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退黄洗剂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正常分娩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及对照组50例。方法:试验组给予新生儿退黄洗剂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两组均实施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出现时间、黄疸指数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新生儿黄疸出现时间、黄疸指数、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退黄洗剂能够有效的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及促进正常新生儿黄疸的消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儿茵陈退黄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新生儿黄疸患儿1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茵陈退黄液口服,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且根据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的变化情况、经皮胆红素值下降至10mg/d L所需的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7%,对照组为82.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在治疗3、5d后血清胆红素水平、经皮胆红素值下降至10mg/d L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茵陈退黄液配合西医常规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起效快,疗程短,有效率高。  相似文献   

3.
钟俊丽 《新中医》2014,46(5):222-223
目的:观察中医特殊护理应用在新生儿黄疸中的效果及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本院治疗的12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抚触和光照治疗,观察组予常规治疗护理联合中医特殊护理,观察记录患儿的黄疸指数、胆红素降低幅度、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情况、胎粪转黄时间、完全退黄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从第3天开始至第6天,观察组新生儿黄疸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新生儿胎粪转黄时间、完全退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新生儿胆红素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采用常规治疗护理联合中医特殊护理可以有助于新生儿黄疸消退,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冯丹平  程申 《新中医》2016,48(10):130-132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茵栀黄颗粒内服配合按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12例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6例。2组均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再予茵栀黄颗粒内服配合按摩治疗,连续治疗7天。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的变化、黄疸消退及胎便转黄时间。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对照组75.0%,观察组89.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1);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与胎便转黄时间均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茵栀黄颗粒内服配合按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能有效改善患儿症状,促进黄疸消退。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新生儿退黄合剂进行剂型改良,改变给药途径,探讨其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新生儿退黄合剂、新生儿退黄洗剂和灌肠液。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采用随机分组平行对照法,分为观察组A,B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苯巴比妥钠口服;观察组A给予新生儿退黄合剂口服;观察组B退黄液灌肠同时给予退黄洗剂药浴。比较3组治疗有效率,检测血清胆红素,评价其退黄效果。结果:灌肠联合药浴组与对照组比治疗有效率提高,血清胆红素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口服退黄合剂组相比总有效率提高(P<0.05)。结论:中药灌肠联合药浴治疗新生儿黄疸有效率高,同时克服了新生儿口服药物的不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8例和治疗组10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黄疸消退时间及血清胆红素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且在治疗后第3、5、7天治疗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对于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胡坚  梁宝媛  陈静 《四川中医》2015,(2):121-122
目的:观察中药退黄方汤剂配合护理干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者72例进行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中药退黄方汤剂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以及黄疸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胎便初排时间和胎便转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退黄方汤剂治疗新生儿黄疸,并加强对患儿的综合护理,能够有效缓解黄疸症状,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新生儿黄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2例,治疗组5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四磨汤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排便次数、退黄天数、血胆红素水平等。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6. 92%,治疗组为90. 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和患儿住院天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四磨汤退黄效果明显,方便安全,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退黄散治疗早期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例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治疗组采用蓝光照射+退黄散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退黄情况及胆红素下降情况。结果:治疗组1周内胆红素日均下降水平为(50.2±22.4)μmol/L;对照组1周内胆红素日均下降水平为(36.8±20.2)μmol/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蓝光照射+退黄散对不同原因引起的黄疸胆红素下降均有显著疗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黄疸胆红素下降的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退黄散能在一定程度上治疗新生儿黄疸,与蓝光照射联合使用能有效降低患儿血胆红素水平,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和评价黄白洗剂药浴早期干预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选择正常出生的足月新生儿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黄白洗剂药浴进行干预治疗,对照组采用清水洗浴,观察比较两组的胎粪转黄时间、出生后24h、48h、72h经皮测胆红素值、出生时及出生后72h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观察组胎粪转黄时间比对照组早(P0.05);观察组在48h、72h经皮测胆红素值均较对照组低(P0.05);经早期干预后72h观察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黄白洗剂药浴早期干预新生儿黄疸,可缩短新生儿胎粪转黄时间、降低新生儿胆红素水平,从而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早期中药退黄外洗方药浴干预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新生儿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干预,观察组早期予中药退黄外洗方药浴干预,比较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值、黄疸发生情况、第1次排胎粪时间及胎粪转黄时间。结果: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对照组为62.0%,观察组为22.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第1次排胎粪时间、胎粪转黄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中药退黄外洗方药浴预防新生儿黄疸效果优于常规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茵栀黄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茵栀黄注射液。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3天内观察组黄疸消退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茵栀黄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促进黄疸消退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退黄熏蒸方熏蒸辅治新生儿黄疸湿热蕴蒸型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苯巴比妥片、茵栀黄颗粒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妈咪爱)口服治疗,治疗组加用退黄熏蒸方熏蒸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经皮胆红素水平、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经皮胆红素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3天后下降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2天后下降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2天后经皮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黄疸消退时间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退黄熏蒸方熏蒸辅治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能降低经皮胆红素及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缩短退黄时间,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4.
陈团营  黄可丹  董志巧 《河南中医》2012,32(9):1152-1153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给予光疗,肝酶诱导剂等一般退黄治疗;治疗组28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茵栀黄颗粒,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5 d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胆红素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加味茵陈蒿汤佐治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中药组在常规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同时采用加味茵陈蒿汤佐治与常规治疗组120例比较,观察其黄疸消退时间、血未结合胆红素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加味茵陈蒿汤佐治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具有明显的缩短退黄时间,降低血中未结合胆红素的作用,疗效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01),总有效率为98.57%。结论:中药加味茵陈蒿汤具有显著的退黄作用,是治疗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退黄熏洗方药浴联合早期游泳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8例黄疸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4例。所有患儿应用退黄熏洗方药浴,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早期游泳干预。比较2组体质量、黄疸指数、血清间接胆红素及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体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黄疸指数、血清间接胆红素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家长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退黄熏洗方药浴联合早期游泳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确切,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7.
吴爱珍  高丽娟  蒋慧玲 《新中医》2020,52(7):160-163
目的:观察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与护理措施干预湿热熏蒸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80例湿热熏蒸型病理性黄疸患儿,研究人员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2组患儿均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加用中医治疗与护理方法,包括中药药浴、小儿推拿。2组均观察10 d。记录2组患儿的黄疸指数、退黄时间、胎粪转黄时间、胆红素降低幅度及住院时间,并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患儿家属对护理措施的满意程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第3~6天的黄疸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退黄时间、胎粪转黄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胆红素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病理性黄疸患儿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与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茵栀黄颗粒+蓝光照射+补液+能量合剂;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补液+能量合剂,观察两组皮肤黄疸及胆红素消退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胆红素下降程度及黄疸消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满意且相对安全,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张红丽  高丽娟  蒋慧玲 《新中医》2020,52(5):176-178
目的:观察常规疗法联合抚触与穴位按摩干预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纳入200例足月的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各100例。2组均接受新生儿常规退黄治疗和护理,联合治疗组加予标准抚触手法联合穴位按摩干预7 d。记录2组患儿的排便情况、胎便转黄时间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情况,检测黄疸指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每天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胎便转黄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3天开始,联合治疗组黄疸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为11.0%,联合治疗组为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应用抚触联合穴位按摩干预新生儿黄疸,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加快胎粪排出,并可有效减少小肠对胆红素的重吸收,从而降低体内的胆红素浓度,加速黄疸消退,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自拟保肝退黄排石汤对肝胆管结石术后黄疸加重患者退黄保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肝胆管结石术后黄疸加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术后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4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保肝退黄汤,疗程15天。比较两组腹痛、口苦口干、纳差、便秘、乏力、皮肤瘙痒等症状改善情况及肝功能(ALT、AST、AKP、γ-GT)、胆红素(TBIL、DBIL)变化。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肝功能及胆红素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保肝退黄排石汤对肝胆管结石术后黄疸加重患者具有明显的利胆退黄、保肝护肝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