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急性CO中毒48例血清酶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速率法系统监测48例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的八种血清酶,探讨血清酶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时的变化及其意义。结果: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无升高,谷丙转氨酶(GP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丙酮酶激酶(PK)、谷草转氨酶(GOT)、磷酸肌酶激酶(CK)升高与中毒程度呈正相关。急性CO中毒患者有多组织器官损害,尤以骨骼肌、心、脑、肝脏损害较明显,监测六种酶对衡量病情,指导疗程,估价预后均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高压氧治疗前后心电图、心肌肌钙蛋白I、心肌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判断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98例(轻度中毒组32例、中度中毒组36例、重度中毒组30例),高压氧治疗前、后2d、5d、7d、9d进行心电图检查并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肌钙蛋白I(cTNI)、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对不同中毒程度上述检查、化验的结果及高压氧治疗前后结果的变化进行观察。同时选择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结果 ACOP可造成心肌不同程度的损害,心电图的改变、cTNI及心肌酶的活性升高与ACOP的中毒程度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压氧治疗前轻度中毒组与对照组、中度中毒组与轻度中毒组、重度中毒组与中度中毒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压氧治疗前后心电图、cTNI、心肌酶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电图、cTNI、心肌酶的异常可作为判断ACOP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之一,通过观察ACOP患者心电图、cTNI、心肌酶的变化有助于了解心肌损害程度,同时,高压氧治疗对ACOP患者心肌损害的恢复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
刘文忠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3):8231-8231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对心肌损害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2007-11-2010-05来诊及治疗的215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有123例并发心肌损害,占57%。结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心急损害的确诊须满足条件:(1)吸入高浓度一氧化碳的接触史;(2)血液COHb的含量高于10%;(3)心肌酶的升高;(4)心电图的改变。治疗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对心肌的保护,及早高压氧治疗可防治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60例不同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的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不同程度的中毒患者血清肌钙蛋白和心肌酶谱随病情的加重而增加。结论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反映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心肌损害,尤以肌钙蛋白为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意外血清心肌酶的变化与脑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18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根据其不同的临床表现分为轻、中、重三组,均在发病3 d内动态检测其血清心肌酶,并将各组所测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轻型组与中型组比较,仅CK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而重型组与轻型组各种血清心肌酶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急性脑血管意外可使血清心肌酶升高,其升高的程度与损害的程度呈正相关,动态观测血清心肌酶的变化对判断病情轻重和治疗效果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新生儿败血症治疗前后血清心肌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临床诊断败血症患儿45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7~10天测定心肌酶值,并作心电图检查。结果:(1)败血症新生儿治疗前心肌酶增高,治疗后心肌酶下降,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对败血症患儿应重视测定心肌酶活性,维护心功,营养心肌。(2)治疗后复查,心肌酶值下降,心电图恢复正常,考虑心肌损害为可逆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谱测定对吸入综合征新生患儿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吸入综合征新生患儿90例及对照组20例于入院后1~7d内测定血清水平。结果:吸入综合征新生患儿入院后血清心肌酶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尸〈0.05),治疗后呈逐渐下降趋势。血清心肌酶谱对心肌损害诊断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综合征新生患儿窒息后因脏器的缺氧可致心肌损害,心肌酶活性增高为新生患儿吸入综合征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的指标,并与20例健康新生儿对照。结果治疗前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HBDH)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心肌酶谱改变更为明显,病情越重心肌酶值越高,心肌酶谱含量与患儿病情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心肌酶谱测定有助于判断新生患儿吸入综合征窒息程度和心肌损害情况。心肌酶谱活动改变可作为早期预测病情的严重程度及作为愈后评价的手段之一。心肌酶谱变化特征对于指导诊断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肌酶水平在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44例急性氟乙酰胺 (CK ,CK -MB ,AST ,LDH ,α HBDH)中毒者进行连续动态观察。结果 :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入院时的心肌酶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中毒后第 1~ 7d血清心肌酶均明显升高 (P <0 0 1) ,第 3~ 7d达到高峰。入院时中、重度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明显高于轻度中毒患者 (P <0 0 1) ,重度中毒组与中度中毒组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氟乙酰胺中毒确可引起心肌损害 ,且中毒程度越重 ,心肌酶升高越明显。心肌酶可作为一个判断氟乙酰胺中毒病情变化、预后和指导治疗的重要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9.
王春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9):4694-4694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心肌损害时心肌酶变化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心肌损害的临床资料。结果 78例患者中,治愈74例,死亡4例,总治愈率94.87%。结论心肌酶及cTnI升高是预测急性一氧化碳合并心肌损害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10.
探讨美托洛尔对一氧化碳中毒所致心肌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7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心肌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美托洛尔治疗组(n=45)和对照组(n=42),观察两组心肌酶学及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cTnI、cT nT、CK、CK-M B 3 d、7 d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心电图异常天数及治疗后心电图检查异常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美托洛尔可以有效减轻一氧化碳中毒所致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1.
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是人体吸人过多的CO引起的全身性中毒性疾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其病死率居各种中毒的首位。血液丰富的大脑和心脏受累最为明显,临床医生往往很重视有无脑组织损害,常常忽略心肌损害,贻误患者治疗。现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急性CO中毒患者的心肌酶和心电图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对心脏损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5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心肌酶谱,CPK—MB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导致中枢神经损害早为人熟知,而心脏受损尚未得到应有的注意。本文通过5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心肌酶谱[包括谷草转氨酶(GOT)、肌酸磷酸激酶(CpK)、心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PK—MB)、α-羟丁酸脱氢酸(HBD)、乳酸脱氢酶(LDH)、H/L比值]的检测,并做连续动态观察,发现重度中毒患者CPK-MB及CPK等酶谱明显增高,中度中毒者次之。血浆中酶含量增高为心肌细胞损害的表现。一氧化碳中毒后4—8小时血中心肌酶含量即开始升高,病后24—36小时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由此说明心肌酶谱的改变可作为衡量一氧化碳中毒心肌损害及其严重程度、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心肌酶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于治疗前、后对64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治疗组),43例正常新生儿进行肝功能和心肌酶谱检测。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前心肌酶与对照组心肌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酶的升高与黄疸程度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心肌酶与对照组心肌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心肌酶升高,且与黄疸程度相关,随着高胆红素血症的治愈心肌酶逐渐降至正常,心肌酶可作为高胆红素血症时的监测指标,但不一定造成患儿心肌细胞的不可逆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对心肌的损害。方法分析80例ACOP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心肌酶改变。结果80例ACOP患者中86.2%出现昏迷,13.7%出现心力衰竭,86.5%出现心电图改变,66.2%出现心肌酶改变。结论ACOP不仅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对心肌的损害也很严重,需要给予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心肌酶的变化及其中毒程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以我院2004年6月到2009年12月收治的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39例为中毒组,以同期的健康体检者35例为对照组,利用酶动态测定方法对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入院时及第3、7、14天的血清心肌酶进行监测,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入院时的心肌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中毒程度的加重而升高,死亡患者的心肌酶更高:中度组心肌酶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结论: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的心肌酶与中毒的严重程度相关,动态监测其变化有助于判断中毒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6.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心肌酶测定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心肌酶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2例轻度、中度和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CK、CK-MB、LDH、α-HBDH和AST心肌酶测定,部分重度中毒患者进行了心电监护,并与30例健康者对照。结果:轻度、中度中毒组心肌酶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0.05,重度中毒组心肌酶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0.01,均有显著性意义,部分重度中毒患者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多种心律失常。结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心肌酶的改变与中毒程度有关,中毒越重,心肌酶越异常,临床上应将心肌酶作为常规检测项目,以了解有机磷农药对心脏的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状况。方法:对82例新生儿窒息患者进行测定心肌酶谱、心电图(ECG)等项目检查,以评价其心肌损害程度。结果:82例中并发心肌损害66例,血清心肌酶谱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心电图异常48例。结论:血清心肌酶谱及ECG可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对心肌的损害,使该中毒患者得到更加全面的治疗。方法对PQ中毒患者70例血清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cptide,BNP)的变化及心电图检查指标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清心肌酶谱及c Tn I、BNP在PQ中毒急性期变化明显,且随中毒程度加深而增高,并有显著改变;上述指标在死亡组和存活组中的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PQ中毒患者可出现多样性、复合性心电图改变。结论 PQ中毒患者有较高的心肌损害发生率,中毒越重,心肌损害越明显,需要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血清酶学改变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斌  何亚薇 《华西医学》2003,18(3):366-367
目的: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住院的63例高胆新生儿为治疗组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新生儿20例作对照组行血清心肌酶检测,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心肌酶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肌酶改变与黄疸程度一致。结论:高胆新生儿存在心肌损害,对其应常规作为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检查,加强对心肌的保护性治疗。  相似文献   

20.
急性有机磷中毒(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AOPP)对心脏损害已有公论,而且是造成中毒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故及早对AOPP患者心脏损害程度作出诊断,有效防止心力衰竭甚为重要。为此,我们分析61例不同程度AOPP患者的心肌酶谱及心肌损害标志物肌钙蛋白的变化,评价心肌损害的程度,以防止AOPP患者发生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