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地区畜牧业经济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综合因素中粮食总产、农业产值、人均收入、林业产值、渔业产值、牲畜出栏头数对畜牧业产值影响最大;各种畜产品产量与畜牧业产值的关联度,牛奶产量、羊肉产量、牛肉产量和绵羊毛产量对畜牧业产值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   

2.
英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较大,其中牛羊肉更是畜牧业的主要产品。本文主要分析了英国牛羊肉生产、消费和贸易的变化趋势和特征,发现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国牛羊肉产量下降明显,牛羊肉消费占比下降较大,牛肉贸易由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最后总结了影响英国牛羊肉产业发展的因素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时代经济发展和产业深度调整的必然要求。本文采用比较优势指数测算了河南主要畜牧产品的规模优势、效率优势和综合优势,并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主要畜牧产品结构对河南省畜牧业产值增长的贡献情况,据此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议。结果表明,河南在猪肉、牛肉、羊肉、牛奶生产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中牛肉优势最为明显,禽肉比较劣势,同时主要畜牧产品对畜牧业产值关联度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肉羊、猪、禽、肉牛、牛奶。  相似文献   

4.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是"十三五"期间农村经济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研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曲靖市2006—2013年农业内部各产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曲靖市农业内部各产业产值与农业生产总值的灰关联度大小的排序为:林业>农林牧渔服务业>种植业>牧业>渔业,即林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较小,但与农业总产值关联度较大;种植业、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较大,但与农业总产值的关联度较小;渔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和关联度均较小。结合曲靖市实际,提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优势和特色产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农业》2011,(12):10-10
国家质检总局11月8日在山东平度市牛业发展大会上宣布,“平度牛肉”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中国肉牛之乡”平度市年产牛肉量2.5万吨,肉牛产业每年可促进农民增收两亿元。2010年,全市畜牧业产值达到27.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6.2%。  相似文献   

6.
<正> 近期目标 到2005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3%,调整重点是,稳定发展猪鸡产业,加快发展牛羊和优质肉鸡产业,突出发展奶类和优质细毛羊产业。 中期目标 到2010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0%,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大独立产业。到2015年,我国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鄄城县农村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了研究,得到农村社会总产值与农业、非农业总产值之间,农业总产值和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产值之间,非农业总产值与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产值之间以及它们与部门内各产业产值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并绘成该县农村生态经济系统的灰色关联树。由此找到了影响该县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为结构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王合锋 《吉林农业》2014,(20):20+19
畜牧业发展以先进科技为支撑,逐步发展为现代畜牧业产业,是畜牧业的发展趋势,其特点是经济发展快、区域带动性强、产业转化经济增值高的新型支柱产业。农业的增长状况与畜牧业的发展关联度成正比。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同时也是畜牧大省,国家“粮变肉”工程的推进和吉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为吉林省畜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畜牧业的高速发展将成为吉林省新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9.
五、养牛业在美国的农业总产值中,畜牧业高于种植业约占53%,而在畜牧业中尤以养牛业最为重要,其产值约占畜农业总产值的68%。从表1可以看出美国居民对肉类的消费是以牛肉为主,以1981年为例,每人每年消费肉类240磅,其中消费牛肉106磅,约占总消费量的44%,由此可见养牛业对美国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正1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近年来,我国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目前,我国农村养牛已成为继养猪、养鸡之后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又一个热门产业。但我国肉牛生产发展处于低水平阶段,优质牛肉所占份额极少,既不能改变各大饭店所需的高档牛肉依赖进口的状况,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牛肉短缺的局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近年来,随着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日益凸显。通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浙江省近5年的农业内部各产业与农业总产值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浙江省农业内部各产业中,对农业总产值影响由大到小的因素依次为:农业、牧业、渔业、林业和服务业产值。  相似文献   

12.
利用江西省1992-2007年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产值指数,建立VAR模型,运用渐进分析法模拟的脉冲响应函数,研究江西省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种植业、林业产值不仅对来自自身的1个单位标准误差信息的反应最大,同时分别对渔业和畜牧业的冲击反应最大.而对各个行业产值与第一产业总产值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的分析也表明,在对第一产业总产值的贡献排名中,种植业排名居首位,其余排名顺序为畜牧业、渔业和林业.  相似文献   

13.
<正>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全面实施科技兴牧战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加快生产方式转变,按照区域优势和产业竞争优势,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逐年加大对畜牧业投入。预计2015年,辽宁省实现畜牧业产值1 757亿元、增加值710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1.8%,其中辽宁省44个农业县(市)中有33个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畜产品加工业年产值实现2 325亿元。目前,畜牧业已成为辽宁省农业的主导产业,畜牧业科技创新成为辽宁省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在促进农民增收、农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吉林省延边州柞蚕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柞蚕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制约延边州柞蚕产业发展的瓶颈,结合柞蚕生产、科研实际,提出了延边州柞蚕产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农业经济发展中的灰色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川  陈秉普  谢宗棠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669-6671,6673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度方法和灰色动态模型,对甘肃省农业总产值与农业内部各产业及农业总产值与其影响因素进行预测,并且在此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对组成甘肃省农业总产值的农林牧渔产业以及影响农业总产值的各因素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关联度分析,动态反映了甘肃省农业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促进甘肃省农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消息树     
农业部:去年我国畜牧业产值超过1.4万亿本刊讯农业部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时透露,2006年中国畜牧业产值已超过1.4万亿元人民币,占农业总产值的34%。畜牧业已经成为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畜牧业的发展对畜产品加工、饲料、兽药等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河南产业结构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03-2018年河南省农林牧渔总产值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分析河南产业结构与产值间的关联度。结果表明:牧业与农业总产值、禽肉产量与牧业总产值、玉米产量与种植业总产值、天然生漆产量与林业总产值的关联程度均为最高;产业机构的调整要着眼生态农业承载及农业的内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畜禽种业》2010,(7):157-157
广西生猪产业已发展成为农林牧渔最大产业。据了解,2009年广西生猪产业产值428亿元,占畜牧业产值的52.7%,占广西农林牧渔总产值的17.98%;生猪产业实现农民人均收入占农业人均收入的12.23%。  相似文献   

19.
农业部公布了我国畜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目标,基本与2001年提出的规划相同:近期目标:到2005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3%。调整重点是,稳定发展猪鸡产业,加快发展牛羊和优质肉鸡产业,突出发展奶类和优质细毛羊产业。中期目标:到2010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大独立产业。到2015年,我国畜牧业区域化、专业化、集成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都将有较大提高,畜产品在国际大市场中的竞争力大大增强。生猪产业带:长江中下游地区(川、渝、鄂、湘、赣、苏、浙、皖)、华北地区(冀、鲁、豫)占21.6%,东北地…  相似文献   

20.
丁贺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9095-9097
基于1998~2011年我国林业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和GM(1,1)预测模型对我国的林业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林业第二产业与总产值的灰色关联度最大,对林业总产值的贡献率最大,第一产业次之,第三产业最小;动态关联分析显示,林业产业总产值和各产业产值都在显著增加,产业结构表现为“二、一、三”的产业格局。通过灰色模型预测可知,我国林业产业不断的趋向合理完善,2013年总产值将达41329.2083亿元,但2013~2018年仍将保持着“二、一、三”的产业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