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滑坡监测的目的是获取滑坡变形特征和演变过程.对于一些重要场地,判断其是否存在潜在滑坡时,深部位移监测是最直接和最有成效一种手段.通过在某厂房后坡两个监测断面设置5个深部位移监测孔,根据监测结果对滑坡体的范围、整体活动性、滑动方向、滑动面进行以及滑坡类型进行探讨和分析.监测结果表明:厂房后坡具有牵引式滑动特征,活动性明显;坡体位移速度较大,雨季有加速变形的特征;坡体前缘滑面已局部贯通,中、后部滑带也处于蠕动变形状态.  相似文献   

2.
根据西乡固戍第三工业区山体滑坡区域地质条件和边坡体的基本特征,分析诱发滑坡的主要原因,并对滑坡体稳定性进行定性分析。通过反演计算,确定饱和状态下滑动面强度参数,利用传递系数法对滑坡进行稳定性评价和剩余推力计算;根据计算结果,采用削坡减载、抗滑桩、预应力锚索、锚索(杆)格构梁等措施对边坡进行综合治理。监测结果表明,在后期连续强降雨情况下,滑坡体变形稳定,治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巴东新城区巴东组第3段岩体中软弱夹层的分布特征、滑坡滑带的发育特征,结果表明巴东组第3段岩体中发育的滑坡滑带可与原岩中的软弱夹层对应,软弱夹层受构造剪切和地下水泥化作用发育成以碎石夹泥或黏土夹碎石为主的滑带.分析认为黄土坡滑坡、赵树岭滑坡的深层变形与巴东组第3段次级褶皱发育、层间劈理密集导致岩体破碎有关,而两滑坡滑体结构差异主要原因是原岩中夹层发育密度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4.
藏东察雅地区断裂及滑坡研究成都较低,为了研究藏东察雅地区断裂对滑坡的控制作用,本文通过藏东察雅地区的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资料分析等方法,在查明川求措断裂及斯苏瓦断裂的性质及展布的基础上,对该两条断裂对滑坡的控制作用进行研究,发现断裂在坡体上的分布位置不同,对滑坡的控制作用也会不同:①断裂位于斜坡上且走向与斜坡坡向相同时,断裂作用引起地形改变,例如断层崖、坡中谷、冲沟等,以此来控制滑坡的边界;②断裂从斜坡上部穿过,变形作用形成的节理、裂隙,造成斜坡岩体中结构面密集发育,成为潜在滑动面;③断裂从滑坡体中穿过,断裂作用形成的陡坎、低洼负地形易导致新滑坡复活,并成为新滑坡的后缘边界。  相似文献   

5.
依据工程勘察资料,分析某工程高台阶人工填土滑坡体的成因,进行稳定性计算,经方案比选提出的治理方案实施后,坡体已趋稳定.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宽城县遵(化)-小(寺沟)铁路穿越一个体积约77×104m3的古滑坡体,因在滑坡前缘以路堑方式穿过,开挖施工导致古滑坡复活.为保障未来铁路的运营安全,需要对其进行彻底治理.在现场地质调查及试验,以及分别对沿复活滑坡体新滑面和古滑面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计算的基础上,结合复活滑坡体的具体特征,提出2种治理方案,即"抗滑桩"方案和"削方+抗滑桩+桩间挡土墙"方案.通过综合比选确定后者为采用方案,并具体进行了削方、抗滑桩、截排水系统和坡面防护等设计.  相似文献   

7.
岩质切向坡及逆向坡始终都被业界认为是稳定或基本稳定型的边坡,不过在工程实践中诸多的高陡岩质边坡受损问题都出现在岩质切向坡和逆向坡中,这主要是由于纵横交错的节理使得边坡非常容易引发沿结构面的平面滑动或者大型楔形体滑动问题。所以,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要仔细分析高陡岩质边坡特征,在边坡勘察、设计及边坡加固时上述要点均是工程技术工作者对高陡岩质边坡的探索重点,基于此,本文将进一步阐述高陡岩质边坡地质灾害勘察设计要点,希望能够给同行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省在矿产开采、加工以及工业化过程中长期累积形成的废渣堆存在的地质灾害的现象逐渐显露,对生态环境和群众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由于滑坡地质灾害具有“高位、隐蔽性”的共同特征,准确圈定废堆渣体隐患的位置成为解决滑坡的难点。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在基础理论研究、仪器设备及信号的采集处理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它可以为建立滑坡地质灾害模型提供基础数据,可以为灾害监测网点的布置及防治工作的设计提供依据,还可以为成灾机理的分析及灾情的评估提供有益的信息。其中,高密度电阻率法是滑坡勘察的有效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可以获得滑坡体的纵、横向发育及展布的情况,查明滑坡体空间形态特征、滑动面埋深等,这有利于我们研究滑坡的发生规律,科学地制定治理滑坡的方案,以达到抗灾减灾的目的 。本文基于堆渣体与其周围介质的电性差异,将高密度电阻率法应用于废堆渣体滑坡地质勘察中,圈定了堆渣体的大致范围及软弱层界面,为工程施工提供地球物理勘探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甘肃冶金》2015,(4):4-8
露天边坡角优化的前提是保证边坡的稳定,以新疆索矿极坚硬岩石边坡为例,利用Hoek-Brown准则将室内岩石力学参数折减成岩体参数,借助FLAC3D软件,采用强度折减理论对极坚硬岩质最终边坡角进行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最终边坡角由原设计的60°提高至65°,极坚硬岩质边坡破坏类型属于平面滑动破坏,坡体以剪切破坏为主,坡脚的剪应变增量最大,剪应变增量区域从坡脚贯通到坡顶;坡脚的位移量最大,其位移方向水平向左、向上,坡顶位移向下。  相似文献   

10.
风化岩体中存在软弱区,这些软弱区导致岩体的力学性能大幅度降低.现阶段往往采用地质钻孔取样对岩体中的软弱区进行定位以及性质分析.但是,由于造价以及工期方面的原因,地质钻孔数量非常有限,这些软弱区很难被有效定位,这在分析风化岩体的力学性能中造成了很大的隐患,成为边坡、基坑设计施工过程中岩体失稳的重要原因.本文介绍了一个风化岩体软弱区定位和性质描述的新方法.该方法应用钻孔过程监测系统(DPM)对土钉、锚杆、抗滑桩以及其他加固体的钻孔过程进行监测,无需取样,通过对钻孔过程数据的分析,实现对软弱区的定位和性质描述.工程实例证明,基于DPM系统的钻孔过程分析方法能够快速有效的定位和描述风化岩体中的软弱区.该方法的出现为风化岩体的工程勘察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基于该方法的岩体质量评价系统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吕忠宏 《炼钢》1992,8(5):30-34
本文介绍连铸中间包更换操作的主要工艺参数及其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中间包快速更换技术,操作简单、技术经济效益好,是实现全连铸车间的必要措施。1概况连铸生产就要充分发挥连铸机"连"的优势,使其多炉连浇.70年代中期,国外已把发展多炉连浇技术作为提高钢水收得率及提高连铸机生产率和节约能源等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以福建鼎信1 550 mm连续退火酸洗线卷取机为研究对象,找出了其钳口处的漏油问题,从液压系统设计与机械结构设计两方面做了相应改进,从而使漏油问题得到解决,保证了带钢产品的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3.
转炉静态控制是转炉计算机的基本控制方式,副枪动态控制是以静态控制为基础。转炉炼钢采用静态模型(终点控制模型、供氧模型、造渣模型、底吹模型)和动态模型(脱碳速度模型、钢水升温模型和冷却剂加入量模型)可减少炉口压力偏差,提高煤气回收量。  相似文献   

14.
以德龙钢铁1250生产线为例,为了满足冷轧客户对SPHC钢冷轧基料金相组织均匀性的要求,通过对加热温度、卷取温度、层流冷却等参数进行调整,使带钢上下表面的晶粒大小趋于一致,带钢的金相组织更均匀。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济钢集团第三炼钢厂120 t顶底复吹转炉的留渣操作工艺,对留渣操作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应用转炉顶底复吹和溅渣护炉工艺解决留渣操作安全问题的机理;实施留渣操作对转炉冶炼时的初期化渣和脱磷十分有利,吨钢可以降低石灰消耗12 kg、降低钢铁料消耗5 kg,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云西矿床9 号糜棱岩带的控矿容矿构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台金矿云西矿床作为多源热液糜棱岩型金矿床, 在糜棱岩形成过程的中后期由韧性剪切变为张性剪切而产生的一系列控矿和容矿构造对矿体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这些构造对矿体的产出空间、位置和产出形态起着控制作用, 研究其规律为今后探矿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桂云  李国彬 《河北冶金》1997,(5):37-39,24
对进口飞鹰牌轿车右下悬臂件的断裂问题进行了宏观分析,确定了其断裂原因。  相似文献   

18.
李琳 《河北冶金》2012,(4):28-30
介绍了测量系统和测量系统分析(MSA)的概念及意义,重点阐述了开展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的步骤和方法,以钢中磷元素成分分析的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为例,介绍了运用Minitab软件对钢中化学成分分析系统进行测量系统分析的新方法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舞钢公司新建的连铸生产线、关键设备、生产工艺及控制对弧要点,详细阐述了连铸机扇形段辊子对弧精度关键过程控制,分析了影响扇形段辊子对弧精度的因素,提出应采取的具体措施,通过关键过程控制可提高连铸辊对弧精度,达到了提高铸坯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唐钢型钢矫直生产线改造情况。针对原矫直生产线无法满足生产大规格、高强度型钢的问题,对矫直生产线进行整体改造,合理布置工艺,新增Ф900 mm矫直机、型钢自动码垛机等。通过生产线改造,提高了型钢矫直和包装质量,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