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8 毫秒
1.
导管外置式扩张器及其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6  
目的;研制安全可靠的新型扩张器,控制扩张器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设计并制作导管外置式薄壁硅胶扩张器,进行快速皮肤扩张应用观察。结果:新型扩张器质软,弹性好,可经微创切口埋入皮下间隙,体外注水扩张和管理极为方便。临床应用362个部位,均顺利完成快速扩张,扩张器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59%。结论:导管外置式扩张器使用简单,手术损伤小,适合快速,皮肤扩张使用,可控制扩张器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微创技术在皮肤扩张器埋置术中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利用微创切口埋置扩张器进行皮肤扩张,控制皮肤切口裂开和扩张器外露并发症。方法:选用导管外置式扩张器和传统扩张器,在局部肿胀麻醉下经微创切口置入皮下间隙,注水导管全部外置,对213例皮肤扩张病例进行观察。结果:经病变内垂直小切口埋置扩张器均获成功,局部肿胀麻醉和术中注水扩张可控制出血,无一例患者接受输血。术后进行快速扩张顺利,总并发症发生率为7.4%。结论:经微创切口埋置扩张器损伤小,并发症少,适合快速皮肤扩张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导管外置式皮肤扩张方法的临床应用,为整形外科提供简单、安全的皮肤扩张新技术。方法:选择皮肤扩张术适应证患者752例,经皮肤小切口作扩张区皮下间隙剥离并埋入扩张器,术后4d开始间断注水扩张。观察扩张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皮肤扩张失败率。结果:752例共1 883个扩张部位,扩张时间30~113d,平均82.7d。总并发症244个,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2.96%。其中,感染并发症为8.66%,扩张器外露并发症为4.30%,两组比较差别显著(P<0.05)。感染性扩张失败率为0.64%,扩张器外露性扩张失败率为0.85%,两组比较差别显著(P<0.05)。结论:导管外置式皮肤扩张术总并发症发生率在正常范围。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没有增加。对皮肤扩张术安全构成最大威协的并发症是扩张器外露。所以,导管外置式皮肤扩张术是安全、可行的,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皮肤扩张器注液期间常见问题的处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皮肤扩张术在我国应用至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该技术已经成为整形外科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我科自1985年开展此技术至今,已为数千例的患者实施了皮肤扩张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从一期扩张器置入至二期将扩张器取出进行皮瓣转移术,约需1~2个月的注水时间。在扩张器注液期间,患者常会出现局部症状或全身的不适。本文总结了1998~2005年2000余例扩张器注液期间常见问题的处理体会,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经瘢痕内与扩张区主轴垂直小切口埋置扩张器行快速扩张术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研究合适快速组织扩张术的扩张器置入方法。方法:选用定制的薄壁长管无注射壶扩张器,对45例皮肤瘢痕患者,在局部肿胀麻醉下经瘢痕内与扩张区主轴垂直小切口埋置扩张器,注水导管外置,术中大量注水扩张,术后进行3种方式的快速扩张。结果;在局部肿胀麻醉下,皮下间隙制作均获成功。术中出血少,所有患者均未输血。45例在快速扩张中无切口感染和裂开并发症。结论:经瘢痕内与扩张区主轴垂直小切口埋置扩张器损伤小,安全性高,适合进行各种快速皮肤扩张。  相似文献   

6.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在头颈瘢痕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美容整形外科领域,是修复头颈部瘢痕较理想的方法。自2001年至2004年,我们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治疗头颈部瘢痕36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头颈瘢痕畸形患者36例,男性27例,女性9例。年龄16~45岁。埋置扩张器共40  相似文献   

7.
扩张皮瓣在头面颈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皮肤扩张皮瓣在头面、颈部皮肤各类缺损修复中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总结自2004年以来,应用扩张皮瓣修复头面、颈部皮肤缺损患者23例,根据缺损不同部位情况设计扩张器的大小、形状及埋置方式,二期以旋转,推进,轴形皮瓣方式转移扩张皮瓣修复缺损区。结果:所有23例患者的共使用扩张器36只,一次修复缺损面积最大16.0cm×12.0cm,出现扩张器渗漏1例及扩张器外露1例则选择二期扩张器置入,并发血肿、感染1例,发生率约13%。术后皮瓣均成活,修复后形态自然。随访3个月至5年,疗效满意。结论:充分做好术前设计,提高手术技巧的前提下应用扩张皮瓣是修复头面、颈部皮肤缺损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8.
正著名整形外科专家鲁开化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12月19日上午9时21分与世长辞,享年85岁。鲁开化教授是1990年本刊《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第一届创刊编委,第七、八届编委会名誉主编。先后在本刊发表《扩张后额部皮瓣法鼻再造术探讨》(2004年第15卷第3期)、述评《皮肤扩张术在美容整形外科应用的现状及未来》(2005年第16卷第3期)、《皮肤扩张术20年临床应用的回顾》(2005年第16卷第4期)及其研究团队系列临床研究论文等篇均引证过百的专题文献,共有1454例(1737例次)3620个扩张器应用研究被报告,适时科学循证地指导临床,影响广泛。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改良设计的短注射导管枕形扩张器构建大鼠皮肤软组织扩张模型,并探讨其产生的扩张应力对大鼠皮肤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验证扩张模型的扩张效果,为研究扩张皮肤新生机制提供一个稳定的动物模型。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只),A组大鼠采用改良设计的扩张器,B组大鼠采用上海威宁公司生产的普通扩张器;选择SD大鼠近颈部切口,以注射壶外置的方式埋置扩张器,制作皮肤软组织扩张模型。分别采集A组在不同扩张时间点(1、2、3、4、5周)的扩张中心区域皮肤和正常皮肤组织作为标本;利用HE染色方法观察扩张后皮肤结构的变化;根据增殖细胞表达增殖细胞核抗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扩张皮肤中细胞增殖的情况。结果A组应用自行改良设计的扩张器,选择大鼠近颈部切口构建的皮肤软组织扩张模型,术后外置的注射壶不易被大鼠咬掉,且术后注水及护理更简单,模型稳定性显著高于B组。HE染色结果表明,扩张后皮肤的表皮层明显增厚,真皮层变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增殖细胞呈点状分布,主要集中于表皮基底层和毛囊鞘。结论自行改良设计的短注射导管枕形扩张器,是构建大鼠皮肤软组织扩张模型的良好实验材料;扩张应力对大鼠的皮肤结构和增殖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0.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已被广泛用于整形外科的许多领域。2005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收治使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治疗的患者68例,6例并发局限性湿疹。现将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局限性湿疹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