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给定信息速率的条件下,给出了译码转发机制下的最优合作(OC)策略. OC策略需要相关信号的相位在目的节点严格同步,这是很难实现的. 为克服此缺点,提出了一种不需要同步的无信息重叠(NIO)策略. 与OC策略相比,NIO策略更适合实际的中继网络. 进而又提出一种仅包含两层叠加编码的减少中继选择(RRS)方法以达到复杂度与性能的折中. 仿真结果显示, NIO策略与OC策略之间的性能差距很小, 即使在节点数目很大的情况下,仅选择两个最好的中继节点足以获得NIO策略大部分的性能增益.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提高无线中继网络的信息传输速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复数域网络编码的有效下行传输方案。不同于传统的信息传输方案,该方案采用时间维复数域网络编码,中继节点对接收到的多个时隙的信源符号进行复数域网络编码并将编码符号同时发送给用户节点;用户节点接收到所有中继节点的编码符号,采用联合最大似然多用户检测恢复信源符号。性能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的符号错误概率明显低于传统中继传输方案,且能获得更高的信息传输速率和网络吞吐量。  相似文献   

3.
电力数据传输中的纠错编码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电力数据传输的特点以及常见的差错控制方法。详细论述了基于调制技术与编码技术的网格编码(TCM)。分析了在电力数据传输时,纠错码和调制方式的选取原则和扩散卷积码的编码、Viterbi译码及其纠错性能。实验证明,该卷积码不仅可以纠正随机错误,而且还可以纠正突发错误,非常适合电力传输。最后分析了采用单片机和 D/A变换器实现的QAM调制解调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并行中继网络中,基于复数域网络编码的并行中继方案具有较大的传输时延以及目的节点检测复杂度,提出了一种复数域网络编码的优化设计方案,性能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优化设计方案具有与并行中继方案相同的网络吞吐量和分集增益性能,且该方案进一步减少了信源符号的传输时延,降低了目的节点检测复杂度,与并行中继方案相比,符号错误概率有所...  相似文献   

5.
针对配置多天线的上行无线中继网络,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编码的传输方案,从遍历容量和中断概率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并与基于同样拓扑的普通中继分集方案和正交空时编码方案进行了性能比较结果表明,网络编码可以有效地改善多天线上行无线中继网络的性能,且天线数越多,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6.
针对多用户多中继场景,为了进一步提升系统的吞吐量,需要为用户选择合适的中继协助其传输. 考虑到多址网络编码中继的中继选择问题是一个复杂的优化问题,为了降低其求解复杂度,将中继网络建模为带权二分图,中继选择最优解即转化为图论中求二分图最大赋权匹配问题. 分别将Kuhn和Munkres(KM)算法和贪婪算法应用于多址接入中继网络的中继选择,蒙特卡洛仿真结果表明,KM算法求解的遍历容量略高于贪婪算法.  相似文献   

7.
小波变换具有消噪功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信号的信噪比,RS编码刚对突发错误和随机错误都有很强的纠错能力。本文将二者与TFSK调制技术相结合形成一种无线数据可靠传输的方案。研究了其在易受时变、突发错误、位置等因素影响的短波信道中进行数据传输的性能。结果表明,这种方案对于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同时提高网络中视频的传输效率和质量,提出了一种可分级视频编码(SVC)视频鲁棒性传输系统方案,并提出了该系统特性的描述方式.将随机线性网络编码技术和SVC技术相结合,得到了视频系统中视频流打包、传输和延迟特性的表达式,并分别说明了提高重建图像质量的数据包模型、码流组织方式和满足不同延时需求的码流传输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可以有效提高视频的传输质量和效率.研究结果可以用于实际SVC视频传输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针对多用户协同移动ad hoc网络多源中继选择,拟通过较少的信息交互减少系统开销、提升网络性能。设计一种两阶段自治式协同中继选择算法,将中继选择划分为两阶段:源节点组中继选择和空闲节点组中继选择,其中源节点组中继选择按照随机方式或基于信噪比最大原则进行,而空闲节点组中继选择基于中继域为每个源节点生成可选中继子集,避免多个源节点竞争同一候选中继节点。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FPT(fixed priority transmission)机制,两阶段自治式协同中继选择算法能获得更高的包传输率。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基于流内与流间网络编码的延迟容忍移动传感器网络(DTMSN)高效广播传输机制.在该机制中,汇聚节点利用随机线性网络编码将原始数据处理成编码包,然后转发给传感器节点.传感器节点间利用一种优化的机会网络编码算法交换编码包.当传感器节点收到足够多的线性无关编码包时解码得到原始广播数据.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与仅基于随机线性网络编码的广播传输机制相比,该机制能进一步减小广播时延和网络负载.  相似文献   

11.
对基于物理层网络编码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双向中继系统中的无线资源分配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总功率和用户对速率受限条件下,给出了一种复杂度较低,以最大化系统容量为目标的资源分配策略. 利用凸优化技术对子载波内的用户终端和中继节点的功率分配问题进行分析,得到用户终端和中继节点的功率闭合关系表达式. 基于该结果,将原优化问题中的三维变量搜索降低为一维变量搜索,较大地降低了算法的复杂度. 仿真结果表明,在多种典型场景中,所提方案较传统随机调度分配方案有较大的性能提升,且逼近最优分配方案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采用一对平衡传输收、发器在一对电话线(双绞线)上实现全双工基带数据传输方法的设计思想、硬件组合及通信协议设计,并对所采用的通信协议协作了详细分析,最后给出了实际测试及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短波信道的特点,提出一种适合于短波电台组建无线数据传输网络的方案,该方案采用时分多址、时分双工、多进制频率键控调制的方式和非相干解调的方法.根据此方案设计了基于DSP芯片的系统硬件和软件,论述了软、硬件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实验测试表明,组建的网络收发数据准确高效,工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编码的无线中继方案,并通过研究该方案下系统的中断概率,给出了最优功率分配的策略.根据MPSK调制的相位特性,在中继节点和基站直接以调制后的符号进行编码和译码,利用对系统中断概率的分析,推出了高信噪比下中断概率的上界,通过分析最小化中断概率的上界,得出最优功率分配的策略.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方案性能要优于...  相似文献   

15.
论证了软判决译码对短波信道性能的改善,给出几种复杂程度较低的实用软判决编译码方案。并对几种方案在不同误差特性状态下的短波信道中应用的结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软判决技术使短波信道的平均输出误码率改善2.5倍。  相似文献   

16.
针对延迟容忍网络(DTN)中编码节点受限的数据传输机制(Hubcode)存在网络开销大、解码时延长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解码预判的高效低时延数据传输算法(HLDA)予以解决。HLDA算法提出了hub节点解码预判新机制以减少数据包的端到端传输时延。通过提出单播、广播混合传输新机制减少beacon信息包的广播次数,从而减少网络开销;并提出减少编码系数矩阵交互机制,更进一步地减少网络开销。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降低网络开销,减少端到端的时延。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改善多址接入全双工中继系统的误比特率和误帧率,提出了基于模拟网络编码和联合迭代检测与译码技术的中继通信方案.该方案中,中继节点对来自不同用户的信息经过交织和调制后进行信号叠加,发送到目的节点.目的节点采用联合迭代检测和译码方法获得源信息.该方案能够充分利用模拟网络编码提供的信息冗余,获得更好的编码增益.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如果源-中继节点信道理想,当误比特率为10-5时,相比较于码字叠加迭代译码方案,所提方案有将近5 dB的信噪比改善.  相似文献   

18.
为推动基于网络编码的多路径路由(NCMR)可靠性传输机制的实用化,提出了一种面向无线Ad hoc网络应用的基于局部重传和网络编码的多路径路由(LR-NCMR)可靠性传输机制,在多路径路由基础上应用网络编码对数据包进行编码融合,引入重传机制在局部范围进行数据包重传. 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已有的NCMR可靠性传输机制,新的方式能提高网络的传输可靠性,同时降低网络中的数据包冗余度.  相似文献   

19.
为了改善物理层网络编码(PNC)在非对称双向中继通信系统中误比特率(BER)性能,提出了一种新的PNC方案,称为联合正交物理层网络编码(COPNC).方案中2个源节点采用正交载波发送信息,中继节点对信息进行正交综合后广播到2个目的节点.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当双向中继通信系统信道条件非对称时,COPNC方案可以改善PNC的误比特率性能.特别是当2个上行信道的信噪比(SNR)不同时,COPNC方案的误比特率比PNC降低了约3dB.因此,COPNC特别适合应用于上行信道非对称的双向中继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20.
网络编码是通信网络中信息处理和传输理论研究上的重大突破,其核心思想是允许网络节点对传输信息进行编码处理。运用网络编码能够提升网络吞吐量、均衡网络负载和提高网络带宽利用率等。文章介绍网络编码的基本原理以及主要优缺点,总结了网络编码的几种典型应用,最后讨论了网络编码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