % Al2O3 的加入可以在不影响复合材料热膨胀性能的前提下, 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致密度。   相似文献   

4.
潘晨  乔梁  郑精武  蔡伟  应耀  车声雷 《材料工程》2021,49(3):125-132
原料粉体的均匀分散是3Y-ZrO2/Al2O3陶瓷制备的关键。在工程应用中三辊混合适合于超细陶瓷粉体高黏度浆料的分散,有利于降低分散介质用量,减少干燥时间。本工作以商用3Y-ZrO2粉体(粒径80 nm)和粗细两种Al2O3粉体(粒径3μm和0.3μm)为原料,通过三辊混合、干压成型与烧结,制备3Y-ZrO2/Al2O3复相陶瓷。通过XRD,SEM和万能试验机研究3Y-ZrO2/Al2O3复相陶瓷的相组成、显微结构以及弯曲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3Y-ZrO2/Al2O3复相陶瓷中,除常见的Al2O3晶粒弥散相和ZrO2连续相外,还存在最大尺寸5~10μm的Al2O3微聚集区。当添加粗Al2O3粉时,3Y-ZrO2会发生从四方相到单斜相的转变。而当添加细Al2O3粉时,四方相的衍射峰向右偏移,同时没有检测到单斜相。对1600℃烧结的复相陶瓷样品,两种Al2O3粉的适量添加均有利于获得最大的弯曲强度。但对含有细Al2O3粉的样品,弯曲强度较粗Al2O3粉样品随Al2O3体积分数的增加更为平缓。  相似文献   

5.
采用固相法成功制备了纯度较高的各向异性负热膨胀材料Sc2W3O12。将ZrO2与Sc2W3O12按一定体积比混合, 在1200 ℃烧结10 h制备Sc2W3O12/ZrO2复合材料。通过XRD、SEM、EDS和热膨胀仪对合成样品的晶体结构、断面形貌和热膨胀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样品组元为正交相Sc2W3O12和单斜相ZrO2; 在 30~600 ℃内, Sc2W3O12/ZrO2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皆线性一致, 并且通过改变Sc2W3O12的体积分数, 其热膨胀系数可以控制为正、负或零, 其中60%Sc2W3O12/ZrO2复合材料在30~600 ℃的平均热膨胀系数为0.026×10-6-1, 近似为0。  相似文献   

6.
采用燃烧还原合成技术, 以还原体系(B2O3 + ZrO2 + Al) 为反应体系制备了ZrB2 / Al2O3 复合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和透射电镜( TEM、HRTEM) 对复合粉体的物相组成、化学组成及界面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 复合粉体中存在Zr 、B、Al 和O 元素且它们分别以ZrB2 和Al2O3 为主要存在形式, ZrB2 和Al2O3 为复合粉体的主晶相。复合粉体中有少量ZrO2 的存在, 分析认为是合成反应过程中未参加反应的ZrO2 。ZrB2 和Al2O3 颗粒间形成了结合良好的界面, 这主要与ZrB2 的结晶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7.
ZrO2 (Y2O3) 增韧的氮化硅烧结体的性能及相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高温(1400℃) 超高压(4. 2GPa) 下制备Y2O3 部分稳定的ZrO2 增韧的氮化硅烧结体, 通过XRD 及机械性能测试等方法分析ZrO2 的相结构, 研究氮化硅烧结体的增韧机理。结果表明, 烧结体中加入少量的铝粉, 可提高t2ZrO2 的相变能力, 达到利用部分稳定的ZrO2 增韧氮化硅烧结体的目的。稳定剂Y2O3 在ZrO2 中含量小于2. 5mol% 时, t→m 相变量及断裂韧性随Y2O3 含量增加而逐渐提高, 韧性提高来源于相变增韧和微裂纹增韧; Y2O3含量大于2. 5mol% 时, t 相接近100% , 韧性主要来源于相变增韧, 增韧效果随Y2O3 含量增加而逐渐减弱。Y2O3 作为良好的烧结助剂, 促进氮化硅烧结体在超高压下致密化, 烧结体的硬度随Y2O3 含量增加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耐磨钢铁材料难以满足现代矿山装备对关键耐磨部件的需求,陶瓷颗粒增强钢铁基耐磨复合材料成为最具良好应用前景的耐磨材料之一。通过预烧结获得不同体积分数及不同颗粒大小的陶瓷预制体,结合铸渗法制备出氧化锆(ZrO2)增韧氧化铝(Al2O3)陶瓷颗粒增强高铬铸铁(HCCI)基复合材料。结果表明:随着ZTA(ZrO2增韧Al2O3)颗粒体积分数(25%~45%)的增加,ZTA颗粒等效直径(1.7,1.2,0.4 mm)减小,复合材料抗冲击磨损性能随之提高,以颗粒体积分数为45%、等效粒径为0.4 mm时最佳。ZTAp/HCCI复合材料的主要磨损特征是磨损面发生微切削,其主要磨损机制是磨料磨损。  相似文献   

9.
以CaO-B2O3-SiO2(CBS)玻璃粉体和Al2O3陶瓷粉体为原料,通过在CBS与Al2O3的质量比固定为50:50的玻璃-陶瓷复合材料中添加适量的Bi2O3作为烧结助熔剂,探讨了Bi2O3助熔剂对CBS/Al2O3复合材料的烧结性能、介电性能、抗弯强度和热膨胀系数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Bi2O3助熔剂能通过降低CBS玻璃的转变温度和黏度促进CBS/Al2O3复合材料的致密化进程,于880 ℃下烧结即能获得结构较致密、气孔较少的CBS/Al2O3复合材料.然而,过量添加Bi2O3将使玻璃的黏度过低,从而恶化CBS/Al2O3复合材料的烧结性能、介电性能及抗弯强度.当Bi2O3的添加量为CBS/Al2O3复合材料的1.5wt%时,于880 ℃下烧结即能获得最为致密的CBS/Al2O3复合材料,密度为2.82 g·cm-3,这一材料具有良好的介电性能(介电常数为7.21,介电损耗为1.06×10-3),抗弯强度为190.34 MPa,0~300 ℃的热膨胀系数为3.52×10-6 K-1.  相似文献   

10.
向SiO2基体粉料中添加Al2O3纤维,采用热压注法制备Al2O3/SiO2陶瓷型芯。分析Al2O3纤维含量对陶瓷型芯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l2O3纤维含量对Al2O3/SiO2陶瓷型芯的线收缩率、体积密度和抗弯强度均有较大的影响。当Al2O3纤维含量大于1wt%时,Al2O3/SiO2陶瓷型芯的线收缩率大幅度降低,稳定在0.335%左右,体积密度随之降低,稳定在1.790 g · cm-3左右;当Al2O3纤维含量为1wt%时,陶瓷型芯抗弯强度达最大值20.48 MPa。分析了Al2O3纤维对Al2O3/SiO2陶瓷型芯烧结收缩的阻滞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注凝成型制备ZTA复相陶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了pH值、分散剂添加量、 ZrO2(3Y)含量和固相体积分数对氧化锆增韧氧化铝(Zirconia toughened alumina, ZTA) 陶瓷注凝成型浆料粘度的影响,研究了注凝成型的烧结样品的性能和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当pH值为8.5、分散剂添加量为0.9%时,可以制备固相体积分数达55%的低粘度ZTA (20%ZrO2) 悬浮体。高固相悬浮体制备的烧结试样具有结构致密、ZrO2分布较均匀和t-ZrO2含量高等特征,其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达631.5 MPa和7.64 MPa · m1/2。   相似文献   

12.
尹月  马北越  张博文  李世明  于景坤  张战  李光强 《材料导报》2017,31(4):111-114, 120
以粉煤灰和活性炭为原料,通过碳热还原反应在Ar气氛下合成Al_2O_3-SiC粉体,探究了一条低成本合成Al_2O_3-SiC粉体的可行途径。研究了添加La_2O_3对合成过程的影响。采用XRD和SEM表征了材料的物相组成和显微形貌。结果表明:当粉煤灰与活性炭质量比为100∶44,在1 550℃下保温5h,添加6%(质量分数)的La_2O_3时,可合成性能良好的Al_2O_3-SiC粉体,颗粒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0.5~1μm,较不添加La_2O_3合成温度降低约50℃。  相似文献   

13.
由机械合金化法(MA)制得纳米级Al2O3颗粒弥散镶嵌于微米级Cu颗粒表面的复合粉末, 利用球形化工艺改善所制得复合粉的形貌及粒度范围, 分别采用热压法(HP)和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S)法制备Al2O3/Cu复合材料。通过测试密度、 电导率、 抗弯强度及SEM复合粉形貌和烧结体断口分析、 微区成分分析, 对比研究了Al2O3质量分数分别为0%、 0.5%、 1.0%、 1.5%时Al2O3/Cu复合材料的物理、 力学和电学性能。结果表明: 不同制备工艺下随着Al2O3含量增加, 材料的抗弯强度先增后降, 电导率除受杂质影响外, 还受材料缺陷的影响, 故变化规律不明显, 对于Al2O3含量相同的Al2O3/Cu复合材料, 采用SPS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的致密度、 抗弯强度及电导率均高于HP法; 在弯曲应力下两种制备方法所得复合材料均发生延性断裂。   相似文献   

14.
通过Zeta电位、粘度、沉降等测试,研究了添加剂含量、pH值、固含量和球磨时间对ZnO-Al2O3混合粉体水基悬浮液的稳定性、流动性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pH值为9左右,聚丙烯酸添加质量分数为0.20%时,悬浮液粘度最低、稳定性最好.可制得固相体积分数55%的悬浮液.聚乙二醇添加量的增加,使悬浮液粘度增大、稳定性下降.该实验条件下,球磨时间以40h为佳.  相似文献   

15.
Al2O3颗粒粒径和含量对α-Al2O3/Cu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复合电沉积法制备的α-Al2O3/Cu 复合材料的性能和磨损特征, 测定了Al2O3粒径在0. 5~ 5Lm, 含量在4~ 16% 时Al2O3/Cu 复合镀层的硬度和磨损率, 用扫描电镜对磨损形貌进行了分析, 并对其磨损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镀层中硬度随Al2O3含量增加呈线性增长, 且含大颗粒Al2O3镀层的硬度略高于小颗粒镀层,Al2O3颗粒含量和粒径大小对磨损率和磨损机制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Y2O3表面改性Al2O3P增强6061Al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液相包裹法对Al2O3微粉进行稀土Y2O3表面改性,用挤压铸造法制备表面经稀土Y2O3改性的Al2O3P/6061Al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及拉伸性能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表面经稀土Y2O3改性的Al2O3微粉能均匀的分布于基体中,界面润湿性得以改善,复合材料组织更加均匀。TEM观察表明:改性粉体在制备复合材料前后表面存在颗粒状包裹层。对其表面进行EDAX分析,结果显示含有Y,Al和O元素。粉体XRD图谱中有Y2O3衍射峰的存在。拉伸性能测试表明:改性粉体对Al合金增强效果明显增加,抗拉强度提高29.8%,屈服强度提高38.4%,延伸率提高10.3%。对拉伸断口进行SEM分析,改性后复合材料断口韧窝更加均匀、丰满,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塑性。  相似文献   

17.
非均相沉淀法制备纳米α-Al2O3/金属复合粉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非均相沉淀法制备了平均粒径小于50 nm的α-Al2O3/W(Ni)复合粉体,并研究对比了纳米钨和镍对α-Al2O3相转变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钨和镍的存在均可降低过渡型氧化铝向α型氧化铝转变的相变温度,但降低程度有所不同,含钨氧化铝于1000℃完成相变,而含镍氧化铝于1150℃完成相变;并且纳米第二相体积比越大,对相变温度的影响也越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分散剂、粘结剂及固相含量等流变学因素对喷雾造粒粉体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l2O3/3wt.%nano-TiO2浆料具有剪切变稀的特性,有利于复合陶瓷粉体的喷雾造粒.当固相含量为浆料总质量的60%,分散剂和粘结剂分别为固相质量的0.3%和1.0%时,浆料具有合适的粘度和最佳的分散稳定性,喷雾造粒所得到的粉体形状为球形或近球形,具有较高的松装密度和良好的流动性,满足用于热喷涂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