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加味参附汤对吗啡依赖小鼠及大鼠戒断症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制剂加味参附汤(MSFD)的戒毒治疗作用。方法:剂量连续递增腹腔内给予吗啡造成小鼠及大鼠依赖型,经MSFD及丁丙诺啡(Bup)治疗后,对各组动物的纳洛酮(Nal)催促戒断症状进行评估和综合评分。结果:MSFD能明显抑制吗啡依赖小鼠及大鼠戒断后第2天、第6天Nal引起的催促戒断反应,能减轻戒断后小鼠及大鼠体重的下降,并促进体重的回升;MSFD联合Bup治疗,能协同抑制小鼠及大鼠的戒断反应。结论:MSFD具有一定的戒毒治疗作用,MSFD联合Bup治疗,戒毒作用加强。  相似文献   

2.
艾灸对吗啡戒断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艾灸关元穴对Mor依赖小鼠戒断症状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分正常组、对照组和艾灸组。采用逐次逐日增加吗啡注射剂量的方法,造成对照组和艾灸组小鼠的吗啡依赖后,腹腔注射纳络酮造成戒断模型。结果:艾灸后小鼠戒断症状改善,体重增加,RBC-C3b升高,RBC-IC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艾灸具有改善Mo依赖小鼠戒断症状和增强红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青风藤及青藤碱在体内外对吗啡依赖模型戒断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吗啡依赖豚鼠离体同肠实验及吗啡依赖小鼠催促戒断实验,观察青风藤醇提液及有效成份青藤碱在体外及体内对吗啡成瘾后催促戒断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豚鼠离体回肠标本段在含吗啡(3μmol/L)的37.5℃Krebs液中孵育4 h,形成吗啡依赖回肠,加入纳洛酮(1μmol/L)引起戒断性收缩,观察青风藤或青藤碱预先作用对其影响.以剂量递增法形成吗啡依赖小鼠模型,用纳洛酮进行催促戒断,观察小鼠的戒断反应.结果 青风藤醇提液(1、2、4 mg/ml)以及青藤碱(10、50、250μmol/L)均可不同程度地抑制吗啡依赖豚鼠同肠的戒断性收缩反应,作用呈剂量依赖趋势.青风藤醇提液20 g/kg或青藤碱60 mg/kg,连续3天体内给药,能明显抑制吗啡依赖小鼠纳洛酮催促后产生的跳跃反应.结论 青风藤及其主要成分青藤碱在体内外均能有效抑制吗啡依赖引起的戒断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吗啡依赖豚鼠离体回肠实验及吗啡依赖小鼠催促戒断实验,观察青风藤醇提液及有效成份青藤碱在体外及体内对吗啡成瘾后催促戒断反应的影响。方法将豚鼠离体回肠标本段在含吗啡(3μmol/L)的37.5℃Krebs液中孵育4h,形成吗啡依赖回肠,加入纳洛酮(1μmol/L)引起戒断性收缩,观察青风藤或青藤碱预先作用对其影响。以剂量递增法形成吗啡依赖小鼠模型,用纳洛酮进行催促戒断,观察小鼠的戒断反应。结果青风藤醇提液(1、2、4mg/ml)以及青藤碱(10、50、250μmol/L)均可不同程度地抑制吗啡依赖豚鼠回肠的戒断性收缩反应,作用呈剂量依赖趋势。青风藤醇提液20g/kg或青藤碱60mg/kg,连续3天体内给药,能明显抑制吗啡依赖小鼠纳洛酮催促后产生的跳跃反应。结论青风藤及其主要成分青藤碱在体内外均能有效抑制吗啡依赖引起的戒断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粉防己碱(Tet)与可乐定对吗啡依赖小鼠和大鼠催促戒断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剂量递增方式皮下注射酸吗啡,建立吗啡依赖小鼠和大鼠模型,用纳洛酮催瘾。结果:Tet 15,30或60 mg/kg,可明显抑制小鼠催促戒断后的体重下降及一些戒断体征,大鼠给予 Tet 15,30或60 mg/kg 预处理,可抑制1 h 体重下降,明显改善戒断时的行为表现,戒断症状评分随剂量增加而下降。Tet 15 mg/kg 与可乐定0.075 mg/kg 联用,对吗啡依赖小鼠和大鼠催促戒断症状有明显对抗作用。但以上处理对小鼠和大鼠的跳跃反应均无影响。结论:Tet 可缓解吗啡依赖小鼠和大鼠的戒断症状,小剂量 Tet 与可乐定联用可能是一种较好的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6.
通过力平毒对吗啡依赖小鼠戒断综合征的治疗观察,表明力平毒可明显抑制小鼠戒断跳跃反应,对吗啡依赖性小鼠胸腺及脾脏重量的下降有缓解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救迷断瘾丸对吗啡依赖动物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救迷断瘾丸系纯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不含阿片类药物,实验表明,该药能明显抑制吗啡依赖小鼠的跳跃反应,能明显减轻和抑制大鼠自然戒断和催促后的戒断症状,提示救迷断瘾丸对吗啡成瘾患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扶正中药复方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小鼠肠黏膜CD3^+、CD4‘及CD8^+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香菇多糖片对照组及扶正中药复方大、中、小剂量组,混悬液灌胃给药,免疫组化法测定肠黏膜中的T淋巴细胞(CD3^+、CD4^+、CD8^+)表达水平。结果:模型对照组小鼠肠黏膜中的T淋巴细胞(CD3^+、CD4^+、CD8^+)水平出现低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复方可以显著提高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肠黏膜固有层中CD3^+、CD4^+及CD8^+细胞数量,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环磷酰胺造成的免疫功能低下不仅抑制全身免疫系统,而且对肠黏膜免疫功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中药复方通过恢复或者增强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小鼠肠黏膜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失眠小鼠免疫功能低下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失眠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失眠动物模型免疫功能低下的治疗作用。方法:对小鼠进行每天8 h(过夜)、连续7天慢性束缚应激,制备失眠动物模型。治疗组每天腹腔注射参芪扶正注射液40 m l/kg,模型组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每天体重变化,观察戊巴比妥钠阈剂量小鼠睡眠时间,检测胸腺、脾脏指数,脾淋巴细胞中T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脾淋巴细胞膜IL-2R(即活化T淋巴细胞CD3 CD25 )百分率及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重明显下降,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明显缩短,免疫器官重量、脾CD3 、CD3 CD4 CD8-、CD3 CD4 CD8-/CD3 CD4-CD8 (即CD4 /CD8 )、CD3 CD25 百分率及Con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均明显下降(P<0.05)。经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后,治疗组小鼠体重下降程度明显减轻,免疫器官重量、脾CD3 、CD3 CD4 CD8-、CD4 /CD8 、CD3 CD25 百分率及Con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均明显升高(P<0.05),且均接近正常水平(P>0.05)。结论:失眠可导致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参芪扶正注射液可有效恢复失眠动物模型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壮阳填精口服液对肾阳虚小鼠模型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壮阳填精口服液对肾阳虚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氢化可的松制备肾阳虚小鼠模型;灌胃给予壮阳填精口服液10日后测定小鼠胸腺指数、脾指数;MTF法测定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流式细胞术测定T淋巴细胞亚型。结果:壮阳填精口服液显著提高肾阳虚小鼠胸腺指数,降低其脾指数;促进肾阳虚小鼠ConA、LPS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显著提高肾阳虚小鼠CD4^+亚型细胞百分比及CD4^+/CD8^+的比值,降低CD8^+细胞百分比。结论:壮阳填精口服液明显增强肾阳虚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针对吗啡依赖模型大鼠重要脏器(心脏、肝脏、肾脏)组织细胞凋亡及Bax、Bcl -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递增法皮下注射吗啡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采用HE染色技术、TUNEL法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不同脏器组织的细胞凋亡及Bax、Bcl -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电针组大鼠较模型组、手针组重要脏器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TUNEL阳性细胞率显著降低,Bcl -2值显著升高,Bax值显著降低.结论:电针能有效的抑制吗啡依赖致心脏、肝脏、肾脏组织的细胞凋亡,是治疗躯体并发疾病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2.
清君饮对海洛因依赖者脱瘾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卢慧勤  王耕 《中药材》1997,20(6):319-321
观察中药制剂清君饮对海洛因依赖者脱瘾治疗的临床疗效。以海洛因依赖的自愿戒毒100例为治疗组,另设美沙酮、可乐宁两个对照治疗组(各50例)。清君饮组每日口服180ml,两对照组剂量按文献规定。疗效观察的方法和戒断标准按有关规定。清君饮组在疗程开始后72小时,其控制戒断症状的效果优于可乐宁组,清君饮组在疗程后5天期间其控制戒断症状效果优于美沙酮组。清君饮是一种有效的非依赖性脱瘾治疗药物,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曾燕  梁勋厂  李熳  施静  茹立强 《针刺研究》2004,29(4):245-251
目的 :观察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外侧穿通纤维CA3区直接传导通路长时程增强 (LTP)损害的恢复作用 ,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慢性腹腔注射吗啡建立SD大鼠吗啡依赖模型。在“足三里”和“三阴交”两穴位处给予吗啡依赖和戒断大鼠多次和单次电针治疗 ,并测试学习记忆能力 ,记录CA3区群体峰电位 ,及观察高频刺激引起的LTP效应。结果 :吗啡戒断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LTP效应均受损 ,单次电针治疗对其有一定恢复作用 ,多次电针治疗能完全恢复被损害的学习记忆能力和LTP ,电针效应能被阿片受体抑制剂纳络酮所阻断。结论 :电针穴位通过内源性阿片系统调制吗啡戒断大鼠的突触可塑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哮喘胶囊中吗啡的含量,建立哮喘胶囊质量控制体系.方法 以邻苯二甲酸二正壬酯(DNP)为内标,石英毛细管柱SE-54(30 m×0.32 mm×0.32 μm)为固定相,氮气为载气,FID检测器.结果 在该色谱条件下,吗啡在0.080~0.801 mg·ml-1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9.4%,RSD为2.6%.结论 该方法简单、灵敏、快速、回收率和重现性好,可以作为哮喘胶囊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并比较延胡索及其有效成分左旋延胡索乙素(l-tetrahydropalmatine,l-THP)对大鼠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效应消退时间的影响。方法剂量递增法建立大鼠吗啡CPP模型,雄性SD大鼠颈背部注射吗啡和生理盐水训练10 d,在12 d确认CPP模型建立成功后,连续21 d给予延胡索2,1,0.5 g.kg-1水提液(分别含l-THP0.153,0.077,0.038 mg),以及l-THP 3.76,1.88,0.94 mg.kg-1灌胃治疗,观察各组大鼠吗啡CPP效应的消退时间。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吗啡模型组大鼠在伴药箱停留的时间明显延长(P<0.05);治疗后,延胡索2,1g.kg-1水提液和l-THP 3.76,1.88 mg.kg-1组的CPP效应在用药6 d消退,而模型组、延胡索0.5 g.kg-1和l-THP0.94 mg.kg-1组在用药第2天消退。结论延胡索和l-THP均能加速大鼠吗啡CPP效应的消退,但含一倍量l-THP单体的延胡索中药相当于单独应用约24倍l-THP单体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氏脑针治疗顽固性癌痛的机制及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8月至2020年5月期间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及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收治的120例顽固性癌痛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A组(n=60,宫氏脑针联合吗啡)及B组(n=60,吗啡),比较两组患者的数字评分法(NRS)情况、吗啡日用剂量、血清前列腺素E2(PGE2)、β–内啡肽(β–EP)、内皮素–1(ET–1)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开始两组患者的NRS评分、吗啡使用日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RS评分、吗啡使用日剂量均有不同程度降幅,且A组降幅大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GE2、β–EP及ET–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GE2、β–EP及ET–1均得以下降,且A组下降幅度大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低于B组的3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顽固性癌痛患者,宫氏脑针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减少吗啡使用剂量,降低患者血清内PGE2、β–EP、ET–1等疼痛介质水平,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得以减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与吗啡在割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100例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布托啡诺组50例(A组),镇痛液为0.15%罗哌卡因加0.004%布托啡诺;吗啡组50例(B组),镇痛液为0.15%罗哌卡因加0.004%吗啡。采用视觉模拟镇痛评分法(VAS):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VAS〈3分为镇痛良好,3~4分为基本满意,≥5分为镇痛差。观察48h内瘙痒发生率并记录恶心、呕吐发生情况予以评分:0分为无恶心、呕吐;1分为有恶心、无呕吐;2~3分为恶心、呕吐。结果:两组年龄、体重、麻醉平面、局麻药用量、手术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A组发生恶心、呕吐3例(6%),无皮肤瘙痒患者。B组发生恶心、呕吐16例(32%),皮肤瘙痒12例(2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布托啡诺硬膜外注射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镇痛效果确切,与吗啡相当,但恶心、呕吐、瘙痒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吗啡,是剖宫产术后镇痛治疗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药制剂止泻灵胶囊的身体依赖性。方法采用小鼠跳跃实验、大鼠催促和大鼠自然戒断试验对止泻灵胶囊进行身体依赖性试验。结果止泻灵胶囊在实验中均未出现明显戒断症状。结论止泻灵胶囊无身体依赖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罗哌卡因地塞米松及吗啡混合液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的时效。方法选择ASA1~2级择期子宫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Ⅰ组手术结束时硬膜外单次注入0.25%罗哌卡因6 mL;Ⅱ组硬膜外单次注入0.25%罗哌卡因6 mL(内含地塞米松10 mg);Ⅲ组硬膜外单次注入0.25%罗哌卡因6mL(内含地塞米松10mg+吗啡2mg);Ⅳ组用患者自拉硬膜外镇痛(PCEA)泵,镇痛药液为0.1%罗哌卡因和0.04mg/mL吗啡,背景速度2mL/h,PCA剂量0.5mL,锁定时间15 min,采用PCEA泵持续镇痛呈术后72 h。记录患者术后(72 h内)手术部位出现疼痛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时间,以及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与Ⅰ组比改,Ⅱ组术后无痛状态的持续时间显著延长(P<0.05);Ⅲ组、Ⅳ组术后无痛状态的持续时间均超过72 h,与Ⅰ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各组术后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罗哌卡因及地塞米松与吗啡混合液单次注射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不管是否应用PCEA泵持续输注,均能获得良好和持久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硬膜外吗啡预先镇痛对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经腹子宫切除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预先镇痛组(A组)和术后镇痛组(B组),每组20例。硬膜外阻滞所用局麻药均为2%利多卡因。采用负荷量+持续量+PCA量(LCP)模式病人自控镇痛:负荷量3 ml(2mg吗啡+1.25ng氟哌啶)+持续输注量100 ml(0.125%布比卡因100ml中含3mg吗啡及2.5mg氟哌啶)+PCA量,镇痛泵流速2ml/h,单次PCA量2ml,锁定时间为15 min。A组在切皮前20min经硬膜外导管注入负荷量作为预痛,B组则在术毕注入负荷量。观察并记录术后4、8、12、24、48 h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Ramesay镇静评分、PCA总需要量、总体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在术后8、12、24、48 h的VAS评分均显著小于B组(P<0.05);Ramesay镇静评分及总体满意度则显著高于B组(P<0.05),但A组的PCA总需要量却明显少于B组(P<0.05)。两组均无呼吸抑制发生,且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的发生率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 硬膜外吗啡预先镇痛效果优于术后镇痛,且并发症不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