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邓艳  陈莉  张美云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2):4619-4622
目的:探讨胰岛素生长因子(insulin-likegrowthfactor-1,IGF-1)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与卵巢浆液性腺癌生物学行为、预后的关系,以期为该肿瘤早期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ON二步法,检测IGF-1在37例卵巢浆液性腺癌、16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12例良性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并对37例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进行随访。结果:①卵巢浆液性腺癌、交界性浆液性肿瘤、良性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IGF-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86%(24/37)、43.75%(7/16)、8.33%(1/12),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IGF-1的表达高于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和良性卵巢浆液性肿瘤,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又高于良性卵巢浆液性肿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IGF-1蛋白表达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而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③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IGF-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在3年以上生存组中均显著低于3年内死亡组(P<0.01)。结论:①IGF-1蛋白在卵巢良性浆液性肿瘤、交界性浆液性肿瘤、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其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IGF-1参与了肿瘤由良性向恶性转化、发展,有望成为卵巢癌早期的诊断辅助标记。②卵巢浆液性腺癌中IGF-1蛋白表达促进癌演进,并与癌细胞转移、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DJ-1基因mRNA及其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癌旁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印迹(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100例子宫内膜癌、癌旁组织及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DJ-1基因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DJ-1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期别及患者血CA125水平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DJ-1 mRNA及DJ-1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间表达无显著差异。DJ-1 mRNA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类型、期别及血CA125水平无明显相关性;中低分化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DJ-1 mRNA的表达高于高分化者,深肌层浸润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DJ-1 mRNA的表达高于局限于黏膜层及浅肌层浸润者,DJ-1 mRNA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结论:DJ-1 mRNA及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展、浸润和转移等环节的调控。  相似文献   

3.
子宫颈、子宫内膜和卵巢癌中COX-2的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在子宫颈,子宫内膜和卵巢等正常组织与恶性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IFA)分析宫颈鳞状细胞癌(12例),子宫内膜癌(13例),卵巢浆液性腺癌(9例)共34例病人的COX-2表达水平,并将其分为高度、中度、阴性表达3类。同时测定正常宫颈(14例),子宫内膜(15例)和卵巢(13例)等42例对照组的COX-2表达水平,用Fisher精确检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宫颈正常组织COX-2表达高于宫颈癌的(50%vs23%),但无显著性差异(P=0.247);正常子宫内膜COX-2表达甚微(7%),而子宫内膜癌COX-2表达较高(69%,P<0.001);正常卵巢上皮组织COX-2不表达(0%),而卵巢浆液性囊腺癌COX-2表达率更高(89%,P<0.001)。结论与正常组织相比,子宫内膜腺癌和卵巢浆液性囊腺癌COX-2表达较高,但宫颈鳞状细胞癌COX-2表达较低。  相似文献   

4.
韩风贤  张师前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4):4922-4924
目的:观察正常卵巢、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上皮交界性肿瘤、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的表达,探讨Survivin的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诊疗、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32例正常卵巢、30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11例卵巢上皮交界性肿瘤、52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结果:Survivin蛋白在卵巢上皮交界性肿瘤和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3.6%、69.2%,明显高于卵巢上皮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的表达率6.25%、30.0%(P<0.05)。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Survivin表达率稍高于卵巢上皮交界性肿瘤,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腹水有无、临床分期及手术后残余肿瘤的大小相关(P<0.05)。结论:Survivin蛋白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可以作为早期诊断、评价疗效、判定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各20例,子宫内膜癌50例及子宫内膜癌旁组织50例中PTEN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PTEN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旁组织及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缺失率逐渐上升,P<0.05,差异有显著性。表达缺失率与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与子宫内膜腺癌肌层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PTEN表达缺失是早期诊断子宫内膜腺癌较好的生物标志,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细胞黏附分子CD146在卵巢上皮性癌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146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CD146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阳性率高于卵巢良性上皮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内膜组织中随着良性、非典型增生、恶性的变化而升高,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46的高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的组织学分化、FIGO分期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272、0.268,P0.05),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化、FIGO分期及浸润深度也存在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315、0.262、0.346,P0.05)。结论 CD146的高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及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有可能是其诊断、术后随诊及靶向治疗的潜力分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结合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Survivin、PR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34例癌旁组织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中Survivin、P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Survivin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的阳性表达率为65.0%,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组5.0%及癌旁组织组8.8%(P<0.001)。②PR在内膜癌组的阳性表达率为48.3%,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100%及癌旁组织组85.3%(P<0.001),且从正常子宫内膜→癌旁组织→子宫内膜癌组织PR的过表达率呈下降趋势。③随着晚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低分化、深肌层浸润及发生淋巴结转移Survivin表达增高,PR呈低表达(P<0.05)。④PR与Survivin在内膜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79,P<0.001)。结论:Survivin、PR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联合检测Survivin、P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有助于临床协助诊断、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8.
PTEN、P53、ER、PR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P53在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各20例,子宫内膜癌50例及子宫内膜癌旁组织50例中PTEN及P53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PTEN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旁组织及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缺失率逐渐上升,表达缺失率与组织学分级、ER、PR有关,P<0.05,差异有显著性。P53蛋白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中阳性率达44%,P53蛋白阳性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有关,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PTEN、P53二者皆为抑癌基因,皆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雌孕激素可能调控PTEN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WWOX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9例卵巢上皮性癌、7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1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及15例正常卵巢组织中WWOX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WWOX蛋白的表达阳性率64.10%,明显低于正常卵巢组织100%、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100%及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85.71%(P0.01),但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与正常卵巢组织及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WOX蛋白表达阳性率随卵巢上皮性癌临床分期的增加而降低(P0.05)。结论:WWOX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低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ASPP2和PCNA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MC)组织中ASPP2和PCNA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15例正常子宫内膜、26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52例子宫内膜癌标本中ASPP2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ASPP2 mRNA和PCNA表达在子宫内膜腺癌与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之间存在差异(P<0.05),并且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P<0.05),PCNA表达与肌层浸润深度有关(P<0.05)。ASPP2 mRNA和PCNA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结论:ASPP2基因的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且与细胞增殖活性及复发明显相关,可用来评估肿瘤恶性程度、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11.
CLN3基因在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中过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CLN3基因在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水平变化。方法 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LN3基因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发现CLN3在所有的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水平升高现象。结论 CLN3基因表达水平升高可能与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及p53、Cyclin D1与卵巢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32例、交界性肿瘤25例、卵巢癌45例中HPV16/18病毒,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Cyclin D1的表达;用正常卵巢组织作对照。结果:①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HPV16/18的感染率及Cyclin D1阳性表达与交界性肿瘤、卵巢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正常卵巢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卵巢交界性肿瘤与卵巢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53蛋白在卵巢交界性肿瘤与卵巢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正常卵巢组织、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低分化卵巢癌中HPV16/18的感染率高,p53呈高表达(P<0.05),与患者年龄、组织学类型及临床分期等无关。卵巢癌中Cyclin D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等无关。③卵巢癌中Cyclin D1、p53与HPV16/18感染呈正相关。结论:高危型HPV感染及p53、Cyclin D1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卵巢癌发生有关,其联合检测对卵巢交界性肿瘤及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与估计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KLK7蛋白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份卵巢上皮性癌,20份卵巢交界性肿瘤,10份卵巢良性肿瘤,10份正常卵巢组织中KLK7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KLK7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8.0%)明显高于交界性肿瘤,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分别为30.0%,20.0%,10.0%,P<0.05),在卵巢癌组织中,KLK7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KLK7基因可能通过KLK7蛋白促进肿瘤的生长,浸润与转移,临床可以通过检测KLK7蛋白的表达率推断肿瘤的预后,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Aurora B在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treptavidin-biotin peroxidase,SP)法对10例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10例正常分泌期子宫内膜组织和7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Aurora B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分析其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Aurora B表达的阳性指数在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中明显高于分泌期子宫内膜组织,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增殖期的表达也高于子宫内膜癌组织的表达,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Aurora B表达阳性指数在高分化、低手术分期和肌层浸润深度≤1/2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低于中、低分化、高手术分期和子宫肌层浸润深度>1/2的子宫内膜癌组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1、P<0.05,respectively)。结论:Aurora B参与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腺体上皮细胞的增生和复制;Aurora B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有关,Aurora B的表达升高提示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activin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activin的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霉复合物(SABC)方法,检测4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20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act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activin的阳性表达率为67.5%,高于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及正常卵巢组织的25%及10%(P<0.05),与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与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Activin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皆呈高表达,提示activin可能与上皮性卵巢癌的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性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血管生成情况及微血管生成与卵巢癌组织类型、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结果 卵巢肿瘤依良性、临界恶性、恶性的不同 ,其微血管密度 (MVD)依次升高。卵巢临界恶性肿瘤组与良性肿瘤组、正常卵巢组MVD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卵巢癌组与卵巢临界恶性肿瘤组 ,良性肿瘤与正常卵巢组的MVD无显著差异 (P分别为 0 3 4和 0 46) ,单因素采用生存率时序检验 (Logranktest)结果表明 ,MVD与卵巢癌预后无关 (Log -rankP =0 2 7)。结论 MVD在卵巢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可作为判断卵巢肿瘤恶性程度的一项指标 ,但不是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survivin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survivin的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霉复合物(SABC)方法,检测4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20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为77.5%,高于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及正常卵巢组织的10%~0%(P<0.05),与组织学类型无相关性(P>0.05),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survivin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皆呈高表达,提示survivin可能与上皮性卵巢癌的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