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刺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ICAM-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针刺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假手术组、模型组(再灌注6h、24h、72h)、针刺组(再灌注6h、24h、72h)ICAM-1表达的变化。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6h,脑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ICAM-1出现增高趋势,并于24h达到高峰,模型组与针刺组及模型组与假手术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结论 脑缺血后1CAM—l表达增加,针刺可降低1CAM.1的表达,从而减轻缺血后ICAM—l导致的缺缺血性脑损伤。说明针刺对缺血性腑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脑内ICAM-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时脑组织Caspase-9和Caspase-3的表达变化及促红细胞细胞生成素(EPO)对其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EPO发挥脑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新生7 d SD大鼠120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HIBD组r、hEPO治疗组,每组根据不同时间点又分为5个亚组:6 h组、12 h组、24 h组、48 h组、72 h组,每组8只,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各组脑组织Caspase-9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 Caspase-9的表达在缺氧缺血6 h即增强,12 h时逐渐升高,24 h~72 h维持在高峰水平(P〈0.01);Caspase-3的表达也在缺氧缺血6 h即增强,12 h时逐渐升高,24 h~48 h达高峰,72 h稍有降低(P〈0.01);rhEPO治疗组各时间点Caspase-9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较HIBD组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Caspase-9和Caspase-3参与了新生大鼠脑组织HIBD的发生发展过程,EPO可能通过降低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脑组织Caspase-9和Caspase-3的表达发挥其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糖基化终产物(AGEs)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表达及肾脏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N组)、糖尿病模型组(DM组)和葛根素治疗组(DP组)。葛根素处理10周后,测定血糖、尿白蛋白、肾小球基底膜厚度(GBMT)和肾脏肥大指数,以光镜和电镜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用荧光显微镜曝光时间法测定肾组织AGEs含量,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TGF-β1的表达。结果 糖尿病大鼠尿白蛋白、肾脏肥大指数、GBMT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葛根素处理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下降(P〈0.01)。葛根素治疗组的肾组织AGEs荧光曝光时间较糖尿病模型组延长(P〈0.05),肾组织TGF-β1的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糖尿病模型组(P〈0.01),并且肾脏病理改变也有所改善。结论 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AGEs含量及TGF—β1的表达均明显增加。葛根素可以减少其肾组织AGEs含量,下调TGF—β1的表达,改善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脑组织天冬氨酸特异酶切的半胱氨酸蛋白酶一3(Caspase3)的表达变化。方法将7日龄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组(肛温37℃)和亚低温治疗组(肛温33℃),每组各40只。每组根据处死的时间不同又分为5个亚组:6h组、12h组、24h组、48h组、72h组,每亚组各8只。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Caspase-3的活性。结果HIBD组缺氧缺血侧大脑组织Caspase-3活性逐渐增高,48h达高蜂(caspase-3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144.15±4.50),然后逐渐下降,72h后仍有明显增高;与HIBD模型组各时间点相比,亚低温组各时间点脑组织Caspase-3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亚低温治疗可通过降低缺氧缺血后Caspase-3酶的活性,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米诺环素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Bel-2表达的影响,探讨米诺环素对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参照Zea Longa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72只雄性Wistar大鼠被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组(IR组)和MC干预组。每组大鼠再随机分成4组:分剐在再灌注后6h、12h、24h、48h处死。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p—JNK、Bcl-2蛋白表达的水平。结果①HE染色发现米诺环素干预组在再灌注各个时间点的梗死灶与缺血组比较均减小,呈点状分布并且神经元损伤也明显减轻。②缺血再灌注时缺血侧皮层可见p—JNK阳性表达,于缺血再灌注后6h开始出现并随着时间的延长p—JNK表达逐渐升高,持续增高至再灌注48h(P〈0.01);MC干预组的p—JNK阳性表达在各时间点均明显减(P〈0.01)。③与假手术组比较Bcl-2表达在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升高,并随再灌注时间不同,其阳性表达率亦不同,于缺血1h再灌注12h时阳性表达达高峰(P〈0.01),随灌注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减少;MC干预组Bcl-2阳性表达在各时间点明显增加(P〈0.01)。结论p—JNK和Bcl-2参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缺血性细胞损伤(包括细胞凋亡)的发生;米诺环素可能通过抑制p—JNK,上调Bcl-2的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对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动脉粥样硬化(AS)缺血性脑卒中(CIS)模型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方法 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和模型组(40只),后者制备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然后再被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假手术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持续缺血0.5h、6h、12h、24h组,上述各组大鼠均为8只。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核转录因子-κB在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变化。结果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持续缺血组与对照组比较NF-κB表达有明显升高(P〈0.05),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持续缺血组与假手术组比NF-κB表达也有明显升高(P〈0.05),并随时间发生规律性变化了,其中NF-κB在持续缺血6h组达到高峰。结论 NF-κB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出现缺血性脑卒中后引起的脑损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涌  胡建鹏  吴玲 《北京中医》2008,(3):216-219
目的比较益气活血方、镇肝熄风汤与星蒌承气汤3种中药复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表达的动态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活血方组、镇肝熄风汤组和星蒌承气汤组,采用比色法测定MPO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检测ICAM-1表达。结果模型组再灌注各时间点脑组织MPO活性显著增高,ICAM-1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或P〈0.01):24h和48h时各治疗组MPO活性显著降低,72h时益气活血方与镇肝熄风汤MPO活性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24h时星萎承气汤优于其它治疗组(P〈0.01);24h和72h时各治疗组ICAM-1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或P〈0.01),48h时星萎承气汤组显著减少(P〈0.01),且24h以镇肝熄风汤组优于其它治疗组,48h星萎承气汤组优于其它治疗组(P〈0.05或P〈0.01)。结论3种中药复方可以通过降低MPO活性,抑制ICAM-1蛋白表达,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24h(MPO)、48h(ICAM-1)星蒌承气汤作用效果最佳,24h(ICAM-1)镇肝熄风汤组作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的表达变化及芹菜素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芹菜素组和地塞米松组,各手术组按再灌注时间不同又分为再灌注6 h组、24 h组、72 h组、7 d组4个亚组。各组麻醉清醒后均给予神经行为学评分,每组1只,大鼠予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观察脑梗死灶,6只免疫组化法测定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结果在芹菜素72 h组神经行为学评分低于模型72 h组(P0.05);各手术组均出现白色梗死灶;缺血再灌注后TGF-β1表达增加,于24、72 h达高峰,芹菜素组能显著提高TGF-β1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芹菜素可增加脑缺血再灌注后TGF-β1的表达,提示芹菜素可能通过TGF-β1促进脑组织损伤的修复,达到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通腑法通腑醒神胶囊(TFXSJN)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脑组织AQP-4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MCAO模型,2h后拔线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观察拔线后12h、1d、2d、3d及7d不同时间点大鼠神经行为评分、脑组织AQP4 mRNA的表达水平,以及各组大鼠在1d、3d及7d时脑梗死体积及脑含水量变化。结果 TFXSJN治疗后能明显减轻大鼠在1d、2d、3d及7d时的神经功能评分,脑含水量3d时及3d、7d的脑梗死体积,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TFXSJN组及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右侧AQP-4 mRNA的表达在12h时已经明显升高,与左侧假手术及正常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QP-4 mRNA表达的上调可能与缺血性脑水肿的形成密切相关,而TFXSJN通腑法能够调节缺血再灌注损伤后AQP4m RNA表达的失衡状态,减轻缺血后脑水肿和脑梗死体积,减轻缺血性神经损伤,而调节AQP-4 mRNA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是TFXSJN通腑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芍药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McA0模型模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观察芍药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动物的神经行为学评分;TUN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的数量改变;用WEST—ERBLOT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β-P38、Fas的表达改变。结果假手术组无神经行为改变.各用药组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用药组间无统计学意义。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TUNEL阳性细胞及Fas阳性细胞增多(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TUNEL阳性神经细胞及Fas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减少(P〈0.01)。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磷酸化P38蛋白表达明显增加.注射药物后蛋白磷酸化被抑制,表达减少。结论芍药苷可改变大鼠脑缺血后的神经行为,抑制P38蛋白的表达,下调Fas蛋白表达,有抗神经元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头针治疗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内血管生成素(Ang)-1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变化规律并分析脑缺血后Ang-1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又分为缺血再灌注后6、24、48、96h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RT—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缺血半影区内Ang-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Ang-1 mRNA中等量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头皮针组各时间点大鼠脑组织Ang-1 mRNA含量增多,其中脑缺血再灌注48hAng-1 mRNA含量达高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Ang-1可能在局灶性脑缺血后与其他血管特异性生长因子共同参与缺血半影区的新血管形成.有利于缺血半影区脑组织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对超早期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细胞黏附分子-1(ICAM-1)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脑缺血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再灌注3h组、再灌注6h组、再灌注12h组、再灌注24h组、再灌注3h针刺组、再灌注6h针刺组、再灌注12h针刺组、再灌注24h针刺组共11组,每组20只。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ICAM-1表达。结果:空白对照组与假手术组的双侧大脑半球均未见有明显的ICAM-1阳性染色血管;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大鼠缺血区均有不同程度ICAM-1阳性反应血管,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缺血再灌注后电针各时间点组的ICAM-1阳性染色血管,与再灌注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对超早期脑缺血再灌注大鼠ICAM-1影响显著,降低脑组织中ICAM—I的表达可能是针刺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陈东升  桑显富 《中药材》2007,30(8):994-996
目的:观察舒安注射液(SAI)对弥漫性脑损伤(DBI)大鼠脑水肿的救治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DBI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DBI模型组、SAI治疗组3组。分别于假手术或DBI后1hr和8hr检测脑含水量、Na’、局部脑血流(rCBF)和脑组织内皮素(ET)含量。结果:于DBI后1hr和8hr,1.模型组脑含水量和Na^+含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治疗组脑含水量和Na’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线(P〈0.01);2.模型组rCBF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治疗组rCBF均明显低于模型组组(P〈0.01),3.模型组ET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治疗组ET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SAI通过改善DBI大鼠的rCBF、抑制脑组织ET活性,对DBI大鼠脑水肿有明显的救治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缺血大鼠脑组织TGF-β1的变化及中药活脑康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正常对照组(A)、假手术组(B)、模型组(C)、活脑康治疗组(D)、步长脑心通组(E)对TGF-β1表达的影响。结果:与A、B组比较,C、D、E组TGF-β1表达增多(P〈0.001)。结论:活脑康能提高TGF-β1蛋白表达,减少脑缺血区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多种炎症介质在真武汤逆转大鼠心肌肥厚中的作用。方法:将38只SD大鼠随机分3组,假手术组8只,手术组和中药组各15只。手术组和中药组行腹主动脉缩窄术,制作心肌肥厚模型。16周行心脏超声,确定术后心肌肥厚,中药组加用真武汤混合饲料喂养,24周手术开胸,心脏取血,析出血清高速离心检测C反应蛋白(CRP)、尿酸(U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前列腺素E2(PGE2),并留取部分左心室心肌组织进行环氧化酶2(COX2)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手术组TNF-α和PGE2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2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同时TGF—β、CRP和UA较假手术组有所升高(P〈0.05);中药组TNF—α和PGE2较手术组明显降低,2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同时TGF—β较手术组有所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CRP和UA与手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免疫组化分析中,假手术组可见散在纤维母细胞,颜色较淡;手术组纤维母细胞不同程度增生,数量增多,体积增大,颜色加深;中药组纤维母细胞轻度增生,数量较假手术组增多,但比手术组明显减少,体积较手术组明显缩小,胞浆颜色较假手术组加深。结论:真武汤可以逆转大鼠慢性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可能通过炎症因子途径,特别是通过TNF—α、TGF—β或PGE2进行介导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激活素A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脑组织巢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将7日龄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组和激活素A治疗组,每组各40只。每组根据处死的时间不同又分为5个亚组:6h组、24h组、3d组、7d组、14d组,每亚组各8只。HE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变化,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巢蛋白的表达。结果HIBD组缺氧缺血侧大脑组织巢蛋白活性逐渐增高,3d显著增高,7d达高蜂,然后逐渐下降,14d仍有少量表达;与HIBD模型组各时间点相比,激活素A治疗组各时间点脑组织巢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1)。结论激活素A治疗增高缺氧缺血后巢蛋白的表达,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调控作用,探讨葛根素对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机制。方法: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组10只、模型组20只(乙醇等混合液,2次/d)、阳性对照组15只(乙醇等混合液+复方鳖甲软肝片,1g·kg^-1·d^-1。)、葛根素大剂量组15只(乙醇等混合液+葛根素片1.5g·kg^-1·d^-1)、葛根素小剂量组15只(乙醇等混合液+葛根素片0.75g·kg^-1·d^-1),8周后抽取股静脉血并处死,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肝组织TGF-β1和α-SM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和肝纤维化积分与其他各组相比都有显著性改变(P〈0.05);葛根素大、小剂量组肝组织TGF--β1和α-SM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且葛根素大剂量组α-SM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小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脏组织TGF-β1和α-SMA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葛根素对其有调控作用,葛根素对酒精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ASA)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中凋亡诱导因子(AI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通过抗凋亡机制发挥脑保护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加溶媒组、ASA50mg/kg预处理组。以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2h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断头取脑分别测定脑梗死体积、凋亡细胞数及AIF的表达。结果 脑梗死体积ASA预处理组为(0.20±0.48)%,与模型加溶媒组(0.35±0.34)%相比明显减小(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98±0.34)分获不同程度改善(P〈0.05),脑组织AIF的表达及凋亡细胞数减少(P〈0.01)。结论 AS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通过抑制脑组织中AIF的表达,进而减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川芎嗪(TMP)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小管间质病变及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SD大鼠单侧肾切除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分别为模型组,正常手术组,贝那普利(Lotensin)组,川芎嗪高、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和模型组外,其余各组按组别分别予贝那普利1、7mg/(kg·d)、川芎嗪150,50mg/(kg·d)灌胃,共12周。实验第4周、第8周和第12周,测定尿微量蛋白排泄(UAER);治疗12周,测定各纽大鼠血清FPG,BUN,Scr,免疫组化检测肾小管间质TGF-β3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UAER进行性升高,FPG,BUN,Scr明显升高(P〈0.01;P〈0.05),肾小管间质TGF-β3表达明显增加(P〈0.01)。川芎嗪高剂量组大鼠UAER明显降低,FPG,BUN,Scr下降,肾小管间质TGF-β3表达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川芎嗪能下调DN大鼠肾小管间质TGF-β3表达,缓解肾小管间质损害,从而达到对DN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倬  王宁  王东披 《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1):793-795
目的:通过测量SD大鼠脑组织内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量以揭示血府逐瘀汤对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和对照组,除对照组外其他建立缺血缺氧性脑病模型,中药组在术后予血府逐瘀汤灌胃,其他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并于术后第1、6天处死后取脑组织检测NGF-mRNA。结果:术后第1天,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中药组NGF表达的量显著增高(P〈0.05),中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天中药组与模型组比较NGF表达量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天与第1天比较,模型组NGF表达有明显减少(P〈0.05),其他组差异不显著。结论:血府逐瘀汤可能通过增强SD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后脑组织内NGF的表达对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