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爆炸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梁桥受力和变形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爆炸压力时程荷载加载在0号块位置下桥梁结构整体响应及其变形特性,并通过改变主梁混凝土材料的强度、爆炸荷载曲线,对材料参数、加载大小、加载速率等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了爆炸荷载位于支点附近截面时,一般造成桥梁结构爆点附近的局部变形;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在结构发生整体变形及大面积局部变形的时候有利于结构抗爆;加载速率越大,变形效应越大;在加载冲量相等的情况下,随着加载峰值超压的增大,变形效应也将增大。文章研究结论可为桥梁结构的抗爆设计以及综合防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维全  韩冬 《中外公路》2011,31(4):18-21
综合考虑水对加筋土挡墙的影响及加筋土挡墙中面板的作用,提出一种新型加筋土结构,即墙后设置砂反滤层的筋一板无连接加筋土挡墙.采用复合材料理论,对其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研究内容包括加筋土挡墙的应力分布、沉降及墙面侧向位移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无连接加筋土挡墙的结构特性较传统加筋土挡墙有一定的优越性,具有应用及推广的实用价...  相似文献   

3.
风积沙的压实特性与循环荷载下变形性状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对风积沙压实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含水量对风积沙压实影响的机理。通过动三轴试验,得到了影响循环荷载下风积沙变形特性的主要因素为压实含水量、循环应力比和围压。  相似文献   

4.
宣大高速公路小桥涵单板受力荷载试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贾钢 《华东公路》2005,(2):17-19
单板受力是目前高速公路小桥涵普遍存在的病害,用荷载试验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判断,以掌握小桥涵当前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性能,为维护小桥涵的正常使用及维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泥质红砂岩粗粒土填料,采用MTS分别模拟地震荷载、交通荷载、加-卸载多循环荷载进行大尺寸模型试验,研究了钢网面板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在上述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获得了不同峰值的水平地震激励下模型挡墙不同位置的水平动位移、竖向动位移峰值响应等实测值;采用不同频率、不同幅值的竖向交通荷载正交试验法,获得了该模型挡墙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水平变形、最大沉降量及位置等动力特性参数值;通过7种荷载、21组加卸载循环试验,获得了加一卸载多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实测沉降值。试验结果表明:该加筋结构具有整体变形的特性,是优良的抗震结构,能承受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地震荷载;同时该加筋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破坏性,重复荷载的幅值和振动次数对结构动力变形特性的影响较大,而振动频率对变形特性的影响不显著;多循环荷载作用下该加筋结构能够明显减小不均匀沉降。过长的筋材并不能明显地改善加筋土挡墙的动力特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多级加筋土挡墙动力试验研究不足的状况,通过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对地震荷载作用下双级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的动力特性进行研究。运用Bockingham π定理对双级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模型进行相似设计,采用标准砂作为回填砂、混凝土砌块作为挡墙和土工格栅作为筋材构成试验模型,并测试墙体和回填土的反应特性,得到土压力、墙面位移和土体加速度。试验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挡墙立面墙体呈现倾斜并带有屈曲外鼓变形模式;挡墙水平位移、顶部沉降及分层沉降均随着地震峰值加速度增大而增大,最大值发生在挡墙顶部;随着输入地震荷载增大,砌块式挡墙缝隙中先出现淌砂,最后顶部模型砖掉落,挡墙破坏;加速度沿墙高存在放大效应,地震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随着峰值加速度的增大而减小;下级挡墙峰值动土压力均呈现“中间大两端小”分布规律;上级挡墙峰值动土压力在小震时呈现“中间大两端小”,强震时呈现“中间小两端大”分布规律;台阶处下级挡墙顶部动土压力和水平位移均大于上级挡墙底部相应值。研究成果可为双级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的抗震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新型加筋土挡墙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向京  许桂林  王维  刘泽 《公路工程》2009,34(6):8-11,15
以湖南湘潭至衡阳高速公路西线加筋格宾挡墙为工程背景,通过MTS万能材料试验机模拟交通荷载,对加筋格宾挡墙、绿色加筋格宾挡墙和钢网面板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三种加筋挡墙分别施加五种频率(2、4、6、8、10Hz)、四种幅值(30~60、40~80、50~100、60~120kPa)的交通荷载,每种幅值不同频率时竖向荷载作用次数不少于10万次,每种幅值不少于40万次,每种加筋挡墙累计荷载作用次数不少于200万次。得到了三种新型挡墙在竖向疲劳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水平变形、最大沉降量位置及最大累计水平变形率、最大累计沉降变形率的大小,总结了三种挡墙在不同动应力幅值、不同频率的重复荷载作用下的疲劳力学特性。所得结果为上述三种加筋结构在交通荷载作用下的工程应用提供了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8.
以南通一船坞工程为例,通过现场试验分析水平荷载桩的受力特性,得出了在各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水平位移与水平荷载之间的关系和桩身的位移、转角及弯矩分布规律。通过桩身应力测试。研究了水平荷载桩的应力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
轴、横向荷载下桥梁基桩的受力分析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通过综合分析,采用层状横向各向同性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利用有限元-有限层法,并计入桩顶P-△效应对桩身内力的影响,提出了轴、横向荷载下桥梁基桩的受力分析方法,并对室内模型试验研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交通运输日益呈现高速化、重载化及大流量化的趋势,车辆传递给道路结构的循环荷载效应日益显著,明确循环荷载下高填方风积沙路基变形规律是其合理应用的关键。以新疆阿乌高速公路某标段为依托,通过分析现场监测站数据和室内动三轴试验,揭示在循环荷载下高填方风积沙路基的变形规律,对比分析现场观测站的路基沉降数据和室内试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高填方风积沙路基在施工完成后初期的压缩变形量很大,工后一段时间后沉降量较小且沉降变形逐渐趋于稳定。工后沉降量约为路基高度的0.3%;高填方风积沙路基的沉降量与其竖向填筑高度基本成正比。高填方风积沙路基沉降变形规律说明其工后沉降不会过大。  相似文献   

11.
庄维健 《公路》2002,(10):11-14
提出一种可替代拉筋带的新型加筋材料——加筋环,其作用机理是将填料产生的侧向压力转由加筋环承担。该加筋体的优越性在于:加筋体受力状态易于测试和分析,因此设计更加可靠,而加筋材料的费用却较之采用拉筋带有大幅度下降。此外,加筋环还具有对填料适应性强,加筋材料易于防腐,以及有利于施工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加筋土挡土墙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一高速铁路应用实例,介绍和探讨了加筋土挡土结构的强度、稳定性等方面的设计理论及方法.加筋土挡土墙的设计应进行内部稳定和外部稳定计算:内部稳定计算包括筋带的强度验算和抗拔验算,确定筋带的长度和截面积及面板的厚度;外部稳定验算包括挡土墙沿基底滑动验算、基底承载力验算、倾覆稳定验算、地基与墙后土体的整体滑动验算以及必要时的地基沉降验算.  相似文献   

13.
对板闸立交桥B、C匝道的加筋土挡墙进行了原型墙测试,在此基础上,运用岩土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方法,对挡墙面板压力、侧位移、筋带拉力等进行对了比分析,数值计算与实测的结果吻合较好,表明有限元之于加筋土挡墙结构是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蒋洋 《交通科技》2003,(1):42-44
阐述加筋土挡墙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所采用的编程环境、程序设计的理论依据及其原理,并结合算例对程度的实践应用性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5.
双侧加筋土挡土墙计算图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鉴于双侧加筋土挡土墙填土的宽高比不同,以及双侧拉筋相互交错的条件不同,会使得挡土墙的工作机理和受力情况有很大变化,提出了双侧加筋土挡土墙的三种计算图式。同时通过模型试验对这三种图式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发展,高路堤加筋土挡墙修筑需求增大,而高路堤加筋土挡墙受力变形较一般路堤加筋土挡墙复杂,目前对其研究较少。为研究高路堤加筋土挡墙的受力变形特性,采用实际的工程图集案例,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有限元模型,通过改变结构设计参数的单一因子,分析填料、加筋率、平台宽度等主要设计参数的敏感性,筛选出满足稳定性要求的设计参数取值范围,实现高路堤加筋土挡墙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7.
直立式加筋土挡墙力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广东河(源)龙(川)高速公路的加筋土挡墙试验,运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对加筋土挡墙的力学特性进行数值分析,对直立式加筋土挡墙墙面变形、墙内土压力的分布规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陡边坡的支护,提出一种后牵引式加筋挡土墙,通过有限差分法软件FLAC3D建立其数值分析模型,着重分析了后牵引式加筋挡土墙在自重和上部荷载作用下的水平位移、填土的沉降、格栅的应力、外部稳定性,并与常规加筋挡土墙做比较。结果表明:后牵引式加筋挡土墙在抗滑桩的“牵引”作用下能够大幅度地减小挡墙的水平位移以及填土的沉降量;而常规加筋挡土墙易于在自重和荷载作用下发生外部稳定性破坏;后牵引式加筋挡土墙通过“牵引”作用可以避免发生破坏,从而提高填土的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