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口腔与胃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检测结果,证明口腔Hp可能是胃HP的一个重要储菌池。【方法】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3C尿素呼气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97例有上消化道症状患儿行口腔和胃黏膜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结果】97例患者中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率(78.35%)明显高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58.76%);胃内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其口腔亦同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口腔无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则胃内亦同时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结论】口腔Hp与胃Hp感染密切相关,它可能是胃Hp的一个重要储菌池。  相似文献   

2.
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是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病病因尚不明确,主要与微生物感染、精神神经因素、遗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免疫功能紊乱等有关。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共存于消化道粘膜与口腔牙菌斑之中的细菌,其与胃病的相关性已经有深入研究。Hp是胃溃疡、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主要致病菌,与ROU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肝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62例肝硬化患者Hp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Hp感染在性别和年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率随食管静脉曲张加重、肝功能恶化、门脉高压性胃病加重而降低(P<0.05);Hp感染在消化性溃疡的有无发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肝硬化发生食管静脉曲张、肝功能恶化、门脉高压性胃病、消化性溃疡均无关。对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肝硬化患者无需常规抗Hp根除治疗。  相似文献   

4.
潘峰  沈宜聪  李智丹 《中国校医》2014,28(11):818-819
目的了解教工体检人群血清幽门螺杆菌(Hp)抗体阳性率,对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的人群,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观察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率的变化。方法连续3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 A)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结果第1年Hp抗体阳性率较高,为29.01%,第2年为21.75%,第3年为18.34%,有年龄、性别差异;干预治疗措施的进行,有利于降低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率。结论应该高度重视人群中血清Hp抗体阳性率,对可能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患者进行一定的干预治疗,有利于降低普通人群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工程》2016,(11):1525-1526
目的探讨口腔洁治联合序贯疗法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Hp感染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序贯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口腔洁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3个月后胃部Hp感染阳性率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胃部Hp感染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洁治联合序贯疗法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Hp感染患者中治疗可提高胃部Hp感染根治率,具有显著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致胃轻瘫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高,其机制不清.近些年来,对于幽门螺杆菌(Hp)与糖尿病胃轻瘫的关系越来越被重视.笔者于2007年对160例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进行抗Hp治疗,探讨Hp感染与糖尿病胃轻瘫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肝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162例肝硬化患者Hp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Hp感染在性别和年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率随食管静脉曲张加重、肝功能恶化、门脉高压性胃病加重而降低(P〈0.05);Hp感染在消化性溃疡的有无发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肝硬化发生食管静脉曲张、肝功能恶化、门脉高压性胃病、消化性溃疡均无关。对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肝硬化患者无需常规抗Hp根除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情况和现状进行分析,为幽门螺杆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将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1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Hp感染阳性组和Hp感染阴性组,均实行C13尿素实验对Hp感染的数目进行测定,观察两组年龄、生活习惯和血脂与Hp感染的关系。结果:检测后发现,Hp的总感染率为48.33%,其中年龄在45~60岁之间的人员感染率最高,60~90岁的感染率最低,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P<0.05;吸烟、饮酒和喜欢干硬食物的人群感染率高于无相关生活习惯的人群,差异显著P<0.05;Hp感染阳性组患者的血脂指标高于Hp感染阴性组,数据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较多的因素有关,在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对幽门螺杆菌进行良好的治疗可以减少患者血脂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病变的关系,试图为进一步完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根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将2307名受试者分为中青年组和老年组,观察中青年组,老年组组间及各组内不同胃病变与Hp感染的关系。结果中青年组不同胃病变均与Hp感染密切相关,老年组不同胃溃疡与Hp感染密切相关。结论所有胃溃疡患者必须进行Hp根治治疗。而对于其他的胃粘膜病变者,Hp根治治疗在中青年中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口腔干预对学龄前儿童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9年9月于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304例疑似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分为2组每组152例,试验组应用口腔干预,对照组应用常规口腔清洁措施。采用调查问卷收集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信息,对可能影响儿童发生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因素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及幽门螺杆菌唾液测试对幽门螺杆菌及口腔情况进行检查。结果干预前共检出212例唾液幽门螺杆菌阳性患儿,感染率为69.74%;干预后试验组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监护人饭前经常不洗手、儿童饭前便后经常不洗手、儿童爱啃手指是导致学龄前儿童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该增加儿童饮食健康教育宣传,提倡使用公筷及家庭分餐制,儿童就餐时应该注意个人卫生,定期使用生物溶菌酶牙膏进行口腔清洁,确诊为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及时就医,降低发生其他并发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革兰阴性菌,主要通过口-口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从口腔进人后定植于胃型上皮,机体难以自发清除,从而造成持久或终身感染。我国目前的Hp感染率为40%~60%。1.感染了Hp会有什么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腹胀、嗳气、反酸、食欲减退、口臭、胃痛等症状,大部分患者无明显不适。  相似文献   

12.
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人类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菌,并且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Hp感染在中国分布广泛,其感染率为34.52%~80.55%,多数地区人群感染率在50%左右,平均感染率58.07%[1].相关研究表明,江苏省人群的Hp自然感染率>60%[2].为了解结核病人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对江苏省部分地区结核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观察结核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为日后相关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幽门螺杆菌——这条小小的螺旋形弯曲的细菌(Hp)搅动大千世界三十多年了,其被发现是医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胃肠病学研究中的一个里程碑。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个涉及多系统和多学科的疾病,幽门螺杆菌不仅与胃肠道疾病相关,还与口腔、皮肤、血液、心血管及呼吸系统乃至妊娠及儿科等疾病的发生相关。目前所知,世界上没有一个地区或民族可以幸免,只是轻重、范围大小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Hp)与胃幽门良性不完全性梗阻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内镜诊断,Hp检查及根除治疗,追踪观察.结果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7例,Hp感染阳性60例;幽门管溃疡及幽门附近溃疡28例,Hp感染阳性25例;活动性胃炎伴幽门水肿53例,Hp感染阳性49例;73例进行跟踪观察,45例Hp根除的患者3年内复发7例,未根除及根除失败的28例中复发21例.结论 根除Hp可预防胃幽门良性不完全性梗阻复发,明显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学龄前儿童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情况,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技术保障和临床理论依据。方法 对204名学龄前儿童通过问卷调查其基本信息;体检了解受检儿童的身高、体重、血红蛋白指标、口腔龋齿情况;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和幽门螺杆菌唾液检测试剂(HPS)方法检测胃和口腔Hp感染。结果 204例儿童13C-UBT阳性37例(18.13%),男19例(18.45%),女18例(17.82%);HPS阳性158例(77.45%),男84例(81.55%),女74例 (73.27%);13C-UBT与HPS均阳性28例(13.72%),男14例(13.59%),女14例 (13.59%)。各组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Hp感染显著高于胃内Hp感染(P<0.01),13C-UBT与 HPS的符合率为31.86%。口腔Hp感染的家庭中父母有胃病史者,显著多于无胃病史者(P<0.01)。口腔Hp感染与龋齿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Hp感染和未感染组间的身高、体重、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苏州地区学龄前儿童口腔感染显著高于胃內感染。父母有胃病史的儿童,口腔Hp感染率更高。应尽早、准确地发现Hp 感染,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可减少因Hp感染引起的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分析奥美拉唑结合阿莫西林治疗胃炎并胃溃疡的疗效及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76例因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胃炎并发胃溃疡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结合阿莫西林进行治疗。综合评估所有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根除率,记录76例患者药物治疗后症状控制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治疗后3月内、半年内、一年内Hp复发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Hp感染根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症状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Hp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美拉唑结合阿莫西林的药物联合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治疗因幽门螺杆菌感染而导致的胃炎、胃溃疡,且能够显著提升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率,降低复发率。因此,建议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胃炎并发胃溃疡的患者实施奥美拉唑结合阿莫西林的药物联合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牙周炎患者口腔幽门螺杆菌(Hp)的分布特点及与牙周炎、胃Hp感染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慢性牙周炎患者150例作为牙周炎组和牙周健康者150例作为对照组,牙周炎组分为轻度牙周炎患者93例、中度牙周炎患者31例,重度牙周炎患者26例;检测口腔Hp和胃Hp感染情况。结果牙周炎组口腔Hp阳性率为82.7%显著高于对照组48.0%(P<0.05);牙周炎组胃Hp阳性率为85.3%高于对照组43.3%(P<0.05);轻度牙周炎患者、中度牙周炎患者、重度牙周炎患者口腔Hp阳性率分别为78.5%、87.1%、92.3%均高于对照组患者48.0%(P<0.05);重度牙周炎患者口腔Hp阳性率高于中度牙周炎患者,中度牙周炎患者口腔Hp阳性率高于轻度牙周炎患者,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口腔Hp阳性患者胃Hp阳性率为91.1%高于口腔Hp阴性患者57.7%(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Hp阳性率高,口腔Hp感染和牙周炎及胃Hp感染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牙周炎患者口腔幽门螺杆菌(Hp)的分布特点及与牙周炎、胃Hp感染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慢性牙周炎患者150例作为牙周炎组和牙周健康者150例作为对照组,牙周炎组分为轻度牙周炎患者93例、中度牙周炎患者31例,重度牙周炎患者26例;检测口腔Hp和胃Hp感染情况。结果牙周炎组口腔Hp阳性率为82.7%显著高于对照组48.0%(P<0.05);牙周炎组胃Hp阳性率为85.3%高于对照组43.3%(P<0.05);轻度牙周炎患者、中度牙周炎患者、重度牙周炎患者口腔Hp阳性率分别为78.5%、87.1%、92.3%均高于对照组患者48.0%(P<0.05);重度牙周炎患者口腔Hp阳性率高于中度牙周炎患者,中度牙周炎患者口腔Hp阳性率高于轻度牙周炎患者,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口腔Hp阳性患者胃Hp阳性率为91.1%高于口腔Hp阴性患者57.7%(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Hp阳性率高,口腔Hp感染和牙周炎及胃Hp感染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主要致病因素,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它列为第一类致癌因子[1]。使用根除Hp的三联疗法,已是国际共识,然而,幽门螺杆菌耐药菌株阳’的出现,使铋剂三联疗法的根除率受到较大影响。寻求高效、安全和经济的治疗方案尤为必要。现对2002-2006年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根除Hp感染临床疗效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叶萍 《大众医学》2011,(7):78-78
生活实例 28岁的小郭是一位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Hp)检查阳性,曾服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等杀菌药物治疗,可惜Hp一直未转阴。他担心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日后容易发生癌变,于是又连续杀菌好几个疗程,可13C-呼气试验仍为Hp阳性,还出现了上腹部不适等症。不得已,他来到某三甲医院就诊,医生建议他,停止服用治疗幽门螺杆菌药物。这让他很困惑:“不是说,发现幽门螺杆就一定要彻底根除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