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胃癌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20年我院行手术治疗的330例胃癌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筛选可能引起术后肺部感染的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校正曲线、一致性指数(c指数)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预测准确性、鉴别能力和临床有用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史、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肺功能锻炼依从性、腹腔镜手术、术中失血量是胃癌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依据独立危险因素所构建的列线图,校准曲线提示有较好的一致性,C-index为0.878(95%CI:0.801~0.956),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8,提示该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DCA曲线表明该列线图有较好的临床获益。结论:根据胃癌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有助于对高危人群进行围手术期干预,减少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及其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28例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Ⅱ~Ⅲ期结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18例,女110例;中位年龄为62岁,年龄范围为25~87岁。所有病人行开腹或腹腔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影响良性乳腺结节增长的相关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女性良性乳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发生结节增长将患者分为增长组和未增长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结节增长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和校准图验证模型的区分度以及一致性。结果本研究中424例良性乳腺结节患者有182例出现结节增长,发生率为42.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OR=1.015)、多发结节(OR=1.864)、囊性结节(OR=2.130)、对侧有结节(OR=1.705)、结节最大直径<8 mm(OR=2.411)、血小板计数升高(OR=3.206)均为影响结节增长的危险因素(P<0.05)。基于以上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良性乳腺结节增长风险的列线图模型,ROC曲线显示,建模组和验证组预测良性乳腺结节增长风险的模型AUC分别为0.725(95%CI:0.674~0.775)、0.756(95%CI:0.692~0.820)。H-L拟合优度检验显示,列线图模型中实际观测值与风险预测值的偏差无统计学意义(建模组:χ2=7.154,P=0.530;验证组:χ2=7.113,P=0.512)。内部验证采用自举检验,原始数据重复采样100次。校准曲线显示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的拟合程度较好。结论年龄、多发结节、囊性结节、对侧有结节、结节最大直径和血小板计数是预测结节增长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参数所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以作为临床预测结节增长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术前有效预测微血管侵犯(MVI)对肝细胞癌(HCC)患者的临床决策、术后辅助治疗和全面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因此,本研究探讨HCC合MVI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术前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1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535例HCC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按入...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女性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LE)的危险因素,构建女性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初步分析与LE相关的因素,再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导致LE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绘制校准曲线评价模型预测结局概率与实际概率的一致程度,以C-index表示。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列线图预测模型对LE的预测能力。结果:489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术后LE发生率为16.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LE与体重指数(BMI)(t=-3.716,P<0.001)、糖尿病(χ2=36.784,P<0.001)、高血压病(χ2=4.525,P=0.033),肿瘤TNM分期(χ2=3.955,P=0.047)、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χ2=7.011,P=0.030),新辅助化疗(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浆细胞性乳腺炎(PCM)的发病危险因素,且构建预测PCM发病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PCM患者120例(PCM组),另选同期非乳腺疾病的健康人群12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CM发病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PCM发病的列线图模型,再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与校准曲线进行模型验证。结果:PCM组与对照组在哺乳时间、体质指数、月经规律、乳头凹陷、乳房外伤、哺乳障碍、情绪焦虑、失眠、避孕药物史、泌乳素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哺乳时间<6个月(OR=1.828,95%CI:1.044~3.201,P=0.035)、有避孕药物史(OR=1.793,95%CI:1.029~3.122,P=0.039)、乳头凹陷(OR=2.336,95%CI:1.341~4.068,P=0.003)、泌乳素异常(OR=1.752,95%CI:1.011~3.037,P=0.046)、有哺乳障碍(OR=1.870,95%CI:1.073~3.256,P=0.027)为PCM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为0.710(95%CI:0.645~0.776),提示该列线图预测模型有较好的区分度,对PCM有较强的预测能力;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提示该列线图预测模型的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有较好的一致性(χ^(2)=6.661,P=0.465)。结论:基于PCM的5项发病危险因素(哺乳时间、避孕药物史、乳头凹陷、泌乳素、哺乳障碍)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能力好,对防治PCM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T4a期胃癌发生腹膜转移的危险因素,以此为训练组构建列线图模型,并进行内验证及外验证。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394例行胃切除术+D2淋巴结清扫术影像学诊断为T4a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224例患者作为训练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170例患者作为验证集。根据术前影像学表现判断有无腹膜转移并且最终经病理资料证实,采用SPSS 24.0软件通过t检验、秩和检验或卡方检验对发生腹膜转移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T4a期胃癌患者发生腹膜转移的潜在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版本4.0.2)建立列线图模型。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验证,采用ROC曲线评价模型的符合度并计算95%CI,绘制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符合度。绘制DCA曲线评价模型的临床获益度。 结果224例训练集患者中,共37(16.5%)例患者发生腹膜转移,验证集患者中23(13.5%)例患者发生腹膜转移,多因素分析显示糖类抗原125(CA125)、腹水、术前白蛋白(ALB)和肿瘤分化程度是胃癌患者发生腹膜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结果提示,内部训练集AUC曲线下面积为0.783(95%CI:0.699-0.867),外部验证集AUC曲线下面积为0.848(95%CI:0.763-0.932);且以此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获益度。 结论基于4个独立危险因素的列线图模型对T4a期胃癌患者腹膜转移的发生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可用于术前对T4a期胃癌患者腹膜转移风险进行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预测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溃疡愈合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收集2021年1―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00例DFU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DFU是否愈合将其分为愈合组(n=57)和未愈合组(n=143)。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知-信-行(KAP)模式量表评分以及患者血液中微小RNA(miRNA)-15b-5p的相对含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临床特征数据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向后法筛选出相关预测因子并建立预测模型,使用增强Bootstrap验证法对模型内部进行验证,使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列线图、校准图、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分析(DCA)进行评估。结果 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及向后法筛选变量,从8个总变量中确定了3个预测因子,即年龄、miRNA-15b-5p相对含量、K评分,其构建的预测模型呈现出中等预测能力,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3。结论 年龄、K评分及miRNA-15b-5p相对含量均为DFU患者溃疡未愈合相关的预测因子,基于这些预测因子建立的预测模型具...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 目前用于评估甲状腺髓样癌(MTC)预后的主要方式采用TNM分期系统,但该系统不能个体化预测患者的预后。因此,需要建立专门针对MTC的精准预后指标体系。本研究分析影响MTC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并构建MTC术后生存列线图。方法 选取2004—2015年SEER数据库MTC数据,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1 884例患者纳入研究。将患者按3∶1随机分为训练集(1 413例)和验证集(471例),比较两组临床数据基线特征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筛选影响MTC生存的独立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基于Cox回归分析筛选出的结果建立MTC术后患者生存列线图。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对列线图进行验证和评估。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原发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是否甲状腺全切除、肿瘤是否侵犯甲状腺被膜、是否行放射治疗均影响患者预后(均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远处转移、侵犯甲状腺被膜、是否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是否放疗为MT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男性患者、年龄≥49岁、伴远处转移、肿瘤侵犯甲状腺被膜、未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接收放疗患者预后更差。用患者性别、年龄、远处转移、甲状腺被膜受侵、手术方式构建了MTC患者2、5、10年的生存列线图。该列线图训练集的C-index为0.755(95% CI=0.741~0.769),验证集为0.725(95% CI=0.699~0.769)。ROC曲线用于评估列线图的区分度,在训练集2、5、10年的AUC值分别为0.79、0.779、0.766;在验证集分别为0.78、0.725、0.733。校准曲线结果显示该列线图预测的生存率和实际生存率具有一致性。DCA将列线图与AJCC第6版TNM分期的临床相比,该列线图的在5年和10年生存评估中均显示出更大的净收益。结论 性别、年龄、远处转移、甲状腺被膜侵犯、手术方式是影响MTC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MTC术后生存列线图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准确地进行患者个体生存预测,帮助临床医师做出适当的个体化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 中国胃癌疾病负担较重且预后影响因素较多,有关量化和综合评估预后风险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基于列线图探究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对胃癌患者预后生存的意义,并将其纳入列线图与传统TNM分期进行预后评估效能比较。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3年6月—2018年6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接受胃癌根治切除术的胃癌患者作为训练组(n=300),同时从胃肠外科另一病区纳入接受相同手术处理的胃癌患者作为验证组(n=100)。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类型、肿瘤部位、侵袭深度和淋巴结转移(LNM)等信息;术前3 d收集外周静脉血数据,并计算NLR和PLR,通过ROC曲线确定NLR(1.98)和PLR(134.87)的最佳临界点。术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2年后每6个月随访1次。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暴露与结局指标的关联,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识别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纳入列线图后通过C-指数在训练组和验证组评估列线图的稳定性。最后,基于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列线图和传统TNM分期的预测效能。结果 训练组男性患者220例(73.3%),验证组男性患者69例(69.0%),训练组平均年龄(62.52±10.61)岁,验证组平均年龄(63.67±10.21)岁。两组除肿瘤类型、分化程度和侵袭深度外,其他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组中位生存时间(OS)为28个月,1、3、5年OS率分别为63.5%、43.0%和35.1%;验证组中位OS为32个月,1、3、5年OS率分别为58.9%、41.6%和31.7%。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理分型、肿瘤分化程度、侵袭深度、存在LNM、NLR、PLR和CEA水平均与OS有关(均P<0.05)。经过多因素调整后,存在LNM、术前NLR>1.98、PLR>134.87和癌胚抗原(CEA)≥5 μg/L的患者OS显著缩短(均P<0.01)。校准曲线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在训练组(C-指数=0.81)和验证组(C-指数=0.75)的拟合度良好。此外,列线图模型预测训练组1、3、5年OS率的AUC值(0.865,0.855,0.827)高于TNM分期(0.677,0.690,0.683);验证组1、3、5年OS率的AUC值(0.856,0.788,0.725)高于TNM分期(0.781,0.691,0.605)。结论 NLR和PLR是预测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风险因素,基于两者构建的列线图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行胃切除术胃癌患者的1、3、5年OS率,为临床医师提供更精确的治疗、护理决策证据。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肝内胆管癌(ICC)起病隐匿,进展迅速,患者诊断时往往错过最佳手术时机。ICC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目前发现血脂异常可能是风险因素之一。因此,本研究探讨血脂异常及其他危险因素与ICC发生风险的关联,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以期对ICC高危人群实现早期预防并最终降低发病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3年1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普通外科就诊的5 906例肝脏手术患者,其中ICC患者和非癌症患者分别设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收集患者治疗前基本资料和生化指标,将血脂指标和其余风险因素纳入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ICC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评估各因素影响程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临床预测效能。结果:共纳入351例ICC患者和2 145例非癌症患者,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与糖尿病、高血压、肝硬化、乙肝、胆管结石病史、血吸虫病史比例,以及血清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儿童术中低体温列线图预测模型,为术中儿童低体温评估与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1086例患儿,在医院病历系统中收集相关资料.采用x 2检验、秩和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因素,利用R软件绘制儿童术中低体温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儿童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17.31%;年龄、术前体温≤36.9...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4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术后出血情况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既往病史、疾病情况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患者术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术后出血的列线图模型。结果 345例患者中有33例发生术后出血,发生率为9.32%。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患者年龄≥65岁、高血压、血糖≥6.1mmol/L、腹腔感染、胰瘘是患者发生PD术后出血独立危险因素(P<0.05)。PD术后出血的列线图模型初始AUC为0.911,采用重复Bootstrap法内部验证AUC为0.884,分区度良好,观测值与预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年龄≥65岁、高血压、血糖≥6.1 mmol/L、腹腔感染、胰瘘是患者发生PD术后出血独立危险因素是患者PD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因素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准确预测PD术后出血的发生风险,帮助临床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合并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并建立AP合并AKI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450例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P合并AKI的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建立并验证AP合并AKI的列线图模型。结果 450例AP患者中有62例发生AKI,AKI的发生率为13.78%(62/450)。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重度急性胰腺炎(SAP)、低蛋白血症、糖尿病、肥胖及机械通气等是AP合并AKI的危险因素。AP合并AKI的列线图模型的C-指数是0.753(95%CI 0.715-0.791);校正曲线显示预测值和实际值的一致性良好;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745(95%CI 0.710-0.780);决策曲线显示阈值概率是4%~73%时,列线图预测AP合并AKI的净收益值较高。结论 男性、SAP、低蛋白血症、糖尿病、肥胖及机械通气等是AP合并AKI的危险因素,AP合并AKI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应用诺曼图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术后病理分期为pT 1期原发性早期胃癌患者;(2)临床病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进展期胃癌、残胃癌或既往行胃切除术的患者;(2)行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分期为早期的胃癌患者;(3)其他类型胃肿...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早期筛查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高风险人群对于降低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肝细胞癌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个体化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以期为肝细胞癌患者围术期管理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由胆囊结石诱发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起病急,进展迅速,严重时危及生命。然而目前对于胆囊结石诱发ABP的机制及危险因素并非十分明确,且缺乏预测手段。因此,本研究探讨胆囊结石患者并发ABP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ABP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503例因腹痛入院并确诊为胆囊结石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以及ABP发生的情况。用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筛选ABP发生的危险因素,用ROC曲线分析各因素预测ABP的曲线下面积(AUC)与最佳截断值,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量化患者风险,并用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评估其临床预测效能。结果 503例胆囊结石患者中,119例(23.66%)并发ABP。与无ABP的患者比较,发生ABP的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胆囊大小异常比例、多发胆囊结石比例、胆总管结石比例、血清淀粉酶(AMS)、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以及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均升高,而胆囊壁厚度减低(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PACHE Ⅱ评分、胆囊壁厚度、AMS、CRP、PCT、NLR的AUC分别为0.681、0.769、0.886、0.734、0.869、0.822,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3.89、1.89 mm、382.10 U/L、18.69 mg/L、5.76 μg/L、3.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胆囊壁厚度(<1.89 mm)、多发胆囊结石、AMS(≥382.10 U/L)、CRP(≥18.69 mg/L)、PCT(≥3.68 g/dL)及NLR(≥3.05)是胆囊结石患者并发AB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根据上述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的C指数为0.691(95% CI=0.661~0.735),风险阈值0.14,并且列线图模型的临床净收益显著高于任何单个指标预测结果。结论 胆囊壁厚度、多发胆囊结石、AMS、CRP、PCT以及NLR为胆囊结石患者并发ABP密切相关,基于以上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胆囊结石患者ABP发生的早期识别与预警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早期卒中后抑郁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为临床医护人员筛查卒中后抑郁高危患者提供工具。 方法 对建模组259例卒中患者在卒中后第7~14天收集10项相关危险因素,于卒中后8~10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蒙哥马利抑郁量表测评卒中患者抑郁状况。利用χ2检验、Lasso回归及logistic回归筛选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对模型进行内部及外部验证(验证组有82例患者)。 结果 卒中后抑郁检出率为39.38%;性别、婚姻状况、并存疾病数目、卒中部位、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卒中后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基于上述6个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AUC值:内部验证为0.883,外部验证为0.849)和准确度(Hosmer-Lemeshow检验:内部验证χ2=7.939,P=0.439,外部验证χ2=3.538,P=0.896);决策曲线分析显示预测模型曲线在大于10%的阈值概率区间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结论 卒中患者发作后8~10周即有较高的卒中后抑郁发生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够有效预测早期卒中后抑郁风险,利于临床给予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系统(BCLC)0~A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病人R0切除术后肝外转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肝外转移风险预测列线图。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肝脏外科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HCC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首次复发部位是否包含肝脏以外其他器官,研究人群被分为肝外转移组和非肝外转移组。随后,依据术前临床资料构建肝外转移风险预测模型及列线图,并评估其预测能力。最后,应用临床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共351例病人被纳入,包括肝外转移组36例(10.3%)和非肝外转移组315例(89.7%)。肝外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甲胎蛋白(AFP)分级[比值比(OR)=1.580,95%置信区间(CI)(1.182,2.144),P=0.002],肿瘤直径[OR=1.103,95%CI(1.002,1.209),P=0.039]和瘤内坏死(是)[OR=2.379,95%CI(1.042,5.222),P=0.034]。肝外转移风险预测模型和列线图预测能力评价: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40,95%CI(0.663,0.816);Hosmer-Lemeshow(H-L)拟合优度检验:P=0.653。临床决策曲线显示该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BCLC 0~A期HCC病人R0切除术后发生肝外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AFP分级、肿瘤直径和瘤内坏死。肝外转移风险预测列线图在识别肝外转移高风险病人方面表现出了较好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构建一种列线图来预测胆囊癌(GBC)病人的预后。方法 在SEER数据库中提取GBC病人的临床病理数据,采用Cox回归分析GBC病人的独立预后因素,构建列线图,并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对列线图进行验证。结果 年龄、T分期、M分期、组织学分级、放疗、手术、肿瘤直径为GBC病人独立预后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训练集中,C指数为0.735(95%CI=0.721~0.749),1、3,5年的AUC值分别为0.821、0.820和0.833。在验证集中,C指数为0.733(95%CI=0.711~0.755),1、3,5年的AUC值分别为0.816、0.807和0.827。校准曲线表明,列线图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吻合度较高。决策曲线表明,列线图模型比TNM分期系统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结论 构建的GBC病人预后动态列线图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