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综合分析结构性骨移植主要并发症的产生机制、预防和治疗措施。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0-01/2006-04有关同种异体骨移植、结构性骨移植的文献,检索词为“allograft,massive bone allograft,structural allograft”,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清华同方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0-01/2006-04有关大段结构性骨移植的文献,检索词为“同种异体骨移植,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结构性骨移植”,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所有资料进行初审,选择与结构性骨移植并发症有关的文献。纳入标准:①同种异体骨移植相关基础研究。②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临床应用研究。③结构性骨移植的并发症。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5篇外文文献和107篇中文文献,其中113篇关于同种异体骨移植,39篇关于大段骨移植。排除122篇,选择其中30篇进行综述。资料综合:大段同种异体骨是重要的骨替代材料,但移植骨段存在愈合缓慢、生物学性能下降等不足,临床并发症众多,主要包括异体骨骨折、骨不连、感染、肿瘤复发及关节不稳定。预防并发症的方法包括:①移植骨在活体随时间延长骨强度逐渐下降,加速新骨生成可提高移植骨的生物学性能,减少骨折。②提高骨掺入能力可减少骨不连。③感染可能与免疫排斥反应有关,预防感染最好的措施是选择MHC相同的配体,广泛的手术干预,长时间手术暴露,输血量,肌肉皮肤散失,放疗化疗等均与感染有关。④严格掌握保肢指征,术前应用新辅助化疗方案,术中严格按界线切除,术后严密随访等都是减少肿瘤复发的重要措施。⑤异体骨的匹配程度,固定方法,周围软组织重建效果是决定早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软组织重建失败,异体骨骨折,软骨变性坏死关节面塌陷,骨性关节炎是晚期关节不稳定的原因。结论:要提高结构性骨移植的成功率,必须努力减少并发症。如何预防和减少结构性骨移植并发症必将成为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
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关节软骨多处于人体骨骼的重要功能部位,在临床上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关市软骨缺损或变性坏死很常见。日前,使损伤的骨软骨修复至正常骨软骨,许多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将国内外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从关节软骨的基础研究、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的发展概况、取材制备、保存、免疫原性、临床应用等方面做以分析。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0—01/2004—05关于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的文章,检索词为“Osteochondral allograft”,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NK1 1994-01/2004—05关于异体骨软骨移植的文章,检索词为“骨软骨,移植,软骨缺损”,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有关骨软骨保存方法的实验研究。②有关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排除标准:文献中重复研究。未排除非随机、对照、盲法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9篇相关文献,追朔法查找文献12篇,29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30篇文献,其中8篇重复研究,22篇为异体骨软骨移植在口腔颌面部整容中的应用。资料综合:29篇文章中6篇通过实验方法进行异体骨软骨保存方法的比较研究。10篇通过动物实验或临床研究,以对照研究方法证实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与自体骨软骨移植相比较的优越性。13篇通过基础或临床研究,证实软骨自身修复能力有限,异体骨软骨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映对移植的影响。结论:在探索应用何种材料能更有效地治疗关节软骨缺损的过程中,人们一直把希望寄托在比自体骨软骨更理想的替代材料上,在众多的替代材料中,同种异体骨软骨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应用价值,尤其对大块及特定形态结构部位缺损的替代作用。随着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的免疫排斥、软骨保存、软骨退变等问题的进一步解决,必将使关节软骨缺损的治疗学产生革命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关节软骨多处于人体骨骼的重要功能部位,在临床上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关节软骨缺损或变性坏死很常见。目前,使损伤的骨软骨修复至正常骨软骨,许多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将国内外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从关节软骨的基础研究、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的发展概况、取材制备、保存、免疫原性、临床应用等方面做以分析。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0-01/2004-05关于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的文章,检索词为“Osteochondralallograft”,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NKI1994-01/2004-05关于异体骨软骨移植的文章,检索词为“骨软骨,移植,软骨缺损”,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有关骨软骨保存方法的实验研究。②有关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排除标准:文献中重复研究。未排除非随机、对照、盲法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9篇相关文献,追朔法查找文献12篇,29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30篇文献,其中8篇重复研究,22篇为异体骨软骨移植在口腔颌面部整容中的应用。资料综合:29篇文章中6篇通过实验方法进行异体骨软骨保存方法的比较研究。10篇通过动物实验或临床研究,以对照研究方法证实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与自体骨软骨移植相比较的优越性。13篇通过基础或临床研究,证实软骨自身修复能力有限,异体骨软骨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映对移植的影响。结论:在探索应用何种材料能更有效地治疗关节软骨缺损的过程中,人们一直把希望寄托在比自体骨软骨更理想的替代材料上,在众多的替代材料中,同种异体骨软骨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应用价值,尤其对大块及特定形态结构部位缺损的替代作用。随着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的免疫排斥、软骨保存、软骨退变等问题的进一步解决,必将使关节软骨缺损的治疗学产生革命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背景:国内外不少学者运用异体骨移植椎间融合进行椎体切除与重建,骨融合时间优于单纯自体骨移植,其在融合早期能提供支撑稳定作用,但制备异体骨移植材料时,易破坏基质中的骨诱导因子,不利于骨质生长.目的:课题创新性设计并验证自体红骨髓复合自体松质骨填充同种异体皮质骨环重建兔颈椎的能力.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4-10/2006-03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60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0~2.5 kg.其中12只兔用于同种异体皮质骨环的制备;剩余48只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6只.自体红骨髓于髂前上棘穿刺抽取红骨髓;自体松质骨从兔髂嵴处取得三面皮质骨.将自体红骨髓与自体松质骨复合,填充在自制的同种异体皮质骨环中.方法:3组兔采用第4颈椎切除模拟肿瘤切除模型.联合移植组植入同种异体皮质骨环自体红骨髓-自体松质骨复合物:自体骨移植组植入自体骨;同种异体皮质骨环移植组植入同种异体皮质骨环.主要观察指标:以X射线检查、组织形态学检查、血清碱性磷酸酶及扫描电镜观察各组重建颈椎的效果.结果:术后8周,联合移植组、自体骨移植组植骨材料与上下颈椎融合,有大量骨痂,同种异体皮质骨环移植组可见少量骨痂生长,融合不牢.各组血清碱性磷酸酶开始均升高,4周时联合移植组、自体骨移植组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浓度都高于同种异体皮质骨环移植组(P<0.01),联合移植组、自体骨移植组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浓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8周时,3组碱性磷酸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联合移植组、自体骨移植组形成大量成熟骨基质,骨小梁及骨髓腔.扫描电镜观察示联合移植组、自体骨移植组有大量新骨形成.结论:联合自体红骨髓+自体松质骨+同种异体皮质骨环移植和自体骨移植均有效地重建颈椎,自体红骨髓与自体松质骨复合填充的同种异体皮质骨环可明显促进同种异体皮质骨环重建椎体的作用,可以作为有效椎体重建材料.  相似文献   

5.
同种异体骨移植用于骨缺损修复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创伤、感染和骨种瘤等原因导致的骨缺损难以自身愈合,目前治疗主要以骨移植为主。同种异体骨移植与实质脏器移植有所不同,诱发的免疫排斥反应相对较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目的:总结中国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骨肿瘤、创伤性骨缺损和脊柱病变的现状。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及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1983-01/2011-10有关同种异体骨移植在各种骨科疾病中应用的文章,英文检索词为"bone allograft;bone trans plantation;repair;bone defect",中文检索词为"同种异体骨,骨移植,修复,骨缺损"。排除重复性及非中英文语种研究,共保留27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同种异体骨移植作为临床上修复骨缺损的方法,广泛用于骨折、骨肿瘤切除后导致骨缺损的修复、脊柱和关节疾患的治疗。虽然同种异体骨移植存在细菌和病毒感染、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等危险,但是由于它在修复骨缺损时具有的一些优点:结构类似于自体骨,排斥反应较异种骨轻,而且不存在自体骨移植引起的供区损伤、延长手术时间等问题,使其成为修复骨缺损的常用材料。  相似文献   

6.
同种异体骨联合自体骨复合骨移植用于瘤样骨病术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联合自体骨复合骨移植应用于儿童瘤样骨病术后的最佳治疗措施。方法:选择2003-03/2006-03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瘤样骨病刮除植骨术的患儿40例,患儿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植骨材料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复合移植组和自体移植组,各20例。①复合移植组采用同种异体骨、自体骨和自体骨髓的复合骨移植,同时加入庆大霉素针16万单位、万古霉素针400mg和地塞米松针5mg。同种异体骨均来自山西奥瑞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山西省医用组织库)生产的冷冻干燥辐射灭菌骨;自体骨取自患儿髂骨。②自体移植组采用单纯髂骨移植,自体骨取自患儿髂骨,植骨时加入庆大霉素16万单位,不加入地塞米松。③复合移植组患者术中以5mg地塞米松针剂渗入同种异体骨,术后适当剂量的激素静脉滴注;自体移植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应用激素。④术后引流,以24h引流量少于20mL为拔管指标。⑤复合移植组患者中应用去甲万古霉素400mg和庆大霉素16万单位渗入同种异体骨和自体骨中。术后两组均常规应用头孢类或青霉类抗菌素等预防感染。⑥术后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体温、白细胞、血沉恢复正常的时间及需要引流管留置的时间,定期随访。结果:40例患儿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复合移植组组患儿体温、白细胞、血沉恢复正常的时间和引流管留置时间均较自体移植组长[(10.95±2.63,13.85±2.68,25.90±2.53,13.15±3.01)d;(6.95±1.57,8.80±1.96,15.30±2.27,6.40±1.98)d,P<0.01]。②术后随访1 ̄3年,两组患者均有大量骨痂形成,但复合移植组患者骨痂形成量明显多于自体移植组。所有病例中均无感染、无延迟愈合或假关节形成。结论:同种异体骨联合自体骨复合骨移植的植骨融合情况优于自体骨移植。瘤样骨病的病灶较大,需要的同种异体骨量较多,因此机体的反应时间明显延长,术后必须延长引流管留置时间、合理应用激素及抗生素,抵制抗免疫反应及其潜在诱发感染的风险,才能真正发挥复合骨移植在儿童瘤样骨病治疗中的优势,确保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7.
背景:同种异体骨被广泛应用于脊柱侧凸后路手术,大量研究显示同种异体骨移植与自体髂骨移植可取得相近的临床效果.目的:观察不同种类骨移植材料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植骨融合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对比分析,病例来自2000-01/2005-1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对象:选择行后路钉-棒系统矫形手术且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71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其中自体骨移植组21例,同种异体骨移植组23例,自体骨混合同种异体骨移植组27例.同种异体骨为冻干同种异体松质骨,由山西省医用组织库提供.方法:3组骨移植融合手术方法保持一致,按脊柱侧凸类型及后路矫形植骨融合原则进行植骨床准备及植骨.自体骨移植组植入修剪成火柴状的自体髂骨;同种异体骨移植组植入经生理盐水浸泡30~40 min的冻干同种异体松质骨条;自体骨混合同种异体骨移植组植入髂骨碎块与经上述处理的冻干同种异体松质骨碎块.主要观察指标:比较术后第3,9,15,36个月的植骨融合率、Cobb角丢失率及各组术后不良反应.结果:71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自体骨移植组半均融合节段7个,同种异体骨移植组平均融合节段7.6个,自体骨混合同种异体骨移植组平均融合节段8个.术后第9个月,自体骨移植组融合率高于其他2组(P<0.05);Cobb角丢失率3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第3,15,36个月,植骨融合率、Cobb角丢失率3组间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均未发生螺钉及棒的松动、断裂、感染等并发症,其中自体骨移植组发生取骨处疼痛3例,自体骨混合同种异体骨移植组发生取骨处疼痛1例.结论:同种异体骨移植、自体骨混合同种异体骨移植与自体骨移植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中对维持矫形可取得相近的近远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分析不同植骨材料、植骨部位等生物学因素对颈椎融合的影响;融合临近节段退行性变的发生率、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以及临床处理等,为更合理的选择和应用颈椎融合技术,从而进一步提高颈椎融合的远期效果提供依据和研究方向。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80-01/2005-09有关颈椎植骨融合以及融合后临近节段的文章,检索词“cervicalspine,fusion,bonegraft,spinefusion,adjacentsegmentdegeratio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1980-01/2005-09的相关文章,相应检索词分别为“颈椎,融合,植骨,脊柱融合,临近节段退变”,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纳入标准:①有关颈椎各种类型植骨融合以及脊柱融合生物学过程的研究。②有关脊柱融合后临近节段退行性变的研究。排除标准:重复或类似以及陈旧的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87篇有关颈椎植骨融合以及融合后临近节段退行性变的文章,排除重复或类似以及陈旧的研究,24篇符合研究要求。资料综合:①颈椎融合骨移植材料:颈椎融合术中,自体或异体骨移植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单独或与骨形态发生蛋白结合应用,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性能。②颈椎融合部位的选择: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效果优于后路融合。③颈椎融合术后临近节段退行性变的发生及发生率:椎间盘退行性变是融合临近节段最常见的退变表现;融合临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在术后10年随访可高达25%,而有症状的患者相对较少;颈椎前路融合后临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后路融合。应用坚强内固定、术后颈椎曲度异常、融合节段过长、融合术中小关节损伤以及术前临近节段存在退行性变迹象的患者容易出现融合临近节段退行性变。结论:颈椎前路融合中,合理选择生物合成材料,以及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等骨生长因子不仅可获得良好的融合,而且可避免骨移植并发症的发生。生物力学异常是导致临近节段退行性变的重要因素;导致临近节段退行性变的可控危险因素包括不使用或选用动力性内固定、保护融合临近节段的小关节、融合长度和矢状面平衡;无症状的临近节段退行性变虽常见但与临床症状并不具有相关性;临近节段退行性变的外科治疗包括神经减压和延长融合范围。  相似文献   

9.
背景:目前用于颈椎前路的填充材料较多,以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多见,但自体骨取材引发供骨区出血、感染、术后疼痛等并发症被临床工作者逐渐重视。同种异体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可作为一种比较理想的融合器填充材料。目的:对比异体骨与自体骨填充椎间融合器结合钢板内固定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前路融合中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对44例脊髓型颈椎病共44节段实施前路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取颈前斜切口2.0-3.0 cm,切除椎间盘及后纵韧带,尽量保留终板。其中24例取自体髂骨填充椎间融合器,20例采用同种异体骨填充,以JOA评分、Odom’s疗效评定标准及X线射片评定两组疗效。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均获得12-18个月随访。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及JO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临床疗效评定(Odom’s标准)优良率,同种异体骨组高于自体骨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3,6个月同种异体骨组融合率较自体骨组低,12个月时两组融合率均为100%。影像学结果提示,术后3,6,12个月同种异体骨组与自体骨组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前凸Cobb角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同种异体骨作为椎间融合器填充材料,融合率与自体髂骨相似,并可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及恢复椎间隙高度,可作为理想的骨填充材料应用于颈椎前路手术。  相似文献   

10.
同种异体气管移植的研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背景:同种异体气管移植是气管移植研究的热点,新观点、新进展不断涌现.目的:总结分析近年来气管移植的现状及进展,介绍气管移植研究的新方法、新观点.检索策略: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以网络数据库资源为主,查询 Science Direct,Pubmed,Springer等数据库 1990-01/2007-07有关同种异体气管移植方面的文章,检索词为"tracheal,allotransplantation,allograft",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1994-01/2007-07有关同种异体气管移植方面的文章,限定文章种类为中文,检索词"同种异体,气管,移植".初检得到328篇文献,140篇符合纳入标准,取其中有关气管移植的30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纳入标准:文章所述重点与气管移植相关.排除标准:重复性文章.文献评价:30篇文献中7个实验分析了移植气管的血运建立问题;17个实验分析了气管的免疫排斥问题;6个实验分析了移植气管组织细胞的再生与组织诱导因子问题.资料综合:通过文献回顾,发现决定同种异体气管移植成败的关键集中于以下3方面:①移植气管的血运建立.②移植气管的免疫原性及免疫反应强度.③移植气管组织细胞的再生.结论:在同种异体气管移植中各种相关因素的重要性及相互间的影响还需要进行深入分析.期望将来通过对各种组织诱导因子及局部应用的免疫抑制缓释剂的研究,在同种异体气管移植的研究领域中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