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CSR法对蠕变内应力的测试进行了研究,并在材料试验机上实现了CSR法的蠕变内应力测试。提出了将蠕变内应力应用于工程实际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用CSR法测定高温构件的蠕变内应力是可行的,将蠕变内应力用于高温构件的剩余寿命预测是有效的,并可克服一般外推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关于冻土蠕变试验中的数据处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冻土蠕变试验数据的特点,指出采用幂函数关系回归冻土蠕变方程存在一些缺点,提出对试验后期数据的拟合应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这对确定冻土稳定蠕变的起始点和计算并土变形量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单向蠕变及恢复试验对纺织材料的蠕变特性进行了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用以描述蠕变特征的非线性蠕变方程首次提出了马蠕变-恢复过程分为急弹性,急塑性、弹性及粘塑性变形四项内容,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了求蠕变方程各参数的方法和步骤,并选定机织物和非织造的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颗粒增强ZA27基复合材料的高温蠕变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高温持久硬度试验及压入蠕变特性分析进行了颗粒增强ZA27基复合材料抵抗高温蠕变能力的研究。研究发现SiC,Al2O3颗粒的加入大大提高了ZA27合金的抗高温蠕变的能力。其强化机理主要是由于材料承受的载荷有效地转移到增强相颗粒上;复合材料基体中有高的位密度;复合材料中的内应力提高了位错滑移的门榄应力。  相似文献   

5.
煤岩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行研制的压缩蠕变试验装置,对煤样进行了蠕变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将蠕变强度与瞬时强度进行了比较,拟合得出了蠕变曲线经验公式,认为蠕变试验曲线接近对数规律,建立了蠕变理论模型,并求出了相应的参数.  相似文献   

6.
利用自行研制的压缩蠕变试验装置,对煤样进行了蠕变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将蠕变强度与瞬时强度进行了比较,拟合得出了蠕变曲线经验公式,认为蠕变试验曲线接近对数规律,建立了蠕变理论模型,并求出了相应的参数.  相似文献   

7.
针对边坡、隧道工程中粉砂质泥岩长期稳定性问题,采用DZSZ-150型多场耦合岩石三轴压力试验机,利用粉砂质泥岩相似材料试样,开展不同围压下粉砂质泥岩蠕变试验。根据蠕变试验结果建立可描述粉砂质泥岩蠕变全过程的非线性黏弹塑性本构模型,以7 MPa围压下蠕变试验结果为例,对所提出的蠕变本构模型进行合理性和可行性验证。结果表明:试样的稳态蠕变速率与偏应力大小有关,随着偏应力的增加,试样稳态蠕变速率与偏应力之间符合指数函数关系;在加速蠕变阶段的蠕变速率相对低偏应力水平下减速蠕变和稳态蠕变速率明显要增大很多,且非常短时间内就发生了蠕变破坏;提出一种描述粉砂质泥岩全蠕变过程的非线性黏弹塑性本构模型,该模型能描述粉砂质泥岩蠕变-破坏全过程的蠕变变形规律,反映了粉砂质泥岩在不同偏应力水平作用下的蠕变特性,克服了经典模型中无法准确描述加速蠕变过程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深部岩石在复杂条件下的蠕变特性,采用MTS812.02试验机对岩石进行三轴蠕变试验.在分析蠕变曲线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岩石流变力学和损伤理论,将黏弹塑性损伤元件引入蠕变模型,提出确定蠕变参数的方法,实现对岩石蠕变曲线全过程的描述.结果表明:黏弹塑性损伤元件为描述岩石蠕变曲线全过程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改进的模型可考虑过...  相似文献   

9.
土工织物的蠕变现象十分明显,它的蠕变性质和许多因素有关。其中有无土侧限条件时,蠕变性能不一烊。提交了2种典型土工织物的侧限拉伸蠕变试验结果,分析在不同的荷载水平和上覆土压力限制下土工织物蠕变性能的变化,反映出土工织物在砂土中拉伸模量和抗拉强度随着上覆压力的增加而提高,蠕变应变和蠕变系数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10.
泥岩蠕变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试验入手,研究了李雅庄矿泥岩的蠕变性质及蠕变对其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利用流变力学模型,建立了描述该泥岩的蠕变性质的蠕变方程。  相似文献   

11.
《焦作工学院学报》2015,(4):468-471
针对观音堂煤矿2506工作面顶板坚硬砂岩三轴蠕变试验结果,引入能反映蠕变加速阶段的多项式元件,通过其与鲍埃丁模型串联,建立了新的坚硬砂岩非线性黏弹塑性蠕变模型,它能用统一数学表达式描述轴向、横向蠕变全过程。利用砂岩15 MPa围压下轴向分级加载蠕变试验数据,对建立的蠕变模型进行参数反演,获得了该模型蠕变参数。通过对砂岩三轴蠕变试验曲线拟合,验证了本文提出非线性蠕变模型的正确性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岩石非线性蠕变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原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建立了一种新的岩石非线性蠕变模型.首先,在分析岩石宏、细观蠕变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蠕变参数变化率概念;以此为基础,统一建立了等速蠕变和加速蠕变阶段的岩石蠕变参数变化公式.然后,利用该非线性蠕变参数以及根据岩石的屈服软化过程,以西原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岩石的非线性弹-粘弹-粘塑性蠕变模型.最后,将单轴压缩蠕变试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对于描述岩石全过程蠕变变形破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树脂基三维编织复合材料蠕变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拉伸蠕变试验方法研究了树脂基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蠕变性能,分析了编织结构、编织角和纤维体积含量对三维编织复合材料蠕变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本文试验条件下,树脂基三维复合材料的蠕变曲线分为减速和恒速两个阶段;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抗蠕变性能随编织角的减小、纤维体积含量的增加而提高,且三维五向结构的抗蠕变性能优于三维四向结构的抗蠕变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北山花岗岩的物理力学特性,开展了常规三轴、蠕变和松弛试验,研究过程与结论如下:(1)开展北山花岗岩在不同围压条件下的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对比分析试样的变形和破坏形式等力学特征,得出北山花岗岩岩石破坏时的不可恢复变形较小,且随着围压增大未出现脆-延性转变现象的结论;(2)开展北山花岗岩单级蠕变试验及不同围压条件下的多级蠕变试验,分析不同偏应力的形变和单级蠕变的蠕变速率,得出北山花岗岩的蠕变形式为非稳定蠕变,其应变曲线出现了典型的蠕变三阶段特征的结论;(3)开展北山花岗岩单级应力松弛试验及循环松弛试验,分析偏应力的变化规律,得出北山花岗岩在应力松弛过程的初始松弛阶段,其偏应力下降速率很快,在较短时间内即能够达到稳定状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三峡泄滩滑坡滑动带土的Singh-mitchell蠕变方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三峡古滑坡的变形和长期稳定的控制性因素在于滑动带土的力学特性的强度损伤积累和时间效应。为了滑坡建模和稳定数值分析的需要,进行了泄滩滑坡体滑动带土的三轴排水蠕变试验研究,给出了排水条件下粘性土的Singh-mitchell蠕变方程,其中应力-应变关系采用指数函数,应变-时间关系采用幂函数。该方程参数少,能够较好的拟合试验曲线。  相似文献   

16.
沥青混合料蠕变破坏过程能量损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沥青品种、不同级配类型的十种沥青混合料进行了劈裂蠕变试验,分析了蠕变破坏过程中的能量损失规律。应用能量耗散理论分析蠕变累积能耗与应力水平关系,为用蠕变试验结果预测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及建立损伤破坏统一模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煤系气源岩蠕变特性是影响低渗气藏压裂开采的关键地质因素,为了探究煤系气源岩的蠕变特性,针对豫北地区煤系气储层薄、层序多、埋藏深和应力条件复杂等特征,分别采集了储层中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3种岩样,进行了不同应力水平下三轴分级荷载蠕变试验。结果表明:三轴分级加载状态下3种源岩均呈现明显的脆性特征,具体表现为破坏前无明显加速蠕变特征,稳态蠕变阶段持续较长,卸载和加载过程中变形恢复较快等特点,源岩中粉砂岩的蠕变时间最长、变形量最大,最大蠕变变形量为0.356 3%;泥岩的蠕变时间最短、变形量最小,最小蠕变变形量为0.206 8%。分级加载条件下煤系气储层岩体的蠕变有其特殊性,基于粉砂岩的蠕变试验特征,发现"六元件非线性黏弹性流变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其蠕变过程。拟合结果表明:理论模型和试验数据吻合较好,该蠕变模型能够较完整地对源岩蠕变参数进行辨识,可为煤系气压裂开采中的理论计算提供可靠的地质参数,从而为豫北煤系气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岩石试件蠕变过程中的反馈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更明确地研究岩石试件蠕变过程中反馈特性与稳定性的对应关系.方法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岩石非线性蠕变模型,对岩石试件的蠕变过程和反馈特性进行了描述和分析,讨论了蠕变过程中模型参数及其反馈特性和模型的稳定性.结果在蠕变过程中,第1阶段蠕变为负反馈,对应的系统状态是稳定的;第Ⅱ、Ⅲ阶段蠕变为正反馈,对应的系统状态是非稳定的,在外界扰动下会导致失稳.结论利用岩石在第Ⅲ阶段蠕变的正反馈对应加速蠕变特性,可为预测、预报系统的失稳现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冬瓜山-790 m的地下隔离矿柱回采为工程背景,进行了室内扰动蠕变试验,分析不同轴压及扰动荷载下含孔洞大理岩的蠕变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含孔洞大理岩的单轴蠕变先后经过蠕变衰减阶段、蠕变等速阶段和蠕变加速阶段;每次扰动岩石都会产生应变突变值,且其随应力水平的增大而增大,对于含同样大小孔洞的大理岩,扰动荷载的大小对岩石蠕变特性有重大影响,扰动荷载越大,蠕变产生的瞬时应变突变值也越大,岩石被破坏的速度越快;对于含孔洞直径越大的大理岩,扰动荷载对蠕变变形的影响也越大。最后,通过蠕变本构模型及确定Burgers扰动蠕变模型的参数等方法进行了蠕变理论分析,所得理论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拟合度。  相似文献   

20.
粉细砂土地区深基坑变形具有显著的时间效应,该土的蠕变特性使护坡桩变形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大,支护不及时、施工停止时间过长等原因均可能导致基坑工程事故的发生.本文利用时间硬化蠕变模型反映基坑超期服役时的时间效应.通过粉细砂蠕变试验结果拟合蠕变模型参数,并将确定好的参数用于实际工程中的计算模拟,生成预测模型来计算基坑超期使用下的变形范围及趋势.结果表明:基坑土体变形随时间不断发展,水平变形速率两个月左右趋于平稳,坑外地表沉降速率在一个月左右趋于平稳,沉降值随着距坑边距离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分布规律;所建立的时间硬化蠕变模型能够合理模拟超期服役下粉细砂基坑的变形规律,预测基坑未来稳定性,可以为超期服役基坑工程进度安排及后期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