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核苷类似物治疗后调节性T细胞的频率。【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的CD4+CD127loCD25hi-int调节性T细胞。比较经核苷类似物治疗后慢乙肝CD4+CD127loCD25hi-int调节性T细胞的频率。【结果】经核苷类似物治疗后无效组Treg高于有效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000);有效组与健康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核苷类似物治疗后,慢乙肝患者不同水平转氨酶之间Treg的频率无差别(P〉0.05)。经核苷类似物治疗后,高病毒载量组Treg的水平高于低病毒载量组及HBV-DNA转阴组(P值分别为0.002、0.039),但转阴组与病毒低载量组之间比较Treg无差别(P〉0.05)。经核苷类似物治疗后病毒是否发生变异组间Treg水平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核苷类似物治疗后是否实现HBeAg血清学转换之间比较Treg,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乙肝患者的Treg能够抑制机体特异的抗病毒的免疫反应,经核苷类似物治疗后Treg的下降与低表达可能导致慢乙肝患者免疫功能的部分恢复,以利于机体内病毒的清除。故检测患者的Treg再结合其它免疫指标将为初步预测核苷类似物抗病毒疗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后不同临床类型感染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分布比例。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59例不同临床类型HCV感染者(慢性丙型肝炎35例、丙型肝炎肝硬化14例、HCV感染后痊愈者10例)及33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结果:慢性丙型肝炎、丙型肝炎肝硬化、HCV感染后痊愈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分布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944,P<0.001),慢性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肝硬化组明显高于HCV感染后痊愈和健康对照组。HCV慢性感染者、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分布比例与HCV RNA载量呈正相关(r=0.780和0.870,P<0.05)。结论: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影响HCV感染后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感染人类自身免疫缺陷病毒(HIV)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hi/CD127low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HIV诊断标准、接受抗病毒治疗超过3个月的64例患者,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RRT),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5hi/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和CD4+T细胞的表达情况,并与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IV患者CD4+/CD25hi/CD127low调节性T细胞绝对计数及百分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V患者的CD4+/CD25hi/CD127low调节性T细胞绝对计数和CD4+T细胞呈正相关(P<0.01);HIV患者治疗3个月后CD4+/CD25hi/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均有升高,与治疗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18~30岁、31~45岁、>45岁,各年龄段患者治疗后CD4+/CD25hi/CD127low调节性T细胞绝对计数分别是治疗前的4.28倍、3.00倍、2.00倍。结论 HIV患者外周血CD4+/CD25hi/CD127low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与病毒的感染、清除有关;外源性药物可升高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3-CD57+NK细胞及CD3+CD57+NKT细胞在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对31例肝细胞癌患者、59例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及48例正常人外周血中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3-CD57+NK细胞及CD3+CD57+NKT细胞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肝细胞癌组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较正常对照组及慢性肝炎、肝硬化组明显减少(P<0.05),肝细胞癌组外周血中CD3-CD57+NK细胞及CD3+CD57+NKT细胞较正常对照组及慢性肝炎、肝硬化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通过对CD3-CD57+NK细胞及CD3+CD57+NKT细胞功能的抑制参与了肝癌细胞的免疫逃逸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T细胞亚群与调节性T细胞进行分析,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和T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的关系。 方法 选择浙江省人民医院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30例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再生障碍性贫血组分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和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比较各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 结果 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CD4+CD25+CD127low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high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外周血CD3+CD4+和CD4/CD8低于对照组(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外周血CD3+CD8+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CD4+CD25+CD127low的表达低于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P<0.05),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high的表达高于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P<0.05)。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外周血CD3+CD4+和CD4/CD8低于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P<0.05),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外周血CD3+CD8+的表达高于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P<0.05)。 结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和调节性T细胞的异常,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和严重程度可能和T细胞亚群和调节性T细胞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的临床检测及意义.方法:对192例CIN合并HR-HPV感染患者行HPV DNA载量检测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检测.比较不同CIN级别患者HPV DNA载量水平及分布,对不同CIN级别和不同HPV DNA载量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对CIN级别、HPV DNA载量与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CIN级别越高,HPV DNA载量越高,不同CIN级别患者HPV DNA载量水平及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5).CIN级别越高,其CD3+、CD4+、CD4+/CD8+水平越低,CD8+、CD4+CD25+CD127-水平越高;不同CIN级别、不同HPV DNA载量水平患者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结果显示,CIN级别、HPV DNA载量与CD3+、CD4+、CD4+/CD8+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CD8+、CD4+CD25+CD127-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随HR-HPV感染CIN级别越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异常愈加明显,在CIN的发生、发展及肿瘤免疫逃逸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联合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表达情况对病情预测、免疫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Th17细胞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两种细胞在胃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30例,作为胃癌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人员30例作为正常组,对两组外周血中CD4、CD25、Foxp3、IL-17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Th17细胞的数量和比例。结果胃癌组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Th17细胞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组(P0.05);胃癌组中晚期、T3+T4、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分别高于早期、T1+T2、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但不同肿瘤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患者之间Th17细胞的表达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Th17细胞的表达均显著升高,且提示肿瘤进展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相关,但与Th17细胞无明显统计学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慢性苯中毒中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20例慢性苯中毒患者进行研究,以淋巴细胞CD4+CD25+为标志,研究调节性T细胞在慢性苯中毒中的变化规律.结果:慢性苯中毒患者血液CD4+CD25+阳性表达和细胞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C...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对不同宫颈病变的患者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8月本院拟行阴道镜检查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的健康女性30例为对照组。另选取同期接受上述两项检查的宫颈癌患者、慢性宫颈炎与CIN1患者、CIN2~CIN3患者各30例,设为宫颈癌组、A组以及B组。采集上述四组清晨空腹静脉血,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的检测。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在不同临床分期宫颈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方面比较,对照组、A组、B组、宫颈癌组呈逐渐降低趋势;而在外周血CD8~+水平方面比较,对照组、A组、B组、宫颈癌组呈逐渐升高趋势,且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外周血CD4~+CD25~+CD127~-水平方面比较,对照组、A组、B组、宫颈癌组呈逐渐升高趋势,且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临床分期为Ⅲ期的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明显低于Ⅰ~Ⅱ期患者,而CD8~+、CD4~+CD25~+CD127~-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结论:不同宫颈病变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检测上述指标表有利于辅助诊断宫颈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调节性T细胞在卵巢癌患者外周血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4例卵巢癌患者及12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3+ CD4+T细胞/CD4+T细胞、C'D3+ CD8+T细胞/CD4+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比率以及CD4+ CD25+ CD127- Treg/CD4+T细胞所占的比例.结果:外周血CD3+ CD4+T细胞/CD4+T细胞、CD3+ CD8+T细胞/CD4+T细胞及CD4+T细胞/CD8+T细胞与健康者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而CD4+ CD25+ CD127- Treg/CD4+T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健康者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癌患者全身免疫状态与健康者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改变,而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增高.  相似文献   

11.
黄勇  郑青 《中国热带医学》2013,(11):1399-1401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铜蓝蛋白(CER)、铁蛋白(SF)水平变化与肝细胞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依据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及分型标准,将入选168例病例分为慢性轻度乙肝组35例,慢性中度乙肝组38例,慢性重度乙肝组26例,肝炎性肝硬化组30例,原发性肝癌组39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与免疫比浊法测定各组SF、CER含量,分析不同组别血清CER、SF水平与肝细胞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血清CER水平:原发性肝癌组〉正常对照组〉慢性重度乙肝组〉肝炎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轻度乙肝组,慢性中度乙肝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O.05)。血清SF水平:原发性肝癌组〉肝炎肝硬化组〉慢性重度乙肝组〉慢性中度乙肝组〉慢性轻度乙肝组〉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肝炎由轻度发展到中度、重度乃至肝硬化的过程中,肝细胞受损是一个渐进性的发展过程,在此演变过程中,血清CER水平渐进降低而sF水平则渐进升高,可作为判断肝细胞坏死程度、治疗预后有价值的指标。血清CER原发性肝癌时升高,肝炎肝硬化时降低,可用于二者的鉴别和筛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ornichepatitis B,CHB)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s,Treg)的数量与肝脏慢性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抗病毒治疗后45例CHB患者(根据B超将其分为3组,其中B超提示肝脏无异常改变的单纯CHB组15例,提示慢性肝病改变的CHB慢性肝病组15例,提示肝硬化改变的CHB肝硬化组15例)与B超均提示肝脏无异常改变的15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ymptomic HBV carriers,ASCs)以及15例健康成年人(normal control,NC)对照外周血中CD4+CD25+ Treg的变化,并分析Treg与患者年龄,HBeAg定量,ALT、AST、TGF—β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外周血中CD4+CD25+Treg占CD4+淋巴细胞的比例在抗病毒治疗后单纯CHB组为(4.03±1.36)%,与NC组(4.02±1.14)%相比差异尤显著性(t=0.0223,P〉0.05),与ASCs组(5.26±1.25)%相比显著减少(t=-2.2872,P〈0.05);CHB慢性肝病组为(5.65±2.01)%,CHB肝硬化组为(5.32±1.47)%,与NC组、单纯CHB组比显著增高(t值分别为3.0351、3.0129、2.4269、2.4046,均P〈0.05)与ASCs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值分别为0.7257、0.1174,均P〉0.05);CHB慢性肝病、肝硬化组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t=0.6083,P〉0.05)。Treg的数量与年龄、AST、TGF—β1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327、0.324、0.306,P分别为0.004、0.005、0.008)。结论Treg在低水平AST时CHB患者外周血中的数量的增高对抗病毒治疗后的CHB患者更能反映其肝脏慢性损伤程度,Treg可能参与了慢性HBV感染后肝脏疾病慢性化进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IL-10+CD19+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 cells,Breg)与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的比例及两者的相互作用。方法:收集急性乙肝(acute hepatitis B,AHB)患者28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31例和健康体检者(健康组)25例。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经CpGODN2006和佛波酯体外作用后,流式细胞术分析Breg、Treg的表达及其相关性,ELISA检测培养上清IL-10水平。通过免疫磁珠剔除CD4+CD25+T细胞后分析Breg与Treg表达频率间的相关性。结果:CpGODN 2006和佛波酯作用后CHB组Breg和Treg百分率较AHB组和健康组均明显升高(Breg:P值分别为0.003和0.001;Treg:P值分别为〈0.001,0.005),AHB组和健康组间两类细胞表达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reg:P=0.796;Treg:P=0.227);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HB组Breg与Treg表达百分比存在正相关关系(r=0.50,P=0.004),而AHB组和健康组无此相关性(r=-0.15,P=0.462;r=0.09,P=0.669)。CHB组IL-10表达高于AHB组和健康组(z值分别为-6.596、-6.373,P均〈0.001),AHB组和健康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52,P=0.341)。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CHB组IL—10与Breg存在正相关关系(r=3.303,P=0.005)。CHB组患者Breg和IL-10的表达在剔除CD4’CD25’T细胞前后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reg和Treg在CHB患者中表达频率升高,Breg可能通过IL-10的分泌参与慢性乙肝的免疫调节,且该作用不依赖于Treg。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CV感染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状况以及与疾病进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HCV感染者69例及健康对照23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结果:HCV感染组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慢性感染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高于HCV无症状携带组(P〈0.05);肝硬化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高于慢性感染组(P〈0.05)。结论:HCV感染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与疾病进程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表达水平.方法 连续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门诊就诊的CVA患者(CVA组)35例和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哮喘组)21例,另有18例同期参加体检结论健康者为对照组.3组对象同期接受了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CD4+CD25+ Treg和CD4+ CD25+ Foxp3+Treg)和辅助性T细胞(CD3+、CD4+、CD8+、CD4+/CD8+)检测.结果 CVA患者外周血CD4+表达水平及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都明显高于哮喘组(P<0.05,P<0.01).CVA患者外周血CD4+CD25+ Treg和CD4+ CD25+ Foxp3+Tre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都明显高于哮喘组(P<0.05,P<0.01).CVA咳嗽程度重组外周血CD4+、CD4+CD25+ Treg、CD4+ CD25+ Foxp3+Treg表达水平及CD4+/CD8+比值都明显低于咳嗽程度轻组(P<0.05,P<0.01).结论 CVA患者存在明确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异常表达,且随着症状加重这些异常表达趋于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L-17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及其α-干扰素抗病毒过程中可能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炎患者及11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IL-17的水平,并对这20例患者干扰素治疗不同时间点的血清IL-17、肝功、HBeAg定量及HBVDNA定量进行检测。结果: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血清IL-17较健康人无明显升高;α-干扰素治疗后,应答组血清IL-17在18周后出现明显升高,而无应答组血清IL-17呈现水平波动;应答组中HBeAg转阴者较未转者血清IL-17水平在18周升高明显。结论:Th17细胞通过分泌IL-17可能参与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α-干扰素治疗后期的持久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萍  胥冰  张丽君 《陕西医学杂志》2013,(11):1456-1459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HBV感染者外周血中CD4+Foxp3+Treg/Th17细胞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15例急性乙型肝炎(AHB)患者、4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0例无症状携带者(AsC)及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外周血Treg/Th17细胞百分率、核转录因3(Foxp3)/(RORγt)mRNA的表达以及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7(IL-17)的水平。结果:AHB组患者CD4+Foxp3+Treg/CD4+T细胞百分率、Foxp3mRNA及TGF-β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而CD4+IL-17+/CD4+T细胞百分率、RORγt mRNA及IL-17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B组患者CD4+Foxp3+Treg/CD4+T细胞百分率、Foxp3mRNA、TGF-β1水平及CD4+IL-17+/CD4+T细胞百分率、RORγt mRNA、IL-17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sC组患者CD4+Foxp3+Treg/CD4+T细胞百分率、Foxp3 mRNA、TGF-β1水平及CD4+IL-17+/CD4+T细胞百分率、RORγt mRNA、IL-17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在不同类型HBV感染者外周血中Treg/Th17细胞失衡,Treg/Th17细胞失衡可能与HBV感染的状态、结局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317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分成三组,即慢性乙型肝炎组111例、肝硬化组108例、肝癌组98例,将排除慢性肝肾病史的健康体检者11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均作CHE、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和胆固醇(Chol)水平测定.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的CHE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肝硬化和肝癌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Child-Pugh C级的肝硬化患者CHE水平最低,与Chid-Pugh A级和B级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碱酯酶反映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肝损害程度较敏感,动态观察胆碱酯酶的变化对判断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及乙肝后肝硬化(LC)病人胆囊B超声像改变及肝脏病变程度与胆囊病变的关系。方法对156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乙肝后肝硬化病人和同期的246例非肝炎体检者进行胆囊B超检查,比较其胆囊病变情况。结果慢性乙型肝炎与乙肝后肝硬化组胆囊改变明显高于无肝炎病变的体检组(P〈0.01),且其病变程度越重,胆囊病变的发生率越高,在统计学上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后肝硬化病人易并发胆囊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