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模式,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护理后,观察组HAMD、HAMA评分[(13.02±1.10)、(15.32±0.79)]低于对照组[(18.53±1.11)、(20.59±0.97)](均P0.05);观察组整体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患儿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于辩证行为疗法(DBT)理念的认知行为干预对青少年自伤、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2月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存在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DBT干预组和常规干预组各71例。DBT干预组患者进行基于DBT理念的认知行为干预,常规干预组进行常规治疗干预,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通过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评价患者自伤行为严重程度变化;通过焦虑(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负性情绪变化;通过生活质量评分(QOL)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变化。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SAS、SDS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干预后DBT干预组患者平均无明显组织损伤的自伤行为评分[(9.83±2.25)分vs.(12.00±2.00)分,t=6.073,P<0.001]、有明显组织损伤的自伤行为评分[(8.07±1.81)分vs.(10.65±2.06)分,t=7.916,P<0.001)]、SAS[(42.08±4.23)分vs.(47.01±3.31)分,t=7.728,P<0....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综合性干预对脱敏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效果的影响,并分析其对患儿生活质量、哮喘控制情况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8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患儿采用综合性干预,对比两组患儿行为能力、心理状况、干预效果、生活质量、哮喘控制情况及肺功能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儿行为能力和心理状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总有效率(70.73%)高于对照组(48.78%),疾病控制率(95.12%)高于对照组(78.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08、5.145,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环境刺激评分[(17.24±1.20)分]、活动受限评分[(31.26±2.41)分]、哮喘症状评分[(29.63±2.54)分]、生理状况评分[(15.26±1.34)分]、对自身健康的关心程度[(17.63±1.24)分]均高于对照组[(14.30±1.14)分、(27.63±1.65)分、(25.63±2.71)分、(11.20±1.02)分、(15.23±1.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374、7.958、6.896、15.437及8.799,均P<0.05)。观察组患儿日间评分[(0.46±0.12)分]、夜间评分[(0.53±0.14)分]低于对照组[(1.45±0.20)分、(1.25±0.20)分],哮喘控制情况评分[(20.36±2.14)分]高于对照组[(16.57±1.6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179、18.884及9.021,均P<0.05)。观察组患儿肺活量(FVC)[(3.42±0.34)L]、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2.53±0.41)L]、用力肺活量占正常预计值的百分比(FEV_(1)/FVC)[(87.63±1.53)%]均高于对照组[(2.59±0.30)L、(1.86±0.30)L及(82.20±1.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721、8.444及17.655,均P<0.05)。结论 综合性干预可显著控制支气管哮喘患儿哮喘发作次数,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哮喘患儿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08例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被动式门诊管理,而干预组采用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情绪状态及心理状况等指标。结果干预1年后,干预组的哮喘症状、活动受限、对刺激原反应、心理功能状态、对自身健康关心等指标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8.227、4.801、4.640、8.667和10.356,P<0.01);干预组干预后的抑郁、焦虑、负性情绪得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397、2.017和3.671,P<0.05),而正性情绪则高于对照组(t值为-3.050,P<0.01);干预组干预后的自尊、人际安全感、确定控制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6.556、-3.644和-2.574,P<0.05),而情感孤独得分则低于对照组(t值为7.654,P<0.01)。结论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实施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后,可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情绪状态和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接纳承诺疗法(ACT)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心理弹性及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旨在改善患者的情绪,进一步提升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2019-02-15-2021-03-15河南省肿瘤医院(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1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3)和观察组(n=63)。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ACT。2组均干预8周,比较2组心理弹性、创伤后成长及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结果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坚韧评分(34.81±2.23)分与对照组(31.42±2.4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22,P<0.001;观察组乐观评分(16.74±2.38)分与对照组(12.60±2.5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80,P<0.001;观察组力量评分(32.54±0.40)分与对照组(29.76±0.5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34,P<0.001;观察组欣赏生活评分(9.81±2.23)分与对照组(7.52±2.4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家长及患儿全面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病情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8月于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86例依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015年3月-2016年5月)和观察组(2016年6月-2017年8月)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家长及患儿全面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家长的支气管哮喘知识掌握情况与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儿童哮喘控制测试表(C-ACT)评分、儿童哮喘生活质量问卷(PAQLQ)评分,并统计出院3个月内两组患儿的再住院率。结果观察组家长的支气管哮喘知识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患儿的总体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患儿的症状(喘息、咳嗽、哮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C-ACT评分高于对照组(P0. 05)。出院3个月内观察组患儿的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P0. 05);随访期间,观察组患儿PAQLQ评分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护理中行家长及患儿全面健康教育能明显增强家长对支气管哮喘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效提升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有利于控制病情,缩短住院时间,减轻临床症状,从而提高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与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日门诊教育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糖、妊娠结局、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3月瑞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00例G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在营养门诊进行1次营养测评和传统健康宣教,观察患者给予一日门诊健康教育。观察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孕38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妊娠结局,对GDM知识掌握程度、遵医行为、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分别为(4.20±0.46)mmol/L、(6.09±1.49)mmol/L和(5.36±0.34)%,对照组分别为(5.00±0.61)mmol/L、(7.45±1.45)mmol/L和(6.58±0.4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分别为2.0%、2.0%、3.0%、6.0%、5.0%,均低于对照组的13.0%、12.0%、17.0%、21.0%和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DM知识评分和饮食依从性、运动依从性、血糖监测依从性评分分别为(84.54±7.32)分、(3.72±0.42)分、(3.38±0.44)分、(3.44±0.6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0.88±4.59)分、(2.50±0.45)分、(2.56±0.41)分和(2.37±0.41)分(P0.05)。干预前,两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日门诊教育可有效改善GDM患者血糖水平,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提高对GDM知识的掌握程度,改善患者依从性和焦虑抑郁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陆云 《中国妇幼保健》2023,(7):1232-1235
目的 探讨童趣化诱导干预对腹股沟疝术后患儿疼痛及改良耶鲁围术期焦虑量表(mYPAS)评分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2年8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60例腹股沟疝患儿的病历资料。依据不同干预方式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常规方式干预对照组,童趣化诱导干预观察组。比较患儿应激反应、心理弹性、mYPAS评分、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前,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提高,且观察组水平高于对照组MAP:(84.55±6.27)mm Hg vs.(89.11±6.29)mm Hg,(t=5.858,P<0.001),HR:(105.45±4.24)次/min vs.(114.58±5.06)次/min,(t=15.751,P<0.001);干预前,坚韧性、乐观性、力量性评分及总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各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mYPAS评分,两组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乳腺增生症复检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到本院进行复检的乳腺增生症患者14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83例,对照组8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评价。结果对照组焦虑程度(76.25±5.21)分,观察组焦虑程度(42.01±3.01)分,两组患者在焦虑程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t=14.0210,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抑郁程度(80.12±6.01)分,观察组抑郁程度(50.12±5.09)分,两组患者在抑郁程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t=12.0201,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乳腺增生症复检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哮喘患儿母亲主观幸福感和焦虑抑郁状况,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对46例门诊哮喘患儿母亲进行测评,分析其主观幸福感与焦虑、抑郁现状及其相关性。【结果】哮喘患儿母亲幸福感指数为(6.85±3.22)分,居中等程度;焦虑得分(8.59±6.41)分,抑郁(8.70±6.59)分,焦虑抑郁负性情绪较严重;哮喘患儿母亲幸福感指数与焦虑(r=-0.848)、抑郁(r=-0.807)得分呈负相关和(P0.01)。【结论】哮喘患儿母亲主观幸福感与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密切相关,对哮喘患儿母亲应及早给予家庭干预,改善其情绪状态,增强主观幸福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刘艳梅  乔俊华 《中国校医》2022,36(3):193-196
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模式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在我院接受雾化吸入治疗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的肺功能改善情况、临床治疗相关指标及治疗依从性。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肺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VC)(3.42±0.95 vs 2.97±0.82,t=2.536,P=0.013;)、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2.83±0.77 vs 2.36±0.52,t=3.577,P=0.001)和最大呼气流量(PEF)(6.23±1.20 vs 5.61±1.06,t=2.738,P=0.007)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其中观察组临床症状(喘息、咳嗽咯痰和肺部哮鸣音)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16±0.38 vs 2.54±0.33,t=-5.339,P<0.001;3.21±0.65 vs 4.02±0.77,t=-5.684,P<0.001;3.25±0.83 vs 4.13±0.86,t=-5.206,P<0.001),住院时间(4.63±1.25 vs 7.21±1.87,t=-8.111,P<0.001)、住院费用(2160.54±321.13 vs 3455.18±346.59,t=-19.375,P<0.001)及复发率(6% vs 22%,χ2=5.316,P=0.021)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为86.00%,高于对照组52.00%(χ2=13.511,P<0.001)。结论 舒适护理模式能够明显提高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雾化吸入治疗的依从性,促进肺功能改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郑家红 《职业与健康》2014,(8):1147-1149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情绪状态、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抑郁、焦虑、负性情绪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正性情绪则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干预后的自尊、人际安全感、确定控制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情感孤独得分则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哮喘症状、活动受限、对刺激原反应、心理功能状态、对自身健康关心等指标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可明显改善情绪状态和心理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聚焦解决理论应用于骨折术后康复患者心理护理中,减轻心理负担和疼痛的效果,以加快康复。方法 选择于2019年7月1日—2020年6月30日期间在本院因骨折而手术的住院患者84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人。对照组予传统的心理护理。观察组实施聚焦解决理论下的心理干预。4周后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焦虑、抑郁水平和疼痛强度评分,并进行差异比较。结果 干预前,观察组SDS评分为(67.14±8.22)分和对照组(68.17±7.2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1,P=0.214),观察组SAS评分为(69.19±6.44)分和对照组(67.40±5.5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02,P=0.079),观察组VAS评分为 (8.33±1.24)分和对照组的 (8.57±1.25)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55,P=0.105);干预4周后,观察组患者SDS评分降至(47.17±5.08,t=13.079,P<0.001)分,SAS评分降至(46.12±5.24,t=21.741,P<0.001)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SDS(66.05±7.88)分和SAS(67.00±5.09)分,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水平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降为 (4.79±1.02,t=12.382,P<0.001)分低于对照组(7.74±1.19)分,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聚焦解决理论应用于骨折术后康复患者心理护理中,可减轻心理负担和疼痛,加快身体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认知干预联合放松训练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术期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本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0例,按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认知干预联合放松训练。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睡眠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干预前心理状态、睡眠质量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38.14±2.37)分、(40.11±2.8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5.26±3.19)分、(48.66±3.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睡眠质量评分为(8.42±2.11)分,低于对照组的(10.37±1.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并发症发生率(11.11%)低于对照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干预联合放松训练可有效改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的心理状态,利于提升其睡眠质量,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袁亚丽  王营会 《中国校医》2021,35(1):8-9,17
目的 探讨以健康信念模式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在学龄期支气管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5月-2019年5月某儿童医院收治的学龄期支气管肺炎患儿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以健康信念模式为指导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健康知识掌握度和患儿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在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24例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出血量、止血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再出血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出血量为(417.40±22.75)mL,少于对照组(486.63±26.38)mL(t=15.649,P<0.001),观察组止血时间为(24.05±6.83)h,住院时间为(8.16±1.84)d,均短于对照组的(33.28±7.46)h、(10.97±2.32)d(t=7.186、7.472,P<0.001);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健康(86.44±6.31)分、躯体疼痛(88.42±5.79)分、社会功能(87.35±5.36)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5.78±7.15)分、(77.26±5.58)分、(79.70±6.04)分(t=8.802、10.928、7.459,P均<0...  相似文献   

17.
杜晓培  王婷婷 《中国校医》2020,34(10):761-763
目的 探究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心脏搭桥术患者负性情绪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3月于某医院接受治疗的心脏搭桥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比2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DS评分(35.62±5.51)分、SAS评分(36.51±5.78)分均低于对照组[(42.13±4.76)分、(44.33±4.43)分],(P值均<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29.84±4.72)分高于对照组(24.64±4.58)分,(t=5.124,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护理较常规护理,有助于心脏搭桥术患者缓解负性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改善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理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11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和护理及对症处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康复理疗。干预前后采集日间、夜间症状积分,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支气管哮喘生命质量调査问卷(bronchial asthma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AQLQ)数据和肺功能指标:一秒钟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rcentage of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结果 干预后两组夜间症状积分和日间症状积分均低于干预前,组内比较干预后ACT积分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干预后观察组AQLQ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有P<0.05),组内比较各指标干预前后,除对照组的环境刺激得分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06,P=0.233),其他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干预后,组间FEV1/FV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0,P=0.017);组内比较:FEV1/FVC指标,观察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8,P=0.040)。结论 综合康复理疗有助于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提升医疗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医情志干预结合个性化健康教育对冠心病伴焦虑患者介入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8年7月—2019年12月在本院接受冠心病介入手术治疗并伴有焦虑的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情志干预联合个性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稳定程度、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疾病主观感受等;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对患者的焦虑状况程度进行考察。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0%,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41,P=0.019);护理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稳定程度、躯体活动受限程度、治疗满意度、疾病主观感受等方面评分均上升(P<0.05),同时观察组各项评分分别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护理后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为(16.8±6.1)分,低于护理前的(26.1±6.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后观察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的(23.7±5.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815,P=0.005)。结论 冠心病伴随焦虑患者采用中医情志护理联合个性化健康教育进行干预,可以帮助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对患者的疾病状况具有缓解作用,且对治疗效果具有提升作用,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杨文君  周梅  何帆  李素华 《实用预防医学》2019,26(12):1441-1445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自我感受负担、焦虑、抑郁和绝望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10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团体心理干预。分别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ishel Uncertainty in Illness Scale,MUIS)、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elf-perceived Burden Scale,SPB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Beck绝望量表(Beck Hopelessness Scale,BHS)评价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自我感受负担、焦虑、抑郁及绝望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MUIS评分、SPB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及BHS评分。 结果 MUIS评分显示,干预前,两组不明确性(t=0.250,P=0.802)、复杂性(t=0.577,P=0.565)、信息缺乏(t=0.701,P=0.485)、不可预测维度评分(t=1.004,P=0.318)及总分(t=0.308,P=0.759)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3月,观察组不明确性(t=3.188,P=0.002)、复杂性(t=3.873,P<0.001)、信息缺乏(t=8.681,P<0.001)、不可预测维度评分(t=8.114,P<0.001)及总分(t=7.062,P<0.00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PBS评分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经济负担(t=0.832,P=0.407)、情感负担(t=0.645,P=0.520)、身体负担评分(t=0.638,P=0.525)及总分(t=0.797,P=0.42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3月,观察组情感负担(t=6.893,P<0.001)、身体负担评分(t=8.577,P<0.001)及总分(t=9.378,P<0.00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经济负担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3,P=0.385)。干预前,两组SAS评分(t=0.349,P=0.728)和SDS评分(t=0.296,P=0.76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3月,观察组SAS评分(t=5.812,P<0.001)和SDS评分(t=5.146,P<0.00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HS评分显示,干预前,两组对未来的感觉(t=1.263,P=0.210)、动力的丧失(t=1.512,P=0.134)、对未来的期望评分(t=1.150,P=0.253)及总分(t=0.237,P=0.813)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3月,观察组对未来的感觉(t=3.900,P<0.001)、动力的丧失(t=5.012,P<0.001)、对未来的期望评分(t=7.987,P<0.001)及总分(t=4.132,P<0.00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团体心理干预能够减轻终末期肾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自我感受负担,改善焦虑、抑郁不良情绪,并降低患者绝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