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实施不同人次团队抢救培训,以确保临床心肺复苏抢救高效有序,提高心肺复苏的时效性。方法:急诊科和脑病科30名护士和20名医生先进行个人心肺复苏单项培训,然后按2人组、3人组、4人组、5人组方案随机分组进行团队复苏考核,成绩计对照组。进行不同人次的团队心肺复苏培训演练,重新随机分2人组、3人组、4人组、5人组进行考核,成绩计试验组。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急救措施落实到位的时间较培训演练前均缩短(P<0.01或P<0.05),抢救质量更优。结论:采用定位协作组织抢救模式进行不同人次团队抢救培训演练,使抢救更有序有效,提高心肺复苏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2.
急诊心肺复苏失败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诊心肺复苏失败原因 ,以便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方法 :对急诊抢救室及重症监护室抢救成功与失败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急救反应时间 ,复苏开始时间 ,除颤器、气管插管等使用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心肺复苏开始太迟 ,没有及早使用除颤器、气管插管 ,心肺复苏操作不到位 ,没有合理使用复苏药物是抢救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葛小敏  孙建华  孙艳萍  顾红军  李玲 《吉林医学》2012,33(28):6176-6178
目的:探讨规范心肺复苏抢救流程后,对医院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2008年3月~2008年7月进行规范化的心肺复苏培训,回顾分析2005年3月~2008年3月200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以及2008年8月~2011年8月200例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分别为培训前组和培训后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模拟考核心肺复苏抢救流程,采集固定的200名医护培训前后实施心肺复苏、除颤、气管插管的时间,设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两组统计学差异。结果:培训后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培训前组,实施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除颤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规范化的心肺复苏抢救流程使抢救工作更加有效,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时间,提高了医院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对3 例心跳呼吸骤停病人经急诊抢救结果进行分析,3 例均在心跳呼吸停止后2 ~3 min 内得到及时的现场抢救和急诊科抢救,自主心跳和自主呼吸很快恢复,Ⅰ、Ⅱ期复苏有效;继续加强Ⅱ、Ⅲ期复苏,意识恢复,脑复苏成功。认为及时正确有效的早期抢救是心肺脑复苏的关键,加强Ⅱ、Ⅲ期复苏是促进意识恢复的重要措施;此外群众性现场心肺复苏抢救技术的普及培训对提高心肺脑复苏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心肺复苏抢救配合的方法,缩短在病房内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率。方法:以2010版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为基础对心血管内科护士进行三人CPR抢救配合培训和考核。结果:整个病区共有120人参加了考核,平均分94.5,合格率99%。结论:三人CPR抢救配合流程,可以使每个护士都能做到有条不紊的抢救患者,抢救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心肺复苏的培训,提高对溺水患者抢救成功率。方法:普及对公众心肺复苏培训,对2009年溺水患者的救护及2010年下半年至2011年上半年对溺水患者的救护,分析普及心肺复苏培训对溺水患者抢救成功率的要素。结果:2009年收治溺水患者27例,抢救成功率2%,2010年下半年起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心肺复苏培训、演练及电话指导心肺复苏自救。2010年下半年至2011年上半年收治溺水患者29例,抢救成功率12%。结论:在溺水现场"第一目击者"是否掌握心肺复苏技能及专业医务人员不间断心肺复苏是提高溺水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针对目前急诊医学实践教学中实践对象缺乏、教学效果差等问题进行教学改革,进一步探索智能模拟人在团队协作心肺复苏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 对2019年—2021年在本科生急诊医学教学中利用智能模拟人进行团队协作心肺复苏实践教学的情况及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共431名本科学生参与团队协作心肺复苏智能模拟实践教学及问卷调查,其中男性171人,女性260人。调查结果显示,99.30%的学生对于团队协作心肺复苏和智能模拟教学方法接受度高,认为与常规教学方法相比手段新颖(72.62%),能够充分模拟临床场景(91.18%),教学效果好(79.81%);有利于其整体技能的提高及实践技能的掌握,锻炼其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等。结论 在急诊医学教学中利用智能模拟人进行团队协作心肺复苏实践教学效果显著,值得在急诊医学教学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钟红元  钟丽霞 《吉林医学》2014,(24):5325-5326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与急诊中心静脉置管在猝死患者心肺脑复苏救治中的应用,以提高CPR后患者复苏成功率及存活收入院率。方法:选择实施心肺脑复苏抢救的猝死患者共124例,其中进给予个体化CPR合并急诊中心静脉置管抢救的为观察组共71例,给予常规CPR合并急诊中心静脉置管抢救的为对照组共53例。急救前后对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以及存活入院率进行观察统计。结果:抢救结果统计显示,观察组即刻复苏成功率为45.1%(32/71),存活入院率为28.2%(20/71);对照组即刻复苏成功率为32.1%(17/53),存活入院率为22.6%(12/5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肺脑复苏抢救中,针对患者不同的病因选择个体化心肺复苏(CPR)合并急诊中心静脉置管可有效提高急救复苏成功率以及存活入院率,值得在急救过程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了解我院非急诊专业的200名医师对心肺复苏技能掌握情况。方法:根据深圳市急救中心心肺复苏评价标准,利用模拟场景及模拟人对我院200名医师进行心肺复苏技能考核。结果:200名医师的心肺复苏技能掌握情况评分总及格率为48%;考核得分情况受到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培训与否的影响,医师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越高,心肺复苏术的考核评分也相对较高,但组间比较差异不太明显,(P>0.05),参加过培训与没参加过培训的医师分数比较也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我院医师心肺复苏技能水平达不到满意,有待提高,急需专业的系统培训。  相似文献   

10.
王长远  秦俭  王晶  孙长怡 《医学与社会》2010,23(6):28-29,66
目的:分析和评价高仿真电脑模拟人(HPS)和急救模拟人(ECS)在我院青年急诊医师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美国医学教育科技公司(METI)生产的HPS和ECS对20名急诊青年医师进行心肺复苏、各种恶性心律失常和多发伤的处理模拟培训,并进行电脑评分.对参加培训的医生反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培训前学员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和多发伤的平均分数分别为69.4±21.3、75.6±19.5和76.4±22.6,培训后分数分别为87.3±20.2、88-2±22.3和89.5±21.7,学员经培训后急救能力明显提高(P<0.01).100%急诊青年医师认为HPS和ECS在心肺复苏和危重病抢救教学中有非常大的作用.结论:HPS和ECS在急诊青年医师急救技能培训中可发挥巨大作用,它具有无风险、可重复性、可控性、可培养团队精神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气管插管术在心肺复苏时的应用经验,以期提高整体急救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38例急诊气管插管抢救心肺复苏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38例急诊气管插管中,125例为一次插管成功,成功率为90.6%,插管时间1~5min,平均时间55s,中位时间50s.结论 气管插管是急诊抢救危重病人的基础,对保证进一步心肺复苏,挽留手术机会以及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西北医学教育》2016,(6):983-985
为更好地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简称规培医师)的心肺复苏(CPR)技能培训,并提高培训效果,根据现行对规培生教学要求及《2015美国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病急救指南》特点,提出要强化规培医师心肺复苏技能及提高规培医师的心肺复苏质量,在心肺复苏临床教学时应做到以下几点:1急救人员CPR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2使用心肺复苏反馈装置监测培训质量;3明确复苏成功的基本条件;4应用案例情景剧提高复苏团队层面的组织和协调工作;5操作考核和综合实践总结CPR持续改进计划。  相似文献   

13.
基层医师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长远  孙长怡  秦俭  王晶 《医学综述》2011,17(15):2378-2380
目的探讨应用计算机模拟分步教学法对基层医师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应用简短理论授课、SimMan4000综合模拟人、急救模拟人、生理驱动高仿真电脑模拟人、录像回放等方法分步对27名基层医师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内容包括胸外按压、气管插管和恶性心律失常处理等,比较培训前后的成绩;调查基层医师对计算机模拟技术分步教学法的认可程度。结果基层医师胸外按压培训前后的成绩分别为(57.38±8.42)分vs(82.36±9.15)分(,P<0.01),气管插管的成绩分别为(61.75±7.42)分vs(86.37±8.04)分(,P<0.01),恶性心律失常处理的成绩分别为(60.24±6.54)分vs(87.26±5.49)分(,P<0.01);96.2%的医师认为该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习能力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结论应用计算机模拟分步教学法对基层医师进行培训可以提高心肺复苏技能,培养团队合作和急诊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4.
徐云香 《吉林医学》2013,(32):6797-6799
目的:探讨不同的培训方式对低年资护士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选择低年资护士8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培训方式即采用心肺复苏理论知识授课和急救操作技能培训,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情景模拟结合案例学习的方法进行心肺复苏技能的培训。结果:试验组培训后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且临床医生在对试验组培训后抢救时加强医护配合,病情掌握、专科急救知识、抢救应急能力、抢救能力等方面综合满意度为9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2%(P<0.01)。结论:情景模拟结合案例学习法通过精心设计,合理实施评价,能够提高低年资护士心肺复苏抢救综合能力,是一种理想的培训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对海珠区中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急救培训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海珠区5所中学初高中生518人,在进行心肺复苏的理论和操 作培训后进行问卷调查和操作考试.结果 海珠区中学生心肺复苏急救培训总体评分62.88%,但对意识判断的方法只有52.51%的正确率,而对于复苏 黄金时间的掌握仅有12.55%的正确率,其他培训内容基本及格.结论 通过对海珠区中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急救培训基本达到培训的目的 和要求,但是 抢救的基本要素掌握还不熟练,没有树立起"时间就是生命"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阶梯式教学法在住院医师心肺复苏综合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3年住院医师进行心肺复苏培训。所有住院医师随机分为对照组34人及观察组36人。对照组采用单纯应用简单复苏及气管插管模拟人教学法;观察组进行阶梯式教学法:①简短理论授课;②简单复苏及气管插管模拟人;③SimMan 4000综合模拟人;④生理驱动高仿真电脑模拟人(human patient simulator,HPS)分步对住院医师医师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内容包括胸外按压、气管插管、除颤仪的使用和恶性心律失常处理等;并和单纯应用简单复苏及气管插管模拟人教学法的成绩相对比,调查住院医师对心肺复苏培训采用教学法的认可程度。结果 简单复苏及气管插管模拟人教学法与阶梯式教学法相比较:心肺复苏培训的成绩分别为90.3±3.2分vs 91.1±3.7分(P=0.722),气管插管的成绩分别为86.7±3.5分vs 88.0±4.2分(P=0.165),除颤仪使用的成绩为93.7±2.3分vs 94.1±2.9分(P=0.526),综合能力的成绩分别为62.3±5.5分vs 89.2±4.1分(P=0.001),96%的医师认为阶梯式教学法可以提高学习能力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结论 由浅至深、循序渐进的阶梯式教学法适合于住院医师心肺复苏综合能力培训,可以提高心肺复苏技能,培养团队合作和急诊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7.
孙慧 《吉林医学》2015,(5):1029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流程对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抢救的62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采用随机分层法分为对照组(31例,按常规护理流程实施枪救)与观察组(31例,优化心肺复苏抢救的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急救效率及心肺复苏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优化护理流程后急救效率及心肺复苏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流程的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心肺复苏抢救的护理流程,可改善抢救工作的急救效率,提高医院心肺复苏效果,为抢救急诊患者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18.
刘继凤 《中外医疗》2010,29(35):146-146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急诊急救的护理对策。方法对心脏骤停患者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抢救法、加压给氧、根据医嘱给予升压药物以及对有室颤者立即进行电除颤等措施。结果本组心脏骤停患者36例,经过抢救与护理心肺复苏成功31例,成功率达86.11%。结论心脏骤停患者死亡率是很高的,提高抢救成功率,使死亡率降至最低,是急诊急救医护人员面临的艰巨任务,也是提高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与评价依据2010年版《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改进急诊医学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 将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间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医学教研室承担培训教学任务的60名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名医生按照2005年版《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接受心肺复苏技能培训,设为对照组;另外30名医生按照2010年版《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接受心肺复苏技能培训,设为实验组.培训结束后对两组医生进行学习效果评估,包括书面理论测试、操作技能考核和满意度调查,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考核总成绩实验组医生高于对照组医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书面理论测试成绩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实验组医生高于对照组医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医生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医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据2010年版《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完善和简化基础生命支持流程,有助于提高心肺复苏操作技能的培训效果,提示依据2010年版新指南开展相关培训有益于该技能的掌握和普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轮转新护士进行心肺复苏强化培训的效果。方法对轮转入急救中心的新护士进行心肺复苏技术及相关急救知识的强化培训。结果强化培训后轮转新护士心肺复苏技术和急救知识有很大的提高。结论对新护士进行心肺复苏技术的培训能有效提高呼吸心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