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6 毫秒
1.
扁桃体手术术后出血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我科从1994~2003年间共行扁桃体摘除术840例,其中25例扁桃体术后大出血,约占该手术病例的3%。全部病例均经非手术方法止血,无1例死亡,效果令人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5例扁桃体术后出血病人中,男18例,女7例;年龄8~45岁,平均18岁,出血量100~600ml。所有病人术前血常规及凝血时间检查结果正常,均在局麻下完成手术。出血时间:术后3~6h出血20例,术后1~3d出血3例,术后6~7d出血2例。伴随症状:全部病例大出血前后均有呕吐,其胃内容物内有较多暗红色凝血块。1.2止血方法首先用冰棒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扁桃体切除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并评价与术后再出血相关的风险因素。方法分析我院2003年至2013年692名住院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者。其中发生术后出血者根据出血严重程度分三类:I:无创止血治疗后即可控制的极少量出血;II:需要局麻下止血的再出血;III:需要全麻下止血的再出血。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的风险因素指标包括:性别、年龄(成人和儿童)、扁桃体切除术术式、手术时间、结扎类型、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等。结果 692例患者中有80例发生术后出血,其中原发性和继发性出血分别占1.6%和10%。18例患者发生第三类再出血,再次手术的整体风险为2.6%,并且多于手术后5至6天高发,而且男性成年患者中发生率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成年患者和男性患者都是再出血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也是第三类再出血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男性患者和成年患者是再出血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也是第三类再出血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扁桃体切除术后平均留院3.8天,而扁桃体切除后早期出现的唯一严重并发症是反应性出血,本文研究旨在说明扁桃体切除术后可提前到什么时候能安全地回家。利物浦的 Alder Hey 儿童医院在1970~1982年间大约作了4500例扁桃体切除术。随机抽取250名儿童作为样本,年龄范围2~15岁,平均7.8岁,40%在6岁以下。其中有36名患儿曾因反应性出血回手术窄止血,有9例资料丢失,余27例可供分析。24例出血是在扁桃体窝,3例在腺样体窝,无一死亡。27例中有24例出血发生在术后5小时以内,24小时后无出血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扁桃体切除术后有效的止血方法.方法 总结我院2006年5月-2010年9月286例全麻下行扁桃体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扁桃体剥离术,其中男性182例,女性104例,年龄6-55岁,扁桃体切除后全层间断缝合法封闭扁桃体窝146例,棉球压迫止血45例,电凝止血95例.结果 全层间断缝合法封闭扁桃体窝术后24小时无一例出血,棉球压迫止血术后24小时出血6例,电凝止血术后24小时出血2例.结论 以全层间断缝合法封闭扁桃体窝对预防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效果较好,术后恢复更快,并对防止术腔感染、保持扁桃体窝的形态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低温等离子刀行儿童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后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1月~2013年2月188例患儿应用低温等离子刀行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年龄19个月~12岁,平均(5.3±3.1)岁,其中单纯行扁桃体切除60例,同时行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69例,单纯行腺样体切除59例。结果 4例发生术后出血,其中3例为术后7~10 d,1例为术后24 h内,均为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无腺样体切除术后出血病例。结论患儿自身因素及术者的操作水平是导致术后出血的重要原因,术前及术后宣教及护理、术中充分止血及较高的手术技巧是减少术后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的原因及处理进行讨论,为临床预防术后出血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7年11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手术535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慢性扁桃体炎151例,扁桃体新生物26例,扁桃体肥大337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21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出血情况(出血部位、出血类型)及术后出血的处理方式。结果 535例患者中发生术后出血15例,其中原发性出血1例,迟发性出血14例,本组低温等离子扁桃体术后出血发生率为2.8%。结论患者自身的身体条件,术者的手术操作水平,术后术区的恢复情况是导致术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术者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精确的手术操作、术前及术后规范的宣教及护理可有效减少低温等离子扁桃体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手术方式行儿童扁桃体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14岁行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手术与传统扁桃体切除手术术后出血时间及出血率的差异性。等离子组患儿2012-03-2013-08期间行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传统组患儿于2005-03-2006-08期间行冷器械扁桃体切除术。结果:低温等离子手术方式组1 000例,术后出血19例,出血率为1.9%。其中原发性出血4例,原发性出血率为0.4%,出血时间均在手术后8h内。迟发性出血15例,迟发性出血率为1.5%,出血时间在2~13d,平均7.5d。15例迟发性出血患儿中,存在感染因素者9例,术后进食不当者6例。进食不当者中在出血前有4例患儿有进食水果及坚硬食物,2例患儿因进食多少导致体重减轻。传统手术方式组患儿860例,术后出血29例,出血率为3.37%,其中原发性出血26例,原发性出血率为3.02%。术后迟发性出血3例,迟发性出血率为0.35%,出血时间在2~6d,平均4d。结论:儿童扁桃体切除术更适宜选择低温等离子的手术方式。其术后迟发性出血可能与术后感染,术后感染引发的刺激性干咳,饮食不当,主刀医师手术技术的差异,手术中止血的方式不同,患儿术后恢复期的护理,患儿及家长的对医嘱的依从性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8.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1年1月~2010年6月行扁桃体切除术615例,21例术后并发出血。21例患者中,男15例,女6例,年龄14~56岁,平均30岁。20例患者行双侧扁桃体剥离术,1例局麻下切除一侧扁桃体后并发出血,因患者不配合,且当时我院未开展全麻下扁桃体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术后出血是扁桃体手术常见并发症,该作者对1 049例扁桃体手术中4~11岁的841例进行分析,其中339例行挤切术,235例行剥离术。术前口服安替比林和阿托品,术后一般不用抗生素。术后出血情况:挤切组只有3例(4%)需结扎止血;全麻剥离组69例(19%)结扎止血,14例(5%)电凝止血;局麻剥离组26例(23%)结扎止血。挤切组较剥离组出血量明显少。两组病人术后出血时间多在术后2~4小时。7例严重出血病人中6例属全麻剥离组,其中3例需输血。挤切组无严重出血者。606例挤切术患者中576例于手术当天离院,而剥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统计儿童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率,根据Windfuhr分级法衡量儿童扁桃体术后出血的程度。方法 统计2010年3月~2013年3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行扁桃体切 除或扁桃体加腺样体切除患儿资料,统计术后出血发生率。结果 1672例患儿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16例,出血率为0.96%。女童术后出血率1.8%明显高于男童出血率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545,P <0.05);原发性出血6例,继发性出血10例。出血程度1级9例,2级7例。结论 儿童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率很低,遇有活动性出血者应手气管插管全麻下止血。  相似文献   

11.
自1997年10月至2000年10月,我科采用射频治疗扁桃体切除术中及术后出血42例,效果良好,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42例扁桃体剥离切除手术,男25例,女17例;年龄5~48岁,其中6例为幼儿,在静脉复合麻醉下手术,其余均在局麻下施行;2例为鼾症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病史3~20年;术前出、凝血时间检查正常。术中射频止血36例,术后止血6例。2 治疗方法采用华南牌SHP-Ⅰ型射频治疗仪,输出功率25~65W可调,时间设定7s。选择直径为3mm的治疗探头。先用纱球压迫扁桃体窝出血部位,明确出血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手术结束前升高血压检查扁桃体术腔与常规检查扁桃体术腔两种方法对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2016年1月行全麻下低温 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的患者1069例,采用回顾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为手术结束前升高血压检查扁桃体术腔组546例(治疗组)与常规检查扁桃体术腔组523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术后出血发生率、术后出血量等。结果 治疗组原发性出血6例,发生率1.10%,继发性出血9例,发生率1.65%。对照组原发性出血17例,发生率3.25%,继发性出血5例,发生率0.96%。扁桃体切除后手术结束前升高血压检查扁桃体术腔,可减低术后原发性出血概率,而与术后继发性出血无明显相关。结论 手术结束前升高血压检查扁桃体术腔能有效减少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后原发性出血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低温等离子手术或者传统手术方式行儿童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在术后出血方面存在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1597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儿童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的患者资料,行等离子射频辅助的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术者793例(等离子组),行传统扁桃体切除和(或)腺样体者804例(传统组)。比较两组原发性及继发性出血的发生率、出血程度和出血部位的差异。结果 等离子组发生术后出血25例(3.2%),传统组出血19例(2.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4,P>0.05);其中等离子组原发性出血9例(1.1%),继发性出血16例(2.0%);传统组原发性出血11例(1.4%),继发性出血8例(1.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5,P<0.01)。两组术后的出血部位经卡方检验,出血程度经Wilcoxon秩和检验,P值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温等离子辅助行儿童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在术后出血的发生率、程度、部位三个方面相对于传统的手术方法治疗,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预防性缝扎"是外科手术中比较有效、可靠的止血方式。一般的扁桃体手术都是先切除扁桃体,再止血。但是扁桃体下极的出血,再合并小颌、肥胖等特殊口腔结构的患者,会给止血带来很大的困难。我们应用"预防性缝扎法",并配合电刀应用,在扁桃体切除术中止血效果良好,且预防了术后出血,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烟台市北海医院耳鼻喉科共收治慢性扁桃体炎患者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5~68岁,平均28岁;病程1~6年;分成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  相似文献   

15.
复方五倍子口服液局部压迫治疗扁桃体术后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扁桃体摘除术后出血是扁桃体手术的县常见并发症。我科自1992年5月至1994年12月.采用复方五倍子口服液治疗扁桃体术后出血28例,其效果极为满意,特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系我科自1992年5月至1994年12月在门诊及病房遇到的扁桃体术后出血患者26例及外院会诊患者2例,其中男13例,女15例;最大年龄66岁,最小年龄2.5岁,平均19.9岁.应用的药液为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研制,本溪中药厂生产的复方五倍子口服液.其主要成份为五倍于、明矾等。方法成年合作患者全部应用局麻,如出血者为小孩,不能合作者应采用全麻插管,平卧位或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巨大扁桃体的手术技巧,确保手术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科住院行扁桃体手术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儿42例,入选患儿双侧扁桃体Ⅲ°肥大且相互紧贴堵塞大部分咽腔,均在全麻下行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囊内"剥切"术,切开舌腭弓黏膜后利用扁桃体刀头的钝性剥离功能解剖出扁桃体上周围间隙处的扁桃体被膜,剥离、电凝、电切有机结合并交叉使用,尽可能保留扁桃体被膜自上而下完整切除扁桃体,对于严重影响手术操作的狭长型巨大扁桃体在此基础上行分块切除。结果 36例(85.7%)患儿术中扁桃体窝创面无渗血或少许渗血,总出血量小于5ml,用等离子电凝很容易止血;5例患儿(11.9%)术中扁桃体窝创面少量出血,总出血量小于10ml,用等离子电凝容易止血;1例(2.4%)患儿术中扁桃体窝创面少量出血,总出血量小于50ml,用等离子电凝止住血后在70°内镜下检查扁桃体窝创面,再用双极电凝对可疑区域电凝止血;术后无原发性出血,继发性出血2例,均经冷水漱口后自行止血,无1例患者需进手术室再次止血。结论合并巨大扁桃体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儿手术操作空间狭窄而增加手术难度,加上疾病本身对机体的影响使手术风险增加,手术务必精细,按照扁桃体的解剖层次采用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囊内"剥切"术并灵活应用分块切除使该手术变得安全,术中及术后出血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同期行鼻腔手术对扁桃体切除和腭咽成形术后出血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005年5月~2010年10月间,本院所有行扁桃体切除术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并联合行鼻腔手术的患者的出血率。分析同期行鼻腔手术是否改变了扁桃体切除术和腭咽成型术患者术后的岀血率。结果 本组病例共1012例,其中204例同期行鼻腔手术。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共56例,发生率为5.5%。单纯行扁桃体切除术或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悬雍垂腭咽成型术与同期行鼻腔手术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0%和3.9%;P=0.30)。结论 扁桃体切除术和悬雍垂腭咽成型术同期行鼻腔手术没有增加术后出血比率,可不必分期手术,患者仅需一次麻醉和一次术后恢复过程,而无增加术后出血的危险。  相似文献   

18.
1 临床资料 1980年5月至2002年8月间共行扁桃体剥离摘除手术1215例,其中12例出现原发性大出血,男3例,女9例,年龄22~56岁,平均36.5岁。其中3例合并月经不规律;2例合并高血压,BP:140~150/90~95mmHg,长期服用降血压药物;1例合并鼾症。术前均行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四项检查,均无异常。 扁桃体摘除术患者均符合耳鼻咽喉科学教材规定之手术适应证。用2%利多卡因加少许盐酸肾上腺素(合并高血压者禁用)局部浸润麻醉,行常规双扁  相似文献   

19.
双极电凝止血在全麻扁桃体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极电凝止血在全麻扁桃体手术中的应用孙士铭,邵湘云扁桃体切除术中扁桃体床的有效止血,是预防术后出血的关键。结扎和电凝止血是两种常用的处理方法。我们於1990~1993年间应用双极电凝处理25例扁桃体手术出血患儿,止血效果可靠,明显缩短手术和麻醉时间,...  相似文献   

20.
扁桃体残体是扁桃体手术的常见并发症。手术时,如留有残体,不仅易发生术后出血,而且一般认为残体易再发炎,若再次手术,又因疤痕较多,术中不易止血。因而是较难处理的问题。本文就82例资料,观察其术后对人的远期影响,并就如何处理作一介绍。 82例中,男30例,女52例。年龄14~58岁。扁桃体手术后至本次观察时间:9~33年。大部分(54例)为术后10~20年。手术方式:挤切术71例(占86.6%),剥离法11例(占13.4%)。手术时年龄:5~8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