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和脂质过氧化的保护作用。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TUNEL法检测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依达拉奉干预后海马CA1区原位凋亡情况,用试剂盒检测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凋亡随时间延长而增加,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增高,依达拉奉干预能显著减轻海马神经元凋亡,降低MDA含量和NOS活性。结论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依达拉奉能通过清除自由基而减轻细胞凋亡及脂质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2.
宋远见 《实用新医学》2006,7(12):1063-1065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与黄芪合用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损伤和脑组织中c—Jun磷酸化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组、黄芪组、依达拉奉组、依达拉奉与黄芪合用组及溶剂对照组。采用焦油紫染色、免疫印迹检测大鼠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损伤和脑组织c—Jun磷酸化的情况。结果①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组海马神经元损伤非常严重,脑组织中c—Jun磷酸化增高(P〈0.05)。②各给药组与缺血再灌组相比海马神经元损伤减轻,脑组织中C—Jun磷酸化有所降低(P〈0.05),其中依达拉奉与黄芪合用组效果最显著(P〈0.05)。结论依达拉奉、黄芪两药合用比单用依达拉奉或黄芪更能减少海马神经元损伤及脑组织c—Jun磷酸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盐诱导激酶2(SIK2)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能量代谢相关物质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成年SD雄性大鼠(240~260?g),参照改良Zea-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短暂性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在构建MCAO模型前8?d予以右侧脑室注射7?μL腺病毒使大鼠脑组织SIK2过表达,随后建立缺血2?h再灌注24?h模型。实验分为手术对照组、缺血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腺病毒空载组及SIK2过表达组。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神经细胞损伤的病理学改变;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梗死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腺苷三磷酸(ATP)、腺苷二磷酸(ADP)的含量;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SIK2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量。结果:与手术对照组比较,缺血对照组及缺血再灌注组SIK2表达减少,且缺血再灌注组较缺血对照组减少更明显(P<0.05);与手术对照组和缺血对照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病理损伤较重,梗死体积较大;与缺血再灌注组和腺病毒空载组比较,SIK2过表达组病理损伤较轻,梗死体积减少。与手术对照组比较,缺血对照组和缺血再灌注组HIF-1α表达均增加,其中缺血对照组增加更明显(均P<0.05);SIK2过表达组HIF-1α表达比缺血再灌注组和腺病毒空载组均增多(均P<0.05)。与手术对照组比较,缺血对照组和缺血再灌注组ATP含量均减少,且缺血再灌注组较缺血对照组减少更为显著(P<0.05);ADP含量在缺血对照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均增多,且缺血再灌注组较缺血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和腺病毒空载组比较,SIK2过表达组ATP含量增加(均P<0.05),ADP含量减少(均P<0.05)。结论:SIK2可通过上调HIF-1α的表达,增加大鼠脑组织中ATP的含量,减少ADP含量,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及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依达拉奉预处理组,各15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脑缺血再灌注前12h,预处理组给予依达拉奉3m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腹腔注射。脑缺血再灌注24h后断头取脑,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原位细胞凋亡检测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组织hsp-70表达及凋亡细胞。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比较,依达拉奉预处理组术后24h原位末端标记(TUNEL)、hsp-70阳性细胞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比较,依达拉奉预处理组术后24hTUNEL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1)。依达拉奉预处理组术后24hhsp-70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凋亡机制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后继发性损伤的过程,依达拉奉可能通过上调hsp-70蛋白表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细胞凋亡,增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应激耐受性保护和神经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线粒体中信号转导与激活子3(STAT3)的表达情况,探讨线粒体中磷酸化STAT3(p-STAT3)与脑缺血后线粒体损伤的关系。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脑局部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和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I/R)组。透射电镜观察皮质区神经元内的线粒体损伤情况。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线粒体中STAT3及p-STAT3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皮质区神经元内的线粒体损伤严重;线粒体中存在STAT3表达,且在脑缺血再灌注后表达量无变化,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STAT3表达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AT3在大鼠脑组织线粒体中表达,脑缺血再灌注后被显著激活,推测脑缺血再灌损伤后,线粒体中STAT3的激活可能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病理生理过程中线粒体的损伤和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TUNEL法检测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依达拉奉干预后海马CA1区原位凋亡情况,用试剂盒检测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凋亡随时间延长而增加,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增高,依达拉奉干预能显著减轻海马神经元凋亡,降低MDA含量和NOS活性。结论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依达拉奉能通过清除自由基而减轻细胞凋亡及脂质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制作线栓法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组(Mod组)、依达拉奉组(Eda组),每组再分为再灌注2h,4h、12h、24h4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大鼠。各时间点进行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测定血清Bax数值,计数海马CAl区的神经元Caspase-3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观察12h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1)Sham组大鼠无神经功能缺损,NDS为0;Mod组和Eda组大鼠均有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与Mod组比较,Eda组NDS显著降低(P〈0.05)。②各时间点Mod组和Eda组Bax和Caspase-3的表达均显著高于Sham组(P〈0.05);与Mod组比较,Eda组Bax和Caspase-3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减轻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大鼠肢体运动功能得到改善。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抑制Bax和Caspase-3的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毒素预处理对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动态观察大脑皮层、海马、小脑组织中iNOS、nNOS的活性及海马CA1区神经元计数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层、海马、小脑组织中iNOS和nNOS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缺血前24 h经尾静脉注入内毒素衍化物MPL(20 g/kg)可明显降低再灌注大脑皮层、海马、小脑组织中iNOS、nNOS的活性和海马CA1区神经元计数下降幅度.结论提示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层、海马、小脑组织中iNOS、nNOS活性发生了明显变化,内毒素预处理显著抑制了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iNOS、nNOS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外源性NO供体对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外源性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和亚硝基谷胱甘肽(GSNO)对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c-jun N末端激酶3(JNK3)磷酸化的影响,及其对再灌注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作用。方法采用四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SNP(5 mg/kg)溶于生理盐水,间隔1.5 h分别腹腔注射3次,第1次注射时间在全脑缺血前30 min。GSNO(100μg/kg)溶于生理盐水,缺血前20 min于侧脑室注射给药。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溶剂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给予SNP组和缺血/再灌注给予GSNO组,缺血15 min后分别灌注1天或5天。利用免疫印迹、免疫沉淀和焦油紫染色法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磷酸化水平及神经元细胞的存活。结果给予SNP组和GSNO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能够显著抑制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JNK3的磷酸化,并且能显著提高再灌注过程中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存活。结论外源性NO供体能够抑制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JNK3的磷酸化,进一步对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发挥了保护作用。本研究为外源性NO对脑卒中的有效治疗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依达拉奉预处理组,各15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脑缺血再灌注前12h,预处理组给予依达拉奉3m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腹腔注射。脑缺血再灌注24h后断头取脑,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原位细胞凋亡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组织bcl-2、Bax表达及凋亡细胞。结果依达拉奉预处理组术后24h原位末端标记(TUNEL)、bcl-2、Bax阳性细胞明显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依达拉奉预处理组术后24hTUNEL、Bax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依达拉奉预处理组术后24hbcl-2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凋亡机制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后继发性损伤的过程,依达拉奉可能通过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细胞凋亡,增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应激耐受性保护和神经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曾斌  贾瑞  杨丽君  许洛伊  罗本燕 《浙江医学》2009,31(9):1257-1260
目的探讨大鼠全脑缺血和复灌不同时间对海马神经元损伤、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表达以及JNK激活的影响。方法采用四血管法(4-vessel-occlusion,4-vo)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模型,随机将51只SD大鼠分成假手术组、缺血组和缺血再灌注组,用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JNK的表达和P-JNK的含量。另取9只大鼠缺血10min或缺血20min后复灌7d,甲醛灌注固定后取海马组织用于组织学评价。结果JNK在全脑缺血10min表达明显增加,缺血20min时达到峰值;全脑缺血20min复灌阶段JNK在复灌6h表达明显增加并达到-高峰,复灌12h到达最高峰;P-JNK含量在全脑缺血20min后复灌1h达到高峰,复灌12h再次出现高峰。结论20min全脑缺血后JNK高表达持续时间延长,JNK激活时间更早,更为显著,表明长时间缺血时JNK通路介导的损害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术创伤及多次丙泊酚麻醉对发育期大鼠神经发育和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104只13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丙泊酚组、手术组、丙泊酚+手术组,每组26只。空白对照组连续5?d腹腔注射等渗氯化钠溶液7.5?mL·kg–1·d–1,丙泊酚组连续5?d腹腔注射丙泊酚75?mg·kg–1·d–1,手术组行罗哌卡因局麻下剖腹探查术,后续4?d腹腔注射等渗氯化钠溶液7.5?mL·kg–1·d–1,丙泊酚+手术组大鼠接受腹腔丙泊酚注射75?mg/kg后,罗哌卡因局麻下行剖腹探查术,随后4?d连续腹腔注射丙泊酚75?mg·kg–1·d–1。术后各组随机分为两个亚组。其中一个亚组造模完成后1?d检测海马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以及caspase-3、c-fos的表达,TUNEL检测观察新生鼠海马组织中神经元凋亡情况。另一亚组饲养至第60天时行莫里斯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认知功能,然后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TNF-α的浓度及caspase-3、c-fos的表达水平,TUNEL检测观察大鼠海马组织中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造模完成后1?d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他三组海马组织中TNF-α含量显著升高,caspase-3、c-fos表达增加,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数量增多(均P<0.05);与手术组比较,丙泊酚组和丙泊酚+手术组海马组织TNF-α含量增加,caspase-3、c-fos表达增加,海马神经元凋亡数量增加(均P<0.05),但丙泊酚组及丙泊酚+手术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莫里斯水迷宫实验结果表明,各组间游泳速度、登台潜伏期、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和穿台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水迷宫实验后测定海马组织TNF-α浓度、caspase-3、c-fos的表达及海马神经元凋亡数量结果发现各组大鼠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新生大鼠接受局麻腹部手术和多次丙泊酚麻醉可引起中枢炎症介质释放增多,海马神经元凋亡增加,但该损伤对大鼠远期神经发育及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紫杉醇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四动脉结扎脑缺血模型(4-VO),在缺血前30 min脑室注射紫杉醇(4、8、12、20μg/kg),应用免疫沉淀及免疫印迹方法分析JNK3/MLK3/Fas-L的蛋白表达量和激活情况;焦油紫染色,观察紫杉醇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作用。结果紫杉醇显著抑制了脑缺血/再灌注后JNK3/MLK3/Fas-L的激活;焦油紫染色观察,紫杉醇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凋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紫杉醇对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和JNK3介导的信号通路密切相关,为临床治疗脑中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银杏内酯A、B混合物(GKAB)对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pMCAO)大鼠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取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pMCAO模型组和GKAB处理低、中、高剂量组。除假手术组(仅分离动脉而不阻断)外,其余4组均采用阻断右侧大脑中动脉的方法制备大鼠pMCAO模型。GKAB处理低、中、高剂量组于术后10 min分别经舌下静脉注射GKAB 12.5、25、50 mg/kg,假手术组、pMCAO模型组给予中剂量组药物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用药12 h后,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神经细胞磷酸化JNK(p-JNK)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脑组织中p-JNK、Bcl-2、Bax、细胞色素C(Cyt C)、caspase-9、caspase-3以及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pMCAO模型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率和p-JNK表达水平均增加(P<0.01),凋亡相关蛋白Bax、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均升高(P<0.01),Bcl-2、caspase-9、caspase-3的表达均降低(P<0.01);给予GKAB处理后,与pMCAO模型组比较,GKAB处理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率和p-JNK水平均降低(P<0.01),凋亡相关蛋白Bax、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也呈下降趋势(P<0.01),而Bcl-2、caspase-9、caspase-3的表达呈升高趋势(P<0.01),并表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与假手术组相比,pMCAO模型组神经细胞胞质Cyt C表达升高,线粒体Cyt C表达降低(P<0.01);与pMCAO模型组比较,GKAB低、中、高剂量组神经细胞胞质Cyt C表达逐渐降低,线粒体Cyt C表达逐渐升高(P<0.05,P<0.01)。结论 GKAB可抑制pMCAO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JNK磷酸化、抑制JNK信号通路的激活、阻断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 GM1)联合依达拉奉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半暗带区PDK1、GSK3β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方法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GM1组(剂量20 mg/kg,腹腔注射,1次/d)、依达拉奉组(剂量3 mg/kg,腹腔注射,2次/d)、GM1联合依达拉奉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对缺血2 h后再灌注3、7、14 d,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大鼠模型缺血半暗带PDK1、GSK3β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平均吸收光密度和阳性面积单位。结果
  在缺血半暗带,再灌注3、7、14 d各时间点,GM1联合依达拉奉组PDK1蛋白表达平均吸收光密度和阳性面积单位分别显著高于 GM1组、依达拉奉组( P<0.05)、模型组( P <0.01),GSK3β蛋白表达平均吸收光密度和阳性面积单位分别显著低于 GM1组、依达拉奉组( P<0.01)、模型组( P <0.01)。结论 GM1联合依达拉奉能增强缺血半暗带PDK1蛋白表达,抑制GSK3β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6.
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8只SD大鼠分成生理盐水组和依达拉奉高剂量组(1 mg)及低剂量组(0.5 mg),每组再各分为1 h,6 h及24 h组,每组12只.采用线栓法制造大鼠大脑中动脉再灌注模型,将依达拉奉生理盐水溶液于造模后1,6,24 h注入大鼠股静脉中,1周后断头取脑,组织做病理切片并计算梗死体积.结果:依达拉奉高剂量组(1 mg)、依达拉奉低剂量组(0.5 mg)、对照组坏死体积依次明显减少.结论: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时间窗与半胱天冬酶3(caspase-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2 h模型,再灌注0,1,3 h分别给予GDNF,观察再灌注10 h及22 h缺血半暗带caspase-3蛋白表达.TTC染色测定梗死灶体积.结果:1 h给药组脑梗死灶体积较0 h给药组增大,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P<0.05).3 h给药组脑梗死灶体积较1 h给药组增大,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P<0.05).0 h及1 h给药组再灌注22 h较10 h caspase-3蛋白表达减少,3 h给药组再灌注22 h较10 h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P<0.05).结论:GDNF对缺血半暗带caspase-3蛋白表达与治疗时间窗有关,GDNF可通过减少caspase-3的表达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从信号转导及细胞凋亡角度,研究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72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亚低温组(M组),每组24只;三组缺血10min后分别按再灌注12h、24h、48h,再分为3个亚组,各亚组动物均为8只。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制作采用改良四血管阻滞法,免疫组化SP法动态观察各个时间点海马CA1区caspase-3蛋白的变化;光镜和电镜分别观察再灌注48h亚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形态和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1)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12h海马CA1区caspase-3即有明显表达,24h达高峰,48h后仍有较高表达;(2) IR组和M组各时间点caspase-3表达水平比S组明显升高(P<0.05);24h亚组线粒体超微结构和神经细胞形态受损严重;(3) M组各个时间点caspase-3表达水平较IR组明显下降(P<0.05或P<0.01);24h亚组线粒体超微结构和神经元形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亚低温对caspase-3依赖的线粒体凋亡通路有干预作用,通过维持线粒体膜稳定,抑制释放和激活caspase-3蛋白,保护线粒体的形态功能,从而减少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