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儿童的学习质量决定于他们的想象力、直觉、学习意愿,以及浸入学习环境的水平。通过引发好奇心和激发兴趣,一次林间漫步便可以成为引导儿童精神成长的奇妙探险。走进森林去玩耍英国的冬季又湿又冷,可早上8点,一群3—6岁的英国小朋友已经到达伦敦东南部的Manor House幼儿园,换上户外装备,登上校车,跟着老师进入一片森林认识自然,学习使用工具,自由探索。一个4岁小男孩兴奋地向来自中国的幼儿园园长展示他的新发现——两只蚯蚓,小的是Baby,大的是Daddy……"在森林教育中,提倡一切自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正>儿童是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方面,自然是生态道德教育最有活力的场所。儿童特点和自然元素,是设计和开展儿童生态道德教育活动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乡一体化战略的推进,人们离自然似乎也越来越远。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建构和适应了现代化的工作生活方式,孩子们也深陷在电子产品和课业负担之中,自然似乎不再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生态的危机和教育的失衡在同一个时空内相遇、碰撞,"生态"和"教育"成为了备受公众瞩目和争  相似文献   

3.
自然体验和环境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基于广泛的国内外先行研究,阐述了自然体验在环境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和特殊价值,鼓励学校和学生开展自然体验学习,推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自然体验是环境教育的基础,也是环境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对环境教育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作为应对"自然缺失症"的重要方法,自然体验学习可以在推进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自然体验是环境教育重要的思想基础对于多数人来说,"自然"概念可能是最没有问题的概念。一般而言,很多人把"自然"  相似文献   

4.
<正>亲自然的活动能让孩子在玩耍中释放天性,学会探究和思考,接触自然、探究自然。幼儿园和家长应该为孩子的亲自然活动创造条件,将孩子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作为一项重要教育内容。所谓亲自然,就是多与自然进行接触和互动。大自然里有很多的知识可以供儿童去挖掘与探索,而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奇且愿意接触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陈鹤琴教授是幼儿教育的创始人,他认为传统教育是固定的、呆板的。因此,在他的校园中经常会发现老师领着学生们一起去户外感受大自然的美妙~([1])。幼儿教育不仅要教学生基本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培养儿童亲自然力,必须重视当地的条件与环境,在一定的教育理念与方法的指导下,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体验、探索、思考,发展他们的亲自然力。自然缺失症是是美国作家Richard Louv的畅销书《林间最后的小孩》中提出的一个术语。Louv在书中强调,自然缺失症不是一种需要医生诊断或需要服药治疗的病症,而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危险的现象,即儿童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而导致了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的"自然教育"近年来呈风声水起之势,鼓励学生走进自然,实现与自然的有效联结,有助于提高"环境教育"的水平。"自然教育"的理念出现在100多年前,但从未被正式定义[1]。国内"自然教育"的发展受到了环境教育和可持续教育的影响,但又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教育或户外教育有所区别。学校的"自  相似文献   

7.
冬小麦 《环境教育》2011,(12):57-58
刚开始,我对这种"自然教育"的体验活动的作用有些怀疑。难道说孩子在自然中焕发了自己的天性,很快乐、自在地在自然中玩耍,可以比他们多些动植物知识的认知更加有意义吗?作为一个景观规划设计师,"自然"于我似乎并不陌生,然而忽然有一天被问到"什么是自然?"的时候,才知道我对此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在我的认知中,和大多数人尤其是城市人一样,有时候"自然"是另一个静默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试图对自然体验学习的内涵、源流和特征进行初步的梳理和探讨,以期厘清一些基本问题。自然体验学习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也被称为"自然教育""自然研究"(Nature Study)、"自然鉴赏"(Nature Appreciation)、"在自然中学习"(Learning in Nature)等。本质上,自然体验学习其实是源于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在西方教育史上曾经产生过重要影  相似文献   

9.
正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明德学校是一所"园林式"校园。学校致力于环境教育,以提升师生的生态文明素养为教育目标,并提出"把园林搬进校园,让师生拥抱自然"的理念,让生态文明教育成为核心意识。  相似文献   

10.
<正>集宠爱于一身,要什么有什么,大家都说现在都市的孩子很幸福。果真是这样吗?近年来,自然学校在很多城市走进公众视野,这些由民间组织或环保志愿者组织的、以拯救"大自然缺失症"孩子为目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吸引了大都市的家长和孩子们。"大自然缺失症"这个说法,是由美国作家理查德·勒夫在2005年提出来的,最早出现在他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的中小学生在假期里,并没有被家长送进各种类型的补习班,而是按照教育的本质,离开父母的陪伴,走进大自然,通过野外生存、露营等形式接受多样且高质量的自然教育。"自然教育"是以有特色的自然环境为教育场所,通过教育者科学有效的课程开发,采取系统的体验式的教育方式使受教育者在环境中体验自然,学习环境知识,探索人与环境相互之间的关系,培养对环境负责任的行为,以实现教育、  相似文献   

12.
<正>全国自然教育论坛为从业人员和研究人员提供全国性专业及实践交流平台,有效地提升了行业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推动中国自然教育行业发展。10月28日上午9点,来自全国各地的自然教育从业者以及日、韩、美等多国的交流嘉宾齐聚杭州,以"为了明天的约定"为主题的第四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在这里拉开帷幕。探讨跨越时间地域的自然教育经典学习法、从业者素养及心态行动、行业使命和意义的主旨演讲,多维度、多角度交流自然教育课程设计、场域开发等议题的分论坛,特别设计的"经典沙龙"和"我与自然的故事",组成了本届论坛的主体部分。全国自然教育论坛第一、二、三届分别在厦门、  相似文献   

13.
<正>从接触自然的经历中,学习者如何习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态度和价值观呢?换言之,在自然体验中,有意义的学习是怎样发生的呢?实际上,这是自然体验学习,乃至环境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自然体验学习具有可以与普通学校教育相互补充的多方面价值。已有的研究已经证明,在精神成长、社会交往、身心健康、认知发展等方面,自然体验学习对青少年都具有重要意义。从国内研究来看,在自然体验学习的优越性、自然体验学习的环境建设、自然体验学习的具体实施等方面,均有先行研究进行了讨论。2001年开始,在新课程改革中确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  相似文献   

14.
<正>在体验中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自然科学知识,领悟文化价值,塑造珍爱自然的行为习惯,从而采取更加积极的保护自然环境的行动,这是我们从事自然教育的目标和基本内在逻辑。近几年,自然教育融合"生命、生态、生存、生活"四者的综合内容和教育目标,在国内如火如荼地流行起来,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自然教育工作。由于自然教育活动将旅游观光、综合实践学习、游学研学等密切结合起来,越来越  相似文献   

15.
正自然蕴含的信息丰富且生动,孩子是充满灵性的,他们天生就能与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交流"。熊猫丫丫与女儿美美正经历着"母女别离"之痛,金丝猴淘淘不畏苍鹰凶猛勇救妹妹赢回父爱,雪豹达娃为了子女生活不惜生命奉献雪地,丹顶鹤以其苦中苦练就一身"舞艺"······大自然题材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以"动物世界"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让喜欢和不喜欢动物的孩子心生感知、受到教育,增进与动物亦或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感,可谓是一堂学大  相似文献   

16.
学前阶段是儿童亲自然情感发展的"关键期",孩子在这个阶段对自然界的水、植物和小动物有着本能的亲近和喜欢,具有与自然万物交流、对话的天赋能力和兴趣。但由于社会、家长、幼儿园等多方面因素导致学前儿童偏重知识的学习,远离大自然。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认为:幼儿时期的孩子普遍存在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泛灵心理,就是说这个时期的孩子把所有的事物都视为有生命、  相似文献   

17.
正本文提出保留乡村自然教育的"纯真性"、将乡村自然教育品牌化、着力开展培训交流,为乡村赋能、搭建社会多元跨界合作平台的乡村自然教育的发展策略,以期为未来的乡村自然教育建设提供经验与启示。乡村建设的困惑和自然教育的介入乡村建设主要有城市化模式和乡土新农村模式两种,目前前者占据主导位置[1]。早期大规模农村城市化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但随着社会进入转型阶段,过去发展模式固  相似文献   

18.
李军 《环境教育》2013,(3):47-52
有人说:一辈子坚持只做一件事的人,一定会成功,并且会成为一个佼佼者。他确实是一个佼佼者。因为他是公认的武汉市环境教育带头人和环保NGO的领军人物。20世纪80年代,当很多人还不知道环保为何物时,他却一脚跨进了这一行,而且一干就是20多年,孜孜不倦,从未间断。别人说他是"环卫工",朋友说他是"环保发烧友",在记者眼里,他就是一个快乐的环保人。他,就是被很多人亲切地称为徐老师的徐大鹏,一个从心灵上与自然交朋友的环境教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19.
正由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和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CEPF)共同策划的"路边的自然"环境教育公益项目2017年进入北京市15所学校,播撒绿色种子,培养环保意识,践行绿色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环境意识和行为将决定下世纪我国环境状况的好坏和可持续发展一的战略进程,同时儿童环境意识的增强又会进一步促进当代成人社会环境意识的提高,把我们的下一代逐渐培养成为热爱地球、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地球人",实在是一项伟大的教育工程。幼儿园是孩子们的第一课堂,理应肩负起儿童环境教育的启蒙重任。创建绿色幼儿园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要求幼儿园全方位实施对幼儿的环境教育,具体包括"绿色园丁"、"绿色环境"、"绿色教育"三方面的任务。1."绿色园丁"绿色园丁"是创建绿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