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手法辅助复位的方法、作用与注意事项。方法9例在单纯空气灌肠复位效果欠佳时,采用手法按摩、推压及全腹十指按压。结果8例成功复位,未出现复发及穿孔,1例改用手术治疗。结论手法复位能压迫鞘外肠系膜来固定套鞘、套头,能推动套头以增加脱套动力,能改善局部肠管血液循环,缓解套入部痉挛、水肿、粘连,降低脱套阻力,可有效提高复位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早期诊断及空气灌肠整复的方法、作用与注意事项。方法:收集1997年至2007年363例小儿肠套叠早期诊断及两种整复方法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A方法:空气+手法;B方法:生理盐水+空气+手法;应用北京CB-201型遥控自动双对比造影灌肠机。结果:肠套叠早期明确诊断可明显提高复位率,减少并发症;结果B方法优于A方法。结论:在不同时机采用A、B方法整复能明显提高脱套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影响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术的因素,提高整复成功率.方法 对153例小儿肠套叠患儿行空气灌肠,分析整复成功率与肠套叠发生的时间、套头部位及病理类型、空气灌肠中空气压力、手法按摩辅助及解痉药物合理使用的关系.空气灌肠复位成功142例,占92.8%,其中1次整复成功有118例,手术治疗11例,其中肠坏死6例,复杂型套叠4例(结肠均迂曲冗长),麦克尔憩室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及早采用空气灌肠整复术,适当手法按摩辅助、适当整复压力及合理应用解痉药物,能有效提高小儿肠套叠的整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麻下遥控灌肠整复仪空气灌肠必要时手法辅助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疗效。方法:搜集2006-2010年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肠套叠患者150例,所有患者均经X线或B超诊断为肠套叠,均在全麻下遥控灌肠整复仪空气灌肠整复,必要时手法辅助复位治疗。结果:150例患儿中38例需手法辅助复位,148例整复成功,其中2例48 h内复套,行第二次整复成功后未再复套;2例失败。结论:空气灌肠为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法,而全麻下遥控灌肠整复仪空气灌肠,有利于灌肠压力控制,可缩短整复曝光时间,减少患儿及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线损伤,必要时手法辅助复位治疗可提高整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4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对小儿肠套叠利用空气灌肠诊断与治疗的认识。方法对40例经腹部平片及空气灌肠明确诊断后运用小儿肠套叠整复仪进行复位术。结果本组40例病例中,37例复位成功,3例套头固定,位于左半结肠,发病时间超过24h,最终转外科手术治疗。空气灌肠复位率93%。结论空气灌肠是诊断与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最好方法。对于套头固定、发病时间〉72h,或合并肠坏死等症,则应尽早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正> 小儿急性肠套是常见急腹症之一。如能及时采取空气灌肠诊断,同时在透视下增加空气压力,并用合理的手法复位,可使肠套缓解,避免手术。本文自1980年6月至1985年8月收集61例小儿肠套空气灌肠手法复位的资料加以总结,并谈谈在手法复位上的体会。一般资料本组男30例,女31例,患儿营养发育良好者占85%,经空气加压灌肠结合手法复位,复位率为97%(59例)。最小患儿年龄3个月,最大7岁,发生在6~18个月之间者占65.5%。肠套部位多见于结肠肝曲(64%)。以下依次为回盲部(15%)、横结肠(9.7%)、升结肠(6.5%)、结肠脾曲(4.8%)。肠套整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影响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的因素,藉以提高临床工作中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的整复率。方法分析我院自2008-2011年间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124例次,复位不成功12例次。观察其中套头位置、套入时间及套头形状等因素对整复率的影响。结果确诊小儿肠套叠124例次,空气整复成功112例次(90.3%),整复率随套叠程度的加深而降低,随套叠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结论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的成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当严格掌握适用指征,谨慎操作,力求提高整复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提高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法的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要腹部推挤在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法中的治疗效果。结果:52例小儿肠套叠在初步空气灌肠复位法中复位失败,经腹部推挤后38例复位成功,14例手术证实为复杂型肠套叠。结论:腹部推挤手法操作简单、安全可靠,能明显提高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术的复位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技巧并分析失败原因,以期提高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减少小儿肠套叠的手术治疗。方法:掌握二次空气灌肠复位适应证,对一次空气灌肠复位失败的急性肠套叠行二次空气灌肠复位。结果:本组94例患儿通过二次空气灌肠复位治疗,55例复位成功,复位成功率58.5%。结论:应用二次空气灌肠复位法能提高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避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周晨钟 《河北医学》2012,18(6):843-844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空气压力灌肠结合手法按压整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8例小儿肠套叠进行空气压力灌肠并结合手法按压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98例患者中,86例患者在15min内成功复位,占87.7%,6例在30min内成功复位,占6.1%,3例在50min内成功复位,占3.1%,3例因患儿脱水酸中毒且套叠时间较长改为手术治疗,未成功复位,占3.1%.结论:小儿肠套叠空气压力灌肠结合手法按压复位成功率为96.9%.  相似文献   

11.
李伟燎 《黑龙江医学》2023,47(11):1299-1301
目的:通过探讨肠套叠空气灌肠的不同整复方法,以期降低患儿在复位过程中并发肠穿孔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7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32例原发性肠套叠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20例手法复位配合空气灌肠组的患儿纳为治疗组,112例仅做空气灌肠的患儿纳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空气灌肠复位压力、复位成功率以及复位后短期(48 h)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患儿的复位压力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2,P<0.05);复位成功率以及短期复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5、2.40,P>0.05)。结论:应用手法复位配合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较单纯空气灌肠整复可降低复位的平均压力,进而降低空气灌肠过程中并发肠穿孔的风险。手法复位配合空气灌肠对治疗小儿肠套叠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的空气压力及复位技巧 ,提高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 ,减少小儿肠套叠的手术治疗。方法 对在通常压力下行空气灌肠复位失败的 31例难复性肠套叠病儿 ,采用间歇高压空气灌肠法复位 ,空气压力为 (13.33~ 16 .6 7) k Pa,间歇性加压。结果 本组 31例病儿使用本方法取得良好效果 ,其中 18例复位成功 ,免除手术。结论 间歇高压空气灌肠复位法能提高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 ,方法简单可靠  相似文献   

13.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成功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彦民  王利顺  闫春霞  金伟 《西部医学》2010,22(3):552-552,554
目的分析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成功影响因素,提高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的成功率。方法对328例小儿肠套叠惠儿行空气灌肠,分析整复成功率与肠套叠发生的时间、套头部位、空气灌肠中解痉药物的使用的关系。结果整复率与发病时间、套头部位、病理类型、整复压力的掌握及解痉药物的适时选用有关。结论早期诊断,及早采用空气灌肠的方法进行整复,合理控制空气灌肠的整复压力,必要时选用解痉药物,可提高小儿肠套叠的整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小儿肠套叠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2):33-34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的发病原因、诊断、空气灌肠复位及手术时机。方法对50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中38例经空气或钡剂灌肠均能明确诊断肠套叠。38例空气灌肠复位成功30例,占78.9%。外科手术20例中13例经手法复位成功;7例因合并肠坏死行肠切除吻合术,其中复合型套叠3例,回结肠型3例,回盲型1例;2例术后3d死于肺炎合并症,其余均治愈。结论空气或钡剂灌肠对小儿肠套叠早期或晚期症状不典型病例的诊断具有决定性意义。技术操作不当是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手术时要根据发病时间结合具体情况分析作出选择,且发病时间不能作为唯一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5.
188例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颖峰  段润卿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0):142-143,F0003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的临床应用,进一步提高其临床应用的整复率。方法对确诊的188例小儿肠套叠进行动态可监测下不同气压空气灌肠整复的临床观察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8例中有174例(92.56%)成功整复,14例(7.44%)失败。结论空气灌肠是诊断与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最好方法,结合间歇注气、手法按摩,明显提高整复成功率,对于部分患者发现套头固定、时间大于3d或有肠穿孔者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陈金萍 《吉林医学》2010,(26):4467-4467
目的:探讨透视下空气灌肠对婴幼儿急性肠套叠诊断及复位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对60例临床诊断为小儿肠套叠患儿在X线下行空气灌肠诊断与复位。结果:透视下观察,只有少部分病例见到有诊断意义的X线征像,而行空气灌肠后所有病例均可见肠腔内软组织肿块或杯口状充盈缺损。55例成功复位,5例复位失败,复位成功率达91.7%。结论:X线下空气灌肠简单清洁、安全有效,复位过程清晰、直观,是诊治婴幼儿肠套叠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及评估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诊断婴幼儿肠套叠及气压灌肠复位的可靠性及有效性。方法对102例经腹部彩超检查确诊婴幼幼儿肠套叠后于X线下行空气灌肠复位术。结果空气灌肠后所有病例均可见肠管内软组织肿块或杯口状充盈缺损,合理应用气压灌肠使101例成功复位,成功率约99%。结论X线下空气灌肠能使大部分肠套叠复位成功,具有较快速、安全、价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及评估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诊断婴幼儿肠套叠及气压灌肠复位的可靠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102例经腹部彩超检查确诊婴幼幼儿肠套叠后于X线下行空气灌肠复位术.结果 空气灌肠后所有病例均可见肠管内软组织肿块或杯口状充盈缺损,合理应用气压灌肠使101例成功复位,成功率约99%.结论 X线下空气灌肠能使大部分肠套叠复位成功,具有较快速、安全、价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婴儿肠套叠的X线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提高婴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在透视导引下用空气灌肠法对60例肠套叠患儿进行诊断及整复。结果:空气灌肠对婴儿肠套叠的整复成功率达86.7%。结论:掌握最佳整复时间,空气灌肠整复术前使用镇静剂类药物,整复术中空气压力的控制、手法复位及反复加压的操作程序,整复术后密切监测是提高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朱宝恒  莫军扬  覃键  曹一鸣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2):139-139,141
目的总结小儿肠套叠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诊断及复位的临床应用体会,提高小儿肠套叠诊断治愈率。方法回顾分析2005-2008年本院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诊断、复位及手术治愈小儿肠套叠45例。结果本组中40例复位成功,占88.9%,且无并发症发生。其中压力从7~12kPa缓慢上升中复位38例(90.0%),在压力达到12kPa后仍未复位而采用间歇性注气及辅助手法按摩增加复位2例(5%),5例肠套叠整复失败,均改用手术治疗。结论空气灌肠是小儿肠套叠最重要的X线诊断方法,也是最佳无创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