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邻指指动脉岛状皮瓣在皮肤缺损型患者断指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惠安手外科医院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35例(35指)皮肤缺损型断指再植修复患者,依据缺损情况分为对照组(17例)与观察组(18例)。对照组行静脉血营养静脉皮瓣修复,观察组行邻指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统计两组皮瓣、断指成活情况,并对比两组修复优良率,随访1 a,统计再植指体情况。结果两组皮瓣、断指均全部成活,观察组优良率为94.44%(17/18),对照组优良率为94.12%(16/1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植指体外观均无明显短缩现象,皮瓣肤色与受区相近,质地良好,无臃肿。观察组满意度为100.00%(18/18),对照组满意度94.12%(16/1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缺损型断指再植修复中,邻指指动脉岛状皮瓣、静脉血营养静脉皮瓣均可起到理想的修复效果,患者满意度高,临床可依照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指侧方皮瓣和静脉皮瓣在断指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收治的断指再植患者36例40指,采用随机抽样法分成两组,实验组20例23指,行指侧方皮瓣修复;对照组16例17指,行静脉皮瓣修复。随访12~2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功能恢复情况和不良预后。结果随访期间两组间相比,实验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5.7%,对照组为94.1%(P>0.05);实验组静脉危象和皮瓣坏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颜色加深和弹性变差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指侧方皮瓣和静脉皮瓣用于断指再植修复,均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疗效,减少其不良预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指侧方皮瓣修复术与静脉皮瓣修复术治疗伴皮肤缺损(SD)断指再植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该院收治的108例伴SD断指再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静脉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组实施指侧方皮瓣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优良率、术后3个月损指功能评分、损指感觉功能修复情况、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水平、血清学指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损指血液循环、日常活动、关节自主活动度及外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损指触觉功能修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热觉、痛觉、冷觉功能修复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两组IL-6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Flow-through静脉皮瓣在伴环形缺损断指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断指再植患者56例62指,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0例35指,行Flow-through静脉皮瓣修复;对照组26例27指,行侧方皮瓣修复。术后随访12~18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的手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危象及皮瓣坏死发生率分别为8.6%、5.7%,与对照组的11.1%、7.4%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颜色加深及弹性变差率分别为5.7%、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5%、14.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low-through静脉皮瓣用于伴环形缺损断指再植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疗效,降低不良预后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游离浅静脉皮瓣在修复伴有皮肤及动脉缺损的断指再植中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7月应用游离浅静脉皮瓣移植修复同时合并皮肤及动脉缺损的断指患者15例16指,术中行静脉桥接指固有动脉,同时将皮瓣的静脉与断指的近端静脉吻合,形成静脉回流.结果 术后除2例再植手指坏死伴皮瓣坏死,行残端修整,其余皮瓣成活良好.术后所有患者获得3至24个月(平均8个月)随访,皮瓣质地接近正常,皮瓣感觉部分恢复.结论 游离浅静脉皮瓣是复杂断指再植术中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告静脉皮瓣在断指再植血管危象中的应用和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对23例断指再植血管危象的患者采用静脉皮瓣游离移植同时修复栓塞血管及皮肤缺损创面,皮瓣面积为1.5 cm×2 cm~3 cm×4.2 cm,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断指及皮瓣全部成活,其中4例早期肿胀,有水泡形成,皮瓣为紫红色,经间断拆线后好转。术后随访3~20个月,皮瓣及再植指血运好,优14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为91.3%。结论:在断指再植血管危象探查时因肿胀、感染,皮肤坏死,常伴有皮肤缺损,静脉皮瓣在桥接血管,重建血运的同时还能修复皮肤缺损创面,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自1992年12月至1997年10月,作者采用足(手)背静脉皮瓣重建静脉通道并修复指背(掌)皮肤缺损的方法治疗8例9指皮肤缺损的断指再植病例,其中指掌侧皮肤缺损2例2指,指背侧皮肤缺损6例7指,再植指及静脉皮瓣全部成活,功能外型恢复满意。本文就其手术方法及皮瓣、断指成活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指侧方岛状皮瓣和微型静脉皮瓣的局部解剖及在皮肤缺损型断指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分别利用上肢血管铸形标本、前臂取皮手术标本、新鲜废弃手部标本及活体手部体表测量标本等进行应用解剖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按掌侧、背侧及环状缺损3种类型选取皮肤缺损型断指病例18例19指,分别设计指侧方岛状皮瓣、前臂微型游离静脉皮瓣...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指侧方皮瓣和静脉皮瓣在断指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收治的断指再植患者36例40指,采用随机抽样法分成两组,实验组20例23指,行指侧方皮瓣修复;对照组16例17指,行静脉皮瓣修复.随访12~2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功能恢复情况和不良预后.结果 随访期间两组间相比,实验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5.7%,对照组为94.1%(P>0.05);实验组静脉危象和皮瓣坏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颜色加深和弹性变差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指侧方皮瓣和静脉皮瓣用于断指再植修复,均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疗效,减少其不良预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修复中采取指侧方皮瓣和静脉皮瓣的应用效果对比。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48例断指再植修复患者进行研究,采取入院编号单双法将患者分为指侧组(n=24例26指)和静脉组(n=24例25指),指侧组患者采取指侧方皮瓣修复治疗,静脉组患者采取静脉皮瓣修复治疗,对两组患者随访12个月,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状况。结果:指侧组患者手功能恢复优良率与静脉组相比无差异,P0.05。指侧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与静脉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断指再植修复中采取指侧方皮瓣治疗的并发症与静脉皮瓣相比更少,临床推广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腕掌侧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对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0月瑞安市人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三院)手外科收治的80例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患者(38例)给予指背筋膜皮瓣治疗,观察组(42例)给予腕掌侧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治疗方法。对患者随访1个月、6个月,观察手指外观、皮瓣成活率、手指功能。 结果 术后1个月,观察组手指外观与功能评分分别为(16.5±2.7)分和(15.8±3.4)分,高于对照组的(12.8±2.4)分和(13.6±3.2)分,P<0.05;术后6个月,手指外观与功能评分分别为(18.5±2.4)分和(18.7±3.3)分,高于对照组评分和1个月时评分,P<0.05;随访6个月时,观察组优良率为97.6%(41/42),高于对照组的优良率81.5%(31/38),P<0.05;观察组手指感觉、血液循环、恢复工作情况评分[(33.5±4.2)分、(26.4±4.3)分和(34.5±4.8)分]均高于对照组[(22.3±3.8)分、(16.9±4.5)分和(28.9±4.9)分],P<0.05。 结论 腕掌侧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更为适合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改善软组织缺损手指外观,恢复手指功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与掌背动脉穿支皮瓣对手指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 将在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92例手指软组织缺损患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46例对照组患者行掌背动脉穿支皮瓣治疗,46例观察组患者行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功能优良率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两点辨别觉比较差异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修复外观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与掌背动脉穿支皮瓣在手指软组织缺损修复中均可发挥较为理想的效果但相对于掌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法而言,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可更好地改善患者指端外观及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修复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中使用邻指皮瓣和腹部皮瓣的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80例,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40例,1组为对照组,使用腹部皮瓣方法修复;2组为观察组,使用邻指皮瓣方法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关节活动度、不良反应情况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10.00%和22.5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依次为97.50%和85.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修复指腹皮肤组织缺损时使用邻指皮瓣能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提高患者关节活动度有明显帮助,且该方法修复状况较好,整体治疗率较高,可在各大医院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对内踝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内踝皮肤缺损患者36例分为两组各18例,观察纽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对照组行邻近皮瓣修复术,对比两组术后皮瓣成活情况。结果观察组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坏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下床平均所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治疗内踝皮肤缺损患者可取良效,术后坏死情况通过及时对症处理能有效治愈。  相似文献   

15.
张静 《西部医学》2014,(8):1084-1086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手部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术患者术后疼痛和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4月~2013年4月进行手部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术的患者187例,根据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92例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9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症状的改善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疼痛率为31.6%(30/95例),显著低于时照组的52.2%(48/92例),且以轻度疼痛患者居多;疼痛评分为(3.4±0.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7±1.5)分;护理满意度为88.4%(84/95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6%(64/92例),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手部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术患者的术后疼痛,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改进手指末节离断保指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50例60指末节完全离断(无血管吻合条件)为研究对象,分成手术改进组和常规手术组各30指;改进手术组采用拔甲、离断指体指骨原位回植内固定,甲床原位缝合,腹部带蒂筋膜瓣填塞指腹,保留断指指腹全皮,甲床带蒂皮瓣覆盖修复;2~3周去除覆盖甲床皮瓣,切断指腹筋膜瓣蒂部,适当修整指腹软组织,成活的手指外观与对侧手指比较接近相似度高,指甲生长良好,指腹感觉较好.常规手术组分别采用局部岛状皮瓣,单纯腹部皮瓣修复,原位回植手术方法治疗;比较术后手指末节指甲生长情况、指腹感觉外观饱满度、指骨骨折愈合情况差异.结果 改进手术组患指外观、指甲生长情况、指腹感觉恢复均较常规手术组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保留断指指腹全皮及腹部筋膜瓣、皮瓣联合包埋能有效治疗无血管吻合条件的手指末节离断.  相似文献   

17.
孟长安 《医学综述》2013,(21):4023-4024
目的介绍动脉化的静脉皮瓣实施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将湖北省荣军医院于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三组:研究组20例,采用动脉化的静脉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参照组A19例,采用手指动脉岛状皮瓣实施修复;参照组B19例,选用腹部任意皮瓣实施修复。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5d,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95.0%,参照组A为78.9%,参照组B为73.7%,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动脉化的静脉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失损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陈杰明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2):158-160
目的探讨链型皮瓣和轴型皮瓣在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中应用。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2年1月深圳市观澜人民医院收治的手指外伤患者162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0例采用掌背链型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对照组72例采用胸腹部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对两组的疗效及皮瓣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观察组优良率[94.44%(85/90)]与对照组[86.11%(62/7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z_3.3061,P〉0.05);观察组患者优、良、差[(90.2±8.5)、(75.2±3.2)、(55.3±4.1)分恪级别评分均优于对照组(85.5±7.6)、(70.5±4.6)、(50.6±3.6)分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手背链型皮瓣和轴型皮瓣治疗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相当,但链型皮瓣生存情况、皮瓣外观、感觉恢复情况及运动功能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尺动脉腕上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手指皮肤缺损的创面,应用尺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修复,皮瓣大小1.6cmx2.5cm∽3.0cmx4.5cm。结果:10例皮瓣存活好,其中1例皮瓣术后出现血管痉挛,血管解痉后存活,10例获随访1个月∽1年,其中10例皮瓣外形满意、质地色泽好、两点辨别觉6∽9 mm、患指活动功能良好。结论:尺动脉腕上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一种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