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东莞市长安镇2004-2010年麻疹流行特征,评价消除麻疹措施实施效果。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结果长安镇2004-2010年共报告麻疹病例771例,2004年发病率最高,为39.59/10万,2010年最低,为0.45/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4-8月份,占总病例数的80.54%;以8月~6岁组发病数最多,占48.12%,其次为15~30岁组病例,占31.13%;散居儿童发病最常见,占56.55%,其次为工人、民工,占29.44%;流动人口发病所占比重高达97.92%;无免疫史及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43.24%和37.84%。结论流动人口是长安镇麻疹疫情防控的重点人群。消除麻疹的关键在于提高易感人群的麻疹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06~2010年北京市通州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0年通州区共报告麻疹727例,年平均发病率13.19/10万;3-5月份发病占61.21%;次渠、永顺、梨园、马桥、新华地区发病数居全区前五位;<1岁儿童发病率远高于其他年龄组;43.47%的病例无免疫史,18.98%的病例有免疫史.结论:流动人口聚集区为麻疹高发区域,<1岁组为主要发病人群.巩固和提高常规免疫工作,做好成人麻疹的防控工作,加强监测是控制和消除麻疹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2016—2019年北京市石景山区学校及托幼机构水痘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了解水痘的发病规律,为水痘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6—2019年北京市石景山区学校及托幼机构的水痘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6—2019年北京市石景山区学校及托幼机构的水痘病例集中在每年的4—6月份和10—12月份,小学生是水痘病例的高发人群占35.49%。24.62%的病例有明确的接触史,59.70%的病例既往接种过水痘疫苗。有免疫史和无免疫史病例的发热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754,P<0.001)、出疹程度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309,P<0.001)。结论 2016—2019年北京市石景山区学校及托幼机构水痘病例的时间分布呈现“双峰分布”;疫情防控的重点人群为小学生,同时应加强大学校园的疫情防控;水痘疫情防控工作中,应当重视带状疱疹病人和有水痘疫苗免疫史的轻症病例。  相似文献   

4.
肖雷  王凤双  吴殚  冯冉  唐莹 《职业与健康》2011,27(18):2119-2121
目的了解2004—2010年北京市顺义区麻疹发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0年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0共发生麻疹536例,发病率9.80/10万;其中,流动人口发病率25.20/10万,高于本市人口。3—5月份为高发季节。流动人口聚集区麻疹高发,天竺镇、顺义城区、仁和镇、李桥镇、后沙峪镇发病占66.92%。<5岁组儿童发病占病例总数的57.25%,15~34岁年龄组占28.26%;其中,此年龄段流动人口发病占62.82%,5岁以下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为麻疹发病主要人群。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患者中,15岁以上人群占49.54%,8月龄~5岁年龄组占39.08%,其中,流动人口病例数分别占64.81%和63.78%。15岁以上成人和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流动人口麻疹疫苗接种率较低是造成麻疹高发的重要因素;近2年来62.11%的5岁内患者病前7-21 d有就医史,院内感染是造成麻疹高发的又一重要因素。结论流动人口聚集区仍是麻疹防控重点区域,相关预防接种工作应继续加强,控制医院内感染,加强麻疹监测是今后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邳州市2006—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防控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共报告麻疹535例,年均发病率6.27/10万,无死亡病例;2—5月份为发病高峰,占总发病数的75.51%;县城及周边4个乡镇发病301例,占56.26%;<1岁儿童麻疹发病232例,占43.36%,≥15岁发病103例,占19.25%,发病呈现"双向移位"现象;无免疫史(不含<8月龄人群)、免疫史不全及不详者共240例,占44.86%。结论免疫史缺失或不全、成人麻疹抗体水平下降是造成邳州市麻疹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应提高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接种率,严格查漏补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09—2021年宜昌市麻疹发病情况,为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21年宜昌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麻疹病例个案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21年宜昌市累计报告麻疹确诊病例364例,年均发病率为0.68/10万,13年间麻疹发病率波动在0.05/10万~2.87/10万。1~7月为主要发病月份,病例主要集中在西陵区、伍家岗区、夷陵区、当阳市和宜都市,占所有病例的66.48%。报告病例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最小不足1月龄,最大68岁,病例年龄以1岁以下婴儿和20~49岁成人为主,分别占比32.14%和48.08%。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农民、家政家务及待业、工人和学生为主,散居儿童占比最高为42.58%。有麻疹疫苗免疫史72例(19.78%),无麻疹疫苗免疫史113例(31.04%),免疫史不详179例(49.18%)。结论 宜昌市2009—2021年麻疹发病率处在较低水平,小年龄组和成年人群是麻疹防控的重点人群。针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开展免疫强化等策略和措施,有助于提高全市的麻疹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北京市密云县麻疹流行特点和流行现状,为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密云县2005~2009年确诊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09年密云县累计发生麻疹病例12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24/10万。麻疹发病以散发和暴发并存,12月~次年5月为麻疹高发季节,占全年总病例数的88.98%;本地麻疹发病主要集中在1岁组和≥30岁年龄组,流动人口发病主要集中在15~30岁;共发生2起暴发疫情,均为外来人口较多的工厂。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发病22例,占总病例数的20.56%;38例属于流动人口,89例为本地人口,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免疫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8月龄仍为麻疹防控的重点人群,城乡结合部和山区应切实做好外来务工人员麻疹疫苗接种工作,重点防控外来人口中的麻疹暴发疫情;对本地适龄成人进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提高成人麻疹疫苗接种率,加强成人麻疹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铁岭市银州区2007—2016年麻疹流行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侧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2007—2016年铁岭市银州区麻疹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6年铁岭市银州区共报告麻疹病例16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42/10万,其中2014年发病率最高(29.89/10万),2011、2012、2015、2016年无麻疹病例;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4—6月;≥15岁为主要发病年龄人群,占发病总数的80.75%;<8个月龄的婴儿发病9例,占发病总数的5.59%。在≥8月龄的152例发病人数中有免疫史者9例,占5.92%;无免疫史者15例,占9.87%;免疫史不详者128例,占84.21%。结论加强麻疹高发季节的防控,重点做好外来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麻疹常规免疫和查漏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定西市安定区2008—2017年麻疹监测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的麻疹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安定区2008—2017年麻疹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安定区2008—2017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90例,其中麻疹病例87例,年均发病率为1.90/10万,2008年发病率最高(7.46/10万),2009年、2012年和2013年无麻疹病例报告, 排除麻疹/风疹病例97例;48小时内完整调查率为100.00%,血标本采集率为93.68%,咽拭子采集率为99.25%;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4~7月份;病例发生在流动人口较多的城区,以外地病例为最多;发病人群以学龄前儿童及成人为主;15岁以下麻疹病例有免疫史者占30.51%;成人病例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占92.59%。 结论  安定区麻疹监测系统运行良好,各监测指标达到国家要求;应继续加强麻疹高发季节的提前防控,重视成人及学龄前儿童麻疹类疫苗接种工作,提高全人群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0.
陈恩品  王旭雯 《上海预防医学》2011,23(11):532-533,541
[目的]了解无锡市近2年来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Excel 2003软件对2009—2010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麻疹监测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麻疹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0年,无锡市共报告麻疹病例515例,麻疹发病高峰为每年的3—5月。5岁及以下儿童及20岁以上人群是麻疹发病的主要人群。病例中无免疫史者占56.70%,免疫史不详者占31.65%。[结论]人群免疫空白是麻疹发病的重要因素。麻疹发病呈现低龄儿童和成人两个高峰,要采取措施提高麻疹疫苗免疫接种率和及时率,控制流动人口和成年人发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深圳市罗湖区2006-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2012年消除麻疹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麻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累计麻疹病例69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2.40/10万;6-9月为发病高峰;发病人群主要以6岁以下的散居儿童和20~29岁年龄段左右的外来青工为主;流动人口占总发病的92.25%;无免疫史或者免疫史不详的占92.40%。结论做好麻疹常规免疫接种,在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开展高质量的麻疹强化免疫,加强外来务工人员麻疹疫苗接种覆盖范围,加强麻疹监测,做好宣传教育,是控制、消除麻疹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杨娜  秦伟  白云  李艳辉  任丽君  吴劲 《中国校医》2021,35(2):91-92,137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北京市石景山区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有效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2019年北京市石景山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9年石景山区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35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1.09/10万.发病高峰在5-9月.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北京市丰台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前后疫情特征变化,评价强化免疫效果,为实现消除麻疹行动计划提供对策依据。方法通过描述流行病学分析2010年强化免疫前后麻疹发病的三间分布特征。结果 2008—2010年共报告麻疹确珍病例1 086例,强化免疫后丰台区麻疹发病率明显下降,2008—2010年平均发病率为21.5/10万,2011年下降至0.6/10万;病例在城乡散在分布,多为流动人口,主要由1岁以内儿童病例(30.1%)和15岁以上成人病例(55.5%)组成。结论丰台区麻疹疫苗初始强化免疫效果非常显著,麻疹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已发生重大变化,需对重点人群采取针对性措施巩固强化免疫成果,实现消除麻疹目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北京市石景山区40~79岁居民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检出情况及高危特征,为防治心血管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1年3—7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北京市石景山区3个社区,对抽中社区的所有40~79岁常住居民进行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生化指标检测,按照《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中相关标准对居民进行高危人群判定,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居民心血管病高危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获得有效人数4172人,男性2168人,女性2004人,以60~69岁居民所占比例最高(38.11%)。筛查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429例,检出率为10.28%。男性高危率(13.19%)高于女性(7.14%),年龄越大、BMI≥28.0 kg/m^(2)、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健康行为越差的居民高危率越高。429例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血压高型高危186例(43.36%),血脂异常型高危141例(32.87%),心血管病史型高危93例(21.68%),患病风险≥20%型高危125例(29.14%);1种高危344例(80.19%),2种高危54例(12.59%),3种高危31例(7.23%)。性别、年龄、BMI、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健康行为情况不同的石景山区居民心血管疾病高危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北京市石景山区40~79岁居民心血管疾病高危检出率较高。性别、年龄、BMI、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健康行为的检出率存在显著相关性,且高危型分布情况不同,应针对具体情况加强高危筛查与预防干预,降低心血管病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长宁区2008—2012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长宁区麻疹发病情况分析,掌握全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规律,为制定和调整麻疹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上海市长宁区2008—2012年的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并进行麻疹发病与免疫接种关系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结果]上海市长宁区2008—2012年麻疹发病78例,年均发病率1.94/10万。非户籍人口发病率高于户籍人口。3—6月是麻疹高发季节,发病数占前3位的职业是散居儿童、商业服务及离退休人员。发病年龄呈双峰型,出现向两极移动的现象。发病性别比为1.05∶1。[结论]上海市长宁区应以控制流动人口麻疹发病为重点,同时建议对育龄期妇女和外来务工人员进行麻疹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6.
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海淀区2010年手足口病病例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0年,海淀区报告手足口病病例6 280例,发病率为230.63/10万;高发地区为流动人口较聚集的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地区;发病高峰为5-7月份;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岁,本地人口病例中托幼儿童较多,占发病人数的49.27%,外来人群病例中以散居儿童为主,占发病人数的62.11%;病原学监测以EV71为主,占47.92%;大部分手足口病例均会在发病当天或发病第2 d及时就诊,本地人群发病的就诊及时性要好于外地人群。结论 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地区性、季节性及人群差异,预防控制策略应考虑手足口病的高危人群和季节性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05~2010年通州区麻疹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生原因,预防和控制麻疹暴发,将该区麻疹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0年通州区共报告麻疹暴发疫情11起,累计病例45例;外来人口病例44例,本市人口病例1例;暴发病例中,有免疫史的占8.89%,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的为91.11%.结论 控制麻疹暴发的重点在于对外来人口的综合管理,高质量的MV常规免疫接种是减少麻疹发病,控制麻疹暴发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