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加林、孙少平、涂自强勾勒出1980年代以来乡村蚁族形象谱系及其奋斗史。当代乡村青年正经历从强者奋斗到向下的颓败和逆来顺受的甘心认命;他们的挣扎与时代高度偶合与同构。涂自强身上,浓缩一类乡村蚁族的命运,折射社会转折处的隐忧和时代前行之殇。涂自强式的运命,表明乡村青年在追求理想的路上,呈现打工化、蚁族化、飘浮无依的时代特征和群体面貌,这需要社会更多的关爱与帮助。  相似文献   

2.
方方新作《涂自强的个人悲伤》通过农村青年涂自强的个人奋斗悲剧为我们展示了当今时代症候:农村孩子的上升渠道日益收窄,社会阶层固化日趋严重。中国梦不仅仅是国家的强大,更要为每个青少年播种梦想、点燃梦想,让更多青少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我们的社会有必要也有义务让更多青年圆自己的梦,方才能圆中国梦。本文将采用社会历史批评方法从真实性、倾向性、社会效果三大方面分析文本。  相似文献   

3.
涂自强是山沟里头一个考上大学的农村青年,带着家乡的期望,一路打工到了武汉的大学。上学期间,他勤工俭学,省吃俭用。大学毕业时,由于家庭变故,放弃了考研,把母亲接到了武汉。他努力工作,比别人付出很多,终于积劳成疾查出“肺癌晚期”。尽管小说写的是涂自强的个人命运,但涂自强的悲伤不只是个人的,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农村青年奋斗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4.
周大新的《向上的台阶》和方方的《涂自强的个人悲伤》是当代文坛书写社会阶层流动问题的名篇。两篇小说在透视社会体制问题和分析个人责任承担方面各有侧重,大异其趣,但都表现出了质疑主流文化政治的洞见,彰显了文学对现实发言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单行本上面写道:这是一个人的悲伤,更是一代人的悲伤,只有看到平等与公正的希望,人生出彩、梦想成真才有希望。[1]没外貌,没背景也没高学历的普通青年,单靠不分日夜的辛苦打拼,可以改变命运吗,这是宿命的无奈,也是时代的迷途,他究竟是涂自强?还是徒自强?  相似文献   

6.
相似的背景和命运,高加林与涂自强两个人物的塑造效果截然不同。通过对比《人生》与《涂自强的个人悲伤》,笔者发现方方的这篇新作存在一些局限性影响小说走向深刻。本文拟从叙事策略、人物性格以及社会与个人的关系这三大方面对比分析《人生》与《涂自强的个人悲伤》,旨在在对比中全面理性地认识方方的这篇新作。  相似文献   

7.
轩袁祺 《文教资料》2010,(19):18-20
当代新写实女作家方方的创作始终以人的生命和生存为中心。代表作《风景》通过对社会底层狭窄生存空间和传统伦理崩溃的展示,绘制了一幅艰难的生存图景。方方通过作品中人性、亲情的瓦解,呈示了一个令人绝望的荒谬世界。方方致力于从"人"与"他人"、"环境"的复杂关系中,探讨人存在的悲剧性体验。本文通过对方方《风景》的分析,探讨方方小说中的存在主义因素。从西方存在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层面——个体生命的虚无与荒谬,自我选择的可能性及需要承担的后果,人和他人、世界之间的关系,指出方方小说的存在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8.
方方新作《涂自强的个人悲伤》通过农村青年涂自强的个人奋斗悲剧为我们展示了当今时代症候:农村孩子的上升渠道日益收窄,社会阶层固化日趋严重。中国梦不仅仅是国家的强大,更要为每个青少年播种梦想、点燃梦想,让更多青少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我们的社会有必要也有义务让更多青年圆自己的梦,方才能圆中国梦。本文将采用社会历史批评方法从真实性、倾向性、社会效果三大方面分析文本。  相似文献   

9.
韩国电影《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对故事进行不同的情节感知,通过叙述中心人物的改变打破传统的电影叙述风格,实现客观视角与主观视角的有效转换.这种叙述视角的创新使影片更有表现力,叙述更有层次感,使观众感知更加趋向真实.  相似文献   

10.
对比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能突出表现作品的主题,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及感染力。方方在作品《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中,通过对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美好人性与残酷生活、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从而把涂自强这样的草根一族奋斗的艰辛、生活的沉重呈现给世人,寄寓着作者对社会、对时代的深沉思考与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11.
《水随天去》是《小说选刊》2003年第4期择入的方方的一篇新作。这部中篇小说叙述的表层是在点描聚焦人物水下的爱恨之路,而出现在水下视野中的生活又几乎全是他所爱的天美的生存态势。水下的爱就牵扯出了一个深层故事。这样的复式叙述又与后的附记互相融合、冲撞,再经方方别样的叙事渲染,一个给予读开阔阅读世界的本就此在作、读的互动中展开。  相似文献   

12.
方方作为"新写实小说"的当家花旦之一,她的作品自始至终呈现给人们的都是一种冷峻客观的姿态,展现出其浓重的文人情怀.其特点在中篇小说《风景》中尤为凸显,强调突出生存现状的不可逆性,发掘其生存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意义而不对此做出价值评价,是《风景》的重要取向.相同的生存环境下主人公们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描绘出了一道道绮丽的人生风景,寄予了作家对于现实及人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方方小说以浓浓的人文关怀给予了女性群体格外的关注,塑造了一群苦苦追寻幸福家园的女性形象。她们面对艰难的生存处境与精神家园的缺失,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抗争着,却始终摆脱不了"风筝"的命运,无论起飞还是降落,全不由自己掌控。通过对方方作品女性命运的梳理,阐释女性命运的风筝意味。  相似文献   

14.
隋忆越 《考试周刊》2009,(38):34-35
受德国民间传说《浮士德》所启发,拜伦写成不朽的哥特式悲剧《曼弗雷德》。本文解析了这部诗剧中蕴涵的悲剧意义,主人公心理特征,以及此剧中表现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齐慧爽 《文教资料》2009,(17):19-20
方方在小说《出门寻死》中,讲述了一个生活在都市中下层的中年女性何汉晴由于生活压抑出门寻死,却因为对亲人的牵挂和羁绊,又回到了“一地鸡毛”的生活现场。本文从人生的视角来思索像何汉晴这样的普通女性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方方的长篇小说《水在时间之下》通过时代的风云变幻,个人命运的多舛,展现了存在之荒谬,对水上灯人生经历的书写,以水与时间之间的隐喻性关系深刻地表达了人物内心的孤独,以及人生的漂泊无定与无所归依感。水上灯的挣扎与反抗的结局是走向彻底的绝望,令人深思。方方以水上灯传奇般的人生经历,传达出对于现实人生的感悟与忧思,对于人类命运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英国十九世纪小说家托马斯·哈代将自己的全部小说分为三类:传奇与幻想小说、机巧与实验小说、性格与环境小说。其中第三类小说因为以作者虚拟的威塞克斯为背景展开情节而被称为“威塞克斯小说”。“威塞克斯小说”汇集了哈代全部小说创作的精华,引起世界文学评论界的极大关注。威塞克斯小说主要包括《绿荫下》、《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等作品,这些小说都具有浓厚的悲剧意识,这是评论家和文学史家的共识。  相似文献   

18.
方方小说用凡俗化的比喻、鲜明的对比、细腻的心理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五彩斑斓的凡俗世界。同时她又寓庄于谐地表现了人们面对苦难生活时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背后的坚韧。文章以《风景》与《万箭穿心》为例,从修辞学、心理学角度解读方方小说里的"凡俗世界"。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30年代全汉升开创性地发表《中国行会制度史》后,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并未得到深化与广化,建国后,伴随着学术界对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讨论,行会制度才又重新成为学们笔下的探讨热点,“但令人遗憾的是,行会在许多人的眼中只不过是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伴娘’。它  相似文献   

20.
人的意志与命运的冲突是古希腊悲剧中常见的主题。按古希腊的观念,命运是一种超乎人类精神之上的抽象观念,是无法改变的,不可解释的,难以抗拒的,但悲剧主人公仍旧用自由的意志和坚贞不屈的品质与命运抗争。悲剧性的结局预示了命运之神的强大和无法抗拒,但另一方面却表现了古希腊人对命运的不屈。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被认为是希腊悲剧的典范,俄狄浦斯的悲剧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希腊命运悲剧。通过对俄狄浦斯的悲剧命运分析,探讨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进而理解古希腊人原始朴素的命运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