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一种智能输液速度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单片机 89C52作为 CPU,由滴速检测电路、液位检测电路、驱动控制电路、显示与报警电路组成.系统能够自动检测并显示液体的点滴速度,用键盘设定点滴速度,调整步进电机控制点滴速度,并且在液位降到设定值时自动报警.系统控制精确、性能稳定、操作简单,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首明山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以滴丸的混合、沉降、成形、RSD值等为评价指标,探讨了不同基质、冷凝剂、药液温度、滴速、滴距和冷凝液温度对滴丸成型性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了最佳成型工艺。结果:聚乙二醇-6000,药液温度80℃,滴速30~35滴/min,滴距6cm,冷却温度12℃时,首明山滴丸成型质量最好。结论:该工艺适用于滴丸实验室试验和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卫矛总黄酮滴丸成型的最佳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以基质与药物比例、滴制时药液的温度、滴速、冷却剂的温度为考察因素,以滴丸的外观、丸重差异、溶解时限为考察指标,设计正交试验考察滴丸成型的最佳工艺.结果 基质与药物比例为3:1,滴制时药液温度为80~85℃,滴速为15~20滴/分,冷却剂二甲基硅油的温度为20℃为最佳工艺条件.结论 本实验筛选出了卫矛总黄酮滴丸制备的最佳工艺,制备的滴丸符合《中国药典》要求.  相似文献   

4.
护理智能化系统采用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结构,利用RS485总线实现医护工作站(上位机)和病房监控系统(下位机)之间的信息传输。下位机以单片机AT89C51为核心,实现对患者的血压、心率和体温检测以及滴速检测和控制;显示检测结果并发送上位机。上位机以微机作为多床位的监控中心;建立医护数据库;接收从下位机传输的滴速、血压、心率、体温等数据,并显示、保存、分析统计,而且可以设定滴速,对下位机实施控制。该系统的研制,将进一步提高医院护理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将从丹参提取液中分离纯化得到的总丹酚酸制成滴丸,并优选其成型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滴丸的丸重差异、溶散时限、圆整度为评价指标,优选滴丸成型的药液温度、滴头内径、滴距、滴速的工艺条件。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药液温度90℃,滴头内径4.5 mm,滴距6 cm,滴速50滴/min。结论确立的成型工艺可行,所制滴丸符合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6.
陈娥  周岁运 《海南医学》2012,23(17):100-101
目的 优选枫蓼肠胃康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选择药液温度、滴头口径、药物与基质的配比、滴速、冷凝液温度等5个因素,每个因素各取4个水平,按L16(45)正交表安排实验,用3个指标评定工艺的优劣优选最佳工艺.结果 采用药液温度为85℃,滴头口径内径为3.1mm、外径为3.5 mm,药物/基质比为1:1.29,冷凝剂温度为15℃,以50滴/min的滴速滴入二甲基硅油中的工艺条件最佳.结论 为枫蓼肠胃康实心滴丸的实际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选硝苯地平缓释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利用单因素实验优选了基质、冷凝液、冷凝液温度和滴速,并通过正交实验优选了基质配比、药液温度、药物和基质比例、滴距等因素。结果优选成型工艺为:基质配比(PEG4000:PEG6000:单硬脂酸甘油酯=2:1:1),药液温度为80,药物和基质的配比比例为1:3,滴距为7cm。结论通过验证实验明确该工艺稳定可行,易于制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将宣肺咳喘方提取物制成滴丸,并优选其成型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并结合单因素平行实验的方法,以滴丸的硬度、丸重差异、溶散时限、圆整度为评价指标,优选滴丸成型的药液温度、冷却温度、滴头口径、滴速、滴距等的工艺条件。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药液温度90℃,滴头内径4.1mm,滴距5cm,滴速45滴/min,冷却温度10℃。结论建立的工艺可行,所制滴丸符合滴丸制剂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9.
胡俊峰  梅泽文 《中外医疗》2007,26(20):40-40
目的 观察快速推注生理盐水方法在解除静脉硬化患者输液堵塞中的效果.方法 观察组31例,静脉硬化患者输液堵塞时,快速推注生理盐水至病人血管内,观察药液滴速情况;对照组23例,采用局部热敷、松止血带、调整针位等方法,并观察药液滴速情况.结果 两组方法成功例数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7.953,P=0.005),快速推注生理盐水方法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结论 快速推注生理盐水方法能有效地解决静脉硬化患者输液堵塞,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卫矛总黄酮滴丸成型的最佳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以基质与药物比例、滴制时药液的温度、滴速、冷却剂的温度为考察因素,以滴丸的外观、丸重差异、溶解时限为考察指标,设计正交试验考察滴丸成型的最佳工艺。结果基质与药物比例为3∶1,滴制时药液温度为80~85℃,滴速为15~20滴/分,冷却剂二甲基硅油的温度为20℃为最佳工艺条件。结论本实验筛选出了卫矛总黄酮滴丸制备的最佳工艺,制备的滴丸符合《中国药典》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