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志红 《基层医学论坛》2004,8(11):1031-1032
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中心脑血管疾病占第一位,去年全世界死于此类疾病的人数达1550万人,占死亡人数29%。  相似文献   

2.
钙摄入对血浆胆固醇浓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属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这种疾病也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我国不同地区人群疾病死亡率统计数据表明:心脑血管病死亡率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如1997年沈阳市男性和女性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顺位均为第1位[1]。北京地区1984~1998年心脑血管病死亡是人群第1位的死亡原因(占总死亡人数的46.0%),而癌症为第2位死因(占总死亡人数的26.5%);该人群冠心病死亡比例15年期间有显著增加的趋势(年均0.52%)[2]。长沙市1991~2000年居民死因顺位前五位分别为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分别占总死因…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其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血压是全球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中发生最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资料显示,1997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28.8%,2002年该比例已经上升至36%。 卫生部最近颁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目前全国患病人数达1.6亿多。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了31%,患病人数增  相似文献   

4.
中老年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随着老龄化的到来,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如今物质生活的极大满足,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明显改变,摄入钠量的增加和维生素的减少都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1],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发病人群逐渐扩大出现低龄化的趋势.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栓、脑出血等,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威胁人类健康,也是老年人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约占总死亡人数的45%.已经有大量实验证明阿司匹林可以有效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2].  相似文献   

5.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总发病率和死亡率已经接近或超过许多发达国家,而且仍呈上升趋势。我国因心脑血管病所致死者约占总死亡构成比45%左右,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约有260万,平均每小时死亡的人数约有300人。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我国城市人13心脑血管疾病病死率为200/10万,农村为142/10万,  相似文献   

6.
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福平 《当代医学》2011,17(25):47-48
我国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而死亡的人数大约为260万,约占总死亡比例的45%。了解心脑血管的发病病因,通过采取避免外源性刺激因素、合理膳食、持续规律的有氧运动、戒烟戒酒、保持良好情绪、定时体检等几个方面对心脑血管的疾病进行共同预防。一旦发病应及时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或降低心脑血管疾病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东城部分地区15年死亡原因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丈分析了北京市东城区第六医院所辖社区1986~2000年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死因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历年人口与死亡诊断证明从派出所抄取的死亡资料,分析主要疾病构成。对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率(死亡标化率)进行死因顺位排序。结果60岁以上人群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死亡病例最高月份为1、3、11月份。心血管疾病仍然是本社区第一位死亡原因(占总死亡人数的23.83%);其次为脑血管疾病(占总死亡人数的20.03%):癌症(占总死亡人数的17.89%);呼吸系统疾病排第四位,其死亡率已呈上升趋势。结论心血管疾病仍然是本社区人群主要死亡原因,应继续重点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也应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8.
珠海市监测点居民前瞻性心脑血管疾病调查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珠海市疾病监测占心脑血管疾病发展趋势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 根据珠海市三个居委会1991年普查中现年>40人群中患高血压缩、冠心病、胸血管疾病状况及与血清脂蛋白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高血压患病率、体重超重人数有逐年上升趋势,高血压、冠心病患病与TC、LDL水平升高密切相关,与TG升高、HDL下降有相关性,TC、TG升高、HDL下降与脑血管病有相关性、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与TC/HDL-C水平均显示密切相关性。结论 应加强对心脑血管疾病知识的宣传工作,合理的生活方式及饮食控制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梅州市乙类传染病发生、流行与变动趋势,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梅州市2003—2007年乙类传染病流行及发病趋势。结果2003—2007年全市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6种42821例,年均发病率为187.45/10万;死亡病种6种163例,年均死亡率为0.71/10万。呼吸道传染病占发病总数的58.65%,年均发病率109.94/10万,居各类传染病发病第1位;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占发病总数的36.56%,年均发病率68.54/10万,居各类传染病发病第2位。年均发病率居前2位的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是死亡人数最多的传染病,占死亡总数的63.80%。HIV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今后梅州市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加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和HIV/AIDS等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0.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观的战略转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菊贤 《中国全科医学》2005,8(21):1737-1738
目前我国社区居民的第一位死因是心脑血管疾病,引起死亡的人数已占总死亡的45%左右,我国每年由于心脑血管疾病所花的医疗费用及劳动力损失逾2 000亿元,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预计到2020年,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总死亡负担还将增加一倍,因此必须寻找出经济而确有实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1999年对玉山镇中小学教师中慢性疾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总患慢性疾病人数147人,占20.9%,其中高血压63人,发病率为8.98%,高于我国平均水平,且与吸烟、肥胖、遗传、生活紧张等因素有关。因此,应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定期体检,才能预防、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危急患者死亡的构成梯次与死亡谱规律。方法:回顾整理我院2004—2007年153例急诊就诊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诊死亡患者构成梯次:年龄段主要集中于16~45岁。急诊死亡病谱规律:前五位是循环系统(占23.53%)、创伤(占22.22%)、猝死(占20.92%)、神经系统(占7.19%)、呼吸系统(占6.54%)。急诊死亡高峰时段:6:00—8:00,18:00~22:00,以车祸、施工事故及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结论:急诊死亡病谱前五位疾病和急诊死亡高峰时间段提示在疾病死亡高峰到来前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本地区24年内心脏病的发病及其规律性进行分析探讨。1临床资料1·1基本资料。查阅1974~1997年住院病人统计资料,总计心脏病住院1780例。l·2年段发病资料。把24年人为平均分成三个年段,统计出各年段各种心脏病的住院例数、每一种心脏病所占比例,住院时平均年龄。(详见表1)2分析2.l病种变化。肺心病呈逐年减少趋势,由70年代的第1位、315例、占52%到90年代的第2位、124例、仅占20%;同心病住院病人也逐年减少,下降13%;冠心病呈明显上升趋势,由70年代的第3位、72例、占12%到90年代的第1位、381例、占门%;其它心脏病虽略…  相似文献   

14.
我国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用于治疗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费用占疾病治疗总费用的比例高达60%,远远高于43.2%的世界平均水平。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医疗卫生费用的恶性膨胀已经成为全球性医疗危机。美国健康管理20多年的实践表明,90%的个人和企业通过健康管理后,医疗费用将降到原来的10%;而没有进行健康管理的10%个人和企业,医疗费用会比原来上升90%。改变以治疗疾病为主的传统医院服务模式,开展对全人口的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奉贤区当地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状况,掌握大气主要污染物( SO2、NO2、PM10)急性暴露对当地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找出影响奉贤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最主要的污染物,为后续控制大气污染、减少疾病死亡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生态流行病学的原理,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广义相加模型分析的统计方法分析SO2、NO2、PM10与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关系。结果:2008-2012年间,奉贤地区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累计5373例,65岁以上老年组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最高(1214.74/10万)。单污染物模型显示,对奉贤全人群,SO2浓度每上升10μg· m-3,导致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增加1.82%(95%CI:0.09%~3.54%),NO2、PM10的浓度变化和奉贤当地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之间没有统计学关联;对65岁以上老年人群,SO2、NO2、PM10的浓度变化和奉贤当地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之间也没有统计学关联。 SO2的多污染模型拟合结果显示,SO2会增加循环系统疾病的死亡。结论:奉贤区大气气态污染物SO2是影响当地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09年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投入之下,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效果。方法 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营养和健康调查(CHNS)(1991、1993、1997、2000、2004、2006、2009、2011年),2009年共调查10 242人,回收有效问卷9 553份,确诊高血压患者1 025例,其中35~84岁高血压患者1 007例,根据血压控制情况分为血压控制组317例和血压未控制组690例。采用趋势分析和等比分析预测2013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效果。计算血压控制组与血压未控制组10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及人数,分析健康管理长期效果。结果 2013年高血压知晓增量人数、治疗增量人数和控制增量人数分别为39 132 883、32 610 735、28 697 447例。血压控制组患者10年心脑血管疾病加权风险为6.34%,血压未控制组患者10年心脑血管疾病加权风险为16.34%,血压控制将10年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降低了10个百分点。血压控制组10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人数为1 819 275例,血压未控制组10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人数为4 689 995例。血压控制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2 870 720例。结论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了高血压患者知晓率、治疗率和血压控制率,降低了10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慢性病患者管理需要不断强化多因素综合干预;研究改进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评价方法,为长期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营养不良的发生机制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且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2006年5月公布的《中国慢性病报告》指出:2000年因COPD死亡的人数达到128万。最新的《国家卫生统计年鉴》也显示:2005年呼吸系统(主要是COPD)在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构成中占12.6%,排第四位;在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因构成中占23.5%,排第一位。COPD患者常合并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的发病率为24%-60%,特别是住院患者的发病率高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根据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2008年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7》,估计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至少2.3亿,每年心血管病死亡300万人,每年用于心血管病的医疗费用达1100亿元人民币,为社会带来巨大经济负担。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遏制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率增长的趋势。预防的关键是“下放、前移”:即“下放”至全科防治网络;“前移”到控制导致心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我们根据卫生行政部门逐步建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登记、做好恶性肿瘤疾病监测工作的要求,现将泰安市中心医院2004年1月-2004年11月份住院病人恶性肿瘤及心脑血管疾病登记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和研究。通过分析和研究认为:恶性肿瘤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发病人员的分布男性远远高于女性,发病年龄也呈下降趋势,应当引起高度莺视。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治疗中晚期胃癌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胃癌是起源于胃上皮的恶性肿瘤,占全球癌症死亡原因的第二位。我国属胃癌高发区,据最新统计数据,每年新发现40万胃癌患者,占世界发病人数的42%,新发胃癌患者呈现年轻化趋势,30岁以下年轻人的比例由上世纪70年代的1.7%上升至当前的3.3%。因此,胃癌已经并将继续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