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是妇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引起肺动脉栓塞,是导致病人术后急性期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本文综述了妇科手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性护理进展。提出全面的护理评估、认真的病情观察、积极的早期活动、针对性药物及物理预防护理措施,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 方法 将62例骨科术后患者分层随机分为干预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在药物治疗方法及常规护理等相似情况下,比较两种护理方法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是否有差别。 结果 干预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3.
<正>下肢静脉血栓作为剖宫产术后常见并发症,如果治疗不及时,将会严重影响着产妇的生活质量,如果栓塞脱落形成急性肺栓塞时,可能严重影响产后恢复,甚至危及产妇生命~([1])。随着医疗及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二级预防,而是对于疾病给予针对性预防及护理措施,从根源上避免疾病的发生,达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768例妇科手术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及术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护理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优于护理前(P0.01)。护理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预防妇科术后下肢DVT,改善临床预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将品管圈应用于骨创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以降低患者DVT发生率。方法:2012年7月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对2012年7-9月住院患者DVT预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改进对策并予以实施,再调查10-12月住院患者DVT发生率,对两者进行比较。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DVT发生率由7.81%下降至3.33%。结论:对骨创伤患者开展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患者DV T预防管理的质量,并切实减少患者DV T发生。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1):4188-4190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进行脑瘤术治疗的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化护理的同时行预防性护理。结果研究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满意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瘤术后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开展预防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22例乳腺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予以溶栓、抗凝治疗及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本组22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均在1周-2周内消失.功能恢复良好,治疗期间无并发症发生,无大出血及肺栓塞发生,治疗后均顺利出院.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促进乳腺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循序减压弹力袜预防妇科根治性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LDVT)的效果.方法 将90例妇科根治性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4例,对照组46例.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措施下采用循序减压弹力袜预防LDVT;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护理预防LDVT.观察住院期间两组患者术后双下肢疼痛及LDVT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LDVT发生率比较,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循序减压弹力袜能有效预防妇科根治性手术术后LDVT的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李佳楠  廉莹 《全科护理》2016,(21):2213-2214
结合近期相关文献的报告,根据血栓形成的机制及高危因素,通过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肿瘤术后病人提前进行护理干预,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如评估易发人群、加强健康教育、测量下肢周径、增加下肢活动(脚腕活动、勾趾、背伸脚掌),应用压力抗栓泵预防性治疗等可有效降低血栓形成的危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干预在肿瘤患者术后疼痛控制中的作用。方法:对2013年1~7月82例我院收治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评估,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品管圈干预,包括组建疼痛管理团队,确立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护理中存在问题,制定疼痛管理制度及疼痛优化护理措施并实施。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强度、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品管圈干预能够显著减轻术后疼痛症状,观察组患者在疼痛认知、自我护理活动认知、自我护理处理、自我护理活动及HRQOL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品管圈干预能够有效缓解肿瘤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认知和自我护理能力,同时也增强了护士的护理水平,明显地提高了护理的有效性,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干预性护理防止腹腔镜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与意义.方法 将我院2011年1~4月123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23例随机分为干预组61例和常规组62例.常规组在手术过程及术后进行常规性的护理,而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干预护理.并于术后1周比较2组患者DVT的发生情况,并分别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栓子的检出率和大小情况.结果 常规组术后有5例发生DVT,干预组仅1例发生;且干预组的栓子检出率以及栓子大小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干预性护理可有效防止腹腔镜手术后DVT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口腔肿瘤术后口腔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以“降低口腔肿瘤术后口腔感染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设立目标,从人、物、法3个方面查找原因,经过要因论证,确定主要因素,提出并落实有效的对策。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8月口腔肿瘤术后患者104例为活动前组,2012年9月—2013年5月口腔肿瘤术后患者107例为活动后组,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患者的主观感觉、护士的评估和口腔分泌物细菌培养,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口腔感染情况和护士操作技能改善情况。结果活动后口腔感染发生率为8.41%,活动前为1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3,P<0.05);口腔肿瘤术后患者口腔舒适度高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766,P<0.01);活动后发生口臭11例,活动前为2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83,P<0.01);品管圈活动后护士口腔护理理论考核与技能操作成绩分别为(93.07±3.55),(94.27±3.58)分,高于活动前的(84.56±2.78),(86.01±4.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7.782,-5.882;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为患者提供了清洁、舒适的口腔护理服务,提高了护士护理技能水平,降低了口腔炎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品管圈活动法对输液外渗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减少输液外渗的再发生。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用自行研制的调查表随机进行横断面调查,对2012年1~6月输液外渗24例进行分析并查找原因,于2012年7~12月输注高渗性营养液和细胞毒性药物时,采取输液前预防、外渗后指导和相关知识教育跟进的三维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干预前后输液外渗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输注高渗性营养药,护士选择输注工具和部位正确率明显提高,输液外渗明显减少。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减少了输液外渗病例,达到预期干预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品管圈护理管理提高普外科手术质量,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方法以品管圈护理管理为分界点,将160例普外科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实施品管圈管理,对照组100例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的手术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护理文书、消毒隔离、行为规范、手术室护理配合等护理质量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的团队凝聚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协调沟通能力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品管圈护理管理能够有效增强护士的护理能力,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护理文书不合格例数的影响。方法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护理文书不合格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将改进前后的情况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护理文书不合格例数由活动实施前的88例/月降至实施后的44例/月,达标率为105%,进步率为50%。对改进前后护理文书不合格例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品管圈手法运用于护理文书的质量管理中,使圈员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管理权,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将品管圈成果标准化,可有效降低护理文书的不合格例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小组活动对妇科腹腔镜术后发生非切口疼痛的影响。方法:遵循品管圈活动程序,确立"降低妇科腹腔镜手术后非切口疼痛的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要因分析、拟定对策,运用PDCA循环原则进行对策的实施和效果核查、标准化处置等。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妇科腹腔镜手术后非切口疼痛的发生率从88.52%降至37.1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品管圈小组活动可以有效降低术后非切口疼痛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护士"三查七对"正确执行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主题、现状把握、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制定并实施对策。结果:实施品管圈后护士操作过程中"三查七对"正确执行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正确运用品管圈可有效提高护士"三查七对"正确执行率,加强护士的查对意识,提高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和管理能力,形成上下互动式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抢救车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讨论品管圈活动是否可提高全院抢救车管理质量。方法成立“急救保障”品管圈,通过现状调查、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对策实施、效果检查及巩固措施等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对全院45个护理单元抢救车内药品、器材进行管理。评价品管圈活动前后有形成果及无形成果。结果护士在品管圈活动后交接抢救车用时从(5.0±1.3) min下降至(2.0±0.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32,P<0.01);品管圈活动后护士对使用抢救车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00,P<0.01);活动后抢救车内药品、器材管理检查平均得分由(95.8±1.8)分上升至(98.2±2.1)分,抢救药品器材完好率从92%上升到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χ2分别为-5.821,6.380;P<0.05)。品管圈活动后护士品管圈手法运用、团队精神、沟通协调、活动信心、参与感、向心力6个方面评分均高于活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分别为-28.7,-9.5,-11.2,-29.8,-55.9,-15.5;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护士交接抢救车的用时,提高护士使用抢救车的满意度及抢救药品器材完好率,而且大大提高了全院抢救车管理质量及圈员的质量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脑卒中单元护理文书书写缺陷率的影响。方法:2013年2~5月,我科运用品管圈及PDCA方法对护理文书书写缺陷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并实施相应计划和整改措施,对病历进行不定期检查,实施护理文书书写的持续改进。结果:护理文书书写缺陷率明显下降。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进一步规范了护理文书书写,提高了护理文书书写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