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例1,女,38岁,1989年10月25日10点急诊入院。入院前3小时突感下腹疼,呈进行性加重,同时伴腰酸和气短,无呕吐和腹泻。既往健康,闭经40天。查体:呼吸30次/分,血压5.2/3.7kPa,面色苍白,痛苦面容,心率100次/分,律齐无杂音。下腹部饱满,有明显的压痛、反跳疼,阴道后穹隆穿刺有不凝血,B形超声,下腹部可见不规则的液性暗区,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ST段抬高1.5mV,T波低平。验血:Hb6g,WBC8.4×10~9,S77%,L23%,  相似文献   

2.
心肌梗塞急性期一过性病理性Q波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康晓新  宋卓 《心电学杂志》1996,15(4):237-237
患者女,60岁。因阵发性心前区疼痛2年、加重12h入院。患者疼痛因劳累诱发,向左肩放射,持续1—3min,经休息后能缓解。有吸烟吏30年。体检:BP18/12kPa(140/100mmHg)、心率80次/min,心律齐,心界不大,未闻及杂音,两肺无殊。体检时又发作心前区疼痛,即时心电图(附图A)示窦性心律,V_1—V_4ST段弓背抬高0.2—0.1mV,呈单向曲线。QRS波V_1呈rS型,V_2呈QS型,V_3呈qrS型(q>r/4),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立即给予吸氧,肌注杜冷丁,持续静滴硝酸甘油,约30min胸痛缓解。于入院后5h行左冠状动肪内注射尿激酶及硝酸甘油。注药前心电图(附图B)示QRS波V_1呈rS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静息心电图II、III、a VF导联病理性Q波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临床判定价值。方法:分析2006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 007例,包括心肌梗死(MI)患者305例,根据心电图定位分为前壁MI组患者204例及下壁MI组患者101例,分析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体表心电图病理性Q波评价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灵敏度为35.6%,特异度为83.0%,准确度为49.2%;前壁MI患者心电图病理性Q波评价冠脉多支病变的灵敏度(22.4%)高于下壁MI患者(13.2%)(P<0.01);下壁MI患者心电图病理性Q波评价冠脉多支病变的特异度(98.0%)高于前壁MI患者(85.1%)(P<0.01);在评价的准确度方面前壁(40.3%)与下壁MI患者(37.4%)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I、III、a VF导联病理性Q波判断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灵敏度是前壁梗死高于下壁梗死,而特异度则是前壁梗死低于下壁梗死。  相似文献   

5.
当QRS波群的初始向量背离某个心电图导联的探查电极时,可记录到Q波。根据Q波振幅的大小分别用大写的“Q”和小写的“q”来表示。正常Q波的标准是:振幅低于同导联R波的1/4。时限〈30ms。病理性Q波或异常Q波是指:心电图某些导联上QRS波群起始的负向波。时限≥30ms.振幅〉同导联R波的1/4。病理性Q波可由各种不同类型的心脏解剖异常引起.也可由一些异常的心电生理变化引起。病理性Q波主要见于心肌梗死。但许多研究表明。病理性Q波也是心电图诊断肥厚型心肌病(HCM)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6.
7.
黄慕坚 《心电学杂志》2010,29(4):296-297
目的观察病理性Q波时VE导联的心电图特点,探讨VE导联在病理性Q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下壁有病理性Q波的患者描记常规同步12导联心电图,并加做VE导联。比较VE导联的心电图特点,分析该导联对病理性Q波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结果VE导联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中,均出现病理性Q波和ST—T段动态演变;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32例中26例VE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ST—T段无动态演变;其他在下壁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的疾病,VE导联呈rS型。结论VE导联心电图有助于病理性Q波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右胸头胸导联心电图病理性Q波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记135例(正常人22例,心绞痛14例,非Q波梗塞10例,前壁梗塞25例,下壁右室梗塞36例)右胸头胸导心电图HV3R-HV7R,发现前3组共46例右胸心电图正22例(88%),3例有左前降支冠脉闭塞,左室扩大合并心室壁瘤患者,HV3R,HV4R出现Q波,HV5R-HV7R正常。下壁梗塞组心电图正常5例(18%),Q波主要分布在HV5R-HV7R。下壁合并右室梗塞组全部病例HV6R,HV7R均含  相似文献   

9.
肥厚型心肌病的病理性Q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QRS波群的初始向量背离某个心电图导联的探查电极时,可记录到Q波。根据Q波振幅的大小分别用大写的"Q"和小写的"q"来表示。正常Q波的标准是:振幅低于同导联R波的1/4,时限<30ms。病理性Q波或异常Q波是指:心电图某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非Q波心肌梗死 (NQMI)与Q波心肌梗死 (QMI)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QMI与NQMI患者入院后 10天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分析病变类型、范围、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结果 NQMI组的多支病变、>90 %的严重狭窄及侧支循环比率高于QMI组 ,而完全闭塞率低于QMI组 ,二组的病变类型无差异。结论 NQMI的多支病率高于QMI,前者的远期预后有可能较后者差  相似文献   

11.
病历要 患男性,19岁。因反复胸闷1个月入院。患入院前1个月.饭后步行时觉胸闷,位于左胸部,持续约几分钟.休息后好转。5天后静坐时亦觉胸闷不适.历时约1h,可自行缓解,连续发作3天,伴活动后气促。于2004年10月11日外院就诊,心电图示I、aVL呈QS、Qr型,V1、V4、V5可见病理性Q波.  相似文献   

12.
重症肌无力伴可逆性3分支阻滞及病理性Q波1例王楼生,高宗良,吴东患者,男,40岁。1989年2月因全身乏力伴呛咳、言语不清入院。经新斯的明试验阳性确诊为重症肌无力,给予吡啶斯的明、强的松治疗10日好转出院。1990年12月8日因全身乏力加重半月合并咳...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病理性Q波(Q波)有一定发生率,克山病也是如此,但有关其消失情况报道尚少。本文对19例亚急型克山病患者Q波的消失情况作了分析,并对Q波消失与临床及预后的关系做了探讨。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1973~1989年间,笔者在陕西省黄陵病区共收治亚急型克山病153例,均符合1982年全国克山病诊断标准,其中心电图有病理性Q波(Q波振幅>同导联R波的1/4和/或Q波宽度≥0.04秒)19例,占12.7%,长期随访期间,该19例中有5例Q波消失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新西兰兔心肌坏死动物模型复制前后Q波在体表位置的变迁,探讨病理性Q波的形成原因。方法:30只新西兰兔采用Wilson导联记录其胸背部预定点的心电图,与经定量化学损伤法复制的高前壁心同坏死动物模型相同体表测试点记录的心电图进行比较。统计相关点出现病理性Q波的倒数。结果:在坏死区域正对的体表部位出现了病理性Q波,而对应区域的病理Q波消失。经配对计数资料的x^2检验,P<0.05,有显性差异。结论:病理性Q波可能是负性的心室腔电位通过该坏死“窗口”传到体表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右胸头胸导联心电图病理性Q波的临床意义,我们观察40例40岁以上中老年正常人、31例左心室下壁心肌梗死、13例左心室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的右胸导联(V_(3R)—V_(7R))与头胸导联(HV_(3R)—HV_(7R))心电图Q波的特征及分布情况,现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40例正常人,男28例,女12例,年龄40—60(平均52±7.5)岁,经全面检查确诊无器质性心血管病。 31例左心室下壁梗死患者,男23例,女8例,年龄42—76(平均54±9.7)岁,其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18例,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13例。 13例左心室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男10例,女3例,年龄45—78(平均55±9.5)岁,其中急性左心室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8例。诊断依据:急性左心室下壁心肌梗死时,V_(3R)—V_(6R)导联中有1个或1个以上导联ST段抬高≥0.1mV,Ⅲ与Ⅱ导联ST段抬高的比值>1,陈旧性左心室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5例。 心电图描记:纸速25mm/s,标准电压10mm/mV,描记常规12导联及右胸导联V_(3R)—V_(7R)后,用头胸导联描记同部位HV_(3R—HV_(7R)导联。 头胸导联心电田病理性Q波诊断标准同常规标准,即Q波宽≥0.04s,深≥R/4。 结果 40例正常人中26例(65%)右胸常规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其在V_(3R)—V_(7R)导联出现率分别是5%、12.5%、30%、45%、5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碎裂QRS波与病理性Q波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48例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观察其碎裂QRS波,比较病理性Q波与碎裂QRS波对不同部位陈旧性心肌梗死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探讨碎裂QRS波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碎裂QRS波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明显高于病理性Q波,特异性低于病理性Q波,结合碎裂QRS波及病理性Q波对陈旧性心肌梗死诊断有更高的敏感性;碎裂QRS波的诊断效率与病理性Q波相似。结论碎裂QRS波可用于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其诊断效率与病理性Q波相似,结合病理性Q波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 ,6 2岁。因患肝癌而行手术治疗。术前查体 :一般状况尚可 ,皮肤无黄染。心律规整 ,心音低钝 ,A2 >P2 ,各瓣膜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正常 ,未闻干湿性罗音。腹部略隆起 ,腹水征 (± ) ,肝肋下可扪及 2~ 3cm ,质地较硬 ,有触压痛。脾肋下可扪及。腹部B超及CT诊断 :肝癌。ECG检查 :慢性冠脉供血不足。实验室检查 :血象正常 ,ESR正常。术中病人一般情况尚好 ,心电监护除有轻度ST -T变化外 ,无其它特殊变化。但术后 2 0h患者突感憋气 ,口吐白色泡沫痰 ,听诊双肺呼吸音粗糙 ,满布干湿性罗音。心率升至 15 0~ 16 0次 …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无病理性Q波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特征。方法 以心电图上是否出现病理性Q波将86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分两组对其心电、超声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86例中无病理性Q波患者49例,占57%。与病理性Q波组相比,无病理性Q波组中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型较少,而对称性肥厚型较多,室间隔增厚较轻,心电图上出现左室肥厚者较多。而心电图上ST段压低下、T波倒置、超声心动图上E/A比值<1及二尖瓣返流两组相似。结论 无病理性Q波的肥厚型心肌病并非少见,其室间隔肥厚较轻,心电图上左室肥厚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心绞痛引起一过性Q波二例冯海新,李莉,吕聪敏,郭保全一、临床资料例1女性,78岁。10年前曾患急性心肌梗死(AMI),1991年4月10日以来不断出现胸痛,同年4月16日胸痛加重6小时来院就诊。心电图检查(图1A),PTFv1为0.06ms,QRS波...  相似文献   

20.
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NQMI)相关血管病变的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NQMI96例,以GE血管造影机的LCPlus计算测量系统对病变血管进行QCA分析。结果:单支血管病变34例(35.4%),2支血管病变26例(27.1%),多支血管病变36例(37.5%),合并左主干病变9例。梗死相关血管为左主干2例;前降支病变50例;回旋支病变26例;右冠状动脉病变18例。其中A型病变26例(44.8%),B型病变19例(32.7%),C型病变13例(22.4%)。结论:NQMI多支血管病变、80%以上的严重狭窄发生率较高,影像学上以B型、C型病变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