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目前冷鲜肉制品保质期短、品质不稳定、易腐败变质等状况,考察了不同浓度普洱茶提取物(PETs)对冷却猪肉糜货架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却猪肉糜中添加0.02%-0.12%的PETs后,在贮藏期间不仅可以有效抑制肠道茵群、假单胞茵和菌落总数的增殖,还可降低挥发性盐基氮和硫代巴比妥酸值的累积,增加红度值并保持猪肉糜良好的感官性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95%的乙醇为溶剂,采用超声辅助提取的方法对野艾蒿进行提取,得到的粗提物干膏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依次萃取,得到不同的萃取组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野艾蒿中的挥发油。采用滤纸片法和二倍稀释法研究各个萃取组分和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抑菌活性。并研究了野艾蒿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曲线的影响。以昆明小鼠为实验动物进行体内抑菌实验。体外抑菌实验表明各组分的抑菌能力大小为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石油醚相=挥发油。水相组分未检出抑菌活性。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挥发油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依次为为10.00,2.50,5.00,10.00mg/mL。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体内抑菌实验表明小鼠灌胃0.50 g/kg的野艾蒿提取物时,体内抑菌活性最好。比模型组的死亡率降低了77.78%。实验表明野艾蒿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对草果抑菌物质进行初步提取和分离,研究石油醚萃取物、氯仿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曲线及膜通透性的影响,探讨草果提取物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氯仿萃取物最小抑菌浓度最小均为1.25mg/mL,石油醚萃取物为2.5mg/mL,正丁醇萃取物为5mg/mL。在草果提取物最小抑菌浓度作用下,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曲线各时间点的OD值增长不明显,细胞膜通透性有所提高,其中蛋白质含量呈小幅度降低,菌液电导率呈上升趋势。草果提取物能有效地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可能与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破坏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4.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天然化合物对多种细菌具有抗菌活性。该文综述了国外的一些植物源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这些植物主要包括红葱、马黛茶、牛至、蔓越莓、葡萄籽、绿茶、茴香、薄荷、蓝桉、夏季香薄荷、冬季香薄荷、橄榄、大蒜、银斑百里香、铺地百里香等,它们的提取物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强力的抗菌剂。一些植物源提取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和抗菌机制已被确定和揭示。已有研究结果表明,食品相容的和安全的植物源提取物能够被用于减少食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产的毒素,是一种新颖的有潜力的天然防腐剂或杀菌剂。  相似文献   

5.
柚皮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乙醇作提取剂提取柚皮,得到黄酮含量为10.9%的柚皮提取物(SPE),进而研究了SPE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产毒的抑制效果。通过固体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滤纸片扩散法测定其相对抑菌活性;通过TNase反应测定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毒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柚皮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柚皮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是2%;当提取物浓度为1%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毒的抑制率达75%。同时,研究表明,柚皮提取物的抑菌作用受pH和温度的影响较明显,SPE在酸性条件下的抑菌效果较好,低于50℃处理样品对其抑菌效果影响不大,但高于80℃处理,样品抑菌活性将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食品工业科技》2004,(05):64-66
以乙醇作提取剂提取柚皮,得到黄酮含量为10.9%的柚皮提取物(SPE),进而研究了SPE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产毒的抑制效果。通过固体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滤纸片扩散法测定其相对抑菌活性;通过TNase反应测定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毒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柚皮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柚皮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是2%;当提取物浓度为1%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毒的抑制率达75%。同时,研究表明,柚皮提取物的抑菌作用受pH和温度的影响较明显,SPE在酸性条件下的抑菌效果较好,低于50℃处理样品对其抑菌效果影响不大,但高于80℃处理,样品抑菌活性将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文章研究野艾蒿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的作用机制。通过野艾蒿提取物作用后SA细胞外碱性磷酸酶(AKP)含量、电导率大小以及DNA和RNA大分子物质含量的变化研究其对SA细胞壁及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通过测定SA胞内蛋白含量的变化研究野艾蒿提取物对SA蛋白合成的影响;通过测定苹果酸脱氢酶(MDH)和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研究野艾蒿提取物对SA呼吸代谢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野艾蒿提取物对SA细胞形态的影响。通过1%的葡聚糖凝胶电泳测定野艾蒿提取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野艾蒿提取物作用后SA胞外AKP含量升高,电导率增加,核酸含量无明显变化,SA胞内蛋白含量降低,MDH和SDH活性降低,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野艾蒿提取物与SA的DNA发生紧密的结合。由此可知,野艾蒿提取物是通过影响SA细胞壁及细胞膜通透性、胞内蛋白含量、MDH和SDH活性并且与SA的DNA发生结合发挥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溶剂普洱茶提取物及萃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论文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和最低抑菌浓度检测了水提、75%和95%乙醇普洱茶提取物对S.aureus、E.coli、P.aeruginosa及B.subtilis体外抑菌效果。同时分析了95%醇提物的不同溶剂萃取物对供试菌的影响。结果表明:95%乙醇浸提物抑菌效果最好,尤其对S.aureus、E.coli最为明显,抑菌圈分别为19.58±0.24 mm、14.58±0.24 mm,MIC分别为0.63 mg/mL,0.39 mg/mL,但对B.subtilis抑菌效果差。在95%醇提物的不同溶剂萃取物中,萃取物抑菌活性为:乙酸乙酯>正丁醇>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萃取物对S.aureus抑制效果最好,其抑菌圈直径为31.88±0.24 mm,MIC为0.47 mg/mL。普洱茶提取物的醇提乙酸乙酯萃取提物能显著抑制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的生长,研究结果为普洱茶抗菌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实践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火炭母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及稳定性。方法:用牛津杯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来测定火炭母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OD600 nm值为指标,进一步探讨温度、pH、紫外线及Na+、K+、Ca2+等金属离子对其抑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火炭母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抑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为8 mg/mL;火炭母提取物在热处理、不同pH、紫外线照射等情况下抑菌活性较为稳定;当添加不同金属离子时其抑菌活性具有明显差异,0.1 mol/L Na+、K+处理时其抑菌活性有所下降,而在0.1 mol/L Ca2+处理时其抑菌活性丧失。结论:火炭母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稳定的体外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95%乙醇扁枝槲寄生提取物的抑菌效应,并研究了抑菌机理。研究发现,95%乙醇扁枝槲寄生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李斯特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及变异微球菌均有明显抑菌效果,对枯草芽孢杆菌和纳豆芽孢杆菌无明显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最好(最低抑菌量为0.1 mg/m L)。进一步研究发现,提取物可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壁及细胞膜的通透性,引起细胞内含物如可溶性糖类、蛋白质等外泄,导致电导率上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透射电镜观察证实了提取物不仅能作用于菌体的壁膜系统,破坏菌体细胞的正常结构,还能通过抑制细胞分裂等方式来杀灭菌体。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扁枝槲寄生具有开发成天然食品添加剂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1.
传统普洱茶与现代普洱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伟 《茶苑》2004,(1):21-22
普洱茶具有独特的品质及其保健功效。普洱茶经过1000余年的历史演进,至今仍处于上升发展的历史时期。普洱茶原产地在滇南思茅、西双版纳等地,其原料为大叶种乔木型茶树鲜叶,采白海拔1000m以上的山区及坝缘丘陵地带。在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普洱茶加工工艺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  相似文献   

12.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8):142-148
为探讨超高压处理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研究了普洱生茶经100500 MPa超高压处理后的咖啡碱、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香气组分的变化规律,最后进行了感官品质的评价。结果表明: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等理化成分含量经超高压处理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符合普洱茶自然陈化的一般趋势;生茶在300500 MPa超高压处理后的咖啡碱、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香气组分的变化规律,最后进行了感官品质的评价。结果表明: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等理化成分含量经超高压处理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符合普洱茶自然陈化的一般趋势;生茶在300400 MPa下处理时感官评分较对照组高,口感和自然陈化的2年普洱茶相仿;经300 MPa下处理的生茶样品的香气组分与对照组相比,萜烯、酯类、醇类和醛类的质量分数明显增加,烷烃类和酮类有所下降,并且新增了α-柏木烯(1.26%)、4(14),11-桉叶二烯(1.55%)、癸醛(0.71%)等香气成分,这对普洱茶的风味改善起到良好效果,并与感官评定结果相符合,说明适当的超高压处理对加速普洱茶的陈化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微波干燥普洱茶对茶多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普洱茶为原料,通过对传统与微波两种干燥条件下加工的普洱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对比分析后表明微波短时干燥对普洱茶中茶多酚的含量影响很小,可以应用微波对普洱茶进行干燥加工。  相似文献   

14.
研究茶多酚在不同条件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产生的影响。首先测定茶多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再测定茶多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产生的抑制作用;又测定不同NaCl浓度、不同pH、不同加入时间、不同培养温度,茶多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多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8 mg/mL;当茶多酚浓度分别为0.5,1和2MIC时,其对生物膜产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0 mg/mL和30 mg/mL NaCl以及酸性条件可增强茶多酚的抑制效果;越早加入茶多酚,其对生物膜抑制效果越好;28℃与37℃培养,茶多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湄潭白茶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湄潭白茶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及其稳定性.方法:采用牛津杯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湄潭白茶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及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并进一步探讨温度、pH、紫外线照射和金属离子对其抑菌活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湄潭白茶多糖...  相似文献   

16.
探讨夹江石斛水提取物(DJWE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及抑菌机制。采用96孔板微量肉汤稀释法以及平板培养法检测DJWE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通过测定培养液中碱性磷酸酶(AKP)、电导率、大分子物质吸光度(OD)值以及菌体DAPI的荧光强度,研究DJWE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通透性、细胞膜通透性和核酸合成的影响。DJWE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浓度为70 mg/mL;经DJWEs处理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液中AKP的含量明显增高(P0.05),但电导率和大分子物质的O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API染色后核酸荧光强度有显著变化(P0.01)。DJWE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抑菌机理可能涉及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壁通透性和核酸DNA和RNA合成。  相似文献   

17.
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分别研究不同浓度的普洱茶和绿茶提取物对李斯特氏菌(L. monocytogenes)、猪粪链球菌(S. faecalis)、大肠杆菌(E. coli)、鼠伤寒沙门氏菌(S. typhimurium)、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和炭疽杆菌(B. anthracis)6 株食源性微生物和致病菌的抑制效果及其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普洱茶提取物在1%~7%(m/V)范围内对李斯特氏菌(L. monocytogenes)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MIC 为0.07mg/ml,在5%~7% 范围内对所有供试菌种均有抑制作用,对炭疽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好。绿茶提取物在1%~2%(m/V)范围内仅对李斯特氏菌(L. monocytogenes)有抑制作用,其MIC 为0.09mg/ml,在3% 时仅对炭疽杆菌(B. anthracis)无抑制作用,在4%~7% 范围内对所有供试菌种都有抑制作用,对猪粪链球菌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不同溶剂对云南普洱茶及其原料进行萃取分离,然后使用分光光度法分别对不同提取物的总多酚(含儿茶素)、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氨基酸、蛋白质和多糖等化学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云南普洱茶及其原料晒青毛茶不同溶剂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总多酚(含儿茶素)、氨基酸、蛋白质、多糖等成分在普洱茶乙醇浸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及乙醇溶解物中的含量均低于其原料晒青绿茶相应提取物中的含量;而在各种溶剂提取物中云南普洱茶中的茶黄素和茶红素的含量较其原料晒青绿茶中的含量低,茶褐素含量则较高。实验结果为合理选择普洱茶有效成分的提取溶剂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不同溶剂对云南普洱茶及其原料进行萃取分离,然后使用分光光度法分别对不同提取物的总多酚(含儿茶素)、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氨基酸、蛋白质和多糖等化学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云南普洱茶及其原料晒青毛茶不同溶剂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总多酚(含儿茶素)、氨基酸、蛋白质、多糖等成分在普洱茶乙醇浸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及乙醇溶解物中的含量均低于其原料晒青绿茶相应提取物中的含量;而在各种溶剂提取物中云南普洱茶中的茶黄素和茶红素的含量较其原料晒青绿茶中的含量低,茶褐素含量则较高。实验结果为合理选择普洱茶有效成分的提取溶剂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设置初始水分含量、初始pH和翻堆间隔这三个渥堆工艺条件,在实验室规模下进行模拟渥堆正交实验,研究其对普洱茶特征成分和品质的影响,确定渥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适当的初始水分含量和翻堆间隔都有利于以茶多酚为主体的一系列化学成分的转化和品质的形成,而初始pH对最终品质的影响不大。结合感官评价得出,最佳的渥堆工艺为,初始水分含量应为45%,不调整初始水分pH,翻堆间隔为6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