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评价斜裁包皮带蒂皮瓣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效果。方法对61例合并阴茎下弯的尿道下裂患者应用斜裁包皮带蒂皮瓣尿道成形术式,同时注意将血管蒂筋膜覆盖新形成的尿道及吻合口上面,增加尿道表面组织的厚度及血供预防尿瘘及尿道狭窄的发生。结果61例中有60例阴茎外观满意,均自正位尿道口排尿,尿道外口呈纵向裂隙状,无阴茎下弯或侧弯;并发症发生率11.5%(7/61),其中尿瘘3例、尿道外口狭窄3例,尿道口退缩1例。结论本术式具有皮瓣血运可靠、成形阴茎外观满意、取材方便、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阴茎型、阴茎阴囊型及阴囊型尿道下裂的I期修复。  相似文献   

2.
对27例阴茎型尿道下裂患儿,横行裁取阴茎背侧岛状带蒂包皮瓣制成皮管,于血管蒂中部无血管区戳孔,穿过阴茎翻转至腹侧,与原尿道远端吻合。27例均Ⅰ期修复成功,术后并发尿瘘2例及尿道外口狭窄1例,阴茎外观满意。提示应用改良横裁岛状包皮瓣尿道成形术(Duckett术)Ⅰ期修复阴茎型尿道下裂,皮管缝合处紧贴阴茎腹侧白膜,两侧被血管蒂覆盖,极大地减少了尿瘘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采用带芾包皮皮瓣尿道一期成形术找出对于冠状沟型和轻度阴茎型尿道下裂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选择带蒂包皮皮瓣成形尿道的方法,手术43例。结果:43例均获得随访,一期治愈36例,占83.7%。引起尿道外口狭窄1例,尿道吻合口狭窄3例,绛行尿道扩张2—3个月治愈。尿瘘3例,其中1例自行愈合,余下2例经二期手术治愈。结论:带蒂包皮皮瓣尿道一期成形术是冠状沟型和轻度阴攀型尿道下裂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刘家骥 《重庆医学》2008,37(7):765-767
目的探讨尿道板与带蒂包皮内板Ⅰ期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效果。方法采用尿道板与带蒂包皮内板Ⅰ期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25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自正位尿道口排尿,尿道外口呈裂隙状,阴茎外观较满意,无阴茎下曲或侧弯,并发症发生率16%(4/25)。其中尿瘘3例,尿道吻合口狭窄1例。结论本术式具有皮瓣血运可靠、成形阴茎外观满意、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阴茎头型和阴茎型尿道下裂的Ⅰ期修复。  相似文献   

5.
带蒂包皮皮瓣在尿道成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采用带蒂包皮皮瓣尿道一期成形术找出对于冠状沟型和轻度阴茎型尿道下裂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选择带蒂包皮皮瓣成形尿道的方法,手术43例.结果43例均获得随访,一期治愈36例,占83.7%.引起尿道外口狭窄1例,尿道吻合口狭窄3例,经行尿道扩张2~3个月治愈.尿瘘3例,其中1例自行愈合,余下2例经二期手术治愈.结论带蒂包皮皮瓣尿道一期成形术是冠状沟型和轻度阴茎型尿道下裂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带蒂包皮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21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带蒂包皮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疗效。方法: 分析21例尿道下裂患者应用带蒂包皮管尿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一期手术成功16例,排尿通畅,阴茎外观接近正常;尿瘘3例,尿道外口狭窄1例,吻合口狭窄1例,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 带蒂包皮管尿道成形术是治疗尿道下裂的一种较理想方法,具有取材方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阴茎外观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带蒂包皮内板Ⅰ期尿道成形术治疗先天性尿道下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3例先天性尿道下裂患者采用带蒂包皮内板Ⅰ期尿道成形术治疗。结果本组术后随访率为93.02%(40/43),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治愈率为88.37%(38/43),术后发生尿瘘4例(9.30%),尿道狭窄1例(2.32%)。结论带蒂包皮内板Ⅰ期尿道成形术具有治愈率高、尿道外观满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先天性尿道下裂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横行带蒂包皮瓣与阴囊L形皮瓣法治疗尿道下裂的经验,提高一期修复尿道下裂的成功率.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间,应用横行带蒂包皮瓣法行一期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12例,应用阴囊L形皮瓣行一期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3例.结果 随访6~24个月.15例患者中,一期治愈13例.术后发生尿瘘1例,经尿瘘修补术治愈.尿道外口狭窄1例,经尿道扩张后治愈.结论 应用横行带蒂包皮瓣与阴囊L形皮瓣法行一期尿道成形术是治疗尿道下裂的较好术式.最佳的手术方式、认真的手术操作、合理的术后包扎是提高尿道下裂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提高尿道下裂术后质量,防止尿道成形术后尿道口狭窄。方法:以43例1.5~14岁Ⅱ~Ⅲ度尿道下裂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以带蒂包皮皮瓣,阴囊带蒂皮瓣和阴囊与包皮联合皮瓣作新尿道材料,施行尿道正位开口尿道成形术。采用自行研制的喇叭形硅胶尿管套置入尿道外口内,固定在适当位置,8~10d随尿管拔除。同期随机选择1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相同的手术模式而不置入硅胶尿管套的方法。两组病儿均经3个月至3年的相继随访。结果:研究组43例出院后均无尿道外口狭窄发生,并发尿瘘4例,半年后行尿瘘修补术。对照组术后有2例尿道外口狭窄,尿瘘3例。尿道口狭窄的2例,行扩张术后1例改善,1例反复扩张失败被重行阴囊皮瓣尿道成形术。两组对比,经统计学处理,x^2=0.044,P<O.05,有显著差异。结论:该装置对防止尿道正位开口尿道成形术后发生尿道口狭窄有重要作用,是提高术后尿道外口质量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使用不同皮瓣在尿道下裂及术后尿瘘修复手术的效果。方法1998年-2004年间共手术治疗尿道下裂及尿瘘171例,采用阴茎背腹侧及阴囊组织皮瓣成形新尿道及尿瘘内口。其中尿道板尿道成形术(Snodgrass)87例,带蒂岛状包皮皮瓣尿道成形术(Duckett)45例,带蒂岛状包皮皮瓣加原位阴囊皮瓣(Duckett Dup-play)9例,带蒂岛状包皮皮瓣相嵌(Onlay)14例,尿道口近端带蒂皮瓣翻卷(Mathieu)11例,局部推进皮瓣术5例。结果随访6-24个月,出现尿瘘25例,尿道狭窄2例,成功率84.2%。结论针对患者阴茎头发育情况,可利用皮肤的多少、有无矫形史、弯曲程度及尿道口的位置合理运用相适应皮瓣,可提高手术成功率,使阴茎外形更加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尿道下裂的临床治疗及疗效。方法整群选取该院自2014年1月—2015年5月以来所收治的75例小儿尿道下裂患儿,按照抽签法将患儿分为传统组(37例)和尿道板组(38例)。传统组施以传统横行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尿道板组施以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评价:①手术效果;②手术时间、出血情况;③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尿道板组患儿手术效果100.00%显著比传统组81.0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尿道板组手术时间(40.23±6.34)min更短、出血(32.53±7.44)mL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尿道板组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比传统组少,其中,传统组尿瘘、排尿困难、阴茎下弯分别5例、4例和3例;尿道板组分别为1例、1例和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效果确切,创伤小,操作更简单,并发症更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刘孝华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9):1052-1053
目的观察阴囊中缝皮瓣联合矩形包皮内板皮瓣治疗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2004年3月—2010年12月32例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患者均采用阴囊中缝皮瓣联合矩形包皮内板皮瓣Ⅰ期尿道成形治疗,对术后的愈合情况及尿瘘、皮瓣坏死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结果本组患者均成功施行阴茎伸直及尿道成形术,32例患者尿道皮瓣完全成活,无一例发生坏死,阴茎完全伸直。发生尿漏4例,尿道狭窄1例,阴茎轻度扭转1例。4例尿漏患者均于6个月~1年行尿瘘修补术后愈合;1例尿道狭窄患者行尿道扩张后痊愈;1例阴茎轻度扭转,未行特殊处理,1年后复查外观接近正常。结论阴囊中缝皮瓣联合矩形包皮内板皮瓣治疗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可有效减少尿瘘发生率,皮瓣成活率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组织瓣覆盖技术在预防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瘘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共行273例尿道下裂手术,其中174例分别采用3种带血管蒂组织瓣覆盖技术覆盖新尿道,其中采用带蒂精索外筋膜瓣法82例,带蒂背侧皮下组织瓣法67例,带蒂睾丸鞘膜瓣法25例。对是否应用带血管蒂组织瓣覆盖尿道病例的I期治愈率、尿道瘘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应用带血管蒂组织瓣覆盖尿道者,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I期治愈率由78.2%提高到95.1%(P〈O.01),尿道瘘发生率由21.8%降到3.7%;阴囊中隔皮瓣尿道成形术I期治愈率由83.3%提高到94.0%(P〈O.01),尿道瘘发生率由16.7%降到4.5%。膀胱粘膜尿道成形术I期治愈率由71.4%提高到88.0%(P〈O.01),尿道瘘发生率由28.6%降到4.0%。结论:应用带血管蒂组织瓣覆盖尿道能增加新建尿道及吻合口的组织覆盖面及厚度,提供良好的血供,有效地提高尿道下裂I期治愈率,减少术后尿道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横截包皮带蒂岛状皮瓣一期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效果,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采用横截包皮带蒂岛状皮瓣一期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56例,其中阴茎头型14例,阴茎体型32例,阴囊型10例。结果:一次性手术成功42例(75%)。手术后出现尿瘘16例(28.6%),其中6例于手术后3月内尿瘘自愈,8例于手术6个月后行尿瘘手术修补治愈。2例尿道裂开,6个月后行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愈。无1例出现尿道狭窄。结论:横截包皮带蒂岛状皮瓣一期成形术是治疗尿道下裂的一种较好的基本手术方法,术中保证带蒂岛状皮瓣良好的血供和术后精心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提高尿道下裂尿道成型术后尿瘘修复成功率的经验。方法尿道下裂成型术后尿瘘患儿68例。其中尿瘘口直径〈3 mm者58例,采用Y-V修补法,修剪瘘口皮肤,皮下组织连续缝合;3~10 mm者7例,采用Thiersch法翻转皮瓣修复瘘口;〉10 mm者3例,采用Dennis-Browne法修复较大的尿道缺损。手术时保证皮瓣的创面和创面缝合。结果手术一次成功率为91.2%。结论正确选择手术方法、必要时利用显微镜辅助、提高缝合技巧、选用可吸收缝线等可提高修补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横行带蒂包皮瓣尿道成形术(Duckett)治疗尿道下裂的效果。方法采用Duckett术一期成形修复尿道下裂35例,Ⅰ度(阴茎头、冠状沟型)4例,Ⅱ度(阴茎体型)26例,Ⅲ度(阴茎阴囊型)3例,Ⅳ度(会阴型)2例。其中2例Ⅳ度病例行Duckett加Dupaly术。结果一次性治愈27例,术后出现尿瘘6例,尿道狭窄2例,均经再次手术治愈。随访29例,时间1/2—3年排尿正常。结论Duckett术式成形的尿道顺应性好,管腔宽,血供较好。本术式是修复Ⅰ~Ⅳ度尿道下裂的较为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分期岛状包皮瓣尿道板重建术在重度尿道下裂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22年3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重度尿道下裂患者28例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分期岛状包皮瓣尿道板重建术式手术组(A组)和传统分期手术(即:一期伸直阴茎,二期尿道成形术)组(B组)。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随访亲属对治疗的满意度。  结果  分期岛状包皮瓣尿道板重建术的13例中,在首次手术时年龄2岁至34岁,尿道缺损长度3.5~6 cm;传统分期手术患者15例, 第1次手术时年龄2岁至27岁,尿道缺损长度 3~6 cm。2组患者的年龄、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分期岛状包皮瓣尿道板重建术手术组术后2例发生尿道瘘,另1例发生阴茎头部尿道破裂。经再次尿道瘘修补/尿道成形治疗。传统分期手术组术后4例发生尿道瘘,2例尿道狭窄和尿道憩室。需经再次手术尿瘘修补术/尿道成形术,尿道扩张术治愈。分期岛状包皮板尿道板重建术组手术成功率为76.9%,传统分期手术组手术成功率为60.0%(P > 0.05)。且分期岛状包皮瓣尿道板重建术较传统分期手术术后满意度更高(P < 0.05)。  结论  分期岛状包皮瓣尿道板重建术已成为分期治愈尿道下裂的重要方法,对重度的尿道下裂术后安全性较好,外观比较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阐述在尿道下裂术中,应用带蒂精索外筋膜瓣覆盖尿道的手术方法,探讨提高尿道下裂Ⅰ期治愈率的措施。方法:在尿道下裂术中,完成各种尿道成形术后,根据新建尿道的大小和长度,游离合适大小的带蒂精索外筋膜瓣,转移覆盖新建尿道,将其边缘缝合固定在阴茎白膜及尿道海绵体上,使尿道完全被带蒂精索外筋膜瓣覆盖。对是否应用带蒂精索外筋膜瓣覆盖尿道病例的Ⅰ期治愈率、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应用带蒂精索外筋膜瓣覆盖尿道者,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Ⅰ期治愈率由76.2%提高到95.7%(P〈0.01),尿道瘘发生率由15.4%降低到2.4%。阴囊中隔皮瓣尿道成形术Ⅰ期治愈率由81.3%提高到96.6%(P〈0.01),尿道瘘发生率由6.8%降到3.4%。膀胱黏膜尿道成形术Ⅰ期治愈率由66.7%提高到86.7%(P〈0.01),尿道瘘发生率由22.2%降到6.7%。结论:应用带蒂精索外筋膜瓣覆盖尿道能增加新建尿道及吻合口的组织覆盖面及厚度,提供良好的血供,有效地提高尿道下裂Ⅰ期治愈率,减少术后尿道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