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至今仍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治疗的有效手段,在世界范围内被广为采用。但其术后再狭窄发生率高达40%左右,是影响PTCA远期效果的最主要的问题。但目前国内外在防治PTCA术后再狭窄方面仍无重大进展。因此,在中医药领域积极开展防治PTCA后再狭窄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将近10年来有关中医药方面的研究报道综述如下。1 实验研究汪道文等〔1〕研究了中药穿心莲提取物(APN)对去内皮和高胆固醇饮食诱发粥样硬化性兔髂动脉狭窄和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预…  相似文献   

2.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 gioplasty,PTCA)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 ,但因为再狭窄的原因 (即PTCA后冠脉造影时管腔狭窄≥ 50 % [1 ] ) ,其疗效在30 %~ 40 %的患者中受到限制[1 ] 。本文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成形术术后再狭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如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中发生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或并发冠状动脉血管壁撕裂和夹层形成,以及PTCA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患者。但是随着接受支架植入的临床病例数的增加和随访时间的延长,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问题就逐渐暴露出来并越来越受到重视。ISR已成为介入心脏病学领域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防治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研究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普遍认为新生内膜增生是引起再狭窄的主要发生机制,在再狭窄的发生机制中,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迁移、过度增殖和大量合成细胞外基质是血管内膜增厚、管腔狭窄的主要原因之一。左旋精氨酸、壳多糖、卡托普利、光动力学治疗、基因治疗是西医针对内膜增生机制防治再狭窄的措施。认为中医药防治再狭窄是可行的并主要应从几方面着手:走主要针对内膜增生机制防治再狭窄的路;走主要针对血管重构机制防治再狭窄的路;走同时针对内膜增生及血管重构机制防治再狭窄的路;走中药复方或单味中药的路;走有效部位群有效成分或单体的路;走针灸与缺血预适应结合的路,等等。指出任何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采用现代高新技术,从中药方剂中将其药效部分、药效成分加以提取、分离、鉴定,并做成相应的现代剂型,实现从中药复方到复方中药的过程均是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袁志敏 《新医学》2001,32(11):647-647
646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成功后患者,分为随机双盲服用尼索地平(40mg/d)组(308例)和安慰组(338例),疗程3年。术后半年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原冠状动脉扩张再狭窄(被扩张冠状动脉腔径再度狭窄等于或超过50%)率尼索地平组49%,安慰剂组5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心脏死亡与心肌梗死率两组均等。与安慰剂组相比,术后半年尼索地平组心绞痛复发(12%比21%,P=0.004),需行冠状动脉造影者(18%比26%,P=0.006)以及需接受冠状动脉再成形术者(32%比41%…  相似文献   

6.
戴秋艳  郑道声 《新医学》1997,28(4):214-216
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抗增生剂应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仁济医院心内科(200001)戴秋艳郑道声张世华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使血管壁受损,经历机械、炎症及免疫等一系列反应过程,形成再狭窄。其中很重要的现象便是血管中层平滑肌细胞(VSMC)增生、迁移...  相似文献   

7.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m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成为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但PCI术后半年内再狭窄的发生率高达30%-50%[1],严重影响到其远期疗效.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PCI术后再狭窄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与优势.  相似文献   

8.
丁德良 《临床荟萃》1997,12(20):F002-F002,913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自1977年首次应用于临床以来,尽管介入方法、器械及药物不断改进,但扩张动脉段再狭窄(RS)的发生率一直维持在30%~50%不变,有的达60%。如何克服这一问题成为当今PTCA研究的一个热点。目前判断RS仍采用以下三种标准:①PTCA所获得的扩张减少了50%以上;②狭窄的程度比PTCA即刻所见增加了30%以上;③PTCA后即刻狭窄<50%而随访时>50%。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溶解 (纤溶 )系统成分在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后再狭窄过程中的作用 ,明确纤溶功能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因单支血管病变或多支血管病变仅有单支血管行择期 PTCA的 2 8例患者 ,男 2 3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 (5 5 .8± 9.5 )岁 ,于手术后平均 (6 .4± 2 .4)个月进行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随访。分别测定患者 PTCA术前 ,术后 1周 ,术后 3个月及冠脉造影随访前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PAI 1)和纤维蛋白原 (Fg)的水平。结果 :再狭窄组术后 1周、3个月的 t PA活性分别为 (1.86± 0 .5 8) k U/ L、(1.91± 0 .44 ) k U/ L,较术前 (2 .83± 0 .72 ) k U/ L 明显降低 (P均 <0 .0 5 ) ;再狭窄组术后 1周、3个月的 PAI 1活性分别为 (12 .37± 2 .33) k AU/ L、(12 .36± 2 .2 9) k AU/ L,较术前 (9.13±2 .14) k AU/ L显著升高 (P均 <0 .0 0 5 ) ,而且明显高于非再狭窄组〔分别为 (8.35± 2 .10 ) k AU/ L、(8.39±2 .74) k AU/ L,P均 <0 .0 5〕;术前、术后 Fg无明显差异。结论 :PTCA术后 1周~ 3个月纤溶功能受损影响血管损伤的修复 ,与再狭窄密切相关 ,连续监测纤溶成分可能有助于预测再狭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AMI)行冠状动脉成形术后患康复治疗有助于提高远期疗效,增强心功能,促进身心健康,使其能最大程度重返家庭和社会。  相似文献   

11.
中药防治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研究证实,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术后血管再狭窄主要包括血栓期、炎症期、增生期、基质沉着、血管重塑期[1],已成为严重影响远期疗效的主要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法.中药有多成分、多效应的特点,已有研究显示,中药可作用于血管再狭窄的多个病理环节,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 将冠心病的治疗带入了一个新时代,但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高达30%~50%,极大地限制了其远期疗效.近20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PTCA术后再狭窄的研究,从多个水平探讨各种生长因子、血管活性物质、基因等对再狭窄中血管重塑、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间质增生作用以及探讨各种药物在防治再狭窄中的可能效用,但迄今尚无公认的控制再狭窄发生药物.  相似文献   

13.
林吉进  李玉光  王东明 《临床荟萃》2000,15(20):950-952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形成术 (PTCA)应用于临床已近 2 0年 ,并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但PTCA术后高达 3 0 %~ 5 0 % [1] 的再狭窄率仍然是困扰临床多年的难题。近年来随着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发展而出现的血管内照射治疗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新希望 ,大量的动物实验和初步的临床试验均证实了血管内照射预防血管成形后再狭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且预示着这一手段可能成为未来最有效的预防方法。应用放射治疗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最初设想始于90年代初期 ,美国的Schwartz等[2 ] 在猪冠脉扩张损伤后 ,应用3 0 0kV…  相似文献   

14.
冠脉内支架(IVS)的应用显著降低了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冠脉再狭窄(RS)的发生率,但仍有10%~15%[1],这严重影响了PTCA及IVS的治愈率。许多研究证实RS的发病因素是多方面的[2],因此其防治也应该采取与之相对应的个体化、程序化的多维综合防治措施,这种集成式的综合防治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综述如下。1血小板功能抑制剂(plateletfunctioninhibitors)PTCA支架后内皮受损,内皮下组织暴露,激活血小板,造成血小板在局部粘附和聚集,并释放多种血管平滑肌(SMC)生长因子和凝血因子,从而导致SMC…  相似文献   

15.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预测和预防的研究现状欧阳伟综述钱学贤审校(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心内科,广州510282)PresentStudyonPredictingandPreventingtheRestenosisafterPercutaneo...  相似文献   

16.
1977年Gruentzig进行了世界上第1例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开创了介入性心脏病学的新纪元。80年代以后,随着新型球囊导管的问世,以及经验的积累和技术水平的提高,PTCA作为一项重要的冠心病血管重建技术迅速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PTCA应用于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治疗,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塞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的护理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回顾性分析了27例急性心肌梗塞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的监护和护理。认为严密监测术后心电图和血压动态变化,加强对抗凝治疗和急性血管闭塞的护理,注重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对患者的顺利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PTCA)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联合冠脉内支架术(IVS)的应用显著降低了冠脉再狭窄的发生率。但再狭窄仍有20%~30%[1],这已严重制约了PTCA以及IVS的临床应用,同时也成为冠脉介入治疗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参与引起再狭窄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冠脉本身的弹性回缩、血管重塑、  相似文献   

19.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冠脉支架植入手术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冠脉支架植入后易出现再度狭窄的现象,笔者对此作简略综述,以对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FX miniRAIL球囊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采用血管腔内超声 (IVUS)研究经皮冠状动脉 (冠脉 )内FXminiRAILTM球囊成形术 (FXBA)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 (ISR)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单支ISR >70 %的病人 171例 (男性 12 4例 ,女性 4 7例 ,年龄 6 1± 11岁 ) ,分为FXBA组 (n =10 6 )和普通球囊成形术 (PTCA)组 (n =6 5 )。所有病例术前、术后即刻以及术后随访期行定量冠脉造影 (QCA)及IVUS。QCA分析病变长度 ,最小管腔直径 (MLD) ,参照管腔直径 (RLD)和管腔直径狭窄百分比 (DS) ;IVUS分析血管总横截面积 (TVA) ,外弹力膜内横截面积 (EEMA) ,支架横截面积 (SA) ,最小管腔横截面积 (MLA) ,支架内的再狭窄面积(RA)。随访靶血管再次成形率 (TVR)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MACE)发生率。结果 :FXBA治疗ISR和PTCA一样易于操作 ,两组的操作成功率均为 10 0 %。IVUS显示FXBA组治疗ISR后即刻管腔面积的获得大于PTCA组 (5 .4 3± 0 .6 3mm2 对4 .92± 0 .4 6mm2 ,P <0 .0 5 ) ,而随访期 (平均随访时间 5 .4± 1.6个月 )管腔面积的丢失则小于PTCA组 (0 .5 1± 0 .2 1mm2 对0 .91± 0 .2 3mm2 ,P <0 .0 5 ) ;两组术后即刻SA均较术前增加。随访期FXBA组的ISR复发率 (2 1.1%± 7.6 % )明显低于PT CA组 (38.3%± 4 .3% ) ,P <0 .0 0 1;FXB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