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5 毫秒
1.
尚珊珊  余子开  范涛  金利民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1,50(7):20200337-1-20200337-7
将高斯过程模型应用于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目标识别。高斯过程模型是基于贝叶斯框架的统计学习算法,通过结合核函数和和概率判别构建分类模型。与传统分类模型相比,高斯过程模型可以获得更高的分类效率和精度。方法实施过程中,采用SAR图像的特征矢量作为输入,以目标类别标签作为输出训练高斯过程模型。对于待识别样本,通过计算其在高斯过程模型下属于各个类别的后验概率判定其目标类别。实验中,依托MSTAR数据集在典型条件下开展测试。根据实验结果,所提方法在标准操作条件下对10类目标识别精度达到99.28%;在30°和45°俯仰角下的平均识别率分别为98.04%和73.13%;在噪声干扰各个信噪比条件下均保持最高性能。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稳健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目标识别问题,采用非线性相关信息熵(NCIE)进行多特征选取进而实现分类。基于混合高斯模型对SAR图像提取的各类特征进行概率建模,采用KL散度评价不同特征之间的相似度。采用非线性相关信息熵评价不同特征组合的相关性,根据最大熵值确定最优特征组合。对于选取的多类特征,基于联合稀疏表示模型进行表征和分类。利用MSTAR数据集对提出方法在标准操作条件和扩展操作条件下进行测试,结果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特征提取是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目标识别的关键步骤,也是难点之一。该文提出一种基于PGBN(Poisson Gamma Belief Network)模型的SAR图像目标识别方法。PGBN模型作为一种深层贝叶斯生成网络,利用伽马分布具有的高度非线性,从复杂的SAR图像数据中获得了更具结构化的多层特征表示,这种多层特征表示有效提高了SAR图像目标识别性能。为了获得更高的训练效率和识别率,该文进一步采用朴素贝叶斯准则提出了一种对PGBN模型进行分类的方法。实验采用MSTAR的3类目标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提取的特征有更好的结构信息,对SAR图像目标识别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陈婕  潘洁  杨小英  陈海媚  廖志平 《电讯技术》2021,61(12):1547-1553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图像目标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联合多视角的方法。基于图像相关准则对多视角SAR图像进行聚类分析,获得若干视角集。分别对每个多视角子集采用多重集典型相关(Multiset Canonical Correlations Analysis,MCCA)进行特征融合,获得特征矢量。采用联合稀疏表示对各个视角集的特征矢量进行表征分类,获得决策结果。在样本丰富的MSTAR数据集上开展实验与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10类目标样本在标准操作条件、噪声干扰以及遮挡情形下均可以取得优势性能,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马丹丹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1,50(10):20210120-1-20210120-8
提出基于分块匹配的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目标识别方法。对待识别SAR图像进行4分块处理,每个分块描述目标的局部区域。对于每个分块,基于单演信号构造特征矢量,描述其时频分布以及局部细节信息。单演信号从幅度、相位以及局部方位3个层次对图像进行分解,可有效描述图像的局部变化情况,对于扩展操作条件下的目标变化分析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对于构造得到的4个特征矢量,分别采用稀疏表示分类(Sparse Representation-based Classification,SRC)分别进行分类,获得相应的重构误差矢量。在此基础上,按照线性加权融合的基本思想,通过构造随机权值矩阵进行分析。对于不同权值矢量下获得的结果,经统计分析构造有效的决策变量,通过比较不同训练类别的结果,判定测试样本的类别。所提方法在特征提取和分类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SAR图像获取条件的不确定,通过统计分析获得最优决策结果。实验在MSTAR数据集上设置和开展,包含了1类标准操作条件和3类扩展操作条件。通过与现有几类方法对比,有效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峰值特征是进行SAR图像自动目标识别的重要特征。本文提出了SAR图像目标的通用高斯峰值模型,根据该模型提出了目标峰值提取方法。利用实测数据以及蒙特卡罗仿真结果表明:通用高斯峰值模型是实际峰值的一种精确模型,基于该模型的峰值提取方法具有良好的提取精度。  相似文献   

7.
毛舒宇  岳凤英 《电光与控制》2021,28(3):98-101,106
将二维变分模态分解(BVMD)应用于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特征提取及目标识别,经过BVMD分解后,产生原始SAR图像的若干分解成分,可更有效地描述目标的全局和局部细节信息.首先,决策过程利用支持向量机(SVM)对原始图像及分解成分进行独立分类;然后,基于线性加权融合对它们的结果进行处理,根据最终的决策变量获得目标类别决策;最后,采用MSTAR数据集开展测试,分别在标准操作条件、俯仰角差异和噪声干扰条件下进行实验,并与现有几类方法进行比较,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干扰信号和目标回波信号在图像上的统计特性差异,该文提出了基于统计区分度的SAR干扰评估方法。借助于独立分量分析(ICA),把SAR图像域上的干扰抑制问题转化为一种盲源分离问题。分别对高斯噪声干扰和类杂波干扰SAR图像进行ICA处理,并采用峭度准则进行干扰基图像分离。由于类杂波干扰信号具有和SAR回波信号类似的统计特征,相对于高斯噪声干扰的干扰抑制效果降低。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了基于目标回波信号特征的类杂波干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在地海环境遥感和目标探测识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对于单基SAR,双基SAR能够通过调整发射机和接收机的角度对场景进行多方位观测,因此开展海上舰船目标双基SAR图像仿真可为非合作目标的特征研究和探测识别提供方法和手段,在目标探测识别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利用基于面元化的简化小斜率近似(facet-based simplified small slope approximation, FBS-SSA)方法与几何光学/物理光学(geometrical optics/physical optics, GO/PO)混合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磁散射模型的海上舰船目标复合场景双基SAR图像仿真方法,实现了不同双基角下的海上舰船SAR图像仿真,并分析了雷达飞行方向与舰船角度、发射机和接收机相对位置、极化、海况对雷达图像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基角、极化、舰船朝向都会对双基SAR图像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获取不同双基角度下的复合场景SAR图像特征从而可以更好地开展舰船识别。此外,SAR图像中的阴影特征也可作为舰船识别的辅助...  相似文献   

10.
SAR图像自动目标识别的一个主要途径是通过目标峰值序列的匹配进行识别。该文提出了SAR图像的通用高斯峰值模型,并根据该模型设计了SAR图像目标峰值提取方法,进而利用实测目标数据分析了目标峰值对于目标方位角,雷达俯仰角以及目标结构等目标配置条件变化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目标SAR图像峰值对于目标的配置条件变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说明,利用峰值特征进行SAR图像目标识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基于扩展分形和CFAR特征融合的SAR图像目标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多信息融合技术在SAR图像目标识别中的应用。将扩展分形特征(Extended Fractal)与双参数恒虚警特征(Double Parameter CFAR)形成的多信息进行融合处理。运用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在决策层对SAR图像中的像素进行识别分类。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融合对像素分类的准确性明显好于单特征的检测结果,减少了虚警概率,提高了系统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2.
决策融合是提高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目标识别性能的重要手段,然而,可靠性较弱的决策往往会导致最终决策融合的效果变差。将可靠性分析引入基于决策融合的SAR目标识别方法中,分别计算各个决策的可靠性系数并选取可靠性的决策参与最终的决策融合。为了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分别将提出的可靠性分析应用于多特征决策融合以及多分类器决策融合并基于MSTAR(Moving and Stationary Target Acquisition and Recognition)数据集进行了目标识别实验。在基于主成分分析、线性鉴别分析和非负矩阵分解三种特征进行多特征决策融合的条件下,所提方法和直接进行决策融合的方法的识别率分别为97.47%和96.50%。在基于K近邻、支持向量机和稀疏表示分类器的多分类器决策融合中,所提方法和直接进行决策融合的方法的识别率分别为97.10%和96.28%。实验结果充分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一种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特征提取与目标识别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小波域主成分分析和支持向量机进行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特征提取与目标识别的新方法。该方法对图像小波分解后提取低频子带图像的主成分分量作为目标的特征,利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完成目标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明显提高目标的正确识别率,是一种有效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特征提取和目标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小波域NMF特征提取的SAR图像目标识别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域非负矩阵分解特征提取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目标识别方法。该方法对图像二维离散小波分解后提取低频子带图像,用非负矩阵分解对低频子带图像提取特征向量作为目标的特征,利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完成目标识别。将该方法用于对MSTAR数据中三类目标识别,识别率最高可达97.51%,明显提高了目标的正确识别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特征提取与目标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李正伟  黄孝斌  胡尧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2,51(10):20220029-1-20220029-8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自动目标识别(Automatic target recognition,ATR)是现代战场情报侦察、精确打击的重要支撑技术。为提升SAR ATR整体性能,提出基于二维投影特征多重集典型相关分析(Multiset canonical correlations analysis,MCCA)的方法。首先,采用若干二维随机投影矩阵对SAR图像进行特征提取,获得多层次特征描述。考虑到这些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和可能存在的冗余及干扰,进一步通过MCCA对它们进行融合处理,获取单一特征矢量。基于稀疏表示分类器(Sparse representation-based classification,SRC)对融合特征矢量进行处理,判决目标类别。实验基于MSTAR数据集开展,对方法性能进行检验确认,结果能够验证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灰度和纹理特征的SAR图像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多类别多特征量情况下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的目标分类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从灰度和纹理模型出发,提出了综合利用灰度和纹理特征的目标分类方法.均值和方差是灰度模型中重要的特征统计量,而能量、熵、对比度、局部相似性和相关性是纹理模型中重要的特征统计量.灰度和纹理特征能确切地描述SAR图像中的目标.通过构造特征向量,定义向量之间的距离,并按照最小距离方法进行目标分类.以一定大小的窗口读入样本,提高了算法的运行速度和抗噪能力.理论上,窗口越大,特征向量值越接近真实值.窗口越小,边缘的分类精度越高.实验表明该方法较好地处理了多类别多特征量情况下的SAR图像分类问题,分类结果是有效的,这为SAR图像目标分类提供了一条简单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李海生  贺新毅 《信息技术》2012,(6):121-123,127
文中使用最大后验概率(MAP)分类方法实现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目标分割,并与基于偏微分方程(PDE)的各向异性扩散(AD)过程结合起来,使MAP分类准则得到更好的分割结果。AD过程是作用在后验概率上的空域滤波器,具有高效、精确和简洁的优点,并对图像数据的分布特性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这种方法需要先将图像从灰度域转化到后验概率域,因此需要对像素灰度分布进行条件概率分布建模,并进行参数估计。文中巧妙的使用有限混合高斯分布模型来逼近条件概率分布,并用期望最大化(EM)方法用来实现参数估计。在引入这种新奇的混合高斯分布模型后,基于MAP-AD的分割算法对地面SAR图像获得了很好的分割结果并对图像灰度分布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8.
王鹏翔  张兆基  杨怀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2,51(6):20210597-1-20210597-6
针对红外图像目标分类问题,提出了结合多特征融合和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的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局部二值模式(local binary pattern,LBP)以及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cale-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SIFT)三类特征分别描述红外图像中目标的像素分布、局部纹理以及特征点信息。三类特征从不同侧面反映红外图像目标特性,因此具有互为补充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基于多重集典型相关分析(multiset canonical correlations analysis,MCCA)对三类特征进行融合处理,获得统一的特征矢量。融合后的特征不仅继承了原始三类特征的鉴别特性,还有效去除了冗余信息。分类过程中,采用极限学习机作为基础分类器对融合特征矢量进行分类。极限学习机具有参数少、效率高、精度高和稳健性强等显著特点,有利于提高红外目标分类的整体性能。因此,所提出的方法通过结合多特征和极限学习机的优势综合提升了目标识别性能。在实验过程中,采用四类飞机目标的红外图像对所提出方法进行了性能测试。根据与现有几类方法的对比,实验结果证明了提出方法的性能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