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肠菌移植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 【方法】 以3%的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喂养BALB/c小鼠7 d进行UC造模,肛门出现明显的血迹后,以正常小鼠肠菌清液进行灌肠,7 d后停止;造模期间,每天定时对小鼠进行称重,做出体重变化曲线;常规PCR与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肠道菌群变化,做出柱状图;隐血实验:每天定时取小鼠粪便,以四甲基联苯胺法测隐血,做出折线图;病理组织诊断:取小鼠结肠组织做病理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变化并分析。 【结果】 造模期间观察体重发现,UC可致体重急剧下降,而行肠菌移植7 d,体重明显回升至正常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表明,造模期间益生菌(如: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减少,大肠杆菌增多,而行肠菌移植7 d,益生菌数量回升,大肠杆菌下落,说明肠菌移植能够调整肠道菌群分布平衡;造模期间可看到肛周明显血迹,即出现肉眼可见血便,而行肠菌移植7 d,肉眼血便消失,隐血试验结果也表明结肠不再出血;从病理组织切片来看,在造模期间,结肠的黏膜与黏膜下层受损,出现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大量浸润,形成隐窝脓肿,隐窝脓肿融合破溃形成浅小溃疡,经过治疗后,再观察结肠组织切片,可发现黏膜已恢复,已达治愈标准。 【结论】 肠菌移植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黄蓉 《当代医学》2010,16(4):146-147
目的建立荧光原位杂交法,快速鉴定临床标本中的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方法将荧光同位素标记的粪肠球菌或屎肠球菌的核糖体16SrRNA及23SrRNA序列互补的寡核苷酸探针,在同一张玻片上杂交30min~1h,用杂交缓冲液洗涤10min,干燥后置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探针的特异性金标准菌株证实,对163例临床标本测试结果与培养法结果比较,2种探针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为100%。结论荧光原位杂交法适宜于临床标本中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3.
肠安胶囊修复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损伤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肠安胶囊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粘膜损伤的修复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加局部刺激的方法造模形成实验性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光镜及电镜下观察用药后结肠粘膜组织的病理变化,并行结肠损伤分数、大便乳酸含量、前列腺素E2(PGE2)等损伤指标检测。[结果]肠安胶囊可明显降低大鼠结肠组织中PGE2含量,减少结肠组织损伤分数及大便乳酸含量。组织病理学检查亦发现治疗组大鼠粘膜损伤显著改善。[结论]肠安胶囊能够有效减轻结肠上皮损伤,修复损伤组织,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方法:对住院及门诊病人送检样本中培养分离出316株肠球菌(粪肠球菌126株,屎肠球菌190株)的感染分布与耐药情况进行分析。采用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标准判定。结果:屎肠球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最高(93.7%),其次为红霉素、氨苄西林和环丙沙星。粪肠球菌对奎奴普丁/达福普汀耐药率最高为(74%),其次为四环素、红霉素和环丙沙星。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低于(2%),替考拉宁的耐药率最低均为(0)。结论: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较大差异,在抗感染治疗前应先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依据报告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UC)属于炎症性肠病(IBD),以反复发生的肠道溃疡为特征,患者常表现为腹泻、粘液血便及腹痛。目前认为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免疫、感染及精神等多因素相互作用有关,而免疫学因素是UC研究中的热点[1]。作者前期针对UC与肠道黏膜免疫因子关系进行了论述,本文针对UC与肠道黏膜免疫细胞关系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6.
余颖聪  郑亮  姚云斌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7):685-687,F0002
目的探讨氧自由基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动态变化,并评估其与肠道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1、模型2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不进行药物干预,模型1和2组以三硝基苯磺酸和无水乙醇灌肠制作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分别在实验第8天、第4天、第8天宰杀取标本,检测血清中活性氧、超氧化物歧化酶以及丙二醛的动态变化,并与肠黏膜损伤指数做相关性分析。结果模型纰血清中活性氧、丙二醛以及损伤指数于第4天开始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则在第4天降低,在第8天有所回升,但没有达到正常水平(P〈0.01)。模型组肠黏膜线粒体肿胀变圆球形且内容物有缺失,嵴略肿胀并有缺失;线粒体数量有减少。结论TNBS诱发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中,氧自由基参与其急性发病,肠黏膜线粒体受到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2009至2011年安徽地区粪肠球菌与屎肠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证据.方法 185株粪肠球菌与屎肠球菌药敏试验采用琼脂稀释法,结果依据CLSI 2010年推荐的标准进行判读.结果 3年临床分离菌株共185株,其中粪肠球菌92株,屎肠球菌93株,主要分离于尿液及分泌物,其中粪肠球菌分别占63.4%和11.8%,屎肠球菌分别占48.9%和16.3%;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的敏感性高于屎肠球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的敏感性高均达90%以上,粪肠球菌对三者的敏感性均在90%左右,然而无论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性均很高,分别为76.3%和92.6%.结论 粪肠球菌与屎肠球菌对不同的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临床上应加强对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监测及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预防和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为慢性腹泻的主要病因,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和难治性疾病.UC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缺乏特异有效的药物.近年来,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药理学研究进展,从我国特有的中医药中探寻中药有效成份治疗UC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发现中药提取物具有促进肠上皮细胞增殖分化、抑制凋亡、调节免疫、调节肠道微生态等多种生物学作用.但其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本文对中药提取物对UC肠黏膜屏障的作用及机制做一报道.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肠易激综合征(IBS)和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菌群和肥大细胞的变化。方法选取 IBS 患者(IBS 组)、UC 患者(UC 组)及健康者(对照组)各60例,检测粪便标本中菌群的数量及病变部位组织中肥大细胞的数量,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UC 组和 IBS 组大肠杆菌数量较对照组增多(P <0.05),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较对照组减少(P <0.05);UC 组大肠杆菌数量与 IBS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较 IBS 组增多(P <0.05)。 UC 组和 IBS 组肥大细胞数量较对照组增加(P <0.05),而 IBS 组较 UC 组增加更明显(P <0.05)。结论IBS 和 UC 患者均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及肠黏膜免疫激活,IBS 在肠黏膜免疫激活方面更突出,而 UC 则在肠道菌群失调方面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与溃疡性结肠炎( UC)缓解期病人肠黏膜细胞因子的表达,从神经-免疫机制分析肠易激综合征(IBS)与炎症性肠病(IBD)的相关性。方法 PI-IBS组病人20例,UC组病人45例,正常对照组30例,结肠镜下取直肠黏膜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肠黏膜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PI-IBS病人直肠IFN-γ、IL-2阳性表达高于对照组(χ^2=14.012、13.931,P〈0 .01) ,而与UC病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90、2.323,P〉0 .05)。PI-IBS病人直肠黏膜P物质(SP)强度均值高于对照组(t=3.722,P〈0 .01) ,而与UC病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43,P〉0 .05)。直肠黏膜IFN-γ、IL-2阳性表达的PI-IBS病人SP强度均值高于对照组(t=2.301、2.252,P〈0 .05) ,与UC病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4,1.676,P〉0 .05)。结论 PI-IBS与IBD之间可能存在某种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Nrf2/ARE信号通路探讨硫氢化钠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将27只UC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硫氢化钠组,每组9只,另取8只正常大鼠为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大鼠于模型复制成功后第3天给予柳氮磺胺吡啶(SASP)混悬溶液0.5 g/(kg·d)灌胃给药,硫氢化钠组大鼠于同时间腹腔注射1 mL硫氢化钠溶液(100μmol/L,1次/d,连续7 d),模型组和对照组于同时间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大鼠一般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抗氧化反应元件(Nrf2/ARE)信号通路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硫氢化钠组大鼠血清IL-8水平、TNF-α水平升高(P <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硫氢化钠组大鼠血清IL-8水平、TNF-α水平降低(P <0.05)。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硫氢化钠大鼠结肠黏膜组织CM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传统中药成分姜黄素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状况及IEL亚群的影响,探讨姜黄素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成年雄性C57BL/6小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0只,分别为正常组、DSS组和DSS+姜黄素组,通过对小鼠疾病活动程度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及结肠组织HE染色评估炎症状况,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结肠IEL亚群.结果 与正常组对比,DSS组DAI评分明显升高(P<0.01);结肠黏膜损伤程度明显加重;CD8αd和TCRγδ亚群比例降低(P<0.01),CD4亚群比例升高(P<0.05).而与DSS组比较,DSS+姜黄素组DAI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肠黏膜损伤程度明显减轻;CD8αα和TCRγδ亚群比例升高(P <0.01);CD4亚群比例降低(P<0.05).结论 姜黄素缓解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可能通过调节IEL亚群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LR4、NF-κBp65及负性调控因子Tollip在TNBS诱导的结肠炎大鼠肠黏膜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方法比较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肠黏膜TLR4、NF-κBp65、Tollip的表达情况。结果: TLR4、NF-κBp65在结肠炎组肠黏膜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TLR4:0.376±0.029, 0.215±0.049, t= 2.731, P=0.013;NF-κBp65:0.746±0.049, 0.206 ±0.063, t=6.055, P=0.000),与大体形态损伤评分及组织学损伤评分呈正相关(TLR4:r=0.754, r=0.866; NF-κBp65:r=0.548, r=0.919);Tollip mRNA在正常组及模型组表达无明显差异(Tollip:0.288±0.050, 0.140±0.046, t=1.993, P=0.061);Tollip蛋白在结肠炎组肠黏膜固有层的表达高于正常组;Tollip的表达与大体形态损伤评分及组织学损伤评分呈负相关(Tollip:r=-0.497, r=-0.551)结论:Toll样受体与负性调控因子Tollip的表达失衡参与了IBD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甘草泻心汤联合美沙拉秦缓释颗粒治疗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健康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甘草泻心汤组、美沙拉秦组及甘草泻心汤联合美沙拉秦组(以下简称联合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均采用3%硫酸葡聚糖钠盐(分子量40 000)水溶液自由饮用7 d复制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空白组和模型组采用纯净水干预,其余3组分别采用甘草泻心汤、美沙拉秦混悬液、甘草泻心汤联合美沙拉秦混悬液灌胃治疗14 d。干预治疗后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测量各组大鼠体重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采用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病理改变并进行组织学损伤指数(HI)评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D-LA)的含量,显色基质鲎试剂定量检测大鼠血清细菌内毒素,Western blotting检测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DAO和D-LA含量及细菌内毒素定量均升高(P <0.05),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降低(P <0.05)。与模型组比较,甘草泻心汤组、美沙拉秦组及联合组的大鼠DAI评分和HI评分降低(P <0.05),DAO和D-LA含量及细菌内毒素定量均降低(P <0.05),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升高(P <0.05)。各治疗组间比较,联合组干预治疗后疗效优于甘草泻心汤组和美沙拉秦组。结论 甘草泻心汤联合美沙拉秦缓释颗粒对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肠黏膜屏障具有一定的修复功能,作用机制可能与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有关,进而影响肠黏膜的通透性与完整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HM)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60只BALB/c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DHM低剂量[50 mg/(kg·d)]、中剂量[100 mg/(kg ·d)]、高剂量[200 mg/(kg·d)]组,5-氨基水杨酸[5-amino saliciylic acid,5-ASA,50 mg/(kg·d)]组.分组当日给予正常组小鼠蒸馏水自行饮用,其余组小鼠给予4%葡聚糖硫酸钠(DSS)水溶液7d诱导急性UC模型.于饮用DSS当日开始,用DHM各剂量组及5-氨基水杨酸组按各组拟定剂量分别进行灌胃处理,连续给药14 d.对比各组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长度、脾脏指数的变化、结肠组织学评分,肠组织TLR2、TLR4和NF-κB的活性以及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oα、IL-6表达及MPO、NO、SOD的活性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DHM可显著降低结肠组织中TLR2、TLR4、NF-κB的表达,减少炎性因子如IL-1β、TNF-oα、IL-6水平,同时还能够减少肠组织中MPO、NO活性及增加SOD的活性.其中DHM高剂量组优于低、中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最明显,其与5-氨基水杨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相当.结论 DHM可显著缓解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抗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对硫酸葡聚糖(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92只7周龄雌性C57 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23只:对照组正常饮水,模型组饮用2% DSS7d,在第8天时换成不含DSS的灭菌纯净水饮用7d,FMT预防组在饮用DSS建模的同时给予FMT灌胃处理,FMT治疗组在饮用7dDSS模型建成后进行FMT灌胃处理7d.记录各组小鼠体质量变化和疾病活动度,并收集每日粪便进行肠道菌群分析.在第7、14天末分别处死10只小鼠,采集血液标本进行TNF-α和D-乳酸测量,留取结肠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和Occludin的表达.结果 FMT治疗组小鼠体质量、疾病活动程度和结肠长度较DSS诱导结肠炎小鼠模型组显著改善(P<0.01).FMT治疗组血清D-乳酸和TNF-α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 <0.05,0.01).透射电镜可见FMT治疗组结肠上皮的损害及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和上皮完整性较模型组显著改善.FMT治疗及预防处理后ZO-1和Occludin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高(P<0.C5,P<0.0I).FMT预防及治疗都能显著改善DSS引起的肠道菌群改变,促进乳杆菌属增殖而抑制拟杆菌属和颤螺菌属的生长.结论 FMT预防及治疗都能显著改善硫酸葡聚糖引起的肠道菌群改变,促进乳杆菌属增殖而抑制拟杆菌属和颤螺菌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柳氮磺吡啶(SAS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UC患者大肠黏膜CX3CR1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轻中度活动期UC患者5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另设健康组15例,观察组予以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SASP治疗,对照组予以SASP治疗,健康组为空白对照。观察所有UC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的改良Mayo评分结果,并观察健康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同一病变部位大肠黏膜CX3CR1的表达情况。结果 UC患者治疗前大肠黏膜CX3CR1总阳性率为88.37%,健康组大肠黏膜CX3CR1总阳性率为20.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89,P<0.01);治疗后2周,观察组大肠黏膜CX3CR1的表达和改良 Mayo 评分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Z=-2.085,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SASP治疗UC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口服SASP ,参芪扶正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大肠黏膜CX3CR1的表达而参与了UC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XY)抑炎、修复、调节免疫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84只SPF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复方蜥蜴散80目组、100目组、80目+100目混合组、柳氮磺胺吡啶组,除空白组外,其他组均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复合法诱导UC模型.造模成功后做相应治疗,光镜观察肠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检测血清IL-4的含量和结肠组织COX-2的表达水平.结果 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IL-4含量明显升高,COX-2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蜥蜴散80目+100目组与其他治疗组比较,IL-4含量明显升高,COX-2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可能通过升高IL-4的含量,减少COX-2的合成而抑制炎性细胞,调节免疫,改善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促进结肠溃疡的修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激活大麻素受体2(CB2)对大鼠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CB2激动剂组和P38 MAPK抑制剂组(12只/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余3组均腹腔注射脂多糖造模6 h;CB2激动剂组在注射脂多糖前30 min腹腔注射CB2激动剂JWH133(3 mg/kg),P38 MAPK抑制剂组在CB2激动剂组基础上提前30 min腹腔注射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5 mg/kg)。观察和检测肺组织病理学、含水率、液体清除率、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肺组织CB2、紧密连接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以及P38 MAPK磷酸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肺泡结构破坏严重,液体清除率、肺组织中CB2、occludin和ZO-1蛋白的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肺组织含水率、P38 MAPK的磷酸化程度、肺灌洗液中TNF-α、IL-1β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CB2激动剂组肺泡形态有所恢复,但仍有炎性浸润,肺组织含水率、P38 MAPK磷酸化程度、肺灌洗液中TNF-α、IL-1β降低,液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Toll样受体4(TLR4)表达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UC)发生发展的关系,利用TLR4-Ig融合蛋白阻断TLR4信号,验证TLR4信号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急性结肠炎的保护作用。 方法 收集UC患者结肠活检组织样本(n=63),采用盲法,根据组织病理学评分和炎症程度分为五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样本TLR4表达情况;利用FreeStyle 293表达系统制备TLR4-Ig融合蛋白并纯化。体外培养健康者来源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在培养基中添加100ug/ml LPS刺激或加入100ug/ml TLR4-Ig干预,检测10种炎性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动物实验方面,第一阶段设置五组: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IgG组、20mg/kg TLR4-Ig组、40mg/kg TLR4-Ig组;第二阶段设置六组: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IgG组、抗生素+IgG组、40mg/kg TLR4-Ig组、抗生素+40mg/kg TLR4-Ig组,抗生素处理组均于实验前4周至实验结束期间饮用“抗生素鸡尾酒”;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小鼠均饮3%DSS溶液,两阶段实验均于第1、3、5、7天腹腔注射相关药物,每天记录小鼠体重变化、疾病活动指数(DAI)、生存率;分别于第9天和第7天处死所有小鼠,测量结肠长度,进行结肠的组织病理学评估。 结果 UC患者结肠组织TLR4表达水平与病变程度正相关;TLR4-Ig融合蛋白能够以高亲和力结合TLR4配体,阻断TLR4信号介导的PBMCs活化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TLR4-Ig融合蛋白对TLR4信号的阻断加重了DSS诱导的小鼠急性结肠炎,给予小鼠抗生素处理对TLR4信号缺失造成的损伤加重有缓解作用。 结论 TLR4信号与肠道菌群的信号交流是UC发生早期的重要保护机制,TLR4信号的缺失不利于缓解急性炎症和修复肠黏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