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化工设计通讯》2017,(7):69-70
石油是由多种烃构成的混合液体,随着压力和温度的变化,石油中的烃将呈现出多种相态,其中固相物质为含碳原子数16~64的烷烃,也叫石蜡。在地层条件下,石蜡大多处于溶解状态,但在石油的开采过程中,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石油中的石蜡会逐渐析出并聚集沉积在管壁处,这就是所谓的油井结蜡现象。  相似文献   

2.
油井结蜡及清防蜡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原油的开采过程中,虽然油田在日常维护管理工程中对油井进行防蜡和清蜡措施,但油井结蜡仍是不可避免的问题。长期以来,针对此问题主要采取以防为主,清防结合的清蜡方针。本文从油井结蜡的原因和危害谈起,针对目前普遍使用的几种油井清防蜡技术方法,笔者阐述一些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3.
油井结蜡机理与清防蜡技术的配套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纯梁采油厂准备大队所管理的博24块、梁108块、梁112块、纯62、纯107、纯111区块及外围的纯64-3和F158等9口偏远井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结蜡情况。本文分析了影响油井结蜡的主要因素,油井结蜡过程。目前,油田常用的清防蜡技术,主要有机械清蜡技术、热力清防蜡技术、表面能防蜡技术(内衬和涂料油管)、化学药剂清防蜡技术、磁防蜡技术、微生物清防蜡技术。近年来,准备大队通过清防蜡工艺的配套实施,优化热洗方式,合理延长热洗周期,油井热洗井次逐年减少。同时避免了因洗井方式和周期选择不合理造成的油井不出油现象发生,大大延长了油井检泵周期,油井维护作业逐年减少节约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油田事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油井结蜡问题依然对国内外油田的发展影响重大。在油井的开采过程中,虽然已经采取了一些防蜡、清蜡措施,但油井结蜡问题依然难以避免。本文将对油井结蜡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清蜡、防蜡技术和措施,以期为我国油田事业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5.
随着油田生产时间的延续,油井井筒的结蜡现象越来越严重,如果不采取清蜡的技术措施,很难保持油井的正常运行状态。有必要研究油井井筒结蜡的规律,采取最佳的防蜡措施,预防油井结蜡现象的发生,保证油井的正常生产,获得最佳的油井产能,达到油田生产管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油田事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油井结蜡问题依然对国内外油田的发展影响重大。在油井的开采过程中,虽然已经采取了一些防蜡、清蜡措施,但油井结蜡问题依然难以避免。本文将对油井结蜡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清蜡、防蜡技术和措施,以期为我国油田事业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7.
刘旭征  李朋 《广东化工》2011,38(9):277-278,272
十屋采油厂秦家屯油田、七棵树油田油井结蜡严重,由于结蜡导致检泵井逐年上升,一度严重制约了油田的正常生产。文章通过对不同生产特点的油井进行分类,运用机械、热力、化学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清防蜡,结蜡井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8.
主要概述了油井的结蜡机理及影响因素,重点阐述了机械清蜡技术、热力清蜡技术、微生物清蜡技术及化学清蜡技术等4种清蜡技术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对比分析表明,化学清蜡技术清蜡效果好,成本低。对油基清蜡剂、水基清蜡剂和乳液型清蜡剂等3种化学清蜡剂进行了详细分析。其中,乳液型清蜡剂安全、环保,研究清蜡与防蜡相结合并起到降凝降黏作用的多功能清蜡剂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如未来能够实现多种清蜡技术结合运用(如化学清蜡技术与机械清蜡技术相结合),清蜡效果会更佳。  相似文献   

9.
李丽  韩琴 《广州化工》2013,(21):13-15,40
在油田中原油的开采及输送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油井结蜡现象的出现,有些油井结蜡的现象非常严重,这样容易导致油井的产油量下降。讨论了原油流动的决定性因素,分析原油结蜡机理,论述系统压力、温度、原油含蜡量、管壁粗糙度和其他外界因素对原油结蜡的影响和作用机理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为研究油井化学防蜡和清蜡的作用原理提供重要的理论来源。经过诸多学者专家经验总结及实验研究,研制出了各类清防蜡剂并明确它们的性质;不同的清防蜡剂性质不同,在油田中应用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0.
由于油井工程是一项复杂且又系统的工程,这就增加了油井开发工作的难度,而油井结蜡问题普遍存在于油井开发过程中,该问题若是未能得到有效处理,将对油井甚至是油田的原油产量造成严重影响。基于此,本文就对油井结蜡现状和油井结蜡机理及清防蜡技术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与同行进行业务交流,以期有效解决油井结蜡问题,确保油井的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11.
采用双向拉伸技术制得的聚酯薄膜具有拉伸强度高、光学性能好、厚度均匀、产能大、生产效率高等特点,双拉技术已得到普遍的应用。介绍了双向拉伸的原理、工艺、设备及双向拉伸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陇东地区原油高密度清防蜡剂的组成为:重质芳烃56.6%,正庚烷28.3%,萘0.80%,表面活性剂AEO 4.0%,纳米硬脂酸钠微球0.3%,密度为1.023 3 g/cm~3。静态下,45℃溶蜡速率为0.048 0 g/min,防蜡率46.7%;动态下,清防蜡剂投加量1 g/L时,可有效降低管壁结蜡。  相似文献   

13.
《应用化工》2022,(9):2137-2140
陇东地区原油高密度清防蜡剂的组成为:重质芳烃56.6%,正庚烷28.3%,萘0.80%,表面活性剂AEO 4.0%,纳米硬脂酸钠微球0.3%,密度为1.023 3 g/cm3。静态下,45℃溶蜡速率为0.048 0 g/min,防蜡率46.7%;动态下,清防蜡剂投加量1 g/L时,可有效降低管壁结蜡。  相似文献   

14.
油井缓蚀剂的研究与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根据中原油田油系统腐蚀特性优选了4种类型的端点前移防腐剂,通过腐蚀挂片、测铁、示踪显示技术确定了合理的加药工艺,实现了端点停止加药而前移至油井,同时保护整个油系统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张红 《化工进展》2013,32(12):2973
通过对多种油基清蜡剂进行溶蜡、减阻性能研究,筛选、复配较优化清蜡剂组成,分析了温度、溶剂种类等因素对溶蜡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石蜡的溶解量与溶剂的体积相关性不大,石蜡量应控制在溶剂的饱和溶蜡量以内,此外溶蜡的时间不宜过长,理想时间选择40~100 min之间。既在10 mL溶剂中溶解0.5 g石蜡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且加热状态的温度选择在35 ℃左右较为适宜。同时发现,表面活性剂对石蜡有增溶作用,只有选择HLB值在13~16范围内的表面活性剂才能有利于提高溶剂溶蜡的速度。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考察了石蜡的热性能和相变性质。结果表明,温度因素的影响特别显著,且石蜡熔点越高,其相变所需要的能量也越大,当石蜡的熔点44.30 ℃时,相变能为29.28 J/g。  相似文献   

16.
特殊油井结盐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华 《清洗世界》2006,22(6):19-23
濮城油田部分低渗透、高矿化度复杂断块油藏油井结盐严重,影响油井正常生产。分析了油井结盐机理和结盐过程,通过应用抑盐剂防盐、热洗防盐、掺水除盐等配套工艺,减少了停井时间,避免了结盐卡泵,提高了清防盐效果,延长了检泵周期。  相似文献   

17.
《应用化工》2022,(2):419-422
针对青海油田结蜡严重、产油含蜡率高的现状,对清蜡剂产品合成常用的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和各类助剂进行选择,研制出一种新型乳液型清蜡剂,而后确定了配方体系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配方为w(复配有机溶剂)=50%,w(复配表面活性剂)=2%,w(乙二醇丁醚)=3.8%,w(氢氧化钠)=1%,其余为水;其中有机溶剂复配比例为m(石油醚)∶m(正庚烷)∶m(正辛烷)=2∶3∶1,表面活性剂复配比例为m(AEO-9)∶m(SDBS)∶m(吐温-80)=3∶3∶2时,该清蜡剂针对青海油田油蜡具有良好的溶解效果,溶蜡速率达0.028 3 g/min。且各项指标评价均达到相关标准,具有清蜡速率较快、安全稳定、低毒环保等优势,对青海油田乳液型清蜡剂的研制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煤制油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澄清替代燃料的概念,简述我国为什么要搞煤制柴油,详细说明煤制油发展历史,特别说明中国科学院在山西、内蒙2省区和伊泰潞安集团的支持下,经过几代科学家的艰苦努力取得的煤基间接合成油技术成果推向产业化,为国家能源安全做出重大贡献。叙述间接液化的技术关键和发展趋向,目前,国内的技术已经成熟,可以自行建设成套大型化的煤制柴油装置。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除尘器无法有效捕集PM2.5的问题,笔者论述了同极荷电颗粒在交变电场中的凝并、异极性荷电粉尘的库伦凝并、异极荷电颗粒在交变电场中的凝并、异极荷电颗粒在直流电场中的凝并、四级凝并5种电凝并技术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电凝并技术的发展方向。5种电凝并技术中,异极荷电颗粒在交变电场中的凝并效果较好;两区式异极荷电颗粒在交变电场中的凝并效果优于三区式。低温等离子体-电凝并技术将低温等离子体-电凝并设备直接置于管道中,对粉尘预荷电;基于原有布袋除尘器开发出双踪电笼布袋除尘装置,联合脱除PM2.5。利用低温等离子体-电凝并技术开发的复合反应器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对细微粒子的除尘效率高达99%,可实现脱硫脱硝脱汞的协同脱除,是电凝并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