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鞍膈脑膜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鞍膈脑膜瘤(DSM)的分类、诊断及手术方法。方法经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发现12例DSM,其中6例为A型(鞍膈上垂体柄前),3例为B型(鞍膈上垂体柄后),2例为C型(鞍膈下蝶鞍内),1例为D型(累及鞍膈上下和垂体柄前后)。结果12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1例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无手术死亡率和严重功能障碍。结论MRI是诊断DSM的最好方法。有助于鉴别垂体瘤和鞍结节脑膜瘤及其手术方法的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垂体腺瘤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诊治的50例垂体腺瘤患者,根据影像及手术资料分为垂体瘤合并卒中组(23例)和垂体瘤不合并卒中组(27例),分析卒中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垂体瘤手术切除史、垂体瘤最大直径大是其影响因素。其中有1例伽玛刀治疗后出现肿瘤亚临床卒中的特殊病例。结论 有垂体瘤手术切除史、垂体瘤最大直径大的患者是发生卒中的高危因素,伽玛刀治疗后出现影像学上的肿胀,可能是亚临床卒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神经肽Y(NPY)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探索NPY对肿瘤内分泌及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影响。方法 收集垂体瘤手术标本59例,其中垂体腺瘤57例,垂体增生2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方法研究NPY在垂体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全部组织均有NPY表达,其中促性腺细胞腺瘤表达水平最高,是泌乳素腺瘤的9.3倍(P〈0.05),无功能腺瘤的5.8倍(P〈0.01),生长激素腺瘤的2.7倍(P〈0.01)。(2)不同类型垂体腺瘤之间,NPY表达与肿瘤增殖指数呈负相关(P〈0.05)。(3)NPY在生长激素腺瘤中的表达与血清生长激素浓度呈正相关(P〈0.05)。(4)垂体卒中组NPY的表达显著高于非卒中组(P〈0.05)。结论 NPY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类型及其生物学特性有关;与垂体腺瘤生物学行为相关,NPY对肿瘤细胞增殖发挥抑制作用:生长激素腺瘤NPY表达水平与其内分泌行为相关:NPY对肿瘤血液动力学变化和肿瘤血管形成发挥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垂体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垂体瘤的抗血管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8例垂体瘤组织中PTTG、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并分析PTTG、VEGF的相关性以及与MVD和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结果PTTG和VEGF在垂体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32/48)和79.2%(38/48),PTTG和/或VEGF阳性表达的垂体腺瘤组织中的MVD值均显著高于PTTG和VEGF阴性者(P〈0.05),PTTG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PTTG、VEGF的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有关(P〈0.05)。结论PTTG、VEGF对肿瘤血管形成起重要作用,可能通过PTTG—VEGF调节旁路途径促进垂体腺瘤的肿瘤血管形成;PTTG、VEGF的表达可作为判断垂体腺瘤侵袭性的一项生物学指标,对判断预后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垂体脓肿非常罕见[1],其临床表现和CT改变与垂体瘤非常相似,多数病例是在外科手术或尸检中偶然发现的[2]。我院自1982年开展经蝶显微手术以来,共施行垂体瘤手术560例,仅发现垂体脓肿2例,占同期垂体肿瘤的0.36%,现报告如下。1 资料例1:女,45岁,性功能减退5月余,阵发性双额部胀痛2个月。每次发作持续10余分钟后缓解,头痛剧烈时常有淡黄色液体从鼻腔流出,同时伴月经紊乱,周期延长,无泌乳,亦无发热,自觉视力减退。查血常规正常,垂体泌乳素(PRL)12.8 μg/L;视觉诱发电位(VEP)提示…  相似文献   

6.
鞍膈脑膜瘤的分类及其手术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鞍膈脑膜瘤(DSM)的命名和分类,及其手术方法的选择与治疗结果的关系。方法 对CT扫描提示鞍结节脑膜瘤并向后发展及垂体瘤病人,用MRI复查筛选共发现16例DSM,其中7例为A型(鞍膈上垂体柄前),4例为B型(鞍膈上垂体柄后),2例为C型(鞍膈下蝶鞍内),3例为混合型(累及鞍膈上下和垂体柄前后)。结果 16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4例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功能障碍,结论 MRI是诊断DSM的最好方法,有助于鉴别垂体瘤和鞍结节脑膜瘤及其手术方法的选择,对于混事性DSM,分离垂体柄和血管更为困难,也难以完全切除,我们建议应把这类肿瘤列为D型或混合型。  相似文献   

7.
垂体瘤转化基因在垂体大腺瘤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在垂体大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垂体大腺瘤患者40例,其中无功能腺瘤22例,生长激素(GH)腺瘤8例,泌乳素(PRL)腺瘤10例。同期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垂体微腺瘤11例为对照组,其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8例。PRL腺瘤3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LSAB法)检测垂体大腺瘤和垂体微腺瘤中PTTG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资料及影像学分级标准,分析PTTG表达水平与垂体大腺瘤发生机制、生物学行为之间的联系。结果40例垂体大腺瘤中均发现PTTG的表达显著高于垂体微腺瘤组(P〈0.01)。在侵袭性垂体大腺瘤中,PTTG的表达显著高于非侵袭性垂体大腺瘤(P〈0.01)。PTTG的表达与大腺瘤向鞍上生长的高度和向海绵窦侵袭性生长的程度显著相关(P〈0.05)。结论PTTG表达增高与垂体大腺瘤的生长以及肿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PTTG的表达水平及结合影像学资料可以为患者预后及术后的辅助治疗提供可靠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垂体腺瘤经颅切除术后并发化脓性关节炎1例报告白求恩医大三院(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外科赵丛海赵兴利王孟忱报道患者男性,37岁,1993年9月10日以垂体瘤入院。既往无关节炎病史。术前血垂体激素放免测定:PRL2.2μg/L、GH0.8μg/L、FSH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胶质生长因子(G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人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的关系。对垂体瘤生长的生化机制作进一步探讨,并对术后生长作预测。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GGF、PCNA在147例垂体瘤中的表达,分析GGF、PCNA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关系。用GGF干预垂体瘤细胞,观察细胞生长、细胞周期变化情况。结果:GGF、PCNA在多数侵袭性垂体瘤阳性表达,侵袭性垂体腺瘤中GGF表达显著大于非侵袭性腺瘤(P〈0.05);复发组GGF、PCNA表达明显高于非复发组(P〈0.05)。结论:GGF可以明显促进垂体瘤细胞生长,与其侵袭性有重要作用。GGF、PCNA能够部分地反映垂体腺瘤细胞的增殖状态及侵袭潜能,可为临床上评价垂体腺瘤侵袭性、复发、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 对象与方法 2005年4月~2006年8月,我科采用单鼻孔经蝶手术治疗垂体微腺瘤39例,其中男1例,女38例;年龄20~46岁。泌乳素瘤(PRL)30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ACTH)9例。临床表现:泌乳25例。闭经20例,头痛13例,月经紊乱12例。均于人院前、手术后第3~7天及随访中行放免法测定血清内分泌激素。MRI检查显示:低信号占位38例,垂体左右不对称29例。垂体上缘膨隆22例。垂体柄偏斜8例.鞍底变薄、下陷5例。均行单鼻孔经蝶垂体瘤切除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的技巧和疗效。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71例垂体瘤患者采用显微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方法予以分析。结果:71例垂体瘤患者中58例(81.7%)全部切除,12例(16.9%)次全切除,1例(1.4%)大部分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前PRL和GH水平升高患者,手术后激素水平均明显下降。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垂体功能保存率高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切除垂体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老年性垂体腺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本文报告老年性垂体腺瘤26例。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视功能障碍(88%)和垂体功能低下(69%)。来院同时伴有其它系统疾病的21例(81%),其中高血压8例(1例ACTH腺瘤除外),糖尿病4例,慢性肺炎肺气肿3例,心脏病和肾功能不全者各3例。本文对经额、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疗效进行了比较,认为对于老年垂体腺瘤患者经蝶窦显微外科垂体腺瘤切除术疗效好,并发症少,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经鼻蝶窦立体定向垂体毁损术治疗垂体瘤徐永革综述刘宗惠审校垂体瘤是一种颅内较多见的良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0%~14%,居颅内肿瘤第三或第四位 ̄[1]。在我国,每年新发生的垂体瘤超过2000例。目前,治疗垂体瘤虽然有手术、放疗和药物治疗等多种方法,但其...  相似文献   

14.
报道1979年4月至1995年2月经手术和(或)影像学证实的15例,部分空泡蝶鞍(PES)合并垂体腺瘤,占同期垂体腺瘤的1.6%,其中合并肢端肥大症6例,柯兴氏病5例,泌乳素腺瘤3例,无功能腺瘤合并自发性脑脊液鼻漏1例。本组14例经蝶窦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术后均达到治愈和缓解,无1例发生术后脑脊鼻漏。本文就其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处理原则和手术技巧等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PTTG、MMPs、VEGF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以及它们与垂体腺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垂体腺瘤组织标本50例,其中侵袭性26例,非侵袭性24例,利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并分析比较PTTG、MMP-2、MMP-9及VEGF在侵袭性垂体腺瘤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中PTTG、MMP-2、MMP-9及VEGF的表达均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P〈0.05);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PTTG和VEGF与MMP-2、MMP-9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与PTTG、MMPs、VEGF的过度表达有关,PTTG、MMPs可作为辅助诊断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一项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大及巨大垂体瘤经蝶显微术中正常垂体的保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大及巨大垂体瘤经蝶显微术中如何保护正常垂体,以减少术后尿崩症和垂体功能低下的发生率。方法 对经蝶显微手术的大及巨大垂体瘤,应用C-臂X光机透视或影像导航定位,结合显微手术技巧,以减少对正常垂体的损伤。结果 245例大及巨大垂体瘤显微镜下全切除182例,占74.3%。术后一过性尿崩26例,占10.6%,垂体功能低下10例,占4.1%。结论 大及巨大垂体瘤经蝶显微术中应用影像定位及显微手术技巧有助于保护正常垂体组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106例累及鞍底硬膜的侵袭性垂体瘤的术后治疗,探讨侵袭性垂体瘤的综合治疗。方法收集我科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106例累及鞍底硬膜的侵袭性垂体瘤的术后患者,并随访,随访时间6~72个月。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MRI影像学特点为鞍底受侵下陷,部分肿瘤突入蝶窦;颈内动脉包绕;海绵窦受累,鞍隔突破等。肿瘤全切87例(82.2%),复发6例(6.7%),化疗9例,放疗8例,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明显恢复的68例(64.2%),不明显的20例(18.9%),加重的18例(17.0%)。结论侵袭性垂体瘤的治疗,手术切除是关键,术后内分泌治疗和随访十分重要,必要时辅以放疗。  相似文献   

18.
经鼻小柱下入路切除垂体瘤邬祖良,刘承基,谭启富,孙克华我科行唇下入路(Tindall方法)[1]经蝶窦手术治疗垂体腺瘤300余例,发现50%病人术后发生各种局部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210002)并发症。为探索理想的切口,近2年经鼻小柱下入路切除垂...  相似文献   

19.
经鼻蝶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附12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经鼻蝶入路的指征和术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分析122例垂体腺瘤经鼻蝶显微外治疗的情况。结果 微腺瘤32例,全切为31例(97%)。大腺瘤75例,全切51例(68%),其中鞍上20 ̄30mm22例,全切8例(36%)。巨大型腺瘤鞍上超过30mm12例,仅4例全切。结论 垂体瘤鞍上部分超过20mm经蝶手术不易全切,超过30mm应采用经额入路。视力极差宜先经鼻蝶再经额两期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伽玛刀对垂体泌乳素瘤所致不孕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8例经伽玛刀治疗的垂体泌乳素瘤致不孕的育龄女性进行排卵情况追踪。均为已服用溴隐亭治疗的病人。结果 伽玛刀治疗后,成功怀孕26例(73%)。内分泌复查显示:血清泌乳素(PRL)下降,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升高。结论 当口服溴隐亭治疗育龄妇女垂体腺瘤后,仍未能成功怀孕,或垂体瘤进行性增大者,应首选伽玛刀治疗;伽玛刀治疗能改善内分泌平衡,增加受孕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